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尚丹蕊

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尚丹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物化社交,隐喻,概念隐喻,批评隐喻分析

批评隐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尚丹蕊[1](2019)在《动物化社交的批评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动物形象以图文或表情包的形式介入我们在社交平台上的日常表达体系之中,概念隐喻理论解释为这是一种动物隐喻现象。另外运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可以深一步探究说话者隐含的或无意的心理动机,揭示隐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态度。研究发现动物化社交语言现象的背后是网络亚文化的兴盛,表达了网民建立自我认同和寻求群体归属感的诉求。这既是一种现代年轻人的集体性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也是他们的心理群像。(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08期)

王潇[2](2019)在《批评隐喻分析视域下习近平扶贫论述中的修辞动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的选择和使用受到人们认知与思维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们的认知与思维,批评隐喻分析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揭示话语的修辞动机。从批评隐喻分析视域出发,对习近平扶贫论述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知:习近平扶贫论述中使用率最高的前四种隐喻类型依次是:战争隐喻、建筑隐喻、衣服隐喻及旅程隐喻;通过运用隐喻,习近平同志旨在号召人民共同努力,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本文来源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董浩蕊[3](2019)在《“一带一路”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批评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语篇是传达政治理念的载体。其中语言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政治家通过使用隐喻宣扬政治目的,实现劝说作用。“一带一路”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倡议。此倡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了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隐喻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隐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当时语言研究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法。上世纪80年代莱克夫和约翰逊在着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阐述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主张将隐喻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这一理论的提出促进了隐喻研究发展到认知阶段。Charteris-Black(2004)将语料库方法、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批评语篇分析方法相结合,进一步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探究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本研究所用语料选自2017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中国政府发布的8篇官方文件。研究问题有:(1)一带一路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类型有哪些?(2)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3)概念隐喻传达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哪些意识形态?本研究以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框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语料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通过隐喻识别、隐喻解读和隐喻说明叁个步骤进行研究。在隐喻识别方面,本研究采用Pragglejaz团队的隐喻识别程序(MIP)来识别语篇中的隐喻,采用词汇网络(WordNet)和建议上层共用知识本体(SUMO)来识别概念隐喻。然后通过深入分析概念隐喻的映射机制,解读其意义建构过程。最后,结合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揭示“一带一路”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表明,一带一路语篇中主要有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在本体隐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有国家是人和经济是人。结构隐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有一带一路是建筑、为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而努力是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是战争。“一带一路”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揭示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拟人隐喻的使用表明中国努力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建立责任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建筑隐喻的使用体现出中国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向塑造全球化角色的转变。旅途隐喻的使用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增加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战争隐喻将社会和环境问题比作敌人,能够强化士兵的士气,表明中国政府打击腐败、脱贫致富和保护环境的决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刘立春[4](2019)在《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下的廉政漫画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修辞。如今隐喻已被广泛认作是一种认知方式。既然隐喻被认为与思维和概念认知有关,那它不应仅在文本中呈现,也应出现在非文本语言中,例如图像、音乐、声音和手势等。因此多模态隐喻研究大量涌现。政治漫画由于其蕴含丰富的多模态隐喻现象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大部分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仅着重于研究其模态以及模态间的互动关系,而往往忽略了文本背后的所蕴含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本文将结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和多模态隐喻理论来分析廉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也就是说,本论文既分析了多模态又探讨了其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等。同时,廉政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论文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论文旨在通过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来研究廉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论文中的漫画选自中国官方新闻网之一的新华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民众接受性。统计得出,可根据源域类型将本文的研究语料划分为七类,包括实体隐喻,空间隐喻,身体隐喻,动物隐喻,建筑物隐喻,食物隐喻以及自然现象隐喻。其中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动物隐喻和自然现象隐喻所占的共鸣值超过了所有的90%。此外,本研究也发现在源域选择和意义构建过程中,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因素不仅作用于作者,也作用于读者。本文最后分析得出,廉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具有影响力广泛、劝服、激励以及树立国家形象等作用。本论文试图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方向和分析框架,同时也希冀为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语类和语料库做出一份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董艺[5](2019)在《纽约时报中中美贸易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新闻语篇是指对贸易、金融、科技等消息的报道。因其涵盖大量抽象、复杂并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概念而经常为媒体所隐喻化。国内基于商务新闻语篇的隐喻研究大多以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且存在研究话题不平衡现象,表现在大部分研究侧重经济类报道而对其他种类的商务新闻研究无人问津。为了丰富和充实商务语篇在不同话题中的隐喻研究,本文立足于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探析纽约时报在中美贸易报道中使用的概念隐喻,旨在考察语篇意义如何被构建并明确隐喻体现的功能。本文围绕以下叁个问题展开:1.纽约时报在中美贸易新闻报道中使用了有哪些概念隐喻?2.纽约时报在中美贸易新闻报道中是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构建语篇意义的?3.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来看,这些概念隐喻体现的功能有哪些?继1980年概念隐喻理论首次被提出并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后,人们逐渐意识到隐喻背后的认知机制的重要性。Charteris-Black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提出了批评隐喻分析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隐喻研究不再只是揭露概念映射运行机制,而是更为全面地探索在特定语境和不同语篇中概念映射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表达的成因。笔者通过选取60篇纽约时报中的中美贸易报道,自建小型新闻语料库,借助语料库软件Ant Conc 3.4.3以及手动标注软件Anno Tool对语料进行处理,并严格遵守批评隐喻分析叁步骤,隐喻识别、隐喻说明、隐喻阐释,试图探索关于中美贸易的概念隐喻并明确潜在的意识形态。经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根据Charteris-Black在其研究中总结出来的隐喻类型并结合具体的身体和社会经验,本论文总结出九种概念隐喻,分别为战争隐喻、冲突隐喻、旅程隐喻、竞争隐喻、空间移动隐喻、人类隐喻、疾病隐喻以及戏剧隐喻。其中战争隐喻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冲突隐喻。并且这两种隐喻的关键词总数以及共振比之和远远高于其余隐喻的总和。第二,纽约时报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语篇意义。一方面,媒体通过使用大量的战争、冲突两种主要隐喻使得二者中心化,同时结合多种次要隐喻,将九种源域概念以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次级简单表达映射及转移到中美贸易当中,进而构建中美贸易是战争或冲突等含义;另一方面,根据批评隐喻分析的层级概念观点,纽约时报使用多个可归属为一类概念隐喻的次级概念隐喻进行语义连接,形成隐喻图示,从而促成意义的构建。第叁,综合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媒体在个人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将隐喻融入新闻报道当中,这些概念隐喻折射出来的功能包括意识突显功能以及劝说功能。本研究不仅在较新的视角下研究商务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还丰富了国内批评隐喻分析在语篇类型和话题上的相关研究。同时,本研究亦能够引起读者对批判性意识的重视,引导其正确理解纽约时报对中美贸易的报道。(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郁凡[6](2019)在《批评隐喻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政治家们越来越重视在国际社会上的公开演讲,比如联合国上的演讲。政治家们尤其是领导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获取听众支持,以达到其宣传和建交的政治目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政治家们通常要用一些简单生动的语言来表达那些抽象的政治概念。这时,隐喻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政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研究。然而,针对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却很少有人涉及。通过中美两国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的4篇演讲,笔者重点分析叁个问题:一、中美领导人演讲中采用了什么类型的概念隐喻;二、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使用有何异同;叁、根据CMA理论,造成隐喻使用异同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所用语料选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所做的演讲。其中中方语料为9534字,美方语料为5646词。本研究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采用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分叁个步骤对中美两种语料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隐喻识别、隐喻阐释和隐喻说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均有所应用。研究表明:一、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大量存在。中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所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人类隐喻、学校隐喻、建筑隐喻、植物隐喻等,而美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战争隐喻、人类隐喻、旅行隐喻、建筑隐喻、家庭隐喻等。二、两种语料中的概念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叁、分析发现,这些隐喻使用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以及演讲主题的不同。本研究通过自建两个小型语料库--汉语语料库和美国语料库,从批评隐喻分析的角度对两个语料库中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中美政治文化的深层研究和政治语篇的翻译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通过分析隐喻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基础,将有助于学生了解该国文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1)

朱凌璇[7](2019)在《英国脱欧事件新闻标题的批评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隐喻分析对认识一个事件背后的意识形态大有裨益。文章以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为理论依据,以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英国主流媒体报刊中有关英国脱欧的新闻标题为语料,对隐喻进行识别、理解和阐释,分析英国脱欧事件背后英国人的意识形态。(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李曙光,杨玲[8](2019)在《美国排华隐喻话语的认知批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认知隐喻理论,对美国排华运动期间排华话语中的主要隐喻以及隐喻话语的政策后果进行了分析。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其背后还有着深刻的心理认知动因。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明显有悖于其《独立宣言》精神和宪法原则。这种悖论的形成固然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以及文化动因,然而,围绕华人不可能真正归化为美国公民的排华话语——特别是其中用于构建华人负面形象的隐喻以及美国如何有效应对华人移民的相关隐喻,对于美国民众以及国会议员所产生的劝服效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来源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曾蕊蕊[9](2019)在《政治演讲话语中隐喻的说服功能和话语策略——特朗普首次国会演说的批评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领导人话语的隐喻研究对于分析国外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解读特朗普2017年2月28日在美国国会两党联席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演说。考察特朗普政策表述中的隐喻运用的类别、隐喻的说服功能及其相应的话语策略,探究政治领导人如何运用隐喻建构"自我-他者"身份,表达政治立场,达到既定的交际目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曹春燕[10](2018)在《政治语篇的批评隐喻分析——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隐喻综合运用批评话语分析、语料库分析、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分析隐喻,揭示隐藏的思想、价值和意识形态。在政治演讲中,领导者往往使用一定的话语策略,将他们的观念传达给听众,以实现演讲的特定目的。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分析对象,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运用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方法,探究国家领导人是怎样对长征精神进行解读和建构以团结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该讲话主要运用了旅行隐喻、战争隐喻以及建筑隐喻等,这些隐喻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唤起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信念和动力。(本文来源于《话语研究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喻的选择和使用受到人们认知与思维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们的认知与思维,批评隐喻分析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揭示话语的修辞动机。从批评隐喻分析视域出发,对习近平扶贫论述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知:习近平扶贫论述中使用率最高的前四种隐喻类型依次是:战争隐喻、建筑隐喻、衣服隐喻及旅程隐喻;通过运用隐喻,习近平同志旨在号召人民共同努力,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尚丹蕊.动物化社交的批评隐喻分析[J].南方论刊.2019

[2].王潇.批评隐喻分析视域下习近平扶贫论述中的修辞动机分析[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9

[3].董浩蕊.“一带一路”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批评隐喻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刘立春.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框架下的廉政漫画阐释[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5].董艺.纽约时报中中美贸易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李郁凡.批评隐喻视角下中美领导人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D].中北大学.2019

[7].朱凌璇.英国脱欧事件新闻标题的批评隐喻分析[J].科技传播.2019

[8].李曙光,杨玲.美国排华隐喻话语的认知批评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9

[9].曾蕊蕊.政治演讲话语中隐喻的说服功能和话语策略——特朗普首次国会演说的批评隐喻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曹春燕.政治语篇的批评隐喻分析——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例[J].话语研究论丛.2018

标签:;  ;  ;  ;  

批评隐喻分析论文-尚丹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