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系列论文-李冰,尚丽新

抗体系列论文-李冰,尚丽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系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妊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干燥综合征

抗体系列论文文献综述

李冰,尚丽新[1](2019)在《妊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研究(3) 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由抗磷脂抗体与自身磷脂抗原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至少3次妊娠丢失,以及血小板减少和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APS并非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合并APS患者发生流产、早产、生化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妊娠合并APS导致血栓和不良妊娠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业内公认的APS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妊娠合并APS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妊娠丢失、子痫前期、早产等病理性妊娠,同时避免或减少妊娠期血栓形成发生;其治疗方案主要是抗血栓和抗凝治疗。该文就妊娠合并APS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等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母婴结局。(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09期)

张娜[2](2018)在《有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关系的系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PT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有所增加,因此,PTC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尤为重要。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用于监测PTC患者治疗后病情的主要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是针对Tg产生的抑制性自身免疫抗体,可以干扰Tg的检测,影响其在患者随访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有关高TgAb水平患者的治疗及随访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有研究建议,对于高水平TgAb的患者,TgAb可以作为替补肿瘤标志物用于PTC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并且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比单一的浓度值更有预测价值。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TgAb是否可以预测PTC发生与复发以及其对Tg检测的影响,有关TgAb与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BRAFV600E基因作为与PTC有关的最常见的基因改变,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与PTC的复发及死亡密切相关。本研究以TgAb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TgAb水平、TgAb合并BRAFV600E基因突变及TgAb变化趋势这叁大因素,观察了其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以期为该部分患者~(131)I治疗决策进一步提供循证依据,也为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预测依据。现将叁部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第一部分: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PTC患者术后TgAb对~(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329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前TgAb水平分为G1组(≥115 IU/mL,n=84)和G2组(<115 IU/mL,n=245),G2组再以40 IU/mL为界分为两亚组S1(≥40 IU/mL,n=31)、S2(<40 IU/mL,n=214),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观察~(131)I清甲剂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G1组女性居多,更趋年轻(P=0.000,P=0.004),其余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G1组清甲成功率为35.7%,G2组为72.7%,有统计学差异(P=0.000);S1、S2两亚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4.8%、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G1组高、低剂量~(131)I清甲后成功率分别为34.1%、37.2%,与G2组的71.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G1组与G2组内分别采用低剂量与高剂量~(131)I清甲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甲疗效仅与清甲前TgAb值有关(P=0.018)。结论:TgAb可以影响PTC患者的~(131)I清甲疗效,TgAb越高者清甲疗效越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清甲成功率。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清甲后TgAb变化趋势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目的:探讨PTC患者~(131)I清甲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清甲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223例无远处转移的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后6个月TgAb水平(TgAb2)分为G1组(≥40 IU/mL,n=48)和G2组(<40 IU/mL,n=175),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G1组再根据TgAb清甲前后变化水平(清甲当天记为TgAb1)分为S1组(TgAb水平下降≥50%TgAb1,n=25),S2组(TgAb水平下降<50%TgAb1或升高,n=23),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继续随访观察患者的疾病持续或复发情况。结果:清甲前后高TgAb患者比例分别为39.5%、21.5%,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0);G1组患者女性居多,年龄更小,瘤体更大(P=0.022,P=0.016,P=0.017),清甲剂量更高(P=0.035)而清甲成功率更低[52.1%vs 83.4%,P=0.000];S1、S2两组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有显着差异[40.0%vs 69.6%,P=0.040],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清甲成功率分别为68.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疾病持续或复发率分别为16.0%、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131)I清甲后TgAb变化趋势与PTC患者的清甲疗效有关系,动态监测TgAb变化趋势可为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第叁部分:TgAb阳性的BRAFV600E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1)I清甲疗效评价目的:探讨TgAb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对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的联合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无远处转移的PTC患者,根据TgAb水平及BRAF基因分为G1组(TgAb≥115 IU/mL,BRAF突变型,n=45),G2组(TgAb≥115 IU/mL,BRAF野生型,n=40),G3组(TgAb<115 IU/mL,BRAF突变型,n=174)和G4组(TgAb<115 IU/mL,BRAF野生型,n=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四组患者清甲疗效;TgAb阳性(TgAb≥115 IU/mL)的患者继续随访,观察TgA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携带BRAF突变的PTC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多、更易出现被膜侵犯及较晚的TNM分期,而TgAb阳性更多见于年轻的女性PTC患者。四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仅在性别和年龄上有显着差异,G2组女性居多,更趋年轻(P均=0.000),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7.8%、67.5%、74.1%及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G1组成功率最低;多因素分析显示,TgAb阳性合并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与清甲疗效相关(P=0.029)。后续随访中,G1组患者TgAb水平下降速度较G2组缓慢,且在第18-24个月时有所上升。结论:合并TgAb阳性的BRAF突变型PTC患者其清甲疗效较差,这种联合状态也许可以作为PTC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BRAF基因可以削弱清甲治疗降低PTC患者TgAb水平的效力。(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9)

周贺[3](2018)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自身抗体系列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自身抗体系列的测定旨在探讨影响药物性肝炎自身抗体表达的相关因素及药物性肝损害免疫参与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系列及ANA抗体系列检查。分别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史、自身抗体检出情况、肝功改变及临床治疗转归等。结果:1.DILI患者主要检测出6种自身抗体,包括ANA、AMA、PML、Ro52、gp210、sp100。其中ANA所占比例最高,为70.8%。ANA滴度以低滴度为主(72.00%),检测出的荧光模型有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核均质型、核膜型、核仁型、着丝点型,其中核颗粒型所占比例最大(69.33%)。2.DILI患者的男女比例1:2,女性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1.43%,男性患者为70.59%,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分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49.63±13.44岁,≤40岁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78.57%,41-60岁组的阳性率83.36%,≥61岁组的阳性率为70%,统计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3.DILI致病药物主要包括中药、心血管药、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消化系统药物、抗结核药以及其他少见药物,其中中药所占比例最大,为57.7%,中药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80%,西药组为7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用药时间分为2组,分别为用药时间≤1个月及用药时间>1个月,用药时间>1个月的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88.7%,≤1个月组为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选择104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型共有59例,胆汁淤积型25例,混合型20例,其各自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9.70%、84%及65%,3组自身抗体阳性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性肝脏损害程度的自身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级为79.5%,2级为66.7%,3级为94.7%,4级为76.5%,各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常规治疗转归情况,自身抗体阴性的23例DILI患者经治疗2周时有15(65.22%)例肝功恢复正常,而自身抗体阳性的81例DILI患者经治疗2周时仅有24(29.63%)例肝功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自身抗体阴性组有18例(78.26%)肝功恢复正常,自身抗体阳性组共有41(50.62%)例患者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自身抗体阴性组均恢复正常,而自身抗体阳性组仍有28例患者存在肝功酶学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LI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为77.88%。其中ANA最为常见,占70.8%,大部分为核颗粒型,以低滴度为主。引起DILI的药物以中药为主,中药与西药的自身抗体检出率无显着差异。DILI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无关,与患者的用药时间有关,用药时间越长,自身抗体阳性率越高。临床常规治疗自身抗体阳性的DILI患者肝损害恢复所需时间较自身抗体阴性DILI患者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郭永建[4](2016)在《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叁)——《孕妇血型和红细胞抗体检测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BCSH)新近发布了《孕妇血型和红细胞抗体检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2007年发布的同名指南做了更新,针对孕妇血型和红细胞抗体检测的知情同意以及标本采集、实验室检测、产前检测方案、妊娠期间检出红细胞抗体结果的报告,婴儿出生时的检测方案、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报告与《指南》实施的审核等方面,给出了比较全面的推荐意(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陈广洁,钮晓音,蒋黎华,席晔斌,张勇[5](2016)在《抗体系列微课程在机体防御与免疫整合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机体防御与免疫是一门整合课程,是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理论抽象复杂,知识面广,进展快,知识点不易串接和融会贯通。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的普及、知识更替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传统单一课堂讲授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生对于前沿医学学科的学习和新知识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集》期刊2016-11-04)

张爱,郭永建[6](2016)在《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二)——《存在红细胞抗体孕妇管理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皇家妇科产科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RCOG)新近发布的《存在红细胞抗体孕妇最佳管理指南》(最佳实践指南65号)(以下简称《指南》),针对存在红细胞抗体妇女的妊娠前咨询、抗体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妊娠期间抗体监测、输血时血液选择以及宫(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田萌萌,孙晓淇,张铭,孟淑琴[7](2015)在《角蛋白系列抗体在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组化角蛋白系列抗体在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OF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8例OFD及30例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3例OFD样釉质瘤,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角蛋白系列抗体(CKpan、CK5/6、CKHMW、CK19、CK7、CK20、CK8、CK18)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OFD中均可见散在角蛋白阳性的细胞,CKpan、CK5/6、CKHMW和CK19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65.8%,且高分子量角蛋白表达较强,低分子量角蛋白CK7、CK20、CK8、CK18均阴性。30例FD中角蛋白抗体均阴性。3例OFD样釉质瘤中均可见角蛋白巢状阳性细胞。结论免疫组化出现散在角蛋白抗体阳性细胞可用于鉴别OFD与FD,角蛋白阳性细胞呈巢状时应诊断为OFD样釉质瘤。高分子量角蛋白可更好的显示OFD中的阳性细胞。(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林云雄,梁培新,杨玉坚,向华,王一成[8](2015)在《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体外中和抗体系列研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以后,从北到南,我国多数养猪地区的许多原本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阴性的猪场逐渐转阳。随后有研究表明,本次流行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毒株相对经典毒株(SC株)而言,多个基因有较大的差异,毒力也更强,且现有的商品化疫苗对其感染的保护力相对更差[1](通过羊的免疫攻毒试验)。中和抗体作为评估疫苗免疫保护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引起一些养猪企业和(本文来源于《养猪》期刊2015年05期)

王许娜,尹光辉,贺付成,明亮[9](2015)在《抗核小体抗体系列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等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96例SLE患者,129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5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并用免疫印迹法对3组血清进行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同时对SLE组的临床指标和其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SLE组和疾病对照组的Anu A和其他自身抗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组Anu 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健康对照组Anu A均为阴性;Anu A在SLE组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91.3%,Anu A的敏感度较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 A的特异度高于ANA和组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 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和94.6%,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SLE疾病活动期的Anu A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LE疾病非活动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u A等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联合检测Anu A等多种自身抗体,对SLE的正确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魏玲,莫春妍,姬艳丽,张润青,赵阳[10](2015)在《Miltenberger系列混合抗体的分离鉴定及临床意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ltenberger系列混合抗体的分离鉴定方法及其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首先用Mia抗原阳性的抗体筛选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并使用谱细胞及Miltenberger系列的GP.Vw、GP.Hut、GP.Mur、GP.Hil、GP.Bun细胞对患者血清进行初步鉴定;随后利用Miltenberger系列的GP.Mur,GP.Hut和GP.Vw细胞分别对患者血清进行吸收试验,并分离吸收后的上清液;最后用Miltenberger系列的GP.Vw、GP.Hut、GP.Mur、GP.Bun细胞分别对吸收后的上清液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患者血型为A型,DCCee,Mia(-),Mur(-);患者血清分别与GP.Mur,GP.Hut和GP.Vw细胞吸收分离后,鉴定结果为抗-Mia、抗-Mur、抗-Vw和抗-Hut的混合抗体,同时可能合并存在抗-MUT。结论抗体筛选细胞中包含Mia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可以大大提高Miltenberger系列抗体的检出率。利用不同表型细胞对待检血清进行吸收,可以实现对Miltenberger系列混合抗体的分离和鉴定,为患者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配型及输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抗体系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PT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有所增加,因此,PTC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尤为重要。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是用于监测PTC患者治疗后病情的主要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是针对Tg产生的抑制性自身免疫抗体,可以干扰Tg的检测,影响其在患者随访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有关高TgAb水平患者的治疗及随访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有研究建议,对于高水平TgAb的患者,TgAb可以作为替补肿瘤标志物用于PTC患者治疗后的随访,并且TgAb水平的变化趋势比单一的浓度值更有预测价值。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TgAb是否可以预测PTC发生与复发以及其对Tg检测的影响,有关TgAb与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BRAFV600E基因作为与PTC有关的最常见的基因改变,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参与PTC的发生、发展,与PTC的复发及死亡密切相关。本研究以TgAb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了TgAb水平、TgAb合并BRAFV600E基因突变及TgAb变化趋势这叁大因素,观察了其与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131)I治疗后临床转归的关系,以期为该部分患者~(131)I治疗决策进一步提供循证依据,也为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预测依据。现将叁部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第一部分: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目的:探讨PTC患者术后TgAb对~(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329例非远处转移性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前TgAb水平分为G1组(≥115 IU/mL,n=84)和G2组(<115 IU/mL,n=245),G2组再以40 IU/mL为界分为两亚组S1(≥40 IU/mL,n=31)、S2(<40 IU/mL,n=214),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观察~(131)I清甲剂量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G1组女性居多,更趋年轻(P=0.000,P=0.004),其余病理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G1组清甲成功率为35.7%,G2组为72.7%,有统计学差异(P=0.000);S1、S2两亚组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4.8%、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G1组高、低剂量~(131)I清甲后成功率分别为34.1%、37.2%,与G2组的71.9%、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G1组与G2组内分别采用低剂量与高剂量~(131)I清甲的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甲疗效仅与清甲前TgAb值有关(P=0.018)。结论:TgAb可以影响PTC患者的~(131)I清甲疗效,TgAb越高者清甲疗效越差。增加~(131)I治疗剂量未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清甲成功率。第二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清甲后TgAb变化趋势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目的:探讨PTC患者~(131)I清甲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清甲疗效的关系。方法:纳入223例无远处转移的PTC患者,根据~(131)I清甲后6个月TgAb水平(TgAb2)分为G1组(≥40 IU/mL,n=48)和G2组(<40 IU/mL,n=175),使用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G1组再根据TgAb清甲前后变化水平(清甲当天记为TgAb1)分为S1组(TgAb水平下降≥50%TgAb1,n=25),S2组(TgAb水平下降<50%TgAb1或升高,n=23),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清甲疗效,继续随访观察患者的疾病持续或复发情况。结果:清甲前后高TgAb患者比例分别为39.5%、21.5%,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0);G1组患者女性居多,年龄更小,瘤体更大(P=0.022,P=0.016,P=0.017),清甲剂量更高(P=0.035)而清甲成功率更低[52.1%vs 83.4%,P=0.000];S1、S2两组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有显着差异[40.0%vs 69.6%,P=0.040],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清甲成功率分别为68.0%、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疾病持续或复发率分别为16.0%、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131)I清甲后TgAb变化趋势与PTC患者的清甲疗效有关系,动态监测TgAb变化趋势可为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提供依据。第叁部分:TgAb阳性的BRAFV600E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31)I清甲疗效评价目的:探讨TgAb与BRAFV600E基因突变对PTC患者~(131)I清甲疗效的联合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298例无远处转移的PTC患者,根据TgAb水平及BRAF基因分为G1组(TgAb≥115 IU/mL,BRAF突变型,n=45),G2组(TgAb≥115 IU/mL,BRAF野生型,n=40),G3组(TgAb<115 IU/mL,BRAF突变型,n=174)和G4组(TgAb<115 IU/mL,BRAF野生型,n=39),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四组患者清甲疗效;TgAb阳性(TgAb≥115 IU/mL)的患者继续随访,观察TgA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携带BRAF突变的PTC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更多、更易出现被膜侵犯及较晚的TNM分期,而TgAb阳性更多见于年轻的女性PTC患者。四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仅在性别和年龄上有显着差异,G2组女性居多,更趋年轻(P均=0.000),清甲成功率分别为57.8%、67.5%、74.1%及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G1组成功率最低;多因素分析显示,TgAb阳性合并BRAF基因突变的状态与清甲疗效相关(P=0.029)。后续随访中,G1组患者TgAb水平下降速度较G2组缓慢,且在第18-24个月时有所上升。结论:合并TgAb阳性的BRAF突变型PTC患者其清甲疗效较差,这种联合状态也许可以作为PTC独立的不良预后因子。BRAF基因可以削弱清甲治疗降低PTC患者TgAb水平的效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系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冰,尚丽新.妊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系列研究(3)妊娠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J].人民军医.2019

[2].张娜.有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131)I治疗疗效关系的系列研究[D].青岛大学.2018

[3].周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自身抗体系列的测定及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8

[4].郭永建.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叁)——《孕妇血型和红细胞抗体检测指南》[J].中国输血杂志.2016

[5].陈广洁,钮晓音,蒋黎华,席晔斌,张勇.抗体系列微课程在机体防御与免疫整合课程中的运用与思考[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分会场交流报告集.2016

[6].张爱,郭永建.英国孕产妇出血管理系列指南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二)——《存在红细胞抗体孕妇管理指南》[J].中国输血杂志.2016

[7].田萌萌,孙晓淇,张铭,孟淑琴.角蛋白系列抗体在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5

[8].林云雄,梁培新,杨玉坚,向华,王一成.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体外中和抗体系列研究的启示[J].养猪.2015

[9].王许娜,尹光辉,贺付成,明亮.抗核小体抗体系列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

[10].魏玲,莫春妍,姬艳丽,张润青,赵阳.Miltenberger系列混合抗体的分离鉴定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5

标签:;  ;  ;  

抗体系列论文-李冰,尚丽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