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森林论文-刘一霖,温娅檬,李巧玉,陈娟,张小晶

高山森林论文-刘一霖,温娅檬,李巧玉,陈娟,张小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山森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山峡谷区,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失水特性

高山森林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霖,温娅檬,李巧玉,陈娟,张小晶[1](2019)在《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枯落物的持水与失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较高的地表枯落物储量可能具有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但缺乏研究关注。以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为对象,在雨季调查了不同森林地表枯落物的持水和失水特性。结果表明:(1)川西高山峡谷区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与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呈显着正相关,林地枯落物蓄积量为6.90~17.49 t/hm~2,最大持水量为1.64~5.42 mm,最大持水率为138.18%~330.09%,有效拦蓄量为0.53~3.33 mm,有效拦蓄率为77.57%~203.02%。(2)相对其他森林,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青麸杨(Rhus potaninii)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好,橿子栎(Quercus baronii)-白刺花(Sophora davidii)-黄栌(Cotinus coggygria)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最差。(3)林地枯落物的累积持水量和累积失水量分别随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的增加呈对数形式变化,但枯落物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分别与浸泡时间和失水时间呈显着的幂函数关系。川西高山峡谷区森林枯落物在雨季具有明显吸持拦蓄降雨的功能,且以亮叶桦-青麸杨林最好,研究结果为该区森林生态建设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芦晓明,付婷,杜琪琪,张林,王亚锋[2](2019)在《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干扰迹地森林更新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东南为我国主要天然林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该地区天然林曾受到干扰(采伐、林火)的影响.为了探究亚高山暗针叶林采伐和火烧迹地上森林更新的过程,本研究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设置了8块森林样地(30 m×30 m),采集树轮样本并进行样地调查.通过对干扰迹地边缘区树轮序列的生长释放分析,推测采伐活动发生在1991年左右,火烧迹地形成于1942年左右.样地调查揭示,干扰迹地内树种更新密度为222~589株/hm~2.过去30~70年来,西北坡向采伐迹地上的更新以急尖长苞冷杉为主,而西南坡火烧迹地的原生林则主要被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des)、高山柏(Sabina squamata)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次生林所取代.因此,今后的研究亟待监测干扰迹地内的微环境状况,以期为变暖背景下藏东南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王泽西,陈倩妹,黄尤优,邓慧妮,谌贤[3](2019)在《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施氮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大气氮沉降的明显增加,将有可能显着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受氮限制的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参与者。由于生态系统类型、土壤养分、氮沉降背景值等的差异,土壤呼吸和土壤生物量碳氮对施氮的响应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而施氮会不会促进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和微生物对土壤碳氮的固定?基于此假设,选择了川西60年生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亚高山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水平的土壤施氮控制试验(CK:0 g m~(-2) a~(-1)、N1:2 g m~(-2)a~(-1)、N2:5 g m~(-2) a~(-1)、N3:10 g m~(-2)a~(-1)),监测了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一个生长季的动态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对土壤呼吸各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碳氮都有极显着的影响,施氮能促进土壤全呼吸、自养呼吸、异养呼吸通量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增长,施氮使土壤呼吸通量提高了11%—15%,土壤微生物量碳提高了5%—9%,土壤微生物量氮提高了23%—34%。在中氮水平下(5 g m~(-2) a~(-1))对土壤呼吸的促进最显着。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代谢商极呈显着正相关,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温度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土壤湿度呈极显着负相关。通过一般线性回归拟合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10 cm温湿度的关系,发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与土壤湿度极显着负相关(P<0.001),中氮水平下土壤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值(7.10)明显高于对照(4.26)。(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刘慧平[4](2019)在《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南地区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动态、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种子库这叁大特征,综合梳理了学者们关于西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大致研究情况。然后提出了退化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6期)

庄祥贵[5](2019)在《雅安:重大项目加速文旅产业发展“破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云雾山中绕,山在云上飘。7月29日,雅安市雨城区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现场人头攒动,雅安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现场考察阶段的参会代表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大项目的加速实施,对于一个区域文旅发展格局带来的冲击。“项目的定位高、(本文来源于《四川经济日报》期刊2019-08-06)

张博[6](2019)在《高山森林培育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加强高山造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实现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防风固沙以及净化空气的作用。此外,能够避免干热风影响对田间作物造成的破坏。本文主要对高山森林培育策略开展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深研究时进行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15期)

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7](2019)在《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高山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胡敏酸、富里酸等腐殖物质的累积是维持土壤肥力及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它受到土壤基质质量、凋落叶和环境因素的调控.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典型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控制冻融环境和凋落叶添加的方法,研究冻融环境下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环境下针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土壤腐殖质含量降低,且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无显着影响.培养前期冻融环境下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净累积,净累积量大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富里酸含量下降,下降程度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且凋落叶对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无显着影响.随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林型土壤胡敏酸及富里酸含量均下降.这表明,凋落叶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与土壤基质质量存在密切关系,且受到冬季土壤冻融时间长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蓝丽英,杨万勤,吴福忠,刘育伟,杨帆[8](2019)在《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动物对杨树和箭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碎屑食物链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联系,本研究以川西亚高山森林杨树和箭竹凋落叶为对象,通过原位控制试验,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研究了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的参与显着影响两个树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PLFAs含量,降低了分解前240天的PLFAs含量,增加了分解360~480 d的PLFAs含量;土壤动物的参与降低了杨树分解过程中的真菌/细菌比值,增加了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比值,对箭竹分解过程中真菌/细菌和G~+/G~-比值的影响作用相反;两个树种凋落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分解的120 d和480 d维持着较高水平,在分解的360 d和720 d急剧降低,土壤动物的参与显着影响杨树凋落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性,但对箭竹影响不显着;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微生物PLFAs变化的影响随分解持续时间和树种变化存在差异.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随季节和树种变化具有变异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汪沁,杨万勤,吴福忠,常晨晖,曹瑞[9](2019)在《高山森林林窗和粗木质残体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木生苔藓植物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长和分布对林窗和粗木质残体(CWD)等环境因子的响应可能非常敏感,但林窗和CWD对木生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高山森林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和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倒木、大枯枝、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和生物积累量)和多样性(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植物生物量储量为141.14 kg/hm~2,倒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大为78.80 kg/hm~2,枯立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最小为3.11 kg/hm~2。其中,第III、IV腐解等级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生物量储量较高,在I腐解等级时为最低。整体来看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木生苔藓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在林缘最高,但不同粗木质残体类型单位面积木生苔藓生物量积累量差异显着。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受林窗位置和粗木质残体类型显着影响。倒木、大枯枝和根桩的苔藓Simpson优势度指数从林窗至林下均为下降趋势。倒木的苔藓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林下最高,在林缘最低。林窗大枯枝木生苔藓叁种多样性指标均大于倒木。枯立木和根桩木生苔藓多样性指标随林窗变化表现各异。研究也发现,曲尾藓(Dicranum)和平藓(Neckera)在川西高山苔藓生物量中比重较大。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林缘效应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木生苔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用不明显。这也意味着,森林更新导致林窗形成和CWD产生对木生苔藓生长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王毅,谢兢[10](2019)在《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火灾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森林火灾应急救援在交通运输、航空扑救、通信保障、人工增雨、协调统筹等方面存在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加强水灭火等基础装备建设、专业防火力量建设、防火科技力量建设、日常演练机制建设等6项对策。(本文来源于《森林防火》期刊2019年02期)

高山森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藏东南为我国主要天然林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该地区天然林曾受到干扰(采伐、林火)的影响.为了探究亚高山暗针叶林采伐和火烧迹地上森林更新的过程,本研究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设置了8块森林样地(30 m×30 m),采集树轮样本并进行样地调查.通过对干扰迹地边缘区树轮序列的生长释放分析,推测采伐活动发生在1991年左右,火烧迹地形成于1942年左右.样地调查揭示,干扰迹地内树种更新密度为222~589株/hm~2.过去30~70年来,西北坡向采伐迹地上的更新以急尖长苞冷杉为主,而西南坡火烧迹地的原生林则主要被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des)、高山柏(Sabina squamata)和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linzhiensis)次生林所取代.因此,今后的研究亟待监测干扰迹地内的微环境状况,以期为变暖背景下藏东南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山森林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一霖,温娅檬,李巧玉,陈娟,张小晶.川西高山峡谷区6种森林枯落物的持水与失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芦晓明,付婷,杜琪琪,张林,王亚锋.藏东南亚高山暗针叶林干扰迹地森林更新调查[J].科学通报.2019

[3].王泽西,陈倩妹,黄尤优,邓慧妮,谌贤.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施氮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4].刘慧平.西南高山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研究[J].农家参谋.2019

[5].庄祥贵.雅安:重大项目加速文旅产业发展“破局”[N].四川经济日报.2019

[6].张博.高山森林培育策略[J].吉林农业.2019

[7].卫芯宇,杨玉莲,吴福忠,陈子豪,谌亚.冻融环境下亚高山森林凋落叶添加对土壤腐殖质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8].蓝丽英,杨万勤,吴福忠,刘育伟,杨帆.川西亚高山森林土壤动物对杨树和箭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9].汪沁,杨万勤,吴福忠,常晨晖,曹瑞.高山森林林窗和粗木质残体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10].王毅,谢兢.川西高山峡谷地区森林火灾应急救援探讨[J].森林防火.2019

标签:;  ;  ;  ;  

高山森林论文-刘一霖,温娅檬,李巧玉,陈娟,张小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