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临床表现,化验指标

临床化验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萌,牟春笋[1](2019)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及影像学改变,并根据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支原体抗体、CRP、血沉、胸片或胸部CT检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各项检查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证型中,以痰热闭肺证最多见,其次为风热闭肺证和痰湿闭肺证。其中CRP在风热闭肺证组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闭肺证组患儿发热时间为叁组中最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总病程、抗体滴度及血沉、影像学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闭肺证、痰湿闭肺证、风热闭肺证是支原体肺炎患儿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中医证型不仅与患儿临床表现有相关性,与某些化验指标亦相关。(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赵培沛[2](2018)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化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可溶性CD30、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溶性CD30和ALT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8年22期)

王晨,王志聪,丁莺,曾蒙苏,饶圣祥[3](2018)在《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临床化验指标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实验室指标对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实质肝胆特异期强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195例行Gd-EOB-DTPA增强检查的患者资料,采用Pearson检验比较T1增强前后衰减率(Δ)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浆总胆红素(T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对独立影响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Δ与TB、ALT、APRI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70、-0.318、-0.397,P<0.001;与白蛋白呈正相关,r=0.242,P=0.001;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回归系数TB(β=-0.370,P<0.001),白蛋白(β=0.139,P=0.036),APRI(β=-0.157,P=0.041);TB、白蛋白、APRI进行ROC曲线分析,叁者的临界值分别为≤14.8 umol/L,>40 g/L,≤1.1648。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胆特异期肝实质的强化程度受肝功能的影响,与临床评价肝功能的参数有一定相关性,TB、APRI的升高,白蛋白的减低可能预测肝实质的强化不足。(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秀娟,范利,李广太[4](2016)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临床化验指标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2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及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时间(TT)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转氨酶(ALT、AST)、钙(Ca2+)、尿酸(UA)、胆固醇(Ch)、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白蛋白(Al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Apo-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凝血及血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提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期能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预后。(本文来源于《当代临床医刊》期刊2016年04期)

唐玲[5](2015)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速率法检验两组研究人员的ALT水平,观察比较两组研究人员的化验指标。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T水平为(132.4±50.12)U/L;健康体检者的ALT水平为(20.18±7.5)U/L。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水平可以作为检验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为患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23期)

孙德军[6](2015)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设置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患者可溶性CD30以及ALT的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化验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30水平为(51.1±33.2)U/ml、ALT水平为(121.2±55.3)U/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0以及ALT能够作为患者病毒性肝炎活性的重要化验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检验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5年09期)

高金良[7](2013)在《中药溻渍结合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化验指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溻渍结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中药溻渍结合来氟米特治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仅用来氟米特治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疗程60d。治疗后分析临床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功能活动,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溻渍结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疼痛和功能活动有所好转,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3年20期)

马志慧[8](2013)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9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水平以及运用生化检测仪对患者血清中的ALT的水平进行检测与分析。另外选择4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作为乙型肝炎对照,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sCD30以及ALT水平均要显着地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的sCD30水平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CD30水平与ALT水平呈现出正相关性(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CD30(sCD30)能够作为肝炎活性的一个重要的检测化验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14期)

袁祎[9](201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产科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目前妊高征的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生可能与异常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肌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营养缺乏、免疫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联。而子痫前期在诊断试验或病理损伤表现方面和正常妊娠很难区分,因此,目前提出新观点,即子痫前期时全身性病理状态和妊娠时没有本质的不同,而是在程度上表现为进一步加重。有证据表明,子痫前期患者体内活性氧生成增加、炎症细胞因子增加以及凝血系统异常激活,表现为一种全身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过程,而这一炎症状态与滋养细胞侵入不足、胎盘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并最终引起全身内皮系统的损伤,血管痉挛,影响到母体各脏器的血流灌注,引起一系列的临床改变;同时,因胎盘血流灌注下降,严重时影响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出现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等。本论文通过对妊高征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妊高征患者血液、肝、肾功能的变化,探讨妊高征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75名,其中妊高征患者共45名为实验组(单纯妊高征无并发症患者35例,妊高征出现明显并发症组患者10例)。并随机选择同一时间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妊高征患者均符合全国统一教材第七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内科疾病。记录叁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各组之间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时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叁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的描述: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30±3.69岁(24~39岁),平均孕周为(39.00,1.25)周(29~41周)。实验组中子痫前期无并发症组(简称单纯妊高征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9.30,1.25)岁(22~44岁),平均孕周为(35.00,4.00)周(24~40周)。子痫前期伴严重并发症组(简称并发症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9.33±4.39岁(23~36岁),平均孕周为31.44±1.30周(26~37周)。各组患者之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孕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间的比较2.1各组之间血常规比较的结果2.1.1白细胞计数:并发症组白细胞水平(11.04±4.89)×10~9/L高于对照组(8.38±1.5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白细胞水平(11.04±4.89)×10~9/L高于单纯妊高征组(9.29±2.1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妊高征组白细胞水平(9.29±2.18)×10~9/L与对照组(8.38±1.50)×10~9/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红细胞压积:单纯妊高征组红细胞压积水平(0.34±0.03)%高于对照组(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红细胞压积水平(0.35±0.04)%高于对照组(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红细胞压积水平(0.35±0.04)%与单纯妊高征组(0.34±0.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3血小板计数:并发症组血小板水平(161.27±85.60)×10~9/L低于对照组(207.20±52.9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血小板水平(161.27±85.60)×10~9/L与单纯妊高征组(198.97±56.50)×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妊高征组血小板计数(198.97±56.50)×10~9/L与对照组(207.20±52.93)×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各组凝血功能的比较的结果2.2.1凝血酶时间:单纯妊高征组凝血酶时间(14.13±1.15)s较对照组(13.31±1.18)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凝血酶时间(15.13±1.41)s较对照组(13.31±1.18)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凝血酶时间(15.13±1.41)s较单纯妊高征组(14.13±1.15)s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2纤维蛋白原:并发症组纤维蛋白原水平(3.18±0.88)g/L低于对照组(3.97±0.3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纤维蛋白原水平(3.18±0.88)g/L低于单纯妊高征组(3.78±0.6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妊高征组纤维蛋白原水平(3.78±0.64)g/L与对照组(3.97±0.38)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各组肝肾功能比较的结果2.3.1白蛋白:单纯妊高征组白蛋白水平(26.05±4.20)g/L低于对照组(29.41±2.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白蛋白水平(23.69±7.93)g/L低于对照组(29.41±2.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白蛋白水平(23.69±7.93)g/L与单纯妊高征组(26.05±4.20)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2尿酸:单纯妊高征组尿酸水平(355.63±97.20)umol/L高于对照组(258.00±56.99)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尿酸水平(370.60±88.28)umol/L高于对照组(258.00±56.99)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尿酸水平(370.60±88.28)g/L与单纯妊高征组(355.63±97.20)u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并发症组白细胞水平分别较单纯妊高征组和对照组高,提示并发症组患者炎症状态较单纯妊高征组和对照组加重。2单纯妊高征组和并发症组红细胞压积分别高于对照组,提示妊高征患者较正常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血液浓缩。3并发症组患者较正常妊娠妇女出现明显的血小板水平减低。4凝血酶时间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延长,纤维蛋白原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减低,提示妊高征患者随病情加重出现纤溶异常,增加了出血的倾向。5妊高征患者较正常妊娠孕妇出现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赵龙凤[10](2012)在《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等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首先需要排查的就是病毒性肝炎,下面介绍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健康向导》期刊2012年02期)

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3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化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可溶性CD30、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溶性CD30和ALT可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晓萌,牟春笋.儿童支原体肺炎中医证型与临床表现、化验指标及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2].赵培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8

[3].王晨,王志聪,丁莺,曾蒙苏,饶圣祥.Gd-EOB-DTPA增强磁共振肝胆特异期肝实质强化程度与临床化验指标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

[4].刘秀娟,范利,李广太.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临床化验指标对比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

[5].唐玲.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6].孙德军.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

[7].高金良.中药溻渍结合西药对强直性脊柱炎化验指标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

[8].马志慧.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

[9].袁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3

[10].赵龙凤.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J].健康向导.2012

标签:;  ;  ;  ;  

临床化验指标论文-刘晓萌,牟春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