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中医预防

传染病的中医预防

孙宇博1袁嫣2冯涛珍2陈天翼1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疫病(即传染病)的发病因素、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等各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本文就从这些方面简要论述一下中医对传染病的防治问题,主要针对预防。

【关键词】疫病;中医;因素;防治;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317-02

中医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称为“外感热病”、“温病”、“瘟疫”、“疫疠”,疫疠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疫病的流行推动了中医的发展。我国人民在几千年制伏瘟疫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74年我国最早记载霍乱病流行至鸦片战争,我国共发生大的传染病流行500多次,中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发展、提高,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黄帝内经》中就有五疫记载,清代温病学派崛起,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为防治传染性疾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经验。

1.传染病的发病因素

1.1人体自身正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明人们要身心健康,就要重视养生保健、强健体魄、体格壮实、正气充沛,外界的虚邪贼风就不能侵犯,反之就容易侵犯而得病。又如吴又可在《温疫论》所说:“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也指出“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

1.2自然因素

主要包括季节气候及地理环境等对疫病流行的作用。疫病发生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季节的交替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非其时而有其气,骤冷暴热,疾风霪雨,人体不能适应寒暖的遽然变化,易感邪发病。严重的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后,人畜大量死亡,如果尸体得不到及时处理,细菌和病毒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导致疫病流行。此外,空气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尘粉,刺激性气体,或其它有毒物质,对人体防御功能可产生明显影响,降低防邪抗病能力,增加疫疠病邪侵袭人体的机会。

1.3社会因素

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状况,具体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卫生防疫制度,卫生习惯及卫生设施,全民健身保健措施,生活工作环境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防御疫病的能力,对疫病的发生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社会大量增加的人口流动也是疫病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2.中医预防原则

2.1未病先防

《素问·刺法论》中所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

2.1.1培护正气,养生防病:(1)畅情志: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2)调饮食: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则能保持精力充沛,正气旺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3)适劳逸:避免过度劳累、房劳过度,还要加强健身活动,合理分配;(4)药物延年防病与人工免疫培养正气。

2.1.2预防接种,服药预防:晋代葛洪《肘后方》记述了以狂犬脑敷治狂犬咬伤的方法,是古代“以毒攻毒”免疫学思想的体现。清·刘奎的《松峰说疫》中收集了多种的避瘟方如避瘟丹、神圣避瘟丹等,都是服药预防疫病的体现。

2.2既病防变

是指感受疫疠病邪后,已发生疾病后,应及时采取恰当积极治疗,并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防止其横向的蔓延和纵深的发展。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所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2.3已病防传

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要做到旱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3.中医的防治措施

一级预防:调摄正气,养生防病

①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②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应根据季节的变化和气温的升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调整衣被和室内温度。③避免过度消耗正气:《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提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除了要避免房劳过度,还要注意日常生活的劳逸结合。④注意环境、个人、饮食卫生:居处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级预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严格隔离制度:《晋书》指出:“朝臣家有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人宫”说明中医当时不仅认识到隔离的重要性,而且还认识到隔离不仅对病人,而且对病人接触者同样重要。

三级预防:预施药物,防止染病

①熏蒸预防法:此法一般适用于以呼吸道为传播途径的温病预防,如采用苍术、艾叶烟熏剂在室内燃烧烟熏。②滴喷预防法:即用药物滴入鼻孔,或喷入咽部。③服药预防法:即用一味或多味中药煎服,或制成丸、散剂内服。如预防流感、病毒性肺炎等可选用银花、连翘、野菊花、贯众等。④消灭传染源:应用药物来驱虫、杀虫,以防止害虫传染,与病人接触过的病人应严格消毒或者焚烧毁灭。

与现代医学的免疫方法比较,中医的防疫方法具有广谱免疫效应,普适性强,有前瞻性,处于主动地位,可以避免临时抱佛脚,措手不及。传染病病机演变过程,是邪正相互斗争的过程,正胜则邪却,正虚则邪陷,中医不仅重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正、邪关系的演变转化来认识、治疗传染病,注重权衡感邪轻重,正气盛衰的情况,辨证用药。因而对于传染病的治疗,总的来说是辩证施治。

【参考文献】

[1]清?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素问悬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1,16,104,519.

[2]陈玫芬,杨进.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1-100.

[3]陈利平,王发渭等.中医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与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87-1588.

[4]张柏峰,郭玉刚.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预防[N].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68-69.通讯作者:陈天翼,E-mail:574456947@qq.com

标签:;  ;  ;  

传染病的中医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