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增长论文-张沛

自然增长论文-张沛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增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国家外汇管理局,汇率折算,跨境资金流动,贸易外汇,外汇市场,收汇,金融时报,管涛,账面收益

自然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张沛[1](2019)在《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52亿美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52亿美元,较9月末上升127亿美元,升幅0.4%。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分析称,10月份,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全球贸易局势、主要国(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11-08)

陈浩,朱洪兴[2](2019)在《高速铁路通车与长叁角地区经济增长——来自高铁通行的准自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建设高速铁路,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强相邻地区联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利用高铁在长叁角地区不同城市、通车时间上的变异,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高铁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高铁通行的城市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要高于没有高铁通行的城市,可见高铁对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显着。同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8期)

宋妍,李振冉,张明[3](2019)在《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间接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县级数据的合成控制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长期间接影响的研究较少,理清自然灾害的长期间接损失及其成因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深刻政策含义。基于1994—2016年四川省181个县的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分别研究汶川地震对10个极重灾区经济产生的长期间接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灾区经济造成的长期间接影响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复兴"型灾区,包括茂县和彭州市,表现为2016年人均GDP恢复到了其反事实水平;第二种是"复旧型"灾区,包括汶川县、北川县等8个极重灾区,表现为2016年人均GDP未恢复到其反事实水平。2008—2011年,所有极重灾区经济恢复情况都比较好,2011年之后,"复兴"型灾区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恢复效果,但"复旧"型灾区经济恢复效果开始走下坡路,并可能形成"贫困陷阱"。在此基础上,结合罗默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分析汶川地震对经济长期间接影响异质性的原因,发现灾区经济恢复效果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2008—2011年经济恢复情况较好的原因是国家和当地政府进行灾后重建所拉动,2011年后"复旧"型灾区经济恢复变差的原因之一是灾区在重建过程中负债沉重,导致后期投资不足,且拥有较好的就业率和人力资本的灾区经济恢复会更好。由此,政府在制定灾后救援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减少初期灾害损失,还应考虑减少长期经济损失;灾区政府应当合理安排援建资金,将援建转变成一种机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年猛[4](2019)在《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与空间均等化——基于中国高速铁路的自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区域间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空间格局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自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以来,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大多认为中国高铁的开通运行具有"虹吸效应",有助于促进相对发达区域的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相对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长。我们认为,未纳入更多类型的空间尺度和未考虑大型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的时间累积可能是产生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一般县级行政区、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为基本空间单元,利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来考察2007—2013年高铁的时间累积效应和空间邻近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格局的影响,同时使用GDP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研究表明,高铁运行时间越长对区域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就越强,具有显着的时间累积效应;而距离高铁站点越近的区域受益于高铁的带动效应就越大,具有显着的空间邻近效应;高铁对连通的各类区域均具有显着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但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带动效应具有显着差异,一般县受益最大,其次是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此外,本文通过构建高铁各线路沿途站点的基尼系数发现,高铁的运行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经济空间均等化。(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程梓桐[5](2019)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投入持续加大》一文中研究指出财政部近日召开2019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2019年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8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环境保护税113亿元,同比增长1.4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3538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节能环保支出3(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07-19)

何珊[6](2019)在《环境约束下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性生产要素,但粗放式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与问题,其最沉重的代价莫过于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现实环境的压力和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终结,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使自然资源开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而避免其落入资源优势陷阱,是当前研究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课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环境约束门槛效应。理论上,以二神、森田和芝田的FMS模型为基础,将以环境约束为主要职能的政府部门引入到内生经济模型中,构建包括自然资源开发部门、最终产品生产部门、R&D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四部门小型区域经济体系,通过模型的市场竞争动态均衡分析及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结合一定假设条件,推导出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制于环境约束水平的机理,继而提出理论命题。实证上,利用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从全国整体层面和区域层面检测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环境约束的门槛效应?若存在,对比分析当出现“资源诅咒”和“资源福音”时的具体环境约束水平,分析发现:(1)总体而言,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环境约束门槛效应,即环境约束水平对于经济体内克服“资源诅咒”实现经济增长存在极值点,该极值点的大小取决于科技研发的新技术产出。(2)从全国整体层面看,环境约束门槛呈现“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约束水平在高于30.30这一门槛值之后突破“资源诅咒”效应,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3)从局部地区层面看,环境约束门槛呈现“N”型曲线关系,即环境约束水平只有在33.40~33.50这一范围内才会表现出“资源诅咒”,而在其他水平都会呈现出“资源福音”效应。(4)自然资源开发会对科技研发进步产生“挤出”效应。(5)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水平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6)政府部门对生产部门的“惩罚机制”会阻碍经济增长,对技术部门的“奖励机制”会因为研究背景差异具有不确定性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0)

宋磊,朱博[7](2019)在《叁年累计多生育二孩近40万人》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日报讯(宋磊 通讯员朱博)修改后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自2016年1月13日起实施已满叁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之下,湖北省人口与生育状况如何?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本文来源于《长江日报》期刊2019-05-28)

安顺川[8](2019)在《州自然资源部门七项措施助力稳增长22条措施落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安顺川) 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5月13日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稳增长22条措施的实施意见》,采取七项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服务能力和水平,保持全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稳增长提供坚强的自然资源支撑。(本文来源于《德宏团结报》期刊2019-05-28)

葛翔宇,黄永强,周艳丽[9](2019)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京九铁路构建的准自然实验样本并运用非参数匹配估计方法,本文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1991-2010年中部地区50个县数据检验了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及滞后效应.实证检验结论表明:第一,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上是显着的.短期内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人均GDP的增长显着,且平均增加值达220元左右,中长期的平均增加值达1100元左右.第二,京九铁路投资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京九铁路沿线主要站点附近县市的经济增长均受益.第叁,京九铁路投资对途经县市的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效应并呈现倒U型结构,表现为经济增长会逐步增大至10年左右后呈逐步减弱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4期)

王小丽,李娜娜,朱嘉澍,李强[10](2019)在《西部大开发:自然增长还是政策效应——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客观准确地评估其实施效果,对制定实施后续政策和其他区域发展政策具有借鉴意义。利用1980—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②显着促进了内蒙古、重庆、陕西和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抑制了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而对四川和青海无显着作用;③对第一、叁产业具有促进作用,而对第二产业具有抑制作用。建议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西部大开发真正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9年04期)

自然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力建设高速铁路,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强相邻地区联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利用高铁在长叁角地区不同城市、通车时间上的变异,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高铁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高铁通行的城市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要高于没有高铁通行的城市,可见高铁对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显着。同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沛.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52亿美元[N].金融时报.2019

[2].陈浩,朱洪兴.高速铁路通车与长叁角地区经济增长——来自高铁通行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研究导刊.2019

[3].宋妍,李振冉,张明.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长期间接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县级数据的合成控制法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4].年猛.交通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与空间均等化——基于中国高速铁路的自然实验[J].财贸经济.2019

[5].程梓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财政投入持续加大[N].中国环境报.2019

[6].何珊.环境约束下自然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7].宋磊,朱博.叁年累计多生育二孩近40万人[N].长江日报.2019

[8].安顺川.州自然资源部门七项措施助力稳增长22条措施落地[N].德宏团结报.2019

[9].葛翔宇,黄永强,周艳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10].王小丽,李娜娜,朱嘉澍,李强.西部大开发:自然增长还是政策效应——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

标签:;  ;  ;  ;  ;  ;  ;  ;  ;  ;  

自然增长论文-张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