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尹彬,李晓梦,张玉

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尹彬,李晓梦,张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织文化适应,海归,中国高校,人才管理

心理文化适应论文文献综述

尹彬,李晓梦,张玉[1](2019)在《中国高校海归人才组织文化适应的心理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回到我国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组织文化适应问题已成为限制部分"海归"发挥其应有价值的瓶颈。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在现象层面探讨该问题,而较少关注到组织文化适应过程的心理机制和前因后果。本研究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经历年限及归国经历年限不同的30名海归以及他们身边的同事、领导等进行访谈和问卷测量,发现中国高校的组织文化仍以差序格局为主,较多的表现出无界限的个人主义和基于关系的集体主义;而海归人才在海外工作学习的环境多以团体格局为主,较多的表现出有界限的个人主义和基于规则的集体主义。在海归人才融入组织以及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这两种文化格局的冲突不仅使海归人才周围的人知觉到了一定的威胁,并且在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同理心的呵护的情况下,也使海归人才体会到了沮丧、无助感甚至自我结构的崩坏。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归人才对自我以及组织的认同,并且易造成组织人事冲突;而这一影响的程度大小受到海归人才的学术理想、工作自主权大小以及组织领导风格的调节。因此我们认为,在组织管理层的有效支持下海归人才个体心理结构的升华重塑(文化融合)可能是解决中国高校海归人才组织文化适应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此高校组织可以采取如进一步完善行政部门人员设置与培训、建立以老带新的帮扶系统、实施激励模式差异化以及团体奖励相结合等管理措施,建设良好的组织行为生态系统,消除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之间的成就期望威胁与人际关系威胁,实现海归人才个体与高校组织的合作共赢。(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蕊[2](2019)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实证研究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民也在不断的涌入中国,这就充分证明中国在在全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分析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以跨文化的角度加强留学生教育工作,加快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张红静,张灿灿,姜启海[3](2019)在《在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般健康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及文化融入策略量表等对山东省某大学163名在华医学留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来华医学留学生正性情绪、社会功能、主观幸福感均好于中国学生,但其幸福感较过去下降、焦虑高。留学生采取最多的文化适应策略是隔离型,而最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是融入型。据此提出一系列融入式、共建式教育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06期)

王蕊[4](2019)在《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实证研究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不断地涌入中国,充分证明中国在在全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分析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以跨文化的角度加强留学生教育工作,加快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叶宝娟,朱黎君,方小婷[5](2019)在《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心理资本、文化智力、感知文化距离和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文化智力量表、感知文化距离量表和主流文化适应量表对665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心理资本显着正向预测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②文化智力是心理资本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③感知文化距离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文化智力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的中介过程。文化智力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的影响,随着感知文化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结论:心理资本通过文化智力的中介作用和感知文化距离的调节作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黄飞,FELIX,Shereka,Kim,郭林鑫[6](2019)在《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与文化适应压力和应对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水平,检验文化适应压力、应对及其交互作用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选取华中某市留学生373人[在华平均时间(2. 2±1. 7)年;男生248人,女生125人],采用简明症状调查表(BSI-18)、留学生文化适应压力量表(ASSIS)和应对调查表(COPE)测量在华期间的心理痛苦、文化适应压力和应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结果:在华留学生的BSI-18得分为(0. 66±0. 72)。BSI-18得分与ASSIS得分、COPE消极应对得分正相关(r=0. 49、0. 31,均P <0. 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文化适应压力、消极应对、文化适应压力×消极应对均与心理痛苦正向关联(β=0. 43、0. 19、0. 26)。结论:文化适应压力和消极应对与心理痛苦相关,在高文化适应压力条件下,消极应对对心理痛苦的效应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杨明[7](2018)在《初中流动儿童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探讨初中流动儿童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积极心理资本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478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流动儿童在家庭实际亲密度(69. 02±11. 07)、自我效能(31. 09±7. 11)、希望(29.21±6. 16)、乐观(29. 79±5. 77)和社会文化适应(103. 58±13. 40)上的得分与非流动儿童(分别为71.53±10.06、33.15±7.00、31.42±6.33、31.19±6.45和107.92±13.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初中流动儿童的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积极心理资本的各因子与社会文化适应均存在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8、0.212、0.465、0.380、0.394和0.340, P<0. 05~0.001);积极心理资本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全部中介作用(P <0.001)。结论父母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资本,间接影响和提高初中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10期)

刘红晋[8](2018)在《二战末期中美合作心理测验的文化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时期美国战略情报局(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负责为美军的军事行动选拔合格的执行者,雇佣了一批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开展测验。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统觉测试(TAT)发明人Henry Murray担任组长。测验的理念和方法最初来源于德国的军事心理学实践,二战时期在英国军队中发扬光大,美国OSS的选拔标准和方法直接受教于英国。美军测验的具体流程和方法首先在维吉尼亚州的Fairfax基地(代号Station S)基本定型,包括素质、价值观、领导力等一系列模块。1944年8月到1946年,部分美军心理学家还来到远东,为中国、印度等国的盟军进行测验。其中在中国的主要测试基地在云南省昆明市,与西南联大的师生合作。中方团队的负责人是西南联大教授周先庚。由Murray和周先庚领衔的中美合作军事心理测验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3月到7月,选拔伞兵情报人员。第二阶段是当年8月到9月,应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的邀请,中美团队测验了总部军官叁十人。相比之前在美军基地确立的测试方法,OSS在中国的合作测验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文化适应。第一阶段是伞兵测试时,英语试题的翻译和选择——有些测试模块被精简和改动。第二阶段,因为叁十名总部军官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使用了几个在其它基地未采用过的新方法。针对Murray早先发明的TAT测试,测试组重新从中国杂志中选取了图片,以适应中国军官的文化习惯。中方团队所起的作用,也由第一次测验的辅助作用,发展成为第二次测验的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程绍珍,杨明,余兵兵[9](2018)在《河南省245名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的团体干预对其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团体活动干预对河南省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文化适应的提升是否具有一定增益效果。方法以河南省245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对其进行12个月提升心理资本团体活动干预训练,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与班级气氛、心理资本的动态关系。结果干预后初中流动儿童班级气氛、心理资本和社会文化适应的后测得分均显着高于干预前的得分(P<0.05-0.01)。结论团体活动干预对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的提升具有一定增益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杨明[10](2018)在《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对社会文化适应影响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4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和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儿童积极心理品质较好;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的得分均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显着正相关;流动儿童的自我效能和韧性对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最为显着;自尊在流动儿童心理资本与社会文化适应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通过培养流动儿童的心理资本,可以提高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间接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人民也在不断的涌入中国,这就充分证明中国在在全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留学生教育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分析留学生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以跨文化的角度加强留学生教育工作,加快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参考文献

[1].尹彬,李晓梦,张玉.中国高校海归人才组织文化适应的心理机制探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蕊.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实证研究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

[3].张红静,张灿灿,姜启海.在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

[4].王蕊.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实证研究与对策——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5].叶宝娟,朱黎君,方小婷.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流文化适应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6].黄飞,FELIX,Shereka,Kim,郭林鑫.在华留学生的心理痛苦与文化适应压力和应对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

[7].杨明.初中流动儿童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18

[8].刘红晋.二战末期中美合作心理测验的文化适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9].程绍珍,杨明,余兵兵.河南省245名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的团体干预对其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8

[10].杨明.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对社会文化适应影响调查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心理文化适应论文-尹彬,李晓梦,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