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规律研究论文-胡雪晴,田野,屈双擎,刘俐,张靖宇

证治规律研究论文-胡雪晴,田野,屈双擎,刘俐,张靖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证治规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复方,银屑病,血瘀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雪晴,田野,屈双擎,刘俐,张靖宇[1](2019)在《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药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当代医家治疗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方法:以"银屑病"OR"白疕"为主题词,"血瘀"OR"活血化瘀"为自由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搜集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5篇红花、丹参、桃仁等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最常用药物,并对药物间关联规则进行挖掘得出10个核心药物组合及5个新方。结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用药规律,不仅能客观反映临床用药规律亦可为相关科研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叶超,沈建丽,查青林,薛汉荣,林色奇[2](2019)在《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证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证治规律。方法: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中343例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在SAS9.1.3平台上进行,进行频数统计、症状因子分析、症状-中药关联分析、中药-中药关联分析、中药因子分析等处理,了解名老中医治疗哮喘的核心药物组方、证候分类规律、中药配伍规律。结果:(1)哮喘可分为5种基本证候,分别为外感风寒、肝火犯肺、肺胃郁热、风寒袭肺、外寒内饮。(2)哮喘的核心组方为:麻黄、杏仁、甘草、半夏、苏子、地龙、紫菀、五味子、前胡、黄芩。(3)哮喘常用药物分为5个组合,分别具有益气固表、养阴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生津通窍和温肺化痰的功效。(4)某些症状与与特定中药具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不同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的辨证论治具有共性规律,可为临床辨治哮喘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李中,丁瑞丛,周德生,高晓峰[3](2019)在《基于《血证论》气血水火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气血水火理论为唐容川的重要学术思想,他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出血性中风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在临证的过程中应用气血水火理论对其进行论治,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以对其理论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朱立国,孙凯,魏戌,高景华,杨克新[4](2019)在《《外台秘要》腰痛方证治特点及用药规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台秘要》关于腰痛病的记载十分丰富,其中辑录直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腰痛的方剂共37首。《外台秘要》从腰痛的病因病机、遣方用药及饮食禁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腰痛的认识全面而深刻。《外台秘要》中腰痛用药以补虚药、祛风湿药、温里药为主,同时兼顾健脾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用药方精量足,用法以内服为主,外用为辅。书中因、机、证、治阐述较为完备,博采众医家之长,因此对当代的骨伤科临床及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浦琼华,廖华君,张红陶[5](2019)在《立足六经“叁阳”探讨皮肤瘙痒的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医家大多将皮肤瘙痒病的病位归之于肺,责之于风、湿、热、瘀等。然早在汉代,张仲景便从六经"叁阳"的角度辨治:其在太阳,其位最表,故宜汗之散之,可选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等治之;其在阳明,病为在里,故宜清之利之,可选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皮炎汤等治之;其在少阳,病为半表半里,故宜和之解之,可选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治之。然而,临床病证往往错综复杂,治疗时不可拘于一经,需灵活辨治,方可收到桴鼓之效。(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宁,王瑾,梁茂新[6](2019)在《运用《普济方》数据库探讨明代以前咳嗽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全面检索咳嗽及其相关病种的治疗用药、药物使用频次和含药方剂数。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该书以"咳嗽"为单一病证类别,相关热痰、寒痰等26种病证治疗咳嗽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基本药对等用药情况。以药测证,确认明代以前以"咳嗽"为单一病证类别相关的26种病证治疗咳嗽多从痰湿和气虚诊治咳嗽,治疗上以化痰止咳、宣肺平喘、补气为主。采用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该类病证证治规律,是深入探究明以前咳嗽证治规律迈出的第一步。(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王琪格,刘悦,王洋,李佳,张帆[7](2019)在《基于名老中医冠心病痰证因机证治规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病死率高,痰证作为冠心病的最主要证候之一,近几十年来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文章通过梳理近现代冠心病痰证文献,从因-机-证-治角度入手,探析近现代名老中医对冠心病痰证的认识与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从痰论治冠心病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8期)

张国松,易法银[8](2019)在《论相火为病的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剖析相火概念,阐述失位、亢盛、虚衰叁种不同相火的病理状态,从外感相火病和内伤相火病两方面分析相火为病的证治规律,以期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浦琼华,廖华君,张红陶,贾遇春[9](2019)在《立足“叁阴经”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病程大多漫长,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从六经的角度辨治此病,可知其病位大多较深,多在"叁阴经"。其在太阴,宜温中运脾、燥湿止泻;其在少阴,宜温化阴寒、畅达气机;其在厥阴,宜温上清下、收敛固涩。然病位有合病之态,病邪亦有相兼之时,临床辨治宜守法度,通机变,此时宜遵仲景原意"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拘于一经,而又不忘一经,灵活辨治,圆机活法,临床方可收桴鼓之效。(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霍斌[10](2019)在《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并探析用药规律。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的84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入院号单双情况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西医药治疗,试验组应用中药辨证治疗,连续治疗5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应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测两组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显着高于常规组的85.7%(P<0.05);治疗后两组的KPDS评分均有改善,但试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用药在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治疗中有着确切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证治规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证治规律。方法: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中343例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在SAS9.1.3平台上进行,进行频数统计、症状因子分析、症状-中药关联分析、中药-中药关联分析、中药因子分析等处理,了解名老中医治疗哮喘的核心药物组方、证候分类规律、中药配伍规律。结果:(1)哮喘可分为5种基本证候,分别为外感风寒、肝火犯肺、肺胃郁热、风寒袭肺、外寒内饮。(2)哮喘的核心组方为:麻黄、杏仁、甘草、半夏、苏子、地龙、紫菀、五味子、前胡、黄芩。(3)哮喘常用药物分为5个组合,分别具有益气固表、养阴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生津通窍和温肺化痰的功效。(4)某些症状与与特定中药具有相关性。结论:来自不同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的辨证论治具有共性规律,可为临床辨治哮喘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治规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胡雪晴,田野,屈双擎,刘俐,张靖宇.基于文献数据挖掘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方药证治规律[J].世界中医药.2019

[2].叶超,沈建丽,查青林,薛汉荣,林色奇.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证治规律研究[J].江西中医药.2019

[3].李中,丁瑞丛,周德生,高晓峰.基于《血证论》气血水火理论探讨出血性中风的证治规律[J].环球中医药.2019

[4].朱立国,孙凯,魏戌,高景华,杨克新.《外台秘要》腰痛方证治特点及用药规律探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浦琼华,廖华君,张红陶.立足六经“叁阳”探讨皮肤瘙痒的证治规律[J].中医学报.2019

[6].孙宁,王瑾,梁茂新.运用《普济方》数据库探讨明代以前咳嗽证治规律[J].吉林中医药.2019

[7].王琪格,刘悦,王洋,李佳,张帆.基于名老中医冠心病痰证因机证治规律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19

[8].张国松,易法银.论相火为病的证治规律[J].中医杂志.2019

[9].浦琼华,廖华君,张红陶,贾遇春.立足“叁阴经”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治规律[J].江苏中医药.2019

[10].霍斌.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9

标签:;  ;  ;  ;  

证治规律研究论文-胡雪晴,田野,屈双擎,刘俐,张靖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