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姚老师

亲爱的姚老师

一、可敬可爱的姚老师(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萍[1](2021)在《锑基或钛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水体污染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增多,全球抗生素消费量持续增长,导致大量的抗生素被排放到环境中,通过多种方式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够将水体中的抗生素直接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或小分子物质,可避免抗生素在水体中存留过久而产生毒害。锑基材料和钛基材料均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活性,但也存在带隙宽及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等缺点,使其光催化降解效率不理想。本论文围绕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环境问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光催化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可行性,选择锑基和钛基光催化材料,通过形貌调控、稀土元素掺杂和半导体复合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以罗丹明B(RhB)和几种抗生素为模型污染物,对所制样品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以SbCl3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醇解法制备了斜方晶相和立方晶相Sb2O3光催化剂,探讨了不同晶相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150 min时,斜方晶相Sb2O3(Ⅱ)和立方晶相Sb2O3(Ⅰ)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57.01%和96.80%。立方晶相Sb2O3(Ⅰ)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更优,将其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LVF)和磺胺吡啶(SPY)的光催化降解,紫外光照射150 min时,降解率分别为80.30%和66.16%。2.以Sb2O5和KSb(OH)6为锑源,以壳聚糖为形貌调控模板,分别制备了BaSb2O6(Ⅰ)、BaSb2O6(Ⅱ)、BaSb2O6(Ⅲ)、Pr-BaSb2O6和TrO2/BaSb2O6五种光催化剂。表征结果发现,这五种催化剂均为六方晶相结构,且具有不同的形貌,BaSb2O6(Ⅰ)为不规则颗粒状,大小40-50 nm;BaSb2O6(Ⅱ)为层状球形,直径约8μm:BaSb2O6(Ⅲ)为球状“花朵”型,直径约10μm;Pr-BaSb2O6为粒径60-80 nm分散的颗粒状:TiO2/BaSb2O6具有片层相互“交叉”形貌,粒径约800 nm。以壳聚糖为模板进行形貌调控时,BaSb2O6的比表面积由0.61 m2/g增大至101.75 m2/g,在相同条件下,对RhB的降解率由73.09%提高至83.07%。与BaSb2O6(Ⅱ)相比Pr-BaSb2O6的禁带宽度由4.70 eV减小为3.52 eV,对RhB的降解率由73.09%提高至94.02%。Pr-BaSb2O6对LVF、盐酸四环素(TCH)及磺胺嘧啶(SD)三种抗生素的降解率分别为从94%、90.84%和77.31%。与BaSb2O6(Ⅱ)相比,在相同条件下,TiO2/BaSb2O6光催化剂对RhB的降解率提高至94.46%。TiO2/BaSb2O6对LVF、TCH及SD三种抗生素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降解率分别达100%、100%及98.21%。通过对降解液质谱检测分析,提出了LVF、TCH和SD三种抗生素的可能降解路径,并对TiO2/BaSb2O6光催化增强机理进行了探讨。3.以 KSb(OH)6为锑源,分别制备了 SrSb2O5(H2O)4(Ⅱ)和 Pr-SrSb2O5(H2O)4 两种光催化剂。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立方晶相结构。以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100 min时,SrSb2O5(H2O)4(Ⅱ)对 RhB 的降解率分别为 95.01%和 54.36%。与 SrSb2O5(H2O)4(Ⅱ)相比,Pr-SrSb2O5(H20)4的光催化性能有所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64.24%和98.91%。通过对降解液的质谱分析,提出了在紫外光照下Pr-SrSb2O5(H2O)4对的RhB降解途径。Pr-SrSb2O5(H2O)4对LVF、TCH、SD三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紫外光照射100 min时,降解率分别为92.21%、93.32%和74.52%。4.以 KSb(OH)6 为锑源,分别制备了立方晶相的 CaSb2O5(OH)2(Ⅱ)和 Pr-CaSb2O5(OH)2光催化剂。结果表明,CaSb2O5(OH)2(Ⅱ)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01.60 m2/g),分别以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100 min时,对RhB的降解率为96.64%和74.59%。与CaSb2O5(H2O)4(Ⅱ)相比,Pr-CaSb2O5(H2O)4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有所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84.24%和98.29%。Pr-CaSb2O5(OH)2对LVF、TCH和SD三种抗生素也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紫外光照射100 min时,降解率分别为93.48%、98.65%和72.38%。通过对TCH降解液的质谱分析,提出了 Pr-CaSb2O5(OH)2对TCH的可能降解路径。5.以钛酸正丁酯和钨酸铵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分别制备了 TiO2纳米纤维和5%WO3/TiO2复合纤维,并将这两种光催化剂用于光催化降解RhB和制氢。实验结果表明,可见光照射180 min时,TiO2纳米纤维对RhB的降解率为71.70%;紫外光照射5 h时,产氢量为321.3 μmol。与TiO2纳米纤维相比,5%WO3/TiO2复合纤维的光催化性能有显着增强,在相同条件下,5%WO3/TiO2复合纤维对RhB的降解率为95.40%,产氢量为464.5μmol,对 LVF、TCH 和 SD 的降解率分别为 86.94%、79.84%和 66.31%。根据 UV-vis DRS数据结合光催化实验结果,提出了 5%WO3/TiO2复合纤维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机理。

江慕才[2](2021)在《面向复杂模型的网格生成与曲面重建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散化是对研究区域数值计算的基础,网格生成技术是离散化研究区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在数值模拟、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诸多应用。同时网格生成也可作为曲面重建的表达方式以及曲面插值拟合的基础,曲面重建作为逆向工程的重要环节,在医学成像、文物修复、空天装备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面对单一特征的建模问题,常规的网格生成和曲面重建方法都能对其很好的表达。但面向复杂的地质模型时,现有的网格生成方法和曲面重建方法难以准确的表达地质模型特征。原因在于地质勘探过程中获取地质数据的代价非常高,所以获取的数据数量稀疏且分布无规律。此外目标地质曲面存在多种特征和约束,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对复杂地质模型进行网格生成和曲面重建的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提出一种趋势网格生成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将稀疏种子点沿趋势方向进行扩散,使插值后的数据具备较好地质趋势特征。当目标地质曲面包含多个地质趋势且原始数据较为稀疏时,本文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兼顾每个趋势,得到的趋势特征不符合地质规律的问题。2.本文在现有方法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网格化方法,同时针对性处理曲面重建中的断层约束处理方法。在地质曲面重建的工程应用中,除数据稀疏外还存在多种地质特征约束如断层。为使重建的曲面不仅可以调节拟合程度,还可以有效处理约束区域,本文基于现有稳定最小曲率网格化方法,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一种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差分迭代格式,完成算法优化,同时针对性处理断层约束区域,使重建后的曲面更有效的表达断层约束区域。3.本文在已有基础功能的软件系统中集成了趋势网格生成方法及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曲面重建方法,该系统除实现上述算法外,还可进行基本的人机交互操作。目前算法经集成后已成功应用于合作研究机构的地质数据处理软件中。工作总结:本文以传统网格生成思想为基础,提出一种可有效表达地质趋势特征的趋势网格生成方法并发表相应专利。在现有的曲面重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差分迭代格式,同时利用虚拟点方法有效处理地质断层约束的方法。最后将本文提到的算法集成在一个已有基础功能的软件系统中。

张倩[3](2021)在《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阅读能力是个人成长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儿童时期是其发展关键期,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尤其小学语文课程更要承担起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兴趣的重任。但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阅读课教学程序化痕迹明显;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难以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等等。因此,需要引进新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改革。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国未来优化教学方法,进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标,通过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论证其是否能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研究,在前期的阅读教学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的基础上,从小学阅读教学的现实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项目式学习特征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内容项目式重构,从而设计了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本研究采取单组前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模式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实验。实验选择成都市s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修改设计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小学生阅读能力测验工具,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水平前测,然后在实验班阅读教学中运用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阅读教学,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水平后测。通过对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推论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否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实验班后测成绩显着高于前测成绩;不同维度阅读能力的测验成绩上,后测成绩显着高于前测成绩;以学业成绩为学生层次划分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所受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中等生和后进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获得更高的成绩提升。对师生进行访谈后发现,项目式学习运用于阅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得出研究结论: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项目式学习能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产生积极影响;项目式学习对不同层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影响程度不同;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最后,在总结反思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建议,分别为:基于高阶思维的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流程;在阅读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应该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扩大其积极影响;要注意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杨越麟[4](2021)在《荣鸿曾琴学研究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琴学研究,作为中国音乐史学领域中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在现当代的学科专业建设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一般来说,琴学研究涉及律、调、谱、器、曲、人、派、社等几个方面,几乎各个专题都吸引了史学者的关注,并产生了相应的成果。其中,古代音乐史范畴的琴学研究成果,明显要丰于近现代音乐史范畴。荣鸿曾作为当代海外中国音乐研究的领军人物,一直以来,鲜见于国内学术圈。本文此次,对荣鸿曾这样一位具有独特学术和文化背景学者的琴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一方面,对荣鸿曾个人学术研究史和琴学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对荣鸿曾琴学研究成果于国内琴学研究的意义进行探讨。正文分为三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首先是对荣鸿曾个人习乐经历和学术背景做史料整理和佐证;其次在对荣氏琴学文献做搜集、翻译、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和整体纵览。第二章,是对荣氏琴学研究成果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首先对荣氏琴学研究基础进行定量分析;其次,将荣氏琴学研究成果分成综论类和专题类,以翻译加转述的方式进行梳理。第三章,在荣鸿曾音乐人生和琴学研究成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荣氏琴学研究方法,以及特色、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方面,将荣鸿曾学术背景和荣文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归纳出四种研究方法。个人特色方面,对独特性和逻辑性在荣文中的体现进行了探讨。学术影响方面,通过定量分析国内学界对荣文的引用情况,来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荣氏琴学研究对国内琴学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两方面的意义。

茅铭芝[5](2020)在《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儿童时期的家庭环境和培育水平决定了个人一生的技能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Heckman and Mosso,2014)。正如《科尔曼报告》(1966)所强调,解释学生成绩的绝大部分差异是家庭特征而非学校特征。家庭的培育(Parenting)在解释经济地位的代际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有利和不利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其人力资本的差距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而传统的教育政策无法完全弥补弱势家庭中父母投资不足造成的伤害。不同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儿童,面临着所谓的“命运岔路”,也即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机会不平等。由家庭培育不足导致的弱势群体低度开发的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长期而言,既影响了个人的社会经济成就,也制约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高效地开发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培育模式在儿童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影响机制。在本文的框架中,父母的培育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人力资本,还会以社会互动(同伴效应)的形式影响孩子同龄人的发展。具体而言,本文分别考察了来自家庭早期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家庭陪伴模式差异,以及家庭养育方式(Parenting style)差异的影响。研究既实证检验了这三种培育模式是如何影响并塑造儿童的人力资本,理解弱势家庭存在的培育缺陷;还进一步探讨了因家庭培育差异导致的班级中学生能力组成的变异是如何影响学生的人力资本形成与发展。本文的主要发现与结论如下:第一,通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学校抽样调查数据CEPS,发现家庭早期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儿童在中学阶段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通过将样本限制在遵循随机分配规则的学校以克服学校数据中常见的自选择问题,进一步发现了早期投资存在同伴效应,也即班级中参加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比例的提高会改善全班同学的人力资本。相较于城市中产热衷于“推娃”的教育竞争,社会上依然存在一些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本研究样本中将近20%)。研究表明,缺乏学前教育的经历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发展;但班级中存在的高能力(接受过学前教育)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和促进那些缺乏早期投资的儿童的人力资本积累,也即证实了“近朱者赤”效应。第二,通过分析CEPS和CFPS等微观数据,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导致的陪伴缺失会对学生的教育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存在显着的陪伴缺失儿童的同伴效应,也即班级中父母陪伴缺失儿童的占比提高不会显着影响其他学生的教育发展。研究表明,相较于那些与父母同住的学生,陪伴缺失儿童的认知测试分和考试成绩表现得更差,其教育期望也显着下降。通过区分陪伴模式,发现母亲的陪伴缺失会对儿童造成显着的负面效应。更进一步,研究尝试解答为何陪伴缺失这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没有在班级层面产生“近墨者黑”的同伴效应。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陪伴缺失的儿童在班级中被孤立,因而缺乏与同龄人产生互动,这一视角也反映出这类弱势儿童所处的困难境遇。第三,利用CEPS微观数据,结合发展心理学,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家庭养育方式(Parenting style)分为四类(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和消极型),实证考察了养育方式是如何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研究发现,养育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和信念偏好来促进其人力资本的形成。另一方面,有关家庭养育方式的同伴效应则体现出“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班级中接受最佳养育方式的学生比例的提升,会显着提高其他学生的认知技能,但是也会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从家长互动的视角对这种同伴压力进行了解释。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培育模式是如何以直接效应和同伴效应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并进一步探讨了潜在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弱势家庭的培育缺陷,在本研究中表现为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父母的陪伴缺失,以及不利于发展的养育方式,都会对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当前人力资本投资中主要探讨了家庭投资的直接作用,本文则进一步探讨了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同伴效应,发现了由家庭培育模式差异导致的班级中学生能力组成的差异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同伴效应(具体表现为“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以及同伴压力”)。这些培育模式差异在经济不平等加剧的当下可能长期存在,成为较长时期阻碍社会流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认为,尽管政府和社会无法让孩子选择父母,但是却可以尝试改善或解决弱势家庭在发展子女人力资本方面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缺陷等问题。从长远的角度,帮扶弱势群体有利于提高全民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儿童所处成长的不同阶段,本文认为政策的着力点可以归纳为两类。首先,针对成长于弱势家庭而面临着养育缺陷的学龄前儿童,政府应该重视其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养育差距背后的机会不平等。早期投资既可以是直接对弱势儿童进行干预,也可以是对处于弱势境遇的家庭及其家庭环境进行投资,例如指导父母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其次,针对已经处于学龄期(指义务教育阶段)的那些经历过早期抚养劣势或正处于不利养育环境的儿童,公共教育政策可以着力在如何分配学生在班级中的组成,发挥同伴效应中积极的一面,以促进不同背景的学生共同积累人力资本。

张楠[6](2021)在《英汉小说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翻译补偿 ——以《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为例》文中提出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缩影,其广泛传播能够有效促进各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文学翻译活动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文化缺省问题很可能会给译文读者造成严重的理解障碍。因此,译者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发现这些文化缺省现象并进行补偿,提升语篇的连贯性,帮助读者消除理解障碍,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外国文学的魅力。本文以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中篇小说《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为案例,使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语文化,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李殿芬[7](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桑雅迪[8](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冲击,为尽快恢复经济,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如美联储施行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中国也先后出台“4万亿”计划、“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政策的频繁调整,尽管在短期内能够激活市场活力,但经济政策制定与施行过程中的不可预测性、不透明性和不明确性都会引发不确定性。目前,不确定性成为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相联系,有利于正确认识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经济层面的传导作用机制。而对于微观企业,通过与职工建立有效的薪酬契约,薪酬业绩敏感性发挥出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强化职工的自我监督意识,降低外部监督的成本,从而缓解代理问题并防范道德风险,最终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和企业价值,因此本文以薪酬业绩敏感性作为切入点,试图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背景出发,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层面职工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关系是否受到业绩变化、产业特征、行业竞争度以及地区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而表现出异质性。此外,本文还从企业风险和员工离职率两个维度来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经过以上研究,本文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呈负相关关系;第二,这一关系在业绩上升、非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度高、东部地区企业中更为显着;第三,企业风险与员工离职率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文存在以下贡献:第一,现有文献很少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同时在薪酬方面更多聚焦于高管薪酬的研究,而忽视了职工本身也是企业最重要的价值创造者之一,因此本文结合了中国国情,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职工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为职工薪酬的研究补充一些经验证据;第二,本文以薪酬业绩敏感性作为切入点,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提供更多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也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联系的研究思路。

修誉晏[9](2019)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面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教育部要鼓励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模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发展”。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职业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突出的短板”。因此,顺应时代的发展,寻求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这种背景下,笔者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了创客教育理念在中职教育领域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形成创客教育理念应用于中职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可以为中职学校利用创客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方法指导,此外,因为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所以也能为有效地补齐职业教育短板提供新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和SOLO分类评价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创客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阅读和分析,了解创客教育当前的研究热点,然后对国内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已有教学模式进行剖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与学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学模式,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采用SOLO分类评价法对学生的制作成品进行评价。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创客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国内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相关研究,说明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界定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与学现状的调查,构建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第四部分是对新模式进行行动研究,并对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本次研究发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已有教学模式以模仿式学习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方面的培养。通过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实践检验,验证了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希望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唐培培[10](2019)在《家蚕二分浓核病毒P89启动子中沉默子的鉴定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目前是二分DNA病毒科二分浓核病毒属的唯一病毒种,它主要在家蚕中肠柱状细胞内复制,致使柱状细胞的核膨大,并引起严重的空头性软化病,是导致家蚕死亡的主要病源之一。BmBDV属于单链线性的二分DNA病毒,基因组包括两个独立包装于衣壳中的单链DNA分子,其中VDl约6.6 kb,VD2约6.0 kb。VD2的两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分别编码非结构蛋白NS3及次要结构蛋白P133,调控p133基因表达的启动子称为P89。本实验室通过双荧光素酶系统研究P89启动子核心功能区域时,在P89启动子-143 nt至-268 nt区域内可能存在一沉默子元件,抑制了该启动子的活性。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截短性实验分析,沉默子的范围被确定在-195 nt至-205 nt之间。本课题主要利用荧光素酶检测体系,缺失突变和凝胶阻滞EMSA等实验,对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mBDV P89启动子中可能存在的沉默子元件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分析其作用方式和机理。首先,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在P89启动子原有序列的基础上去除nt205至nt195序列构建缺失型表达载体pGL3-ΔS+-P89,并在此基础上将该序列克隆至P89启动子上游,构建瞬时表达质粒pGL3-U-ΔSp89。转染昆虫细胞后测定荧光素酶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缺失nt205至nt195后P89启动子活性显着上调,将其异位补回后P89启动子恢复最初活性,说明BmBDV P89nt205-195序列确实具有沉默子的功能。为了研究BmBDV P89nt205-195沉默子是否具有启动子特异性,将该序列克隆至BmBDV ns1/ns2基因启动子P5和BmNPV早期启动子Pie1的上游,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GL3-S+-P5和pGL3-S+-Pie1。结果表明BmBDV P89nt195-205沉默子能抑制P5和Pie1的活性,且在昆虫细胞BmN和Hi5中都能下调报告基因的表达。对这个沉默子作用方式的研究表明,其负调控作用是不依赖于其插入方向及插入位点的,当这段序列以nt205-195或者nt195-205的方向分别插入目的基因启动子的上游或者报告基因的下游之后,均观察到对目的基因的转录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该沉默子没有启动子特异性,且不具有方向依赖性和位置依赖性。凝胶阻滞实验表明,Hi5细胞中存在一个与该沉默子相互作用的特异性蛋白或蛋白复合物,对于这个特异性蛋白的鉴定工作仍在持续中。利用重叠PCR定点突变沉默子序列,构建沉默子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突变该沉默子中的碱基序列“AAAATG”会显着降低沉默子的功能。EMSA实验表明突变该区域导致沉默子识别蛋白无法结合,进一步证明“AAAATG”是沉默子关键性碱基。总而言之,BmBDV P89nt205-195确实具有沉默子的功能,它能与特异的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基因的表达,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沉默子的位置和方向,也不具有启动子特异性,该元件的后六位碱基对沉默子功能是关键的。我们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BmBDV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并为利用该沉默子元件调控基因的表达打下了基础。

二、可敬可爱的姚老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敬可爱的姚老师(论文提纲范文)

(1)锑基或钛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体环境中抗生素的去除方法
        1.2.1 吸附法
        1.2.2 生物法
        1.2.3 高级氧化法
    1.3 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1.3.1 固相法
        1.3.2 水热/溶剂热法
        1.3.3 模板法
        1.3.4 微乳液法
        1.3.5 溶胶-凝胶法
        1.3.6 静电纺丝法
    1.4 光催化剂性能增强策略
        1.4.1 构建异质结
        1.4.2 元素掺杂
        1.4.3 形貌调控
        1.4.4 多元复合
    1.5 光催化技术降解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1.5.1 磺胺类抗生素(SAs)
        1.5.2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
        1.5.3 喹诺酮类抗生素(QNs)
        1.5.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
    1.6 锑基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6.1 氧化锑
        1.6.2 锑酸盐
    1.7 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1.8.1 研究思路
        1.8.2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1.10 本论文的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 样品表征技术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EDS)分析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3.5 BET比表面分析
        2.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分析
        2.3.7 光电流和交流阻抗分析
        2.3.8 质谱分析
    2.4 光催化性能测试
        2.4.1 模型化合物的选择
        2.4.2 光催化实验
3 不同形貌Sb_2O_3的调控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研究
    3.1 前言
    3.2 制备方法
        3.2.1 醇解法
        3.2.2 水热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制备条件对Sb_2O_3晶型的影响
        3.3.2 制备条件对Sb_2O_3形貌的影响
        3.3.3 制备条件对Sb_2O_3吸光性能的影响
        3.3.4 制备条件对Sb_2O_3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BaSb_2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制备方法
        4.2.1 BaSb_2O_6光催化剂的制备
        4.2.2 改性BaSb_2O_6光催化剂的制备
        4.2.3 TiO_2/BaSb_2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aSb_2O_6光催化剂
        4.3.2 改性BaSb_2O_6催化剂
        4.3.3 TiO_2/BaSb_2O_6
    4.4 本章小结
5 SrSb_2O_5(H_2O)_4与CaSb_2O_5(OH)_2的制备及其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制备方法
        5.2.1 SrSb_2O_5(H_2O)_4光催化剂的制备
        5.2.2 Pr-SrSb_2O_5(H_2O)_4的制备
        5.2.3 CaSb_2O_5(OH)_2光催化剂的制备
        5.2.4 Pr-CaSb_2O_5(OH)_2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RD分析
        5.3.2 XPS分析
        5.3.3 形貌及EDS分析
        5.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5.3.5 UV-vis DRS分析
        5.3.6 光催化降解性能
        5.3.7 光电流和阻抗分析
        5.3.8 光催化机理分析
        5.3.9 稳定性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WO_3/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抗生素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制备方法
        6.2.1 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
        6.2.2 WO_3/T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XRD分析
        6.3.2 SEM分析
        6.3.3 XPS分析
        6.3.4 UV-vis DRS分析
        6.3.5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6.3.6 光催化性能
        6.3.7 光电流分析
        6.3.8 光催化机理分析
        6.3.9 稳定性评价
    6.4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面向复杂模型的网格生成与曲面重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网格生成与曲面重建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网格生成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曲面重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网格生成与曲面重建相关理论
    2.1 网格生成方法
        2.1.1 插值法
        2.1.2 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
        2.1.3 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方法
    2.2 曲面重建方法
        2.2.1 参数曲面重建
        2.2.2 隐式曲面重建
        2.2.3 细分曲面重建
        2.2.4 分片线性曲面重建
        2.2.5 网格插值曲面重建
    2.3 最小曲率网格插值方法
        2.3.1 最小曲率网格插值方法理论基础
        2.3.2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质趋势约束的网格生成方法
    3.1 引言
    3.2 趋势网格构建概述
        3.2.1 正交网格的构建
        3.2.2 趋势网格与正交网格的关系
    3.3 趋势网格构建流程
        3.3.1 趋势边界的生成
        3.3.2 趋势网格的构建
        3.3.3 种子点的绑定和生长
    3.4 基于趋势网格的插值流程
        3.4.1 趋势网格约束下的插值方式
        3.4.2 重叠区域处理
        3.4.3 边界区域处理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复杂曲面重建方法
    4.1 引言
    4.2 构建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有限差分迭代格式
        4.2.1 稳定的最小曲率的有限差分迭代格式
        4.2.2 带张力的最小曲率有限差分迭代格式
        4.2.3 稳定带张力的最小曲率有限差分迭代格式
    4.3 约束条件下的曲面重建流程
        4.3.1 边界处虚拟点的设置
        4.3.2 断层处虚拟点的设置
        4.3.3 原始数据约束下的网格点
        4.3.4 初值确定及迭代终止条件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简介
    5.2 系统功能及框架设计
    5.3 模块设计
    5.4 系统环境
    5.5 系统功能演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阅读能力是个人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
        1.1.2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当下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2.2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需要实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2.1.2 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
        2.1.3 研究述评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项目式学习
        2.2.2 阅读能力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
3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
    3.1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前期分析
        3.1.1 基于语文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特征分析
        3.1.2 基于语文课程项目式学习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特点分析
        3.1.3 基于语文课程的项目式学习方案设计分析
    3.2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内容重构
        3.2.1 语文课程学习内容分析
        3.2.2 活动学习者分析
        3.2.3 项目式学习内容组织重构
    3.3 基于语文课程的小学生阅读项目式学习方案
        3.3.1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的学习目标
        3.3.2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的驱动问题
        3.3.3 《创“神”记》项目式学习具体方案
4 基于语文课程的阅读项目式学习实验研究
    4.1 实验方案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假设
        4.1.3 实验对象
        4.1.4 实验模式
        4.1.5 实验变量
        4.1.6 实验工具
    4.2 实验过程
        4.2.1 实验前测
        4.2.2 实验处理
        4.2.3 实验后测
    4.3 实验结果
        4.3.1 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前后测对比
        4.3.2 小学生阅读能力各维度成绩前后测对比
        4.3.3 不同层次小学生阅读能力测验前后测对比
        4.3.4 实验结论
    4.4 实验讨论
        4.4.1 针对实验本身的讨论
        4.4.2 针对实验结论与前人相关研究的讨论
5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分析及实施建议
    5.1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分析
        5.1.1 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测验成绩
        5.1.2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5.1.3 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5.1.4 项目式学习对不同层次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不同
    5.2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5.2.1 基于高阶思维的阅读项目式学习设计流程
        5.2.2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扩大项目式学习的积极影响
        5.2.3 在阅读项目式学习中提供充分的资源支持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阅读能力水平前测测验卷
附录2 阅读能力水平后测测验卷
附录3 师生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部分项目作品展示
附录5 项目式学习活动过程图
致谢

(4)荣鸿曾琴学研究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荣鸿曾音乐人生与其琴学文献纵览
    第一节 荣鸿曾音乐学术人生轨迹
        一、荣鸿曾的从乐经历
        二、荣鸿曾音乐学术背景
    第二节 荣鸿曾琴学文献纵览
        一、文献量化分析
        二、文献内容概要
    本章小节
第二章 荣鸿曾琴学研究全面梳理
    第一节 荣鸿曾琴学的研究基础
    第二节 荣鸿曾综论类琴学研究涵盖的内容
        一、古琴音乐理论
        二、古琴历史文化
    第三节 荣鸿曾专题类琴学研究的关注对象
        一、视觉与动觉
        二、打谱
        三、从口头到文字:口述史
        四、传统与现代
        五、古琴的文人主体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荣鸿曾琴学研究综合解析
    第一节 荣鸿曾琴学的研究方法
        一、梅里亚姆理论的运用
        二、音乐民族志式人物传记
        三、 “借西论中”的类比研究
        四、宏、微观相结合的史学研究
        本节小结
    第二节 荣鸿曾琴学研究的特色、影响与意义
        一、跨文化、跨学科语境下的琴学研究思路
        二、逻辑性的体现
        三、荣鸿曾琴学研究对国内学界的影响
        四、荣鸿曾琴学研究对国内琴学研究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与变量介绍
        1.3.1 培育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1.3.2 技能形成技术与人力资本形成技术
        1.3.3 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
        1.3.4 养育方式(Parenting styles)
        1.3.5 溢出效应与同群效应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形成的新特征
        2.1.2 认知技能与智商测试
        2.1.3 非认知技能及其测量
        2.1.4 人力资本形成的技术
        2.1.5 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
    2.2 人力资本形成的经验分析
        2.2.1 生命周期的早期影响
        2.2.2 家庭投资与儿童发展
        2.2.3 家庭养育方式与儿童发展
    2.3 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同伴效应
        2.3.1 同伴效应的模型设定
        2.3.2 同伴效应的识别策略
        2.3.3 同伴效应的经验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基于人力资本形成的投资模型
    3.1 多阶段人力资本生产函数
        3.1.1 多维人力资本
        3.1.2 人力资本形成技术
    3.2 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3.3 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的拓展
        3.3.1 家庭早期投资差异
        3.3.2 家庭陪伴模式差异
        3.3.3 家庭养育方式选择
        3.3.4 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同伴效应
    3.4 家庭培育模式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
    3.5 小结
4 家庭早期投资差异的直接和溢出效应分析
    4.1 数据和变量
        4.1.1 数据来源
        4.1.2 因变量
        4.1.3 自变量
    4.2 模型设定与识别策略
    4.3 早期人力资本投资的经验分析
        4.3.1 基线估计结果
        4.3.2 稳健性检验
        4.3.3 异质性分析
    4.4 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家庭陪伴模式差异的直接和溢出效应分析
    5.1 父母陪伴缺失现状的制度背景
    5.2 数据、变量与识别策略
        5.2.1 数据与变量
        5.2.2 识别策略
    5.3 家庭陪伴模式对儿童教育发展的经验分析
        5.3.1 OLS估计结果
        5.3.2 IV估计结果
        5.3.3 稳健性检验
        5.3.4 潜在机制分析
    5.4 家庭陪伴模式差异的中长期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家庭养育方式的直接和溢出效应分析
    6.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6.1.1 数据来源
        6.1.2 变量选择
    6.2 养育方式的识别与分类
    6.3 养育方式的直接效应分析
        6.3.1 基线估计结果
        6.3.2 稳健性检验
        6.3.3 家庭养育方式的潜在机制分析
    6.4 养育方式的溢出效应分析
        6.4.1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6.4.2 识别策略:线性均值模型
        6.4.3 基线估计结果
        6.4.4 稳健性检验
        6.4.5 潜在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小结
    7.2 政策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英汉小说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翻译补偿 ——以《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案例介绍
    一、项目介绍
    二、小说简介
第二章 《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中的文化缺省现象
    一、文化缺省的定义
    二、文化缺省的表现
        (一)文学典故
        (二)人名地名
        (三)风俗习惯
        (四)物质文化
    三、文化缺省造成的理解障碍
第三章 《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中文化缺省的补偿
    一、直译加注
    二、增译
    三、释义
    四、归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7)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四)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2.论文研究思路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1.理论基础
        2.核心概念界定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1.调查设计目的
        2.调查对象的选择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1.提问主体和向度
        2.提问内容
        3.提问意识
        4.提问动机
        5.提问反应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2.学生间不会提问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让问
        2.学生不会问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致谢

(8)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文献综述
        2.1.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1.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
    2.2 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文献综述
        2.2.1 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制度基础
        2.2.2 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权变理论
        3.1.2 代理理论
        3.1.3 工资理论
        3.1.4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3.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3.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3.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业绩变化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3.2.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业特征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3.2.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度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3.2.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中介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
        5.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业绩变化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5.3.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业特征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5.3.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度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5.3.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与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
    5.4 作用机制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面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1.1.2 创客教育理念对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价值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创客教育研究的相关综述
        1.3.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模式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创客教育理念
        2.1.2 中职学校
        2.1.3 教学模式
        2.1.4 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实用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情境学习理论
3.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构建
    3.1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教与学现状
        3.1.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1.2 结果统计与分析
        3.1.3 对教师进行访谈
    3.2 I-E-C-A四阶段教学模式构建
        3.2.1 模式设计
        3.2.2 模式分析
4.I-E-C-A四阶段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行动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步骤
        4.1.2 学生分析
        4.1.3 教学内容分析
        4.1.4 测评设计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
        4.2.1 教学设计
        4.2.2 实施行动
        4.2.3 观察
        4.2.4 反思
        4.2.5 研究修改
    4.3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1 教学设计
        4.3.2 实施行动
        4.3.3 观察
        4.3.4 反思
        4.3.5 行动研究总结
5.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专业技能类课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后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家蚕二分浓核病毒P89启动子中沉默子的鉴定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研究概况
        1.1.1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
        1.1.2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mBDV基因的表达调控
    1.2 沉默子现状研究
        1.2.1 沉默子的定义
        1.2.2 沉默子的特性
        1.2.3 沉默子的结构组成
        1.2.4 沉默子的分类
        1.2.5 沉默子可能的作用机制
    1.3 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4 沉默子的应用前景
    1.5 立题依据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沉默子功能的鉴定
    2.1 材料和试剂
        2.1.1 菌株、质粒和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和溶液
        2.1.3 实验中所用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BmBDV P89nt205-195 缺失型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
        2.2.2 昆虫细胞的转染
        2.2.3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2.3 结果及分析
        2.3.1 缺失BmBDV P89nt205-195 序列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
        2.3.2 BmBDV P89nt205-195 能够抑制P89 启动子的活性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沉默子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和试剂
        3.1.1 菌株、质粒和细胞系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将沉默子克隆到不同启动子上游,构建荧光素酶表达质粒
        3.2.2 沉默子不同方向及位点插入的荧光素酶表达质粒的构建
        3.2.3 昆虫细胞的转染
        3.2.4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3.3 结果及分析
        3.3.1 沉默子调控的萤火虫荧光酶报告质粒的构建
        3.3.2 沉默子能够抑制同源启动子P5 的活性
        3.3.3 沉默子能够抑制异源启动子Pie1 的活性
        3.3.4 沉默子以方向及位置非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5 的活性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与沉默子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
    4.1 材料和试剂
        4.1.1 细胞和核酸序列
        4.1.2 主要试剂和溶液
        4.1.3 实验中所用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核酸探针的生物素标记
        4.2.2 Hi5 细胞的核质分离
        4.2.3 蛋白浓度测量
        4.2.4标记探针和蛋白提取物的凝胶阻滞实验
    4.3 结果及分析
        4.3.1 野生型和突变型探针的标记
        4.3.2 Hi5 细胞的核质分离
        4.3.3 凝胶阻滞实验鉴定与沉默子相互作用的蛋白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沉默子关键性碱基序列的鉴定
    5.1 材料和试剂
        5.1.1 核酸序列和细胞系
        5.1.2 主要试剂
        5.1.3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沉默子突变型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的构建
        5.2.2 昆虫细胞的转染
        5.2.3 双荧光素酶活性的检测
        5.2.4 沉默子突变探针的标记
        5.2.5 Hi5 细胞的核质分离
        5.2.6 蛋白浓度的测定
        5.2.7 凝胶阻滞验证沉默子关键性碱基序列
    5.3 结果及分析
        5.3.1 沉默子突变碱基的双荧光素酶表达质粒的构建
        5.3.2 沉默子突变碱基后对P89 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5.3.3 沉默子碱基突变探针的标记
        5.3.4 凝胶阻滞实验验证沉默子关键性碱基序列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加课题
参加学术会议

四、可敬可爱的姚老师(论文参考文献)

  • [1]锑基或钛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研究[D]. 韩秀萍.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面向复杂模型的网格生成与曲面重建方法研究[D]. 江慕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项目式学习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成都市S小学为例[D]. 张倩. 成都大学, 2021(07)
  • [4]荣鸿曾琴学研究之研究[D]. 杨越麟.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5]家庭培育模式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研究[D]. 茅铭芝. 浙江大学, 2020(04)
  • [6]英汉小说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与翻译补偿 ——以《挤奶女工的爱情冒险》为例[D]. 张楠.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7]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D]. 桑雅迪.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9]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面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类课程[D]. 修誉晏.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10]家蚕二分浓核病毒P89启动子中沉默子的鉴定和特性研究[D]. 唐培培. 江苏大学, 2019(03)

标签:;  ;  

亲爱的姚老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