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映射论文-杨柳

符号映射论文-杨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符号映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南文化,文化区域,文脉,时空界限,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传统文化基础,新安画派,陈洪,文人画

符号映射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1](2019)在《文化符号映射江南文脉悠久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立世、文化兴邦。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通过文化力量来展示。昨天,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第叁场高端论坛上,来自文学、哲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围绕以“江南文脉的(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期刊2019-10-30)

尹月阳[2](2019)在《符号数量系统与近似数量系统之间的双向映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符号数量系统(Symbolic Number System,SNS)与近似数量系统(Approximate Number System,ANS)在发展轨迹、符号形式、表征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多方面的证据表明:二者存在功能性的联结。而这种功能性联结最直观的体现是,二者之间的双向映射过程(ANS→SNS、SNS→ANS)。关于两种映射过程是否对称,以往研究还存在争议。其中,双向映射假设认为,两种映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进行对数表征与线性表征的转换,二者的差异仅体现在方向上(see Crollen,Castronovo,&Seron,2011;Crollen&Serson,2012)。而Odic,Le Corre和Halberda(2015)认为:两种映射过程在加工过程上存在差异,即二者是非对称的。在ANS到SNS的映射过程中,关键是取样和筛选过程。而在SNS到ANS的映射过程中,个体需要将当前对数曲线的激活与标准激活进行对比,该过程类似于ANS的表征过程。产生上述分歧,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以往研究忽视了数量的产生过程,默认映射过程与ANS表征过程类似,都以累加的方式产生数量。然而,数量加工领域的抽象模块理论认为,数量表征与数量产生是相对独立的过程。脑损伤患者的相关研究也验证了这种观点,因而需要重新考察双向映射的数量产生方式。另一方面,两种映射过程之间可能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从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对个体的不同意义出发,我们提出ANS→SNS是数量抽象化的过程,而SNS→ANS是符号数量获取意义的过程。根据两种映射过程对个体的不同意义,以及现有的研究结论(ANS→SNS比SNS→ANS的映射过程更加准确),我们认为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强度上。而对于二者的共性,由于双向映射假设与Odic等均认为ANS的比较能力与映射能力的有关。同时,二者都与数学加工有关,且ANS的比较能力与数学加工之间的关系受到映射能力的调节作用(Wong,Hob,&Tang,2017)。这暗示着ANS的比较能力可能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再者,根据感觉交互系统理论,感觉线索对数量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Gebuis,Cohen,&Gevers,2016)。与之相似,本研究也发现,无论外显映射还是内隐映射,感觉线索对两种映射过程都有影响。据此,我们认为ANS的敏锐度(ANS比较能力的指标)和对感觉线索的利用可能是二者的共同机制。本文通过叁个研究考察两种映射过程的内在机制。其中,预实验采用了一种新的实验范式,考察SNS→ANS数量产生的方式,并验证该实验范式的有效性。研究一通过3个实验(ANS→SNS、SNS→ANS、ANS→ANS),在避免数量产生方式的影响下,考察外显条件下两种映射过程的特点。研究二包括4个实验,主要考察在不同的内隐条件下,两种映射过程在联结强度上的差异。研究叁包括两个实验,分别考察ANS敏锐度与对感觉线索的利用是否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本研究从映射过程的本质出发,对于理解两种映射的形成过程、发展轨迹以及加工特点具有重要的帮助。对未来关于映射过程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解决各种理论关于两种映射过程是否对称的冲突。预实验分为两种实验条件:允许数数条件与限制数数条件。实验中要求被试根据阿拉伯数字,在包含若干圆点的点阵图片中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其中,在允许数数条件下,要求被试准确地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而在限制数数条件下,要求被试根据直觉,在8秒内完成任务。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没有控制数量产生的方式。预实验发现:1、在SNS→ANS的映射过程中,数量以平行的方式产生,主要表现为:在限制数数的条件下,随着客观数量的增大,被试的反应时间保持不变。2、新的范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被试的数数行为,且能够有效地测量映射过程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反映模式遵循韦伯定律,且主观评估数量是客观数量的幂函数。以上结果说明,该范式能够有效地测量SNS→ANS的映射特点。研究一包括3个实验。其中,数量知觉实验(ANS→SNS),要求被试根据点阵图片中圆点的数量,用键盘输入相应数量的阿拉伯数字。数量产生实验(SNS→ANS)的任务与预实验相同。非符号数量复制实验(ANS→ANS)要求被试根据点阵图片中圆点的数量,在包含若干圆点的点阵图片中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转码的作用。研究一发现:1、两种映射过程都符合数量评估的基本特点,且数量都以平行的方式产生。2、两种映射过程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都存在显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NS→SNS比SNS→ANS的映射过程更加迅速且更加准确。3、两种映射过程也存在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二者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个体在ANS→SNS的映射过程中越高估,则其在SNS→ANS的映射过程中越低估。4、感觉线索对两种映射过程都有显着的影响。研究二包括4个实验。4个实验均采用序列启动范式,实验中先后呈现点阵图片和阿拉伯数字。其中,实验4a、4b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将探测刺激与40进行比较。而实验5a、5b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对探测刺激的颜色进行反应。为了考察感觉线索对映射过程的影响,实验4a和4b、5a和5b分别使用两种实验材料(松散型、紧凑型)。该研究把启动效应的大小作为联结强度的指标。启动效应越大说明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越强。研究二发现:当对探测刺激的数值反应时,启动效应受距离效应与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当对探测刺激的颜色进行反应时,ANS→SNS出现了启动效应,而SNS→ANS没有出现启动效应。也就是说,相比于SNS→ANS,在ANS→SNS的映射过程中ANS与SNS之间有更强的联结。研究叁包括2个实验。两个实验均要求被试进行点阵比较任务、ANS→SNS映射任务和SNS→ANS映射任务。在点阵比较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先后呈现的两张点阵图片,哪张包含更多的圆点。两种映射任务与研究一相同,分别测量个体在两种映射上的能力。实验6使用点阵比较范式用来测量被试ANS的敏锐度。而实验7使用点阵比较任务用来测量被试利用感觉线索的能力。两个实验的材料有所不同。研究叁发现:1、ANS的敏锐度与SNS→ANS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与ANS→SNS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2、总覆盖面积的一致效应与SNS→ANS的估值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ANS→SNS的SD之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对总覆盖面积的利用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排除了数量产生方式的影响后,发现两种映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二者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对感觉线索的利用上,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强度上。综合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ANS→SNS是数量抽象化的过程,其基础是两种数量系统的功能性联结,而SNS→ANS是非符号数量数值信息的提取过程,其基础是对感觉线索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盛俊,顾沈胜,陈崚[3](2019)在《基于隐空间映射的带符号网络上的顶点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网络顶点分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绝大多数现有的网络顶点分类算法都集中在无符号的网络,而在边上具有符号的社交网络上的顶点分类算法却很少,且负链接对于符号网络分析的作用大于正链接。研究了符号网络中顶点的分类问题。首先将正、负网络映射到相对应的隐空间,提出基于隐空间的正负链接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优化该模型的迭代算法,通过对隐空间矩阵和映射矩阵的迭代优化,来对网络中的顶点进行分类。由带符号的社会网络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数据集Epinions上得到结果的F1值在11以上,在数据集Slashdo上得到结果的F1值在23.8以上,与随机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胡元惠[4](2018)在《颜色符号“所指”在藏英文化中的语义对比及文化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颜色词与符号学的关系出发,具体对比分析颜色词符号"所指"分别在藏英文化中各自的语义,并从思维方式、政治文化和地理属性等方面剖析了其语义异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晓慧,万睿,张海滨,曾义夫,刘峤[5](2018)在《基于符号语义映射的知识图谱表示学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图的分布式表示对于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任务至关重要.通过对当前流行的图表示学习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据此提出了一个基于符号语义映射的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学习图的分布式表示,基本思想是依据知识图谱中已有的实体关系数据,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对符号组合(实体-关系组合)进行语义编码,并将其映射到目标符号(实体)上.此外,通过为图中的每个关系类型引入一个逆关系镜像,解决了关系的非对称性问题,使模型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同构或异构)网络的关系推理任务.该模型适用于大规模知识图谱的表示学习任务.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知识图谱扩容任务和基于图的多标签分类任务上的性能表现优于相关工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8年08期)

张娜[6](2018)在《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的协作方案设计与比特符号映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通过配备多根收发天线在不增加带宽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供了较高的吞吐率和频谱效率,而系统的性能却因信道间干扰(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ICI)、天线间同步(Inter-antenna Synchronization,IAS)以及复杂度较高等问题受到了影响。协作通信技术作为MIMO技术的延伸,利用无线信道中随机分布的中继节点构成虚拟的MIMO系统,获得分集增益,扩大传输距离和覆盖面积,克服信道衰落问题,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空间调制(SpatialModulation,SM)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天线传输技术,引进天线选择机制,在发射端激活一根天线来传输数据,通过叁个维度构成叁维星座映射图,在保持系统传输速率和性能的基础上避免了 MIMO技术中存在的ICI、IAS以及复杂度较高等问题。本论文从空间调制系统中的比特符号映射出发,将空间维度从天线扩展到协作中继节点及二者的结合,发挥空间调制和协作通信的优势,完成了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的协作方案以及比特符号映射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空间调制技术的比特符号映射方案,考虑发射天线处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分析了基于信道增益的比特符号映射方案的示例和仿真结果。考虑发射天线到接收端链路间的信道相关性,摆脱接收端配备单根天线的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映射方案,详细介绍了映射方案,并通过Matlab仿真将其与传统的映射方案以及其他已有的映射方案进行了性能对比。其次,针对单中继节点协作空间调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增量混合译码放大转发(Incremental Hybrid Decode-Amplify-Forward,IHDAF)协议的协作空间调制工作方法。系统通过将直传以及信源到中继链路瞬时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与对应链路设定的信噪比门限相比较,选择相应的直接传输、译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或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方案,给出了具体的通信过程以及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并通过Matlab将IHDAF中继方案与基于AF、DF中继方案进行了中断概率性能仿真分析对比,同时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佳的中继位置以及最优的功率分配方法。最后,针对多中继协作空间调制系统,将空间维度从天线扩展到协作中继节点及二者的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比特符号映射方案。首先考虑信源到中继链路间的信道相关性,完成信息比特到中继节点选择的映射设计,再考虑发射天线到中继节点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提取信道系数的模值和相位信息,联合优化设计比特到中继节点、发射天线以及调制符号的映射选择,并对该方案采用AF协议以及DF协议两种不同协议情况下作了仿真性能分析,比较了不同仿真参数下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5)

柳杨[7](2016)在《加权Bergman空间上符号为拟共形映射的复合算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作用在加权Bergman空间L_a~2(dAa)中定义在单位圆盘上符号为拟共形映射的复合算子,用拟共形映射的函数性质刻画复合算子的有界性、紧性、Sp类性质等算子性质及本质范数的估计.第一章,简要叙述研究背景及本文得到的主要结果.第二、叁章,给出了加权Bergman空间L_a~2(dAa)中符号为拟共形映射的复合算子有界性、紧性等价刻画的证明及范数估计的计算.第四、五章,得到了加权Bergman空间L_a~2(dAa)中符号为拟共形映射的复合算子为S,类算子的充分条件和下有界的等价刻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宋倩[8](2015)在《乡土元素在县级新城区公园景观中的符号映射》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发展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时候,就标志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来临了。各级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而逐渐扩大,旧城区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在各个方面的需要,于是新城区应运而生。在中国,城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同质化,千城一面,千园一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新城区建设时充分考虑快速城市化出现的问题,选取合理的空间载体和手段,在借鉴国外新城区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同时,结合本地基础探索适合本国本地的方法。乡土景观来源于乡村的自然环境与生活,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代表着地方精神与特定的文化意义,能有效解决景观地域特色缺失,设计脱离自然,人文与归属感的匮乏等问题,对于新城区公园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新城区景观进行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城区公园在发展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创新性的将符号化元素与乡土景观相结合,介绍了符号、乡土元素与文化情感的关系,强调了乡土景观元素的符号化应用在地域文脉的延续上的重要意义,研究了乡土景观与符号的概念与演变,并解析了如何从自然,人文环境,技术和材料等方面入手提取乡土景观元素,结合符号化的方式映射到新城区公园的景观建设当中。通过对纽约泪珠公园、美国圣路易斯城市中心公园、中国张家港小城河改造"谷渎港"地块和都江堰广场这几个国内外的知名的景观场地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一些较为新颖的,并在实践中获得好评的景观设计手法,为乡土景观在新城区公园的符号化运用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最后,以苏北响水县东鸣湖景观规划为实例,通过在环境调查、文脉梳理、符号创作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乡土传统元素的符号的创作,以期为新城区乡土景观的符号提取与应用方式提供了参考模式,使现代园林景观建设能真正的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张宇[9](2014)在《数量的概念、表征及其空间映射的跨符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现SNARC效应以来,大量研究发现并支持数量与空间存在联结,但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联结,联结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联结是如何产生或激活的等问题依然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对数量信息进行空间表征只是在任务中表现出的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和方法,空间在数量加工和表征中只起到中介作用,数量与空间的联结来自于文化和教育学习的结果。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数与空间之间的联结是生物性的,数量加工的神经系统和空间信息加工的神经系统存在重迭,因此,两者在神经水平存在固有的联系。本研究从跨符号的角度,采用注意的SNARC范式,通过四个研究共14个实验,设置不同的数量情境,比较在知觉水平加工时不同数字情境中不同数量符号和非符号数量的加工和空间表征情况,探讨不同符号数量以及非符号数量的数量信息激活和空间表征的相关问题:1.数与空间的联结是基于神经基础的,本质的,还是文化和学习作用的结果;2.数量空间关联的特性以及心理数字线的灵活性;3.不同符号形式和类别下数量的加工和表征差异;4.不同符号数量的加工水平,激活数量信息及空间表征的阶段;5.数量表征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精确的还是近似的。实验一至实验四探讨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的数量的加工和空间表征过程。实验一采用正数和0混合作为提示线索,探讨在零的参与下,正数和0的加工与表征是否也同正数相似,与空间存在着关联。结果显示,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的0激活了小数的信息并传递了左侧的空间信息;小数1,2表征在左侧,加速了左侧探测刺激的探测速度,大数8,9表征在右侧,加速了右侧探测刺激的探测速度;实验二采用负数和0混合作为提示线索,探讨在零的参与下,负数和0的加工与空间表征。结果显示,零之后的探测刺激,左侧探测刺激的反应显着地快于右侧的探测刺激,说明零依然表征为数量小的数,激活并传递左侧的空间信息。负数对其绝对值大小进行空间表征,-1,-2绝对值较小,表征在左侧,-8,-9绝对值较大,表征在右侧。实验叁采用正数和负数混合作为提示线索,探讨在没有零的参与下,正数和负数为数字情境时的加工与空间表征。结果显示,在没有0参与的数字情境中,负数并没有对其数量大小进行加工,只表征为其绝对值得大小,并且激活的空间表征是依据绝对值的大小。实验四采用正数,负数和零混合作为提示线索,探讨在零的参与下,正数和负数为数字情境时的加工与空间表征。结果显示:在有0参与的数字情境中,负数,0,正数按照数量实际的大小表征在同一条心理数字线上,心理数字线可以延伸至零的左侧。左侧表征负数,右侧表征正数。这一组实验结果显示:心理数字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数字线映射的形成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它会随着数量情境的不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是情境依赖性的。说明非语义符号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数量能够在低水平——即知觉水平自动激活数量信息,并激活空间表征。实验五至实验六采用非符号点阵表示的数量作为探测刺激前的提示线索。实验五探讨非符号数量信息(点阵)的低水平加工是否能自动激活其数量信息与空间表征。结果显示:点阵表示的数量大小的信息加工能够自动激活空间表征,从而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小数量点阵1,2表征在左侧,大数量点阵8,9表征在右侧,0之后的探测刺激,左右两侧探测速度没有差异。这说明:非符号的表征下,0只是一个语义上的“无”的抽象概念,语义概念性的数量的表示方式不能自动激活数量信息以及空间编码,因此没有产生空间注意的转移。实验六采用数量渐变的非符号点阵表示的数量作为探测刺激前的提示线索,探讨非语义数量概念的零的加工与表征是否能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结果显示:点阵表示的数量大小与探测刺激呈现位置(左和右)交互作用显着,表明点阵表示的数量能够自动激活数量大小的信息与空间表征。大小渐变的数量概念的零传递一些左侧的空间信息。另外,数量大小的主效应显着:小数:0,1,2显着快于大数,说明加工快,激活空间表征的自动化程度高。实验七至实验十采用英文单词数符号表示的数量作为探测刺激前的提示线索。实验七至实验十分别引用正数,零;负数,零;正数和负数;正数,负数和零做为数字情境。实验七,实验八,实验十均没有发现显着的数量和空间的交互作用,说明没有自动激活数量信息和空间表征。实验九与实验七,实验八,实验十有非常大的差异,结果显示:用正数和负数做为数字情境时,数量按照其数量值的大小进行了加工和空间表征,特别是负数。说明低水平加工自动激活了数量信息和空间表征。表明符号化的数量并不能自动激活其数量表征,只传达语义信息,与其数量表征是独立的。实验十一至实验十四探讨中文汉字符号表示的数量的加工与空间表征过程,均未发现现显着的数量和空间的交互作用,说明语义符号不能自动激活数量信息和空间表征。综合来看,本研究结果显示:1.文化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在数与空间的关联中都存在,只是启动的方式和条件不同,随着符号形式以及数的大小而调整,较基础的数量表示符号,非语义数量符号及感数水平的小数,启动神经机制的空间表征,较高级的数量概念以及超过感数水平的数,启动文化学习机制的空间表征。语义和抽象符号不能自动激活数量信息和空间信息。2.心理数字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量的空间表征是情景依赖性的,情景依赖性是一种跨符号性的特征。3.不同符号数的加工和空间表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情境依赖性的程度,空间表征激活的难易程度及自动化水平上。4.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个体发展论假说,并且数与空间的关联发生在刺激加工的早期阶段。5.数量信息的表征既可以是-个精确地,语义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连续的非精确的概念。(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张祖凡,彭醇陵,杨静,景小荣[10](2014)在《基于符号映射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信号角度出发对物理层网络编码(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PLNC)展开研究,联系实际通信中用户选择调制方式以及用户发送功率分配的差异性,重点对中继节点迭加信号的符号映射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通过符号映射后的星座映射图分析了中继节点的误符号率(symbol error rate,SER),并结合星型协作网络以瑞利信道为信道模型对中断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调制方式以及用户功率分配对中继误符号率有一定影响,同时基于符号映射分析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中断性能优于其他几种传输方式。(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07期)

符号映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虽然符号数量系统(Symbolic Number System,SNS)与近似数量系统(Approximate Number System,ANS)在发展轨迹、符号形式、表征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多方面的证据表明:二者存在功能性的联结。而这种功能性联结最直观的体现是,二者之间的双向映射过程(ANS→SNS、SNS→ANS)。关于两种映射过程是否对称,以往研究还存在争议。其中,双向映射假设认为,两种映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需要进行对数表征与线性表征的转换,二者的差异仅体现在方向上(see Crollen,Castronovo,&Seron,2011;Crollen&Serson,2012)。而Odic,Le Corre和Halberda(2015)认为:两种映射过程在加工过程上存在差异,即二者是非对称的。在ANS到SNS的映射过程中,关键是取样和筛选过程。而在SNS到ANS的映射过程中,个体需要将当前对数曲线的激活与标准激活进行对比,该过程类似于ANS的表征过程。产生上述分歧,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以往研究忽视了数量的产生过程,默认映射过程与ANS表征过程类似,都以累加的方式产生数量。然而,数量加工领域的抽象模块理论认为,数量表征与数量产生是相对独立的过程。脑损伤患者的相关研究也验证了这种观点,因而需要重新考察双向映射的数量产生方式。另一方面,两种映射过程之间可能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从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对个体的不同意义出发,我们提出ANS→SNS是数量抽象化的过程,而SNS→ANS是符号数量获取意义的过程。根据两种映射过程对个体的不同意义,以及现有的研究结论(ANS→SNS比SNS→ANS的映射过程更加准确),我们认为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强度上。而对于二者的共性,由于双向映射假设与Odic等均认为ANS的比较能力与映射能力的有关。同时,二者都与数学加工有关,且ANS的比较能力与数学加工之间的关系受到映射能力的调节作用(Wong,Hob,&Tang,2017)。这暗示着ANS的比较能力可能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再者,根据感觉交互系统理论,感觉线索对数量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Gebuis,Cohen,&Gevers,2016)。与之相似,本研究也发现,无论外显映射还是内隐映射,感觉线索对两种映射过程都有影响。据此,我们认为ANS的敏锐度(ANS比较能力的指标)和对感觉线索的利用可能是二者的共同机制。本文通过叁个研究考察两种映射过程的内在机制。其中,预实验采用了一种新的实验范式,考察SNS→ANS数量产生的方式,并验证该实验范式的有效性。研究一通过3个实验(ANS→SNS、SNS→ANS、ANS→ANS),在避免数量产生方式的影响下,考察外显条件下两种映射过程的特点。研究二包括4个实验,主要考察在不同的内隐条件下,两种映射过程在联结强度上的差异。研究叁包括两个实验,分别考察ANS敏锐度与对感觉线索的利用是否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本研究从映射过程的本质出发,对于理解两种映射的形成过程、发展轨迹以及加工特点具有重要的帮助。对未来关于映射过程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解决各种理论关于两种映射过程是否对称的冲突。预实验分为两种实验条件:允许数数条件与限制数数条件。实验中要求被试根据阿拉伯数字,在包含若干圆点的点阵图片中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其中,在允许数数条件下,要求被试准确地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而在限制数数条件下,要求被试根据直觉,在8秒内完成任务。需要指出的是,本实验没有控制数量产生的方式。预实验发现:1、在SNS→ANS的映射过程中,数量以平行的方式产生,主要表现为:在限制数数的条件下,随着客观数量的增大,被试的反应时间保持不变。2、新的范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被试的数数行为,且能够有效地测量映射过程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个体的反映模式遵循韦伯定律,且主观评估数量是客观数量的幂函数。以上结果说明,该范式能够有效地测量SNS→ANS的映射特点。研究一包括3个实验。其中,数量知觉实验(ANS→SNS),要求被试根据点阵图片中圆点的数量,用键盘输入相应数量的阿拉伯数字。数量产生实验(SNS→ANS)的任务与预实验相同。非符号数量复制实验(ANS→ANS)要求被试根据点阵图片中圆点的数量,在包含若干圆点的点阵图片中框出对应数量的圆点。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转码的作用。研究一发现:1、两种映射过程都符合数量评估的基本特点,且数量都以平行的方式产生。2、两种映射过程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都存在显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ANS→SNS比SNS→ANS的映射过程更加迅速且更加准确。3、两种映射过程也存在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二者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即个体在ANS→SNS的映射过程中越高估,则其在SNS→ANS的映射过程中越低估。4、感觉线索对两种映射过程都有显着的影响。研究二包括4个实验。4个实验均采用序列启动范式,实验中先后呈现点阵图片和阿拉伯数字。其中,实验4a、4b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将探测刺激与40进行比较。而实验5a、5b的任务是要求被试对探测刺激的颜色进行反应。为了考察感觉线索对映射过程的影响,实验4a和4b、5a和5b分别使用两种实验材料(松散型、紧凑型)。该研究把启动效应的大小作为联结强度的指标。启动效应越大说明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越强。研究二发现:当对探测刺激的数值反应时,启动效应受距离效应与个体差异的影响。而当对探测刺激的颜色进行反应时,ANS→SNS出现了启动效应,而SNS→ANS没有出现启动效应。也就是说,相比于SNS→ANS,在ANS→SNS的映射过程中ANS与SNS之间有更强的联结。研究叁包括2个实验。两个实验均要求被试进行点阵比较任务、ANS→SNS映射任务和SNS→ANS映射任务。在点阵比较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先后呈现的两张点阵图片,哪张包含更多的圆点。两种映射任务与研究一相同,分别测量个体在两种映射上的能力。实验6使用点阵比较范式用来测量被试ANS的敏锐度。而实验7使用点阵比较任务用来测量被试利用感觉线索的能力。两个实验的材料有所不同。研究叁发现:1、ANS的敏锐度与SNS→ANS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与ANS→SNS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2、总覆盖面积的一致效应与SNS→ANS的估值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ANS→SNS的SD之间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说明,对总覆盖面积的利用是两种映射过程的共同机制。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排除了数量产生方式的影响后,发现两种映射过程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二者的共性主要表现在对感觉线索的利用上,而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种数量系统的联结强度上。综合本研究和以往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ANS→SNS是数量抽象化的过程,其基础是两种数量系统的功能性联结,而SNS→ANS是非符号数量数值信息的提取过程,其基础是对感觉线索的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符号映射论文参考文献

[1].杨柳.文化符号映射江南文脉悠久历史[N].无锡日报.2019

[2].尹月阳.符号数量系统与近似数量系统之间的双向映射机制[D].吉林大学.2019

[3].盛俊,顾沈胜,陈崚.基于隐空间映射的带符号网络上的顶点分类[J].计算机应用.2019

[4].胡元惠.颜色符号“所指”在藏英文化中的语义对比及文化映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

[5].杨晓慧,万睿,张海滨,曾义夫,刘峤.基于符号语义映射的知识图谱表示学习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8

[6].张娜.协作空间调制系统中的协作方案设计与比特符号映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7].柳杨.加权Bergman空间上符号为拟共形映射的复合算子[D].东北师范大学.2016

[8].宋倩.乡土元素在县级新城区公园景观中的符号映射[D].南京农业大学.2015

[9].张宇.数量的概念、表征及其空间映射的跨符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0].张祖凡,彭醇陵,杨静,景小荣.基于符号映射的物理层网络编码[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

标签:;  ;  ;  ;  ;  ;  ;  ;  ;  ;  

符号映射论文-杨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