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导联论文-曹诗红,陈家和,俞娜

胸导联论文-曹诗红,陈家和,俞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胸导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人,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

胸导联论文文献综述

曹诗红,陈家和,俞娜[1](2019)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PRWP)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148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合并PRWP,40例)和对照组(无PRWP,108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心力衰竭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 EF)占比高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 EF)占比低。观察组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Tei指数、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40.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P<0.05)。PRWP是老年CH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5,95%CI:1.527-4.560,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PRWP通常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左心室扩大及预后不良相关。(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5期)

陆振钧,陈灿曦,邓国法,杨希,贾月贞[2](2018)在《运用右胸导联心电图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左右室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右胸导联心电图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起源部位的价值。方法选取连续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85例流出道室早患者,平均(46. 28±14. 70)岁,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组64例、左室流出道(LVOT)组21例。术前分别记录标准12导联及右胸导联(V_(3R)、V_(4R)、V_(5R))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室早时右胸导联的R波、S波振幅以及R波振幅比率,建立一种基于右胸导联的心电图新算法。将术中成功消融的靶点定义为室早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早时,RVOT组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明显小于LVOT组[(0. 26±0. 21)vs.(0. 77±0. 33),P <0. 001]; 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曲线下面积(AUC) 0. 849大于V_(4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AUC(0. 781)及V_(5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AUC(0. 697)。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以0. 41为界值,鉴别室早左右室起源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 4%和83. 3%。结论术前右胸导联心电图能初步判定室早的左右室起源,有助于指导手术方式的制定。(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沙露露,鲁绍春,李建群[3](2018)在《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不同原因所致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倒置的特征。方法:依据病因将右心导联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的肺动脉栓塞、右室起搏、妊娠、Brugada综合征者分别设为A、B、C、D组,总结四组T波倒置的演变过程、倒置深度及其伴随心电图变化特征。结果:A组T波倒置深度为V3<V2<V1,早期溶栓者T波在部分导联先加深,7天后逐渐消失,未早期溶栓者可持续21天至90天。ST段可呈上抬表现。B组T波倒置:(V3~V4)导联深度最深,且Ⅱ、Ⅲ、aVF导联可同时出现,ST无明显变化。C组T波倒置深度为V3<V2<V1。C组T波倒置通常可持续至分娩后7天,完全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4)周。ST无明显变化。D组T波倒置深度表现为V3<V2<V1或V3<V1<V2。V1~V3导联上,T波倒置与ST段抬高间歇性出现。结论:熟悉肺动脉栓塞、右室起搏、妊娠、Brugada综合征所致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倒置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治。(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林昕,阿瓦古丽·阿布都克热木,卡德尔·阿木提,地力努尔·库尔班,段晓玲[4](2018)在《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行对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7例肺支气管病变且R波递增不良患者通过心电向量图发现超过60%的患者符合右室肥大诊断特征(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68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而R波递增正常者仅有20%以下符合右室肥大诊断标准(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3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4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4例)。107例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共有40例患者符合右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特征,而72例符合心电向量图诊断特征。与心电图相比,心电向量图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心电向量对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有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2018年07期)

嵇玉玲[5](2018)在《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在Brugada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在Brugada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由于类似Brugada综合征症状进行的患者40例,对40例患者进行常规体检,进行心电图,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然后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高右位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高右位导联心电图检查有4例患者出现晕厥现象,6例患者出现心悸现象,这10例患者心电图显示呈现Ⅰ型Brugada波,且患者V1-V2Brugada波较为明显。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反复心悸症状,该3例患者在心率增加较为快速时,出现Ⅰ型Brugada波,患者Ⅰ型Brugada波显示更为明显。4例晕厥患者中,有1例患者心电图显示无异常现象。结论相比较于传统需要药物刺激之后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高右位胸导联检查检查方法较为简单,能够避免引起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的危险,确保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对患者的身体监看有保证。相比较于传统需要药物刺激之后对患者进行检查,使用高右位胸导联检查,更具有临床应用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8年07期)

柳江海[6](2018)在《右胸导联—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瞻性地纳入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PVC)病例的术前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总结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在定位流出道PVC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因症状性频发PVC入院,室早体表心电图(ECG)提示为流出道来源(Ⅱ、Ⅲ、a VF导联呈高大单相R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射频消融术前行标准12导联ECG+右室导联(V3R、V4R、V5R)心电图,根据术中X线及CARTO3系统确定的成功消融靶点位置,分左室流出道(LVOT)组及右室流出道(RVOT)组,总结两组来源的PVC在12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对比分析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在定位LVOT与RVOT起源的价值。结果:共有6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入选,就诊年龄16-82岁,平均就诊年龄52.30±15.28岁,其中女性50名,男性13名,男女比例约1:4(13:50),病程48(16,80)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术前PVC负荷10.6%-46.1%,平均负荷21.56±9.16%。起源于RVOT者39例(61.9%),其中游离壁8例(12.7%),间隔部18例(28.6%),肺动脉瓣上13例(20.6%);起源于LVOT 24例(38.1%),其中左冠窦(LCC)11例(17.5%),右冠窦(RCC)3例(4.8%),无冠窦(NCC)2例(3.2%),主动脉瓣二尖瓣连接处(AMC)4例(6.3%),主动脉瓣下4例(6.3%)。两组在性别分布、PVC病程、24小时PVC数量、PVC负荷、PVC QRS波时限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常规12导联ECG特征分析,PVC时胸前移行导联RVOT组明显晚于LVOT组[3.5(2.5,3.5)VS 0(0,2.5),P<0.001];胸前导联移行指数RVOT组显着大于LVOT组,[0(0,1)VS-2.5(-2.875,-1.0),P<0.001];V1导联R波时限RVOT组显着小于LVOT组,(37.87±28.62ms VS 106.17±52.92ms,P<0.001);V1导联PVC时R波时限比RVOT组明显小于LVOT组,(0.25±0.18 ms VS 0.74±0.33ms,P<0.001);V2导联PVC时R波振幅指数RVOT组明显小于LVOT组,(0.19±0.17VS 0.69±0.27,P<0.001);V2导联PVC时R波时限比RVOT组显着小于LVOT组,(0.34±0.12ms VS 0.75±0.20ms,P<0.001);SV2/RV3比值RVOT组明显大于LVOT组,(4.07±2.73 VS 0.43±0.52,P<0.001)。以胸前导联移行在V3导联之前预测LVOT起源,其敏感性95.8%,特异性96.6%,阳性预测值67.6%,阴性预测值96.6%;以V2导联R波振幅指数>30%预测LVOT起源敏感性87.5%,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91.3%,阴性预测值90%;以V2导联R波时限指数>50%预测LVOT起源敏感性70.8%,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85.0%,阴性预测值83.7%;以胸前导联移行指数<0预测LVOT起源其敏感性87.5%,特异性97.4%,阳性预测值95.4%,阴性预测值92.7%;以SV2/RV3≤1.5预测LVOT起源其敏感性95.8,特异性84.6%,阳性预测值79.3%,阴性预测值97.1%。右胸导联心电图结果中,V3R导联QRS波形,RVOT组39例中36例波形为r S/rs,3例为Rs/RS;LVOT组24例中,13例为R/r,3例为r S/rs,6例为qr/q R/qrs,1例为RS。V4R导联波形,RVOT组39例中,35例为r S/rs,4例为RS/Rs;LVOT组24例中,17例为R/r,6例为qr/q R/qrs,1例RS。V5R导联波形,RVOT组39例中,28例为r S/rs,1例为RS,9例为r,1例为qr;LVOT组24例中,3例为r S/rs,1例为RS,15例为R/r,5例为qr/qrs。不同部位起源点PVC在右胸导联心电图有其特征表现,RVOT组主要为r S或rs为波形,少数为RS或Rs波形,LVOT组主要为R或r波形,其次qr或q R或qrs波形。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表现在V4R导联表现更突出,更具有代表性,以V4R导联波形特征定位流出道室早起源部位为研究,利用Fisher检验进行列数分布计数资料统计分析,P<0.001,二组间例数分布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差异,以V4R呈R/r或qr/q R/qrs预测LVOT起源其敏感性95.8%,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7.5%;以V4R呈r S/Rs/rs预测RVOT起源,其敏感性100%,特异性95.8%,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100%。结论:右胸导联V3R-V5R心电图在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时有其特征波形表现,RVOT起源者主要为r S或rs为波形,少数为RS或Rs波形,LVOT起源主要为R或r波形,其次qr或q R或qrs波形。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在V4R导联表现更突出,更具代表性,在定位LVOT或RVOT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新方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谈莉萍,段霞,周意[7](2017)在《新建胸导联Delta教学模型对STEMI定位及犯罪血管预判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新建Delta教学模型对提高临床各级护理人员和护生快速识别ST段抬高型心梗的部位,预判断犯罪血管的效果。方法经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工作经验,逆向性通过"冠状动脉的解剖分支—18导联心电图—心电图定位"的思维模式,建立新型Delta教学模型。培训后考核各级护理人员和护生识别ST段抬高型心梗的部位,预判断犯罪血管的能力,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后,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生对Delta模型知晓率达100%。培训结束即刻考核,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生对心梗定位及犯罪血管预判断正确率达90%以上,月末或出科前考核正确率为100%。结论:经Delta教学模型培训,各级护理人员和护生能通过心电图分析,快速识别各型心梗,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09-27)

王荣,曹坤跃[8](2016)在《动态监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动态心电图观察在诊断心肌梗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分为A组心肌梗死组(12例)和B组非心肌梗死组(13例),所有患者通过24小时内动态心电图观察,结合病史、其他检查检验及住院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组12(A组)例患者中有7例(58.33%),13例非心肌梗死组(B组)中1例24小时内有心电图动态变化(7.69%)。两组患者在24小时内心电图动态变化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观察有助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在临床上发现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电图患者应注意动态观察,并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方法加以确诊,避免漏诊。(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王新,乔玉兰[9](2016)在《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的心电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分析研究伴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与部分心肌部位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及心率失常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伴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的时间进行分组,期时间≥24h为A组,<24h为B组,A组患者20例,B组患者16例,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其他部位发生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发生严重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根据观察情况得出,在A组患者中,并发其他部位梗死18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严重性心率失常12例;在B组患者中,并发其他部位梗死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严重性心率失常1例。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显着,具有统计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持续时间≥24h,患者易出现部分心肌部位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及心率失常,并且其可以作为患者病变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94期)

王伟,邓玉,邱健[10](2016)在《头胸导联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右胸异常q波的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头胸导联对右胸异常q波的观察,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其对常规心电图右胸导联异常q波的鉴别作用。方法根据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所判断的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4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为A(20例)、B(28例)两组,前者右冠状状动脉狭窄程度为95%-100%,后者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记录常规心电图(RLECG)的V_(3R)到V_(8R)和头胸导联心电图(HCECG)HV_(3R)到HV_(8R)。结果 A组两种心电图配对的导联q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56)。B组两种心电图配对的导联q波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头胸导联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右胸导联异常q波的敏感性分别为60%~100%和53.8%~90.5%、特异性分别为96.7%~100%和0.6%~80.6%。右冠状动脉近端(15例)、中段(4例)和远端(1例)。重度狭窄闭塞患者分别在HV_(3R)~HV_(8R)、HV_(5R)~HV_(8R)和HV_(6R)~HV_(8R)导联可见异常9波。结论头胸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对常规导联右胸异常q波的进一步鉴别,并提示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与异常q波在头胸导联心电图右胸的导联部位呈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胸导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右胸导联心电图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起源部位的价值。方法选取连续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85例流出道室早患者,平均(46. 28±14. 70)岁,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组64例、左室流出道(LVOT)组21例。术前分别记录标准12导联及右胸导联(V_(3R)、V_(4R)、V_(5R))心电图。回顾性分析室早时右胸导联的R波、S波振幅以及R波振幅比率,建立一种基于右胸导联的心电图新算法。将术中成功消融的靶点定义为室早的起源部位。结果室早时,RVOT组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明显小于LVOT组[(0. 26±0. 21)vs.(0. 77±0. 33),P <0. 001]; 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曲线下面积(AUC) 0. 849大于V_(4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AUC(0. 781)及V_(5R)导联R波振幅比率的AUC(0. 697)。V3R导联R波振幅比率以0. 41为界值,鉴别室早左右室起源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1. 4%和83. 3%。结论术前右胸导联心电图能初步判定室早的左右室起源,有助于指导手术方式的制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胸导联论文参考文献

[1].曹诗红,陈家和,俞娜.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J].心电与循环.2019

[2].陆振钧,陈灿曦,邓国法,杨希,贾月贞.运用右胸导联心电图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左右室起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

[3].沙露露,鲁绍春,李建群.不同原因右胸导联T波倒置的比较[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

[4].林昕,阿瓦古丽·阿布都克热木,卡德尔·阿木提,地力努尔·库尔班,段晓玲.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分析[J].四川医学.2018

[5].嵇玉玲.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在Brugada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

[6].柳江海.右胸导联—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定位新方法[D].大连医科大学.2018

[7].谈莉萍,段霞,周意.新建胸导联Delta教学模型对STEMI定位及犯罪血管预判断的临床应用[C].第叁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8].王荣,曹坤跃.动态监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6

[9].王新,乔玉兰.3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的心电图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0].王伟,邓玉,邱健.头胸导联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右胸异常q波的鉴别[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

标签:;  ;  ;  ;  

胸导联论文-曹诗红,陈家和,俞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