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比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析与研究

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比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析与研究

(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900)

摘要:目的探究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比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7.1.15-2018.3.15,其中对甲组给予伊托必利治疗,对乙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甲组与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09%与90.91%,比较组间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甲组与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5%与7.27%,比较组间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伊托必利或者莫沙必利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可依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不良反应;莫沙必利;伊托必利

FD也可称之为消化不良,伴有上腹胀、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下降、早饱等症状。临床研究指出[1],发生FD可能是由于摄食后的胃底容受到舒张障碍,导致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内脏高敏等情况,同时还与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某些患者将会存在焦虑、失眠、头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给予对症治疗方案,给予的药物类型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抑制胃酸分泌药、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黏膜保护剂、抗抑郁药物等,为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有110例,时间段为2017.1.15-2018.3.15,所有患者的疾病均获得了明确的诊断,将消化道与器质性病变患者、用药禁忌症患者排除。

分为两组患者(n=55,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常规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22岁与46岁,平均(34.26±2.58)岁,发病时间最短与最长的分别为5个月与3.5年,平均(1.56±0.45)年;实验组:29例男性,26例女性,年龄最小与最大的分别为21岁与48岁,平均(34.96±2.47)岁,发病时间最短与最长的分别为5个月与4年,平均(1.62±0.5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盐酸伊托必利片(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977)饭前口服,每次给药50mg,每日服用3次,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等对症给药,并在给药过程中注意可能会引发的腹痛、腹泻、头痛、便秘等不良情况。

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9990315)饭前口服,每次给药5mg,每日3次,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等对症给药,并在给药时注意可能会引发的口干、腹痛、腹泻、头痛、心悸等不良情况。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显效表示餐后无早饱感、饱胀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治疗有效表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不会对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无效表示未达到上述的治疗效果[2]。

将两组患者给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腹痛、腹泻、头痛、皮疹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基础资料记录至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选择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下表1知晓,甲组与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09%与90.91%,比较组间数据无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无明确的定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较多的治疗方案,属于消化病重点疾病。消化不良属于一类症候群,包括食道反流病与胃轻瘫,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小儿与体质较弱的患者,以食欲下降、脘腹胀闷、疼痛、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饮食停滞、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乏力、消廋等作为主要的临床症状。

伊托必利可有效抑制乙酰胆碱酶与多巴胺D2受体阻滞的效果[3],可对内源性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行有效抑制,并对其水解进行抑制,从而将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增强,使得胃排空,达到镇吐的疗效。口服给药方式便于快速将药效吸收,在给药的0.5h即可达到顶峰血药状态,6h为药物的半衰期,便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等。

莫沙必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药物,便于对乙酰胆碱的释放有效促进,对胃肠道进行刺激,达到良好的促动力效果,对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效改善,但是不会对胃酸的分泌造成影响[4]。该类药物对多巴胺D2受体、5-HT2受体、5-HT1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无亲和力,不会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选择口服给药方式便于快速吸收药效,具有较高的肝、肾局部组织、胃肠道浓度,基本不会在脑内分布,给药后0.8h可达到血药浓度顶峰,2h为药物的半衰期。将该类药物用于FD中,便于有效改善恶心呕吐、上腹痛、嗳气、胃灼热感等症状,同时可对糖尿病性胃轻瘫、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胃部分切除患者导致的胃功能障碍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对甲组给予伊托必利治疗,对乙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得知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无明显的差异性,说明上述药物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存在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头痛、皮疹、腹痛等不良反应。

综上情况可知,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伊托必利或者莫沙必利的疗效与安全性相当,可依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永强,赵景成,宗湘裕等.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比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07-208.

[2]许英铭,谢月恒,陆永钊等.复方阿嗪米特、伊托必利及黛力新合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3):213-214,232.

[3]王跃武.伊托必利、多潘立酮和甲氧氯普胺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215-218.

[4]易默,周健,史丽萍等.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与胃肠动力的影响[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5):321-324.

标签:;  ;  ;  

伊托必利与莫沙必利比较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