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吴亚楠,茆华风,沈显顺,李俊,卢晶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吴亚楠,茆华风,沈显顺,李俊,卢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触发角,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动态响应时间,静止无功补偿器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楠,茆华风,沈显顺,李俊,卢晶[1](2019)在《基于触发检测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动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响应时间检测方法存在基准时刻不统一、依赖间接测量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际触发角检测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动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依据过零切除固定电容器组产生阶跃参考量统一基准时刻,通过TCR实际触发角与下限值的比较确定响应时刻,进而直接评估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大容量TCR型无功补偿装置动态响应性能分析、评价。(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5期)

郭净天[2](2015)在《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建模仿真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重心的分布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电力输送压力日益加剧,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理论研究表明,可控并联电抗器可以根据线路上传输容量的变化自动调节自身的输出容量,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当发生故障或在其他暂态过程时,可控并联电抗器会自动调节至最大输出容量,以最大限度地限制由于故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工频过电压,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同时,可控并联电抗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各种震荡起到抑制作用,对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也有积极影响。可控并联电抗器作为一种柔性交流输电设备,在系统无功补偿、电压稳定、抑制过电压、限制潜供电流、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是解决超/特高压输电系统中无功补偿和抑制过电压对并联电抗器不同需求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从超/特高压输电系统对可控并联电抗器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晶闸管控制变压器(Thyristor Controlled Transformer,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势,建立了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各种结构形式的仿真模型,利用仿真分析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和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理论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响应速度、控制特性、谐波特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叁种类型的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缺点。其次,在详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PSCAD仿真模型,从控制特性和谐波特性方面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仿真结果选择了6脉动控制绕组星形连接、阀组星形连接结构为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选方案。最后,针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本文根据国内某750kV输电系统的参数建立了PSCAD仿真模型,将6脉动控制绕组星形连接、阀组星形连接结构的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模型应用其中。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证明: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可以显着降低超高压系统中的潜供电流,有助于潜供电弧的熄灭,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对因长线路电容效应、不对称短路、甩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5-20)

高建强,汪原浩[3](2014)在《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谐波分析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的谐波与触发角α的关系,依据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傅里叶分解对系统及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采用MATLAB对整个模拟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改变触发角α,得到了基波及各次谐波在不同触发角下的变化结果,其结果表明了TCR谐波受到触发角α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4年05期)

张华军,赵菁[4](2014)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型无功补偿装置的各次谐波电流表达式,推导得到了电抗器电感量计算公式,分析了谐波无功功率与基波无功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谐波损耗在控制角α为140。时与基波无功功率之比最大,在控制角α为102。时最小,电抗器总无功功率在控制角α为102。时最大,按照此时工况计算电抗器电感量能够保证TCR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4年09期)

段昊[5](2012)在《基于叁次谐波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止无功补偿器可以提高超高压输电系统动态无功储备和响应速度水平,增强其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及电压稳定性,因而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当前,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配置方案一般将差动保护和基波电流不平衡保护作为装置的主保护,过电流保护为其后备保护,此外还会配置防止相控电抗器过热的非电量保护。然而,差动保护通过提取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两个相电流和相应的线电流判断装置内部是否发生故障,可以对装置的引线间短路起到保护作用,但并不适用于相控电抗器的匝间短路;电流不平衡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角内的基波不平衡电流,可以对匝间短路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基波不平衡电流随晶闸管触发角的增大急速减小,按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的最大不平衡电流整定时会导致保护死区很大;过电流保护通常按3-5倍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额定电流选取,受触发角的影响同样很大。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传统保护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严重影响了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甚至会对系统及其他元件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将解决传统保护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核心内容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利用叁次谐波对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进行保护的新思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保护方法的缺陷。具体的研究工作主要有:(1)提出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接入交流系统准静态模型的概念,给出了计算中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可以采用准静态模型表示的条件,并说明了对于实际运行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这些条件是满足的。为后续进行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分析奠定了基础。(2)在采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准静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触发角下单相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运行时的电流、晶闸管阀两侧电压及相控电抗器两侧电压,计算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电流的各次谐波含量,并给出了各次谐波电流随触发角的变化曲线,得到了触发角变化对基波电流的影响远大于对叁次谐波电流影响的结论。(3)在采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准静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叁相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运行情况,此时叁相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电流中的各次谐波满足6k+1(K=0,1,2,3,...)次谐波为正序分量,6k+5(K=0,1,2,3,...)次谐波为负序分量,3k+3(K=0,1,2,3,...)次谐波为零序分量。由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是角型连接的,正常运行时叁次谐波仅能在角内流通,线电流中不会存在叁次谐波。(4)针对实际应用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装置,分析了其发生故障的各种原因及过程,并将该装置运行时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为了定量的描述其故障特征,提出了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的概念,并给出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内部各种故障情况下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的理论计算方法。(5)在对各种故障下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保护方法,并给出了整定的原则及灵敏度的计算公式。该方法既可以保护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角内的引线间短路及两点接地短路,又可以保护匝间短路。虽然非特征叁次谐波也受触发角的影响,但与传统的电流不平衡保护相比,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保护保护死区更小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6)构造了故障时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叁次谐波恒流源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当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内部发生故障时,加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上的正序叁次谐波电压滞后其线电流中的正序叁次谐波电流90°;而当外部异常运行或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产生正序叁次谐波电流时,加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上的正序叁次谐波电压超前其线电流中正序叁次谐波电流90°,据此提出了正序叁次谐波方向保护判据。该方法利用正序叁次谐波电压与电流相位关系判断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内部是否发生故障,无需加入延时即可解决外部异常运行保护误动的问题,使其在保证选择性的基础上,具备保护的快速性。(7)搭建了静止无功补偿系统低压物理模型,开发了实现叁次谐波保护方法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在此基础上对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保护和正序叁次谐波方向保护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了这两种保护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本文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运行特性和故障特征提出的非特征叁次谐波电流保护和正序叁次谐波方向保护两种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新方法,受晶闸管触发角影响小,灵敏度高,保护死区小,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给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乃至大容量电力电子装置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保证超高压电力系统中静止无功补偿器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2-04-23)

段昊,徐丙垠,武守远,徐桂芝,张帆[6](2012)在《基于非特征3次谐波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非特征3次谐波电流的保护新方法,并给出了整定原则。针对实际工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发生除单相接地外的任何区内故障时,该方法均可靠动作,且对于匝间短路其保护死区要远小于传统的不平衡电流保护;发生区外故障且达到稳态时,保护可靠不动作,而在故障切除或恢复过程中存在异常运行状态时,会对保护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给保护加入延时避免。PSCAD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2年01期)

段昊,徐丙垠,武守远,徐桂芝,张帆[7](2011)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故障态3次谐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是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SVC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文中根据实际TCR装置的安装及接线方式,详细给出了其运行时的各种故障态,包括引线间短路、接地短路及相控电抗器匝间短路。将直流系统的准稳态模型引入TCR装置建模,在此基础上将任意周期电流表达式推广到叁相系统中,得到了TCR装置正常运行时线电流中无3次谐波,内部故障时线电流中存在3次谐波的正序及负序分量的结论。引入非特征3次谐波概念,并对TCR装置在各种故障态下存在的非特征3次谐波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PSCAD数字仿真结果证明了TCR装置的运行特性及故障态非特征3次谐波计算方法正确。(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1年23期)

张琳[8](2010)在《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原理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TCR(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基本原理与特性,并用Simulink进行了仿真验证,分析了叁相叁角形连接TCR的谐波含量。研究了FC+TCR型无功补偿装置在电网电压调节中的应用,并用Simulink搭建了相应的仿真电路,设计了TCR的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恰当容量的FC+TCR无功补偿装置能有效的调节电网电压。(本文来源于《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朱为东,周腊吾,刘俊延,贺香[9](2010)在《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晶闸管导通角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了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晶闸管导通角的控制策略,利用线路检测电路、同步信号电路的拓扑结构,并利用单片机构建了微机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方式,通过其反馈部分来控制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以调节可控电抗器的容量。故控制系统使得磁阀式可控电抗器能够随着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变化而自动平滑地调节自身的容量,充分对输电线路进行无功补偿,为可控电抗器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0年02期)

鄂志君,房大中,陈家荣,李传栋[10](2009)在《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FACTS动态相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力系统变量的时变傅里叶系数得到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TCR)的动态相量模型,该模型忽略了对TCR动态特性影响较小的谐波分量,并通过对TCR时域模型的平均运算获得动态相量状态空间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含柔性交流输电装置的电力系统进行仿真,能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同时获得较快的速度。基于TCR的动态相量模型提出了静止无功补偿器和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的动态相量模型。通过与商业软件DCG/EMTP在简单测试系统上的全时域仿真结果相比较,证明了该动态相量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重心的分布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电力输送压力日益加剧,我国超/特高压输电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可控并联电抗器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理论研究表明,可控并联电抗器可以根据线路上传输容量的变化自动调节自身的输出容量,提高系统静态稳定性;当发生故障或在其他暂态过程时,可控并联电抗器会自动调节至最大输出容量,以最大限度地限制由于故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工频过电压,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同时,可控并联电抗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各种震荡起到抑制作用,对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也有积极影响。可控并联电抗器作为一种柔性交流输电设备,在系统无功补偿、电压稳定、抑制过电压、限制潜供电流、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是解决超/特高压输电系统中无功补偿和抑制过电压对并联电抗器不同需求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本文从超/特高压输电系统对可控并联电抗器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晶闸管控制变压器(Thyristor Controlled Transformer, 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势,建立了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各种结构形式的仿真模型,利用仿真分析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高压输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磁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和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理论结构、工作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响应速度、控制特性、谐波特性、经济性、技术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叁种类型的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缺点。其次,在详细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PSCAD仿真模型,从控制特性和谐波特性方面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根据仿真结果选择了6脉动控制绕组星形连接、阀组星形连接结构为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优选方案。最后,针对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在超/特高压系统中的应用问题,本文根据国内某750kV输电系统的参数建立了PSCAD仿真模型,将6脉动控制绕组星形连接、阀组星形连接结构的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模型应用其中。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证明:TCT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可以显着降低超高压系统中的潜供电流,有助于潜供电弧的熄灭,提高重合闸成功率;对因长线路电容效应、不对称短路、甩负荷等原因引起的工频过电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亚楠,茆华风,沈显顺,李俊,卢晶.基于触发检测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动态响应时间评估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2].郭净天.晶闸管控制变压器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建模仿真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高建强,汪原浩.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谐波分析的仿真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

[4].张华军,赵菁.晶闸管控制电抗器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分析与应用[J].电工电气.2014

[5].段昊.基于叁次谐波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D].山东大学.2012

[6].段昊,徐丙垠,武守远,徐桂芝,张帆.基于非特征3次谐波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保护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

[7].段昊,徐丙垠,武守远,徐桂芝,张帆.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故障态3次谐波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

[8].张琳.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原理与仿真[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9].朱为东,周腊吾,刘俊延,贺香.磁阀式可控电抗器晶闸管导通角控制策略[J].计算机仿真.2010

[10].鄂志君,房大中,陈家荣,李传栋.基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的FACTS动态相量模型[J].电网技术.2009

标签:;  ;  ;  ;  

晶闸管控制的电抗器论文-吴亚楠,茆华风,沈显顺,李俊,卢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