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张琦,李裕,万国宾,吕金榜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张琦,李裕,万国宾,吕金榜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带带通滤波器,Ku波段,优化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琦,李裕,万国宾,吕金榜[1](2012)在《Ku波段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仿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利用Matlab编程结合ADS 2009软件的原理图与Momentum协同优化仿真,并给出中心频率在15GHz的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及详细步骤。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方法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本文来源于《遥测遥控》期刊2012年06期)

谭欢,盖政祥,王建功,李平辉[2](2007)在《新型平行耦合线电调带通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带平行耦合线电调带通滤波器,这种电调滤波器在一般平行耦合滤波器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一些集总元件,从而在整个调谐频率范围内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寄生通带抑制能力。在对可变电容添加位置进行了分析以后,设计仿真了一个电调带通滤波器,调谐滤波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07-10-01)

叶健辉,潘武[3](2006)在《基于ADS的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归一化低通滤波器出发,阐述了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给出了一个中心频率在C波段的带通滤波器设计实例。根据给定的滤波器技术指标,确定滤波器类型、结构和最佳级数。按照设计要求利用射频和微波设计软件ADS(先进设计系统)对带外抑制和插入损耗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要求的插损、带内波纹和理想的带外抑制特性。给出了优化的结果仿真图,结果表明优化结果与设计要求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工程师》期刊2006年11期)

叶海荣,清唐[4](1987)在《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机辅分析与设计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介绍了奇偶模分析法及L_A-f特性的特点,主要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对滤波器的L_A-f特性进行机辅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据此,进行了实际带通滤波器的制作和调测。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际测试结果是相当一致的。(本文来源于《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期刊1987-09-01)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微带平行耦合线电调带通滤波器,这种电调滤波器在一般平行耦合滤波器的基础上额外添加一些集总元件,从而在整个调谐频率范围内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寄生通带抑制能力。在对可变电容添加位置进行了分析以后,设计仿真了一个电调带通滤波器,调谐滤波性能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琦,李裕,万国宾,吕金榜.Ku波段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仿真设计[J].遥测遥控.2012

[2].谭欢,盖政祥,王建功,李平辉.新型平行耦合线电调带通滤波器设计[C].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2007

[3].叶健辉,潘武.基于ADS的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优化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6

[4].叶海荣,清唐.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机辅分析与设计制作[C].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1987

标签:;  ;  ;  

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论文-张琦,李裕,万国宾,吕金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