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江南小学746000

古诗词是汉语言的一朵奇葩,古诗词怎么教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热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远比枯燥地背诗词浓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把音乐、美术和表演等因素合理地运用其中,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谈一谈古诗词教学的多元化策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借鉴。

一、学习吟诵,还原古诗词本来面目

吟诵是从先秦时期就有的创作方式、欣赏方式和教学方式,它是汉语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唐诗是吟出来的,“吟”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杜甫说: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白居易说:终日歌吟如狂叟。古人每天都会吟诗,吟得好的才笔录下来,诗是吟出来的。用什么方法创作的,就该用什么方式欣赏它、学习它。因此古诗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吟诵,它是还原古诗词意向、体会古诗词“言外之意”的重要途径。吟是依字行腔,旋律简单,诵是按照汉语特点和诗文创作方法去读。吟诵可以体会声律之美,传达古人的心境,让学生更能体会到我们的母语是怎样传情达意的。

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设计了一个吟诵环节,老师引领学生反复吟诵:兄弟呀,一路顺风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了此关,就没有朋友与你共饮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何时能再见面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诵,反复地诵,这样的诵能够得其神韵。

二、巧设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古诗教学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古诗新唱,不仅能烘托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

例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全诗基调是一个“愁”字。在感受意境时我配以凄婉的二胡曲,在音乐声中我讲述着:明月渐渐落下了,林间的乌鸦从睡梦中醒来,不时啼叫着。已经到了秋末冬初,地上铺了一层白霜。诗人几乎一夜未眠。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未眠?诗中有答案么?(愁。)诗人为什么而愁?(学生说出诸多猜测。)请大家和着音乐一起来读诗。我继续讲述:满怀愁绪的诗人在小小的船舱里辗转反侧,不能安眠。情由景生,当时诗人身处怎样的环境之中啊——学生描述。我继续讲述:寂寞的渔火,凄清的古寺,一轮冷月,几下钟声,独自一人,身处其间怎能不愁肠百结啊。请大家再读古诗,细细体会。这个片段的设计利用音乐衬托出了全诗愁的基调,营造出空灵、隽永的意境。

三、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有许多古诗词都为我们描绘了美妙的画面,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时,安排了学生给古诗配画的环节。1.师:如果要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你觉得需要画些什么?答案预设: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2.师:大家提到了这么多景物,在画面上怎么放,才能让画面充满美感?通过讨论,梳理出“远近、大小”等不同视角。3.在这首诗中,景物也有远近、大小、动静的不同,找一找,交流一下。4.诗人写景是很讲究的,他们会选择不同角度描述景物,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信息。诗如画,画如诗。有的时候,诗还能让你感受到画中表现不出的动感,让你看到动作,听到声音,闻到气味。所以,有时读一首诗,我们要调动所有的感官才行。

四、编写短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编写短剧,就是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把它还原。选择人物,就是想象当时有哪些人在场;人物对话,就是想象人物在当时的情景下会说什么;舞台布景,就是当时故事发生的场景。依着“还原”的思路来把古诗改写成课本剧,很多难点就容易解决了。

例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我们师生一起进行了古诗剧的改编。我们把自己还原到了唐朝,还原到隐者居住的高山茅庐旁。诗中主要的对话是贾岛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如果仅仅扩展对话,会冲淡诗的意蕴。我们可以确定两个重点:隐者的生活环境还原成舞台背景,对话人物的内心变化转化成舞台说明。1.还原隐者的生活环境。我给孩子们解读了隐者和岁寒三友的文化。我让学生有层次地描绘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创意,通过编写舞台背景,还原隐者的生活环境。2.还原人物的内心变化。我告诉学生,在叙事时,不光要把能直接看到的外部世界写好,还要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两个世界写好,人物形象才会刻画得饱满、鲜明。在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的内心起了怎样的波澜呢?入境始于亲,我让孩子们换位移情,说说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找到隐者居所的心情,说说他听说隐者就在眼前山中的心情。孩子们说着说着,不觉与贾岛同喜共忧了。短短十六个字,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无比美妙的意境。佛语:见即不见,不见即见。贾岛没有见到自己想见的人,但那挺拔的轻松、巍峨的高山、洁白的云朵,不是处处能看到隐者的影子吗?古诗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教师用“还原法”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在语文学习中让读与唱、画与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标签:;  ;  ;  

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