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论文-冯文战,张传涛,王幸栓

中医学术论文-冯文战,张传涛,王幸栓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医学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以前中医古籍,经络学说,仲景学术思想,《伤寒论》

中医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冯文战,张传涛,王幸栓[1](2019)在《基于汉以前中医古籍探讨针、灸疗法及其在仲景学术思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络理论的形成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描述,《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相比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络学说已经有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对比《难经》和《黄帝内经》,在针刺补泻的手法上或存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脉法》《五十二病方》的"灸"到《黄帝内经》《难经》丰富的刺法,治疗方法的理论及工具日渐丰富。基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可以看出仲景时代的医疗是继承了前人的经络及针、灸成果,当时存在烧针、温针、灸、刺穴位等多种治法,尤其是"烧针"一法,在治疗伤寒时经常被使用。仲景作为经方一派,对经络及刺、灸等方法也有继承和发展,针药并用,论述了疾病从经络入脏腑的发病规律,并在治疗伤寒和杂病中应用了刺、灸方法。但对于仲景时代广泛应用"烧针""温针"治疗伤寒的社会现象给予了批判。(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沈敏,黄金科,郭蔚驰,李慧[2](2019)在《金元时期中医不同学术流派头痛诊疗学术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元时期中医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促进了头痛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寒凉学派强调火热病因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头痛;易水学派对脏腑病机进行阐发,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头部生理特点选择方药;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头痛的分经辨治;攻邪学派首重邪气,以攻邪为要;滋阴派从痰火角度治疗头痛,善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痰方药。(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郝锋,桑佳佳,徐勰,王建珠,林法财[3](2019)在《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隐性课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隐性课程及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特点分析,探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隐性课程构建的优势及必要性,并提出了通过隐性课程构建推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观点与途径,如教学环境的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教学信息化模式的开发,达到有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以临床诊疗技能与临床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11期)

[4](2019)在《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州市召开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及举办"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内容:1.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观察、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冠汝,孙丽蕴,王萍[5](2019)在《燕京赵氏学术流派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炳南教授在传统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基础上,对临方调配方剂、方法、辅料进一步研究,常用油剂如甘草油、紫草油、蛋黄油等;继承润肌膏又创赵氏清凉(爽)膏,并衍生祛湿药膏、黄连软膏、阴蚀黄连膏、白蔹膏、苦参膏、复方化毒膏,均为油蜡药面膏制剂;古方软膏丰富,赵老尤善临方调配普连膏(芩柏膏)、普榆膏、紫色消肿膏,效果极佳。王萍教授承袭赵老经验,带领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深入钻研,在介质及用药方面不断尝试,对老专家经验遵循"师古创新"的治学思想,坚持中医外治辨证论治与临证配药,不断提高中医诊治皮肤病水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胡雪琴,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6](2019)在《“浙派中医”骨伤学家肖鲁伟辨治“髓系骨病”的学术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肖鲁伟从医40余年的临床学术经验。[方法]肖鲁伟主任中医师为"浙派中医"骨伤学科的领航人,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适逢浙江中医药大学60周年华诞,对其访谈记录、医案整理、科研成果的系统挖掘,剖析其学术脉络与学术思想。[结果]肖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骨关节炎、骨坏死、骨质疏松症等骨伤疾病,创新性提出"髓系骨病"的概念,总结得出"诸骨病萎,皆属于髓",并在"髓系骨病"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系统构建了"髓系骨病"理论体系。[结论]肖鲁伟主任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中,发皇古义,融合中西,坚持在骨伤领域实践并推荐中医药现代化,为浙派骨伤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国庆,姚新苗[7](2019)在《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视角诠释姚新苗名中医“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角度进一步阐述浙江省国医名师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方法]回顾与整理该学术思想及现代筋膜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分析与演绎,通过筋膜是遍及全身的网络系统、筋膜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只是"漂浮在张力的海洋中"叁个方面,阐述"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先进性与适用性。[结果]"筋"与"骨"同属于结缔组织,共同发挥着人体的"塑形"功能,而筋膜(含肌腱、韧带)由于与骨骼肌之间具有互相协同作用,以及其所构成的全身网络系统,使得"筋"在人体运动及塑形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筋膜具有丰富的感受器,起着传递力学信号的作用,并为功能细胞的再生提供细胞储备和支持作用;中医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干预筋膜而发挥作用,"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正是基于对各类筋组织的属性及功能更深刻认知下,对"筋骨并重"原则的进一步升华。[结论]姚新苗教授"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与现代筋膜研究相暗合,同时筋膜亦是中医经络现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8](2019)在《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9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广州市召开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及举办"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内容:1.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皮肤性病的临床观察、特色疗法、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病例报告、经验体会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红,盖美辰,盖国忠[9](2019)在《通过病案谈范文甫治疗中医妇科病学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范文甫专辑》中的妇科医案,详尽论述了先生治疗中医妇科病的学术特色与诊疗经验。治血崩独重于脾:脾统血,阳虚者,阴必走,取方附子理中汤、归脾汤及小建中汤化载;疗痛经力主寒凝:主纯良速攻,少腹逐瘀汤去苦寒之赤芍;产后病杂取奇治:精心诊查明病源,审因论治为大法;热入血室从瘀疗:血室病先有瘀血阻经而后才致肝经不利,先病者为本,故取桃核承气汤加柴胡、白芍、炙甘草治疗。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与体会,讨论了相关中医妇科病证的病机、临床运用经验与技巧、临床切入路径等,对今后提高中医妇科临床理论与疗效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孙慧明,李成华,王振国[10](2019)在《中医学术流派的社会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实践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具有医学价值,还蕴含着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中医学术流派促进了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的薪火相传,各中医学术流派都有一群有较高医学造诣的学者,汇聚了中医人才;中医学术流派促使中医学术理论、临床诊疗方法和治疗用药思路不断创新,催生了名医名家,形成了新的医学流派,推动了学科建设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中医学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元时期中医学术流派的空前发展促进了头痛中医诊疗体系的日臻完善。寒凉学派强调火热病因病机,善用寒凉药物治疗头痛;易水学派对脏腑病机进行阐发,根据药物性味归经及头部生理特点选择方药;补土学派以脾胃为本,完善头痛的分经辨治;攻邪学派首重邪气,以攻邪为要;滋阴派从痰火角度治疗头痛,善用滋阴降火、理气化痰方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医学术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文战,张传涛,王幸栓.基于汉以前中医古籍探讨针、灸疗法及其在仲景学术思想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9

[2].沈敏,黄金科,郭蔚驰,李慧.金元时期中医不同学术流派头痛诊疗学术思想探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3].郝锋,桑佳佳,徐勰,王建珠,林法财.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中隐性课程的构建[J].中国针灸.2019

[4]..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通知[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5].李冠汝,孙丽蕴,王萍.燕京赵氏学术流派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应用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9

[6].胡雪琴,金红婷,肖鲁伟,童培建.“浙派中医”骨伤学家肖鲁伟辨治“髓系骨病”的学术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7].周国庆,姚新苗.从现代筋膜研究的视角诠释姚新苗名中医“以筋为主”“理筋为先”学术思想[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8]..2019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征文通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9].张红,盖美辰,盖国忠.通过病案谈范文甫治疗中医妇科病学术特色[J].环球中医药.2019

[10].孙慧明,李成华,王振国.中医学术流派的社会功能[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  

中医学术论文-冯文战,张传涛,王幸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