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说论文-徐兆正

杭州小说论文-徐兆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杭州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豫才,《“杭州鲁迅”先生二叁事》

杭州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徐兆正[1](2019)在《假冒的“先生的影子”——读房伟小说《“杭州鲁迅”先生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九二八年四月,鲁迅在《语丝》杂志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在上海的鲁迅启事》,后来又收入到他的《叁闲集》中。这篇文章,本属游戏之作,至于文章的背景,许钦文在五十年后的《<鲁迅日记>中的我》中有翔实记载。此事的原委大约是当初在杭州确有一个人假扮过鲁迅行骗,不久即遭拆穿。事情至此应该算是结束了,未曾(本文来源于《书城》期刊2019年09期)

本刊综合[2](2018)在《杭州这位高叁生悄悄出了本小说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别的同学都在备战高考,杭州二中高叁(7)班学生叶有容,却悄悄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集《东流》。这部小说集收录了叶有容的12篇小说,共计6万字。书名《东流》取自其中一篇同名小说,寓意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叶有容自小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出版《东流》前,就有多篇作品在杂志上发表。学习学累了,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叶有容的排忧方式便是写小说。至于他的创(本文来源于《中学时代》期刊2018年04期)

岑群霞[3](2015)在《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杭州话本小说英文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翻译社会学视角——布厄迪场域理论及其重要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以林语堂英译杭州话本小说《碾玉观音》和《西山一窟鬼》为例,探讨杭州话本小说的英文译介过程,包括翻译文本选择、译本产生、传播和接受。(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赵洋[4](2013)在《明清杭州、湖州书坊与通俗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明清刻书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书坊在通俗小说的创作和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杭州是宋代重要的刻书中心,明清两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集通俗小说创作、传播于一体的综合性刻书中心。湖州是明中叶以后新兴的刻书重镇,受江南叁大刻书中心及杭州的影响和辐射,虽然刻书数量较少,但在通俗小说创作和传播上有突出贡献。明中叶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相互吸收,雅俗融合,官方对通俗小说态度发生变化。经济腾飞,市民阶层崛起,通俗小说创作传播开始走向繁盛。清代采取各种禁毁措施,通俗小说在夹缝中求生存。从大的方面讲,明清两代的通俗小说虽然受到统治者的打压,但以顽强的生命力冲击着现存的文学秩序。大运河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促进了杭州、湖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通俗小说商品化铺平了道路。杭州和湖州的书坊刻印技术先进,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两地是通俗小说创作和传播的基地。杭州、湖州通俗小说创作情况显示出通俗小说作者与书坊主的关系密切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书坊主参与到通俗小说的创作队伍中,改变了原有创作队伍的构成。其中,陆云龙、陆人龙兄弟,凌蒙初、李渔等是典型的代表。杭州、湖州书坊刊刻精美且具特色,深受欢迎,有广阔的市场。从传播学角度透视明清杭州、湖州通俗小说的传播,通俗小说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书坊,最具有运河城市特色的是书船传播。明中叶以后,通俗小说的传播走向成熟,出现了以熊大木为代表的刻书与营销及传播相结合的情况。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评点和插图的根本原因是书坊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明清杭州、湖州书坊在促进通俗小说创作、传播和繁荣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6-05)

赵洋[5](2012)在《明清运河城市杭州书坊与通俗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的杭州倚仗京杭大运河便捷的水上交通网,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刻书业繁荣,不仅为通俗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与基础,更为通俗小说的传播提供了腹地,从而扩大了通俗小说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2年18期)

施晔,郑秉咸[6](2012)在《古代杭州小说中的抱剑营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抱剑营本为吴越王屯兵之所,有宋以降却成为杭州着名的烟花之地,频繁出现在文人笔记及说部中。自宋及明,杭州小说中的抱剑营书写愈益丰满生动,成为一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小说场景,与西湖一起营构了南宋之都临安雅俗并存的特质。与此同时,抱剑营书写逐渐由故事的外缘转向内在,摆脱了单纯的符号学身份而拥有了叙事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朱永香[7](2010)在《明清小说中的杭州商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小说中大量涌现的杭州商人形象以及他们呈现出的精神品格、价值观念等都带有明显的区域人文印记,这些既是对前代历史凝聚的杭州文化和精神的承接,同时又为当代杭州精神注入了深层次的文化因子。本文将从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形象的存在、社会来源、典型性格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小曼[8](2010)在《“南派叁叔”红遍大江南北——杭州作家的小说《盗墓笔记》一鸣惊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盗墓笔记》,他名声大振:6部书销售200万册……南派叁叔,凭什么这么红?2010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南派叁叔携《盗墓笔记6》亲临现场。高大、微胖、安静,因为怕冷穿得极其严(本文来源于《文化交流》期刊2010年06期)

朱永香[9](2009)在《无情天地内 多情有杭商——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的情感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小说塑造了众多杭州商人的形象,杭州"叁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山的坚定与水的柔情完美融合的秀丽景观不仅影响了杭州商人的生活方式、经商习惯,也使他们的情感和婚姻体现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多情、重情、依恋故土。(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曹丽娜[10](2009)在《明代话本小说与杭州》一文中研究指出话本小说的产生、发展和繁荣都与杭州渊源甚深,几个重要的转折点都与杭州的城市发展不无关系。明代是话本小说的成熟期,杭州为部分明代话本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为小说的书写提供了多维的空间。本文分为导语、正文、结语叁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在宏观上介绍“明代话本小说与杭州”这一论题,对与本论题相关的概念作出界定,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现状进行说明。在正文的论述中,第一章为杭州与明代话本小说的渊源,包括“说话”这一“汴京遗俗”在杭州的繁盛导致的话本小说的产生;杭州市民好消费、重享受的习惯使得“说话”和话本小说在杭州大受欢迎;杭州深厚的文化积累培养了优秀的话本小说作家;以及明代杭州作为刊刻中心强大的文化传播力对话本小说创作的推动。第二章是杭州对明代话本小说内容和艺术上的影响。杭州的自然景观为话本小说提供了叙事场景。人文习俗则是话本小说叙事时间上的一个关键。第叁章是杭州对明代话本小说的消极影响。结语部分是对这一论题意义的阐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杭州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别的同学都在备战高考,杭州二中高叁(7)班学生叶有容,却悄悄出版了一本短篇小说集《东流》。这部小说集收录了叶有容的12篇小说,共计6万字。书名《东流》取自其中一篇同名小说,寓意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叶有容自小喜欢阅读和写作,在出版《东流》前,就有多篇作品在杂志上发表。学习学累了,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叶有容的排忧方式便是写小说。至于他的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杭州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徐兆正.假冒的“先生的影子”——读房伟小说《“杭州鲁迅”先生二叁事》[J].书城.2019

[2].本刊综合.杭州这位高叁生悄悄出了本小说集[J].中学时代.2018

[3].岑群霞.翻译社会学视角下杭州话本小说英文译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

[4].赵洋.明清杭州、湖州书坊与通俗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3

[5].赵洋.明清运河城市杭州书坊与通俗小说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

[6].施晔,郑秉咸.古代杭州小说中的抱剑营书写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朱永香.明清小说中的杭州商人形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8].小曼.“南派叁叔”红遍大江南北——杭州作家的小说《盗墓笔记》一鸣惊人[J].文化交流.2010

[9].朱永香.无情天地内多情有杭商——明清小说中杭州商人的情感世界[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曹丽娜.明代话本小说与杭州[D].浙江工业大学.2009

标签:;  ;  

杭州小说论文-徐兆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