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论财论文-简玉祥

婚姻论财论文-简玉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婚姻论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婚姻论财,冲击,应对,华北地区

婚姻论财论文文献综述

简玉祥[1](2018)在《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姻论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论财是婚姻缔结的一项重要礼仪形式。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贫困化的加剧、男多女少趋势的强化以及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婚姻论财逐渐超出了农村社会的承受范围,进而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地方精英与农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地方精英大多站在批判或者消极承认的立场上,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但并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及社会土壤。农民通过领养童养媳等变通的婚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婚嫁两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婴儿的生存权问题。童养媳婚俗现象并不值得肯定,但它的确是农村婚嫁困难情况下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历史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期刊2018年01期)

薛菁,郭翠梅[2](2012)在《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风尚之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论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习俗。从文献记载看,这一现象早在汉代已盛,后世相沿不改。迨及明清二代,婚姻论财之风愈演愈烈,尤以福建、江南、岭南等区域为着。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原文化传播密切相关,又与此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奢靡之风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东静蕾[3](2008)在《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论财作为婚姻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出现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其不足之处则是对婚姻论财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从婚姻论财与区域社会变迁的角度,对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的构成要素、表现、功能、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由导言、论文主体和结语叁个部分组成。导言部分以关于婚姻论财问题的研究综述为主体,在进行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交待了本文的选题来源,就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资料、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文章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论文的主题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的构成要素,即聘礼与嫁妆、亲朋的赠礼与回馈、婚礼的花费叁个方面,其中聘礼与嫁妆是影响婚姻论财的最直接因素。第二部分从聘礼与嫁妆角度对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的表现、功能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岭南地区婚姻论财的表现有二,一为聘礼称多少,一为嫁妆论厚薄;婚姻论财则有补偿性、继承性、资助性、象征性四方面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挖掘,认为既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也与奢靡习俗的影响有关。第叁部分主要讨论了婚姻论财给清代岭南地区婚姻造成的危害以及引发的社会影响,并介绍了政府以及民间对这些危害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认为,婚姻以财产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及危害。婚姻论财首先给清代岭南地区婚姻状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比如婚娶失时,引起择偶标准的变化。同时,婚姻论财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广东地区溺女现象的普遍,二是广西地区童养婚与入赘婚的盛行,叁是抢婚、鬻妻、典妻等婚娶失轨现象的发生。针对这种负面影响即社会危害,政府及民间都积极采取了应对的措施。政府通过发放婚娶抚恤金、颁布禁嫁女索聘、禁卖生妻示、创建育婴堂等措施来解决婚姻论财带来的危害,而民间则通过组建戒奢会、资助婚娶费等措施来解决婚姻论财给婚姻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叁部分内容,本文认为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最终体现了明显的重财倾向,这与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同时,岭南地区婚姻论财遵循变通规律,即具有趋向重厚礼、重实用的特点。可见,通过对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展开对此地区乃至其他地区文化习俗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王跃生[4](2001)在《18世纪中国婚姻论财中的买卖性质及其对婚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档案资料 ,通过大量个案 ,观察 1 8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中的婚姻论财现象。根据本项研究 ,不同的婚姻形式对财礼的要求标准和强度是不同的。在初婚过程中 ,由于礼节的讲究 ,财礼尚有一定的节制 (但总和婚姻费用并不低 )。而丧偶妇女再婚时 ,财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 ,实际变成一种硬性要求。至于丈夫嫁卖妻子则演变为赤裸裸的婚姻交易。个案显示 ,妇女在当时婚姻市场上是短缺的。没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往往不能适时婚配 ,甚至失去婚姻机会 ,从而使贫困家庭的人口增长受到制约。这表明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人口的消极抑制是存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01年01期)

高石钢[5](1999)在《民国时期农村婚姻论财规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婚姻论财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一项传统规则。民国前后我国农村婚姻论财现象不但没有减弱,相反,愈有加剧之势。由于农家经济条件的优劣,在论财的程度和范围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此外,本文还就婚姻论财规则所带来的危害性进行具体剖析。一婚姻论财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和普遍现象,(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1999年05期)

方建新[6](1986)在《宋代婚姻论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婚姻发展史上,随着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确立,男女的结合,主要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方式.这种聘娶方式,依据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目的,"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完全排除男女当事人的情爱,仅仅是一种以封建的礼义法律维系起来的契约关系;而婚姻契约的订立,除了受到血缘、伦理等限制外,主要根据双方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从汉末开始,直到唐代,由于受门阀制度的影响,婚姻的缔结(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1986年03期)

婚姻论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婚姻论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一种颇为流行的习俗。从文献记载看,这一现象早在汉代已盛,后世相沿不改。迨及明清二代,婚姻论财之风愈演愈烈,尤以福建、江南、岭南等区域为着。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中原文化传播密切相关,又与此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奢靡之风和攀比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发人深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婚姻论财论文参考文献

[1].简玉祥.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婚姻论财研究[J].中国地方志.2018

[2].薛菁,郭翠梅.明清福州地区婚姻论财风尚之成因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2

[3].东静蕾.清代岭南地区婚姻论财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王跃生.18世纪中国婚姻论财中的买卖性质及其对婚姻的作用[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

[5].高石钢.民国时期农村婚姻论财规则初探[J].社会科学战线.1999

[6].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J].历史研究.1986

标签:;  ;  ;  ;  

婚姻论财论文-简玉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