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构成选题的三大原则

材料构成选题的三大原则

一、材料作文选题三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杜璇[1](2021)在《黎锦熙“读法”教学及其现实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黎锦熙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语文教育学家,他终其一生都服务于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无论是在语文教育理论革新还是具体教学实践指导,抑或是教育改革发起方面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着作《新着国语教学法》即在实践基础上针对近代语文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尤其是关于阅读教学领域的对策,使其语文教育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完善。由于其阅读教学理论具有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等特点,对目前的中学阅读教学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值得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探究与使用。黎锦熙作为划时代的近代语文教育前进方向的引路人,历来对他及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不胜枚举,其研究脉络可以概括为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具体分析到综合评价。不过目下语文教育界对他的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乃至于如今提到民国时期的优秀的语文教育家会常常忽略他的存在。因此,笔者通过对之前研究者做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整理,发现大多数研究的着眼点在黎锦熙个人整体语文教育思想的整理归纳方面,尽管很多学者提到了黎锦熙“读法”教学的独树一帜,且对其进行具体说明,但终其结果,依然停留在表层,在整合性与细节性方面都有待深入挖掘与探究。所以,本文将对黎锦熙先生的“读法”教学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并与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而指出“读法”教学对其的指导价值。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论述本选题的研究缘起,综述学界对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现状,确定研究方法,界定有关概念。第二部分为黎锦熙“读法”教学的形成背景,从历史文化背景与教育实践经历两个角度入手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黎锦熙“读法”教学的基本内容,由“读法”教学原则、“读法”教学程序、“读法”教学载体、“读法”教学技巧组成。第四部分是黎锦熙“读法”教学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结合当下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论述在阅读教学中值得借鉴的教学启示,即关注学生心理,丰富教学载体;激发学习兴趣,组建学习小组;检测学习反馈,强化学习成果;甄别文白篇章,区别教学技巧;深化内容掌握,习得练习要领;延伸教学内容,促进综合应用。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本论文已得到的启迪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

汪琬琦[2](2020)在《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地方作家以绝对的人数优势和庞大的创作数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真正的创作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困境。但目前学界对地方作家的研究并不充分,从研究对象上看,对知名作家个案的研究多,对地方作家群体的研究少。从研究内容上看,单一的地方作家作品研究多,地方作家的特征和困境研究少。即便是研究了地方作家存在的问题,也是描述现象多,揭示实质少。为此,笔者深入中部城市临淮,通过个案研究、实地研究、文本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筛选并建立了9个作家个案,从文学生态环境、文学生产链条、作家生存状态三个维度对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进行描述分析。最后发现,临淮作协的许多功能濒临瘫痪,本该扶持作家发展的作协体制却成了临淮作家结构性压力的来源,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扩大经费来源、细化会员管理、开放资源系统、强化服务职能四个建议。

王艳[3](2020)在《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文中指出学习写作是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任务之一,写作训练是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手段。作文布置是写作训练的首要环节,在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顺利实现作文训练的目标,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目前针对作文布置的研究,相比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来说,稍显不足。其中,一线语文教师是主要研究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许多作文布置的经验。同时,一些语文教育专家也提出了新的作文布置观点和理论。这些成果,尤其是一些新的作文布置观点和理论,为作文布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布置做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指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陈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缘起、研究的意义,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预计实现的研究目标。第二部分对初中作文布置进行了概述。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其次阐述了初中作文布置的内涵,包括作文布置的概念、内容和作文布置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和研究了目前初中作文布置的实施情况,又分三个层面。一是从相关研究论文,梳理初中作文布置环节存在的问题;二是依据安徽省近十年中考作文命题材料,分析中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三是以安徽省淮北市梅苑学校为例,调查初中一线教师在作文布置方面的实施情况。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作文布置环节普遍存在偏重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偏差、命题立意的导向性过强、缺乏写作语境等问题。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首先阐述了作文布置中的文体问题。其次,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作文布置的五条原则:基于学情原则、目标性原则、触发性原则、精确指导原则、自主性原则。最后,提出作文布置的实施建议。一是针对一线教师的建议:研究学情,把握学生写作需求;制定写作计划,突出写作目的;设计写作语境,补充写作要素;创设任务情境,补充写作背景经验;微型指导,弥补语言经验的不足。二是针对中考命题者的建议:拓宽写作文体、加强命题的科学性。本文的价值在于对当前初中作文布置情况作充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论文的资料收集和调查从三个层面入手,由面及点,从大到小,在充分调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出作文布置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作文布置的研究资料厘清作文布置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依据最新的作文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陈文镔[4](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也就缺乏主动观察和积累素材的意识,导致学生写作的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因此,笔者选择了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这一研究课题。笔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通过与一线教师的交流和对学生的大量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存在两个方面问题,即向外缺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积累素材意识和向内缺乏自我观察探寻意识。究其原因,既有课程设置的限制,又有教师教学观念不够重视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首先,借助各种活动和学科教学,激发学生观察外部世界的兴趣,使其留心周围事物,同时激活学生的自我观察意识;其次,在学生乐于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写作观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确定不同阶段学生写作观察的训练目标,制定科学有序的训练计划,进行写作观察过程指导。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观察周围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信息、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观察积累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观察。在初中阶段,承接小学的写作观察指导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周围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社会现象,进行更深入的自我观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这样,通过写作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最后,笔者希望本课题研究能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林绯璠[5](2020)在《林语堂的教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林语堂是一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然而,鲜少被提起的却是另一个身份——现代教育倡导者。之所以称他为教育倡导者,不仅在于20世纪初他曾在北京、厦门、上海等地的高校执教多年,出任过北京女师大教务长、厦门大学文科主任以及南洋大学校长之职;更在于30年代初他在上海编着了《开明英文读本》等一系列中学英语教材,从而荣膺“教科书大王”的桂冠,并在晚年呕心沥血,编纂了“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还对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很多批判性的建议。他一生以西方的文化教育为参照,在扬弃中国旧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对教育目的、师资建设、教学方法、读书艺术以及个人培养等诸多方面都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认真研究林语堂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无裨益。遗憾的是,对于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探讨,至今仍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时代检视。主要从作者本人着作出发,论述林语堂教育思想的基点,通过对其教育理论的分析,探讨关于林语堂教育思想的现代性特征。第二章,林语堂的教育实践。通过林语堂在教学实践中丰富且别出心裁的教学案例,从侧面进一步印证他教育思想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为理想教育提供范例。第三章,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来源解析及与时代的呼应。本章主要揭示林语堂人文主义关怀与人格形成的渗透关系,首先,从林语堂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成长、地域环境、求学经历、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入手,浅析他人文主义关怀教育思想的形成原因。其次,在总结林语堂教育思想意义的基础上,思考分析其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素质教育的参考性和价值性。本文试图从林语堂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两个层面,考察林语堂作为一位文化达人的侧面——现代素质教育倡导者及其实践者,使我们看到作为文学家、哲学家、翻译家的林语堂和教育家的林语堂在多种身份之间的火花碰撞,相互成就,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份参照。

张梦莹[6](2020)在《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语写作是作文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改进作文评价策略,提升作文评语质量,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将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写作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评语写作情况的异同,结合多元评价理论总结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为教师作文评语质量提升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了文本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所选取作文评语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教师及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教师与学生对作文评语的态度、学生对教师作文评语改进建议与需求,为教师作文评语的改进与提升提供更多的参考。本研究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学者在作文评语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介绍了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写作状况、评语的具体特点。第三部分通过对评语的比较,分析两类教师作文评语的异同之处,总结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结合多元评价理论和作文评语总结了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及有效性缺失的作文评语特征,为教师作文评语改进提出了几点启示。第五部分是对该研究的总结和展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对作文评语的认识是相同的,都认为作文评语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都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作文评语在有效性、导向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从作文评语的评价主体、方式、内容、标准和目标五个方面来对作文评语进行改进,同时要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评语写作水平来提高作文评语质量。

李晓燕[7](2020)在《学科融合背景下“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渗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昆明市部分学校地理与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地理与语文关联性强,学科核心素养有共同之处,两者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领会能力,“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渗透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1949年以来八次课程改革历史背景的分析,学习迁移、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理论的解读,问卷调查、访谈、文本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的应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地理+语文学科渗透”的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渗透方法,旨在以地理学科为主体,把语文学科中的课文、方法和技能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在理论层面上:(1)分析了1949年以来八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中的学科融合渗透意蕴,揭示了地理与语文学科的关联性,以及二者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共同之处;(2)对“学科融合”“学科渗透”“地理+语文”等主要概念进行了阐释;(3)以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和语文课程标准中“构建互补体系”“有品位的生活”为出发点,以知识迁移中“正迁移”理论为过程与方法引导,以建构主义学生观、学习观和知识观为目标,最终构建出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库,并能够以地理+语文学科渗透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对地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生活美的鉴赏。在实践层面上:(1)对沪教版、人教版等6个版本的初、高中地理教材,部编版、人教版等4个版本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整理、分类,共开发出104条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将课程资源细化为“直接引用”“情景导入”“资源加工整合”“课后拓展”四个方面并在云师大2016级地理科学专业和昆明市第三中学展开课堂教学实践;(2)开发出以写作形式表达生活化地理的“写作法”,以锻炼地理思辨能力的“辩论法”,以提高地理科普表达能力的“宣讲法”,以提升文学素养的“阅读课”和地理与语文教师合作授课的“双师教学法”五种教学渗透方法。研究认为,通过“地理+语文”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科教学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人文与自然的综合素养。结合本文实践,文章建议在保证地理学科主体性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及渗透教学。

张丽[8](2020)在《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秋季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全面推广使用。部编本博取众家之长,在价值观念、教材结构、单元设置、选文编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注重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它的使用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教学上的新挑战。本文以“‘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将“三位一体”理念融入到小学高年段部编本的阅读教学中,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教学实践等方法探究有效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以彰显部编本的编写价值,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首先通过文献研究,从编写背景、总体特色、创新之处等方面对比部编本和苏教版的差异,并结合部编本界定“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特点与价值。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分析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和教师“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实践的情况,找出目前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及致因。然后结合新课标、阅读素养和部编本编写意图,针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探究部编本“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一是从单元整体的角度,遵循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不同的编排特点,构建相应的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二是从单篇课文的角度,探究“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种课型,在叙事性文本、说明性文本、诗歌类文本和文言文等不同文体中的教学策略,构建灵活且实用的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最后,本文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评价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效用,即对促进一线教师的部编本阅读教学、积极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同时也反思了“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在结构、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改善方法和研究方向。

雷常凤[9](2020)在《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良杰老师作为一位名家名师,用自己的教育经历、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为我国西部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将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将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一生的追求。对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的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既有助于深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丰富写作教学理论;更是对正处于探索期的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指导作用。本文将从五个部分研究张良杰老师语文教学思想,其中重点阐释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当下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简介张良杰老师,并指出研究的理论、实践及创新价值。其次对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及语文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在梳理研究基本思路与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简单的介绍。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及内容分析法四种研究方法。第三部分对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的理念进行阐释,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由于张良杰老师的写作教学理念散见于其着作和论文中,因此,笔者结合访谈资料对其写作教学理念进行了概括总结,主要从张良杰老师对写作教学困惑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遵循的写作教学的原则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对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形成和发展背后的原因进行解析,从主、客观因素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地域特征、理论基础以及张良杰老师的个人经历与文学素养的积淀四个方面展开探讨,意在揭示名师成长经历的深层原因,为其他教师的成长做参考。第五部分在前四章教学理念及归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当下写作教学有益的启示,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借鉴。面对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语文教育的理念、方法,语文教师不但要积极的进行自我的改革与创新,还要回顾传统,吸取养分。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对当下语文教育的改革、教师的成长都有积极的作用。

杨曾杰[10](2020)在《现代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研究:1933~194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命题是语文命题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组成部分。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高考作文命题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民国老试卷》一书集中梳理了1933年至1947年间的132道作文题。目前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自主命题、统一命题、多样化命题的“三阶段”。本文以132道真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作文命题的内容及特点,指出其优势与不足之处,反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文试图引入高考卷,将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真题进行统计,旨在通过真实有效的数据展示考试要求、考核内容、组成形式,探明命题理念与命题特点。本文在绪论部分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语文学术界现今关于作文命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命题思想、写作现状、教学策略展开。正文包括四部分:第一章简要概述命题,以语文学科的诞生为历史背景,分析其发展沿革;第二章分析命题内容,按夏丏尊先生与刘薰宇先生对素材来源的分类标准,找出作文命题的覆盖面及知识点;第三章归纳命题特点,基于命题现状和命题特征两点,论述高考作文命题的优势与不足;第四章总结命题经验,自主命题与统一命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各有其利弊,当今高考需将两者相结合,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命题原则,又贯彻“以考纲为导向”的命题要求。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选题的新颖性。近十五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民国热”。而以往的作文命题研究时间跨度大,内容篇幅多,很难聚焦某个具体时间段进行分析。本文以1933年至1947年为时代背景,首次尝试解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目标与考试要求。将现代与当代相衔接,总结作文命题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提供借鉴。第二,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将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作文真题与当代高考作文真题进行横向对比,寻找命题的异同点,求同存异。同时,把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的招生政策、考核标准、培养目标等与当今公立大学的招生考试制度进行类比,了解恢复高考后我国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脉络。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具有指向性。一方面作文题用以检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学生学情、教学理念、社会思潮等方面,因此命题需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供师生学习;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文教政策、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命题需与时俱进符合各级各类高校选拔学生的标准。从《民国老试卷》中综合分析作文命题的理念、内容、形式,将作文命题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汲取该时期命题标准、命题理念、命题方向、命题类型等有益经验,推进更高效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出现。以学促考,以考促学。

二、材料作文选题三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材料作文选题三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黎锦熙“读法”教学及其现实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1.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之分类说明研究
        2.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之总体介绍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四)主要概念界定
        1.“读法”——学术术语
        2.黎锦熙“读法”教学
一、黎锦熙“读法”教学的形成背景
    (一)历史文化背景
        1.国内思想文化剧变
        2.国外教育理论涌入
    (二)教育实践经历
        1.自身教育经历
        2.自身实践经历
二、黎锦熙“读法”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读法”教学的原则
        1.“话法”与“读法”的联络
        2.“作法”与“读法”的结合
    (二)“读法”教学的程序
        1.“读法”教学程序的概述
        2.“读法”教学程序的分项说明
    (三)“读法”教学的载体
        1.正读本与副读本兼行
        2.白话文与文言文兼选
        3.兴趣与美感兼顾
    (四)“读法”教学的技巧
        1.诵读法
        2.白话文与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不同举措
三、黎锦熙“读法”教学对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一)关注学生心理,丰富教学载体
    (二)激发学习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三)检测学习反馈,强化学习成果
    (四)甄别文白篇章,区别教学技巧
    (五)深化内容掌握,习得练习要领
    (六)延伸教学内容,促进综合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困难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二、地方文学生态对作家的影响
第二章 环境:文学组织、文学期刊和文学活动
    第一节 文学组织
        一、不受重视的作协
        二、由个体推动的作协改革
    第二节 文学期刊:亟待改革的《淮河》
        一、刊物形式混乱
        二、稿件质量堪忧
        三、改革之路
    第三节 文学活动
        一、会议例行公事
        二、比赛意义重大
        三、采风流于形式
        四、培训资源匮乏
        五、其他文学活动
第三章 链条:文学生产诸环节的游移与脱落
    第一节 生产
        一、读: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贫乏
        二、写:体裁的转向与题材的坚守
    第二节 流通
        一、发布平台的变与不变
        二、自费出版是绝对主流
    第三节 评介
        一、评论的困境
        二、奖项的失衡
    第四节 接受
        一、读者的缺席
        二、与市场博弈
第四章 作家:他们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
    第一节 社会轨迹与文学生涯
        一、相似的社会轨迹
        二、文学道路与线索人物
    第二节 身份认同问题
        一、体制迷梦
        二、文学工人
        三、外部认同
    第三节 存在与意义
        一、严肃的生存问题
        二、寻找写作的意义
第五章 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发现的问题
        一、作协体制探析
        二、临淮作协的问题
        三、严格的审查制度
    第二节 可能的建议
        一、扩大经费来源
        二、细化会员管理
        三、开放资源系统
        四、强化服务职能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陈念新初次访谈纪要
附录2:吕家禾初次访谈实录
附录3:杨廷芝访谈实录
附录4:邱元田访谈实录
附录5:庄羽访谈实录
附录6:陈念新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7:吕家禾二次访谈实录
附录8:程惠荪访谈实录
附录9:周亚丁访谈实录
附录10:唐玉雯访谈实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3)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概述
    2.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简述
    2.2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简述
        2.2.1 作文布置的概念
        2.2.2 作文布置的内容
        2.2.3 作文布置的重要性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的实施现状
    3.1 从相关学术论文看初中作文布置的实施情况
        3.1.1 学术论文中所呈现的作文布置问题的整理
        3.1.2 学术论文中所呈现的作文布置问题的分析
        3.1.2.1 忽视学生个性特点
        3.1.2.2 文体考查存在偏向
        3.1.2.3 偏重思想道德教育
    3.2 安徽省中考作文命题情况分析
        3.2.1 命题中的优点
        3.2.1.1 学生有命题权
        3.2.1.2 关注学生生活
        3.2.2 命题中的不足
        3.2.2.1 文体考查“名不副实”
        3.2.2.2 缺乏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
        3.2.2.3 偏重“向内”写作,忽略“向外”写作
        3.2.2.4 立意导向性过强
    3.3 一线教师作文布置情况——以淮北市梅苑学校为调查对象
        3.3.1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1 学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2 教师调查结果及分析
        3.3.2 作文布置中存在的不足
        3.3.2.1 作文布置计划性不强
        3.3.2.2 写作文体存在偏向
        3.3.2.3 作前指导有效性不足
        3.3.2.4 “命意”而不是“命域”
第四章 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的策略探究
    4.1 作文布置的文体问题
        4.1.1 文体的分类
        4.1.2 初中作文文体的偏差
    4.2 作文布置的原则
        4.2.1 基于学情原则
        4.2.2 目标性原则
        4.2.3 触发性原则
        4.2.4 精确指导原则
        4.2.5 自主性原则
    4.3 作文布置的实施建议
        4.3.1 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建议
        4.3.1.1 研究学情,把握学生写作需求
        4.3.1.2 制定写作计划,突出训练目的
        4.3.1.3 设计写作语境,补充写作要素
        4.3.1.4 创设任务情境,补充写作背景经验
        4.3.1.5 微型指导,弥补语文经验的不足
        4.3.2 给中考命题者的建议
        4.3.2.1 拓宽写作文体
        4.3.2.2 加强命题的科学性
第五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选题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概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观察力
        二、写作观察力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课标及教材对写作观察力培养的明确要求
        二、培养写作观察力可以提高学生其他写作能力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外部观察积累意识,写作素材匮乏
        二、缺乏自我观察意识,写作真情实感不足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现状的成因
        一、课程设置的限制
        二、教师教学影响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观察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节 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激活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一、借助多样活动,培养学生对外观察兴趣
        二、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自我观察意识
    第二节 各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训练过程指导
        一、第二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二、第三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三、第四学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指导训练
        四、写作观察力指导训练的教学案例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致谢

(5)林语堂的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时代检视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论
        一、教育,立人是根本要务
        二、教育,分数不足以代表学力
        三、教育,培养知识鉴赏力和良好行为表现
    第二节 以“快乐”为要义的教育观
        一、快乐学习法
        二、自由读写法
    第三节 以“体制外”学习为追求的教育论
        一、“自修”应成为人生的座右铭
        二、社会就是大学堂
        三、社会技能不容忽视
    第四节 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高校管理观
第二章 林语堂的教育实践
    第一节 教育及教育工作者实绩辑录
    第二节 以师生互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
        一、生动活泼的上课形式
        二、特殊的考试形式
    第三节 以教材编写为创新突破口的英语教学实践
第三章 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来源解析及其与时代的呼应
    第一节 林语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来源
        一、思想来源
        二、环境因素
    第二节 林语堂教育思想的时代反思
        一、丰富现代素质教育理论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作文教学
        二、作文评价
        三、作文评语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作文评语
        二、评语写作
        三、新手教师
        四、熟手教师
    第五节 理论基础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现状
    第一节 新手教师作文评语基本情况
        一、评语写作情况
        二、评语写作理念
        三、作文评语的具体特点
    第二节 熟手教师作文评语基本情况
        一、评语写作情况
        二、评语写作理念
        三、作文评语的具体特点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比较分析
    第一节 新手与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比较
        一、作文评语的相同之处
        二、作文评语的不同之处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不足之处及原因
        一、新手教师作文评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二、熟手教师作文评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第三章 作文评语提升策略
    第一节 有效的作文评语特征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主体
        三、评价目标
    第二节 有效性缺失的作文评语特征
        一、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自主性
        二、评价过程忽视学生的发展性
    第三节 作文评语改进的启发
        一、从作文评语层面
        二、从教师自身层面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学科融合背景下“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渗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学科渗透研究现状
        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小结
第二章 地理+语文学科渗透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实施
        二、问卷整理和分析
    第二节 访谈的设计、实施与分析
        一、学生访谈设计与结果分析
        二、教师访谈设计与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论
第三章 地理+语文学科渗透的课程资源开发
    第一节 开发策略
    第二节 资源库建构
        一、资源库框架
        二、地理-语文学科渗透资源库
    第三节 开发原则
        一、原则的探索
        二、原则的制定
第四章 地理+语文学科渗透方法开发
    第一节 开发策略
    第二节 主要方法
        一、地理写作法
        二、地理辩论法
        三、地理宣讲法
        四、地理阅读课
        五、地理-语文双师教学法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成果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问卷
    附录2:地理教师问卷
    附录3:语文教师问卷
    附录4:有效教学观察反馈表
    附录5:“地理三行情诗”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与选文的解读
    第一节 部编本的编写背景
    第二节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
        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针砭时弊,助益课堂教学
        三、兼具科学性与时代性
    第三节 部编本的创新之处
        一、教材结构
        1.单元结构
        2.单元栏目
        二、选文分析
        1.总篇数
        2.选文标准
        三、阅读教学
        四、其他方面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释义与价值研究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一、相关的“三位一体”概念辨析
        二、本文对“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
        1.“精读”与“教读”
        2.“略读”还是“自读”
        3.关于“课外”阅读
        4.“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定义
    第二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二、层次性
        三、差异性
        四、互补性
    第三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教育价值
        2.文化价值
        3.思维价值
        二、实践价值
        1.教学价值
        2.训练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1.以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2.以教师为对象的问卷调查
        二、学生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三、教师问卷结果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一、小说单元“三位一体”教学案例
        1.精读课文《桥》的案例分析
        2.精读课文《穷人》的案例分析
        3.略读课文《在柏林》案例分析
        4.快乐读书吧——《童年》的案例分析
        5.小说单元案例总评
        二、习作单元“三位一体”教学案例
        1.习作单元案例分析
        2.习作单元案例总评
    第三节 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个体差异性
        2.忽视课文文体性
        3.忽视单元整体性
        4.忽视文化与审美
        二、原因分析
        1.对学情的关注不足
        2.对部编本的认识不足
        3.对语文综合素养的理解不足
        4.可借鉴的经验成果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规定
        二、阅读素养的必备条件
        1.“阅读素养”的定义
        2.积极阅读者的阅读品格与阅读能力
        三、部编本的教学要求
        1.编写特点
        2.使用建议
    第二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难点
        一、“三位”课型与文体特征
        二、“一体化”的内在联结
        三、“单篇教学”与“多篇教学”
    第三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
        一、“三位一体”整体设计思路
        1.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2.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二、精读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1.叙事性文本的教学模式
        2.说明性文本的教学模式
        3.诗歌类文本的教学模式
        4.文言文类文本的教学模式
        三、略读课文“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1.略读课文的一般性教学模式
        2.文体特征下的略读教学
        四、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1.版块式教学模式
        2.“快乐读书吧”教学模式
        五、多篇文本“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
        1.“1+X”阅读教学模式
        2.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标准
        1.“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
        2.“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二、评价方式
        1.课堂观察记录表
        2.问卷调查与访谈
    第二节 人文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精读课文《书戴嵩画牛》教学分析
        1.《书戴嵩画牛》“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书戴嵩画牛》案例分析
        二、精读课文《月光曲》教学分析
        1.《月光曲》“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月光曲》案例分析
        三、略读课文《京剧趣谈》教学分析
        1.《京剧趣谈》“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京剧趣谈》案例分析
        四、《伯牙鼓琴》课外阅读教学分析
        1.拓展阅读“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伯牙鼓琴》课外阅读案例分析
    第三节 习作单元“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一、精读课文《匆匆》教学分析
        1.《匆匆》“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匆匆》案例分析
        二、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教学分析
        1.《那个星期天》“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那个星期天》案例分析
        三、《习作》及例文教学分析
        1.《习作》及例文“三位一体”设计思路
        2.《习作》及例文案例分析
    第四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一、教学原则的反思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
        三、教学评价的反思
    第五节 “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改善建议
        一、拓展课外阅读库
        二、完善文体阅读教学模式
        三、增强阅读教学的创新性
        四、建立更加灵活的评价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A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 B 小学教师阅读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后记
参考文献

(9)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必要性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2.3 创新价值
    1.3 核心概念
        1.3.1 写作
        1.3.2 写作教学
        1.3.3 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
    1.4 文献综述
        1.4.1 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1.4.2 张良杰老师语文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1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2.1.1 研究思路
        2.1.2 内容框架
    2.2 研究方法的确定
        2.2.1 访谈研究法
        2.2.2 个案研究法
        2.2.3 文献研究法
        2.2.4 内容分析法
    2.3 研究对象的选择
    2.4 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4.1 资料的搜集
        2.4.2 资料的处理
3 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阐释
    3.1 对写作教学困惑的解读
        3.1.1 理论的困惑
        3.1.2 内容的困惑
        3.1.3 目标的困惑
        3.1.4 主体的困惑
    3.2 写作教学的原则
        3.2.1 作文先做人
        3.2.2 开源引流
        3.2.3 尊重主体
        3.2.4 启发式
    3.3 写作教学的方法
        3.3.1 注重写作过程
        3.3.2 读写统一
        3.3.3 先分后合
        3.3.4 依情抓点
        3.3.5 上瞻下俯
4 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理念形成的归因分析
    4.1 客观因素
        4.1.1 兼容并蓄的时代背景
        4.1.2 独特的地域环境
        4.1.3 多元的理论奠基
    4.2 主观因素
        4.2.1 人生经历的影响
        4.2.2 文学素养的积淀
5 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对当下写作教学的启示
    5.1 对学生的启示
        5.1.1 作文先做人
        5.1.2 发扬个性
        5.1.3 养成习惯
    5.2 对语文教师的启示
        5.2.1 要有独立的思维能力
        5.2.2 要与学生共同读书、共同作文
        5.2.3 要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
        5.2.4 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5.2.5 要重视习作的评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现代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研究:1933~194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现代高考作文命题概述
    第一节 作文命题的历史渊源
        一、入学考试的制度建设
        二、作文命题的阶段特征
    第二节 作文命题的立论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导向性
        二、教材体系的多样性
第二章 现代高考作文内容分析
    第一节 作文立意的概述
        一、立意构思
        二、命题理念
    第二节 作文命题的分类
        一、记事类
        二、叙事类
        三、说明类
        四、议论类
        五、小品文类
第三章 现代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第一节 作文命题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型”命题向“开放型”命题过渡
        二、“应试型”命题向“应用型”命题转化
    第二节 高考作文的命题特征
        一、考试内容趋于全面化
        二、考试形式趋于多样化
第四章 现代高考作文命题启示
    第一节 作文命题的历史反思
        一、作文命题启示
        二、当代参考意义
    第二节 作文命题的改进策略
        一、重构命题理念
        二、指导教师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材料作文选题三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黎锦熙“读法”教学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 杜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地方作家的写作困境 ——基于临淮市的文学生态考察[D]. 汪琬琦.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1)
  • [3]初中语文作文布置研究[D]. 王艳.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写作观察力的培养研究[D]. 陈文镔.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林语堂的教育思想研究[D]. 林绯璠.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评语写作探究[D]. 张梦莹.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学科融合背景下“地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渗透方法研究[D]. 李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部编本小学语文高年段“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研究[D]. 张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张良杰老师写作教学的个案研究[D]. 雷常凤.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10]现代国立大学招生入学考试作文命题研究:1933~1947[D]. 杨曾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材料构成选题的三大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