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意识论文-游盼

中产阶级意识论文-游盼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产阶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罗马》,阿方索·,卡隆,意识形态

中产阶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游盼[1](2019)在《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罗马》借助两位女性被爱人抛弃的情节安排,延续着当今时代"告别革命"的影像表达;通过性别对立消解阶级对立,反抗压迫的声音很快让位于"同病相怜"的互助;作为现有秩序的挑战者,革命者注定是既缺席又在场的;影片的书写结构内在地契合着右翼保守主义下中产阶级的自我想象。(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汪润泉[2](2016)在《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基于中产阶级类型化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产阶级对国家社会政治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有着类型化特征,其行为与意识备受关注。利用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以及不同类型中产阶级在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上的差异可以发现,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并非是后卫的,相比于非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更强、公共参与度更高,但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在意识上的差异要大于在行为上的差异,这表明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未能有效转化为公共参与。在中产阶级内部,新中产阶级、体制内中产阶级有着更高的政治效能感与投票积极性,其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显着高于老中产阶级、体制外中产阶级;且体制内中产阶级与体制外中产阶级间的差异要大于新中产阶级与老中产阶级间的差异。在当下中国,造成中产阶级内部政治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性因素。(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6年06期)

王浩斌[3](2014)在《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产阶级作为推动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即从一个"自发的阶级"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自为阶级"。中产阶级的文化与阶级意识形成于公共领域,英国式的咖啡馆,法国式的沙龙、小酒馆,以及随着印刷机的发明和普及而引发的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构成了中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公共领域,从而建构出一个可以向封建贵族权力形成挑战的场所。与此同时,作为时代精神风气之学理反映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最为深厚的土壤和根基。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与启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终于形成,中产阶级也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从而引发政治革命,最终导致了现代社会权力结构的大转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李超前[4](2009)在《中产阶级意识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学者们就该问题的现实依据、价值判断、文学效应等方面展开了长达数年的争论。尽管争论中产生的分歧很多,但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作为一种在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兴起的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体是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审美化”实际上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表述。具体来说,中产阶级意识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它一方面促使人们改善和美化我们的外观世界,另一方面也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具有了符号化和神话化的倾向和特征。因此,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离真正的审美之路还很遥远。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这种倾向和特征其实也是我们时代的特征之一,中产阶级只是处于问题的中心,并且更为敏感地感知和体验着这种焦虑与困顿。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的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并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葛红兵,刘艳艳[5](2008)在《中产阶级意识的生发和建构——对2000年后上海消费文化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后上海文化发生了重大转型,大量"商业景观"的垫造和堆积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商业景观"构成了当下生活的统治性力量,塑造了2000以后的新上海意识形态,是被现实化和转化为物质的世界观,被转化为客观力量的世界观.我们把2000年来上海文化的转型问题转化为"视觉景观"问题,通过视觉文化分析解释"上海文化何以如此"的问题。通过对大宁国际商业广场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行为对政治行为具有代偿意味,消费文化的发展正建构着上海市民新的"身份意识","中档"、"国际"、"休闲"、"舒适"、"家庭中心"等观念的植入正逐步催生上海市民"中产阶层"认同。(本文来源于《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6-01)

中产阶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产阶级对国家社会政治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产阶级的发展有着类型化特征,其行为与意识备受关注。利用logit回归模型比较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以及不同类型中产阶级在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上的差异可以发现,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并非是后卫的,相比于非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更强、公共参与度更高,但中产阶级与非中产阶级在意识上的差异要大于在行为上的差异,这表明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未能有效转化为公共参与。在中产阶级内部,新中产阶级、体制内中产阶级有着更高的政治效能感与投票积极性,其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显着高于老中产阶级、体制外中产阶级;且体制内中产阶级与体制外中产阶级间的差异要大于新中产阶级与老中产阶级间的差异。在当下中国,造成中产阶级内部政治态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性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产阶级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游盼.中产阶级自我想象下的爱与革命——电影《罗马》的文本分析及意识形态批评[J].视听.2019

[2].汪润泉.中产阶级的公共意识与公共参与——基于中产阶级类型化的比较分析[J].江汉学术.2016

[3].王浩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解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李超前.中产阶级意识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9

[5].葛红兵,刘艳艳.中产阶级意识的生发和建构——对2000年后上海消费文化的个案分析[C].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中产阶级意识论文-游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