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进化论论文-张浪

有机进化论论文-张浪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进化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基本生态网络

有机进化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浪[1](2012)在《基于有机进化论的上海市生态网络系统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上海市1983年、1994年、2002年、2012年4次法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核心思想进化,比较其在规划理念、区域范围、要素拓展、布局演变、结构变异等方面的变化。证明其从"城市中的绿地布局"到"城市绿地系统",再到"市域绿、林地系统",最终到"市域生态网络系统"的系统有机进化过程,进而表现其科学性、战略性、操作性和引领性,从中映射出"人的认识"的进化才是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最根本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2年10期)

傅莉[2](2008)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的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谋求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已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对于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研究还不够,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及其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上海作为典型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度极大的特大城市,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建设的改善。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引导城市的良性发展。因此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研究,掌握其进化的普遍规律和运行特点,有助于科学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规划好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研究内容。第叁章对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界定,介绍支撑论文研究的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理论;第四章是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背景研究;第五章是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机理研究;第六章分析并提出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趋势;第七章通过实例对研究结果进行论证。论文以“绿地系统有机进化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以时间纵轴为线索,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城市对绿地系统需求的演变,绿地建设与指标的发展,规划思想的提升以及保障体系的突变,理清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切入点,对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整理,并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特点,深入探讨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动力机制,推演其未来的进化趋势。最后以研究结论为基础,以《上海市绿化系统实施规划(2008—2015)》规划方案为对象,探讨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的结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期为今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张浪[3](2008)在《试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试图把进化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引入"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从进化的角度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内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主体(人)的认识变化为主线,通过2个脉络分析展开: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启动机制;二是城市绿地系统各内在决定要素(基因)的变异及其选择机制,探寻进化论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的应用。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进化的基础动力、基因变异、自然与人工选择的主要机制特征,进而提出新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理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和整体功能的逐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08年01期)

有机进化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谋求城市与自然共存、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已成为当前城市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对于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研究还不够,仍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及其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上海作为典型的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密度极大的特大城市,人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建设的改善。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引导城市的良性发展。因此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研究,掌握其进化的普遍规律和运行特点,有助于科学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规划好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全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研究内容。第叁章对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界定,介绍支撑论文研究的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理论;第四章是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背景研究;第五章是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机理研究;第六章分析并提出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趋势;第七章通过实例对研究结果进行论证。论文以“绿地系统有机进化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以时间纵轴为线索,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城市对绿地系统需求的演变,绿地建设与指标的发展,规划思想的提升以及保障体系的突变,理清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以“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为切入点,对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历史进程进行整理,并归纳几个重要时期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特点,深入探讨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动力机制,推演其未来的进化趋势。最后以研究结论为基础,以《上海市绿化系统实施规划(2008—2015)》规划方案为对象,探讨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进化历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的结果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规划合理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期为今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进化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浪.基于有机进化论的上海市生态网络系统构建[J].中国园林.2012

[2].傅莉.基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的上海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进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

[3].张浪.试论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J].中国园林.2008

标签:;  ;  ;  ;  

有机进化论论文-张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