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觉意识论文-龚如军

生命自觉意识论文-龚如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命自觉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班级管理,生命自觉意识,班级制度,学习习惯

生命自觉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龚如军[1](2019)在《重视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强调提升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文章分析什么是生命自觉意识,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本文来源于《成才之路》期刊2019年12期)

陈兴德[2](2017)在《从生命自觉、学术自觉到文化自觉——“自觉意识”与潘懋元教育思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潘懋元先生是当代着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见证人和推动者。他以80年学术经历诠释了作为"教师"、"研究者"和"知识分子"的多重角色与使命,同时也彰显了他从生命自觉、学术自觉到文化自觉的追求过程。(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7年07期)

宋兴川,刘慧[3](2017)在《生命教育的核心: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学生无视生命的现象,学生生命教育日益变得极为迫切。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生命自觉的意识。在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方面,要贯彻全人的观念,关注学生内心的生命体验,设计系列的生命教育内容,要注重生命情感的唤醒,努力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强化践行生命教育的行为。(本文来源于《丽水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郝敬宏[4](2015)在《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对“手机控”学生的教育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机控",是信息化时代学生不得不面对的一种诱惑,也是班主任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一个新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很多老师采取严防死守、一味禁止的办法,甚至用没收手机的极端方式来解决。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学生的一生要面临林林总总的新生事物,让学生排斥新生事物绝不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反之,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新生事物,在勇于面对中理性认识,并正确对待新生事物。所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本文来源于《班主任》期刊2015年03期)

范迪安[5](2014)在《自觉意识与感性生命——王克举的油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文化命题。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中国艺术在今天正迫切地需要从中西文化观念碰撞的旋涡中,也从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中走出自己独特的航线,并且以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拥有鲜明的形象。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不仅指目前一般称为"当代艺术"的狭义上(本文来源于《当代油画》期刊2014年01期)

王新春[6](2014)在《“横渠四句”的生命自觉意识与易学“叁才”之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新儒学关学创始人张载,留下了体现儒生士人高度生命主体意识的名句"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元学案》,第769页)。此四句在本文看来,正是理学语境下士人生命自觉意识与易学叁才之道的精神互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表证。作为理学的奠基人,北宋五子主要是以经学中易学的资源为深层学术根柢,构建起各自贯通天人的理学体系。正是在易学的大语境下,张载继《易传》叁才之道的叁立说之后,不满足于"照着讲",而是守(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林小娣[7](2013)在《“我的班级我做主”——谈班级管理中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自觉,则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不是外力的促进。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一(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26期)

范迪安[8](2013)在《自觉意识与感性生命 王克举的油画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文化命题。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中国艺术在今天正迫切地需要从中西文化观念碰撞的旋涡中,也从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中走出自己独特的航线,并且以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化之林拥有鲜明的形象。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不仅指目前一般称为"当代(本文来源于《收藏》期刊2013年11期)

常丽娜[9](2012)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自觉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战争频仍,一大批对时代敏感的士人首先有了内在时间意识,由此开启了其生命自觉意识。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自觉,不仅表现为外在的狂歌纵酒,寄情山水,越礼背俗,更表现为对情感、美和文学艺术的重视和追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08期)

彭成广[10](2010)在《真与梦:生命自觉意识的体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一文中研究指出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失真,一方面由于湘西自身不够完善,需要被装饰;另一方面是作为特殊代言人的身份决定,他企图建立一个"完整、健全、纯朴、自然的王国",来表达作者对人性重造的看法。这是作者抒写差异、抒写自我的意识的生命自觉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宜宾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生命自觉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潘懋元先生是当代着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见证人和推动者。他以80年学术经历诠释了作为"教师"、"研究者"和"知识分子"的多重角色与使命,同时也彰显了他从生命自觉、学术自觉到文化自觉的追求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命自觉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龚如军.重视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生命自觉意识探析[J].成才之路.2019

[2].陈兴德.从生命自觉、学术自觉到文化自觉——“自觉意识”与潘懋元教育思想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7

[3].宋兴川,刘慧.生命教育的核心: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17

[4].郝敬宏.唤醒生命的自觉意识——对“手机控”学生的教育引导[J].班主任.2015

[5].范迪安.自觉意识与感性生命——王克举的油画艺术[J].当代油画.2014

[6].王新春.“横渠四句”的生命自觉意识与易学“叁才”之道[J].哲学研究.2014

[7].林小娣.“我的班级我做主”——谈班级管理中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3

[8].范迪安.自觉意识与感性生命王克举的油画艺术[J].收藏.2013

[9].常丽娜.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自觉意识[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

[10].彭成广.真与梦:生命自觉意识的体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J].宜宾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生命自觉意识论文-龚如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