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耦合论文-丁继,于萨日娜

农牧耦合论文-丁继,于萨日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牧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牧交错区,农牧系统,耦合

农牧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丁继,于萨日娜[1](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系统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是农牧交错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基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农业耕地与牧业草地交错分布,种植业与放牧业并存的产业结构,而农牧系统相悖是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系统耦合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系统耦合理论为指导,在充分调查和查阅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21个农牧交错旗县区农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的模式和加快发展农牧经济系统耦合模式的对策,以寻求农牧交错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模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许承琪,徐海鹏,金少红,舒朝成,郭正刚[2](2018)在《藏南农牧交错带农牧互作模式下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李林玉,那顺达来[3](2018)在《跨农牧交错区饮食习俗分异与地理环境的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饮食文化是最基础的一种民俗文化。就饮食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饮食习俗的形成、发展与演变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论文通过统计农牧业比重指数,对山西霍州至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一线进行农业、牧业分区。以此为基础,描绘出"南农北牧"的农牧交错带经济方式渐变态势,进而梳理饮食民俗事项在区域间的交融与分异。(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赵俊[4](2016)在《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区域,依托农区的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等优势,积极发展农业其他产业,可以促进农、林、牧、渔各个产业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农牧耦合是农业发展中一种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联系,“以农带牧,以牧促农”,从而提高农牧业生产中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牧业的协调发展和农牧增收,效果显着。农区农牧耦合既是一种自然耦合,也是一种人为耦合,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而养殖业中的畜禽粪便则是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食品的有机肥料,二者的结合是促进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克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5个地州,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流域地广人多、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人口素质整体不高、发展观念相对落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快流域农牧业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牧民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塔里木河流域也是新疆重要的农区,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域,研究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可以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优化配置农牧资源,同时还可以提高农区资源的利用水平,增强社会经济实力,促进农业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流域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农区农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农牧耦合既是自然作用的结果,亦是社会人为作用的结果。目前,这种耦合更多的体现了人的意识,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特征。种植业和养殖业在自然、社会经济、制度与政策的驱动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使农业产业链更加稳健,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对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流域以农业生产为主,叁产结构虽然经过不断调整,但一产比重还是略高,流域各种资源分布不均,地州经济存在较大差异、流域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传统农业特征显着。通过对调查问卷汇总数据分析得出,流域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农牧业个体多以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还需加强等结论。同时,现状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对流域农区农牧耦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构建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协调度和资源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具有较高的耦合度,但两大系统发展的程度不同,两大系统从最初的严重失调经过不断地调整,发展到目前较为良好协调状态。并且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结合典型案例对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实现路径及组织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种农牧耦合形式,包括传统的农区农牧耦合、基于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农区农牧耦合、基于新技术使用基础上的农区农牧耦合和基于产业链延长为基础的农区农牧耦合,每种路径下农牧耦合的方式又有所不同。组织是农区农牧耦合的实践者,塔里木河流域在发展农区农业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将农区农牧耦合的理论在农业生产中得以实现,在自身发展中加强了对农业相关产业的联系,共同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何永涛,张宪洲,余成群[5](2016)在《西藏高原农牧系统耦合发展及其生态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是西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重大需求。文章根据西藏地域分异的特点,对藏北地区草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高原地区农牧民面临的增收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区和牧区互动耦合的区域发展对策。即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河谷农区丰富的水热和土地条件,建设草产品和饲料基地,实施"南草北上"工程,对藏北地区的牲畜进行季节性补饲,缓解草畜矛盾,遏止草地退化,不仅可以改善藏北草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从而实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收入增加的双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6年01期)

赵俊,刘新平,刘向晖,田童[6](2015)在《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业(农业系统中的小农业)和畜牧业是农业系统中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协调发展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农牧耦合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推动流域现代农业的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在统计学"变异性系数"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良,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3-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得出以下结论:流域传统农业特征显着;流域农牧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流域农牧耦合只是简单的初级耦合,农牧高级耦合发展后劲还不足;政策因素对流域农牧耦合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5年05期)

王静[7](2015)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中国第一、世界四大农牧交错带之一,其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与环境恶化的形势不断加剧。本研究基于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选取了16项指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熵值组合赋权法、耦合度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截取了2001、2006、2011年叁个时间断面,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6个地级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北方农牧交错带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且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总体上表现为西部及个别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高于中部地区,但各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2)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但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并且高度协调类地区数量增幅较小,低度协调类地区数量减少,大部分低度协调类地区逐步向中度协调类转变,区域内部差异逐步缩小。(3)针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与耦合协调度情况,为使该地区能够协调快速发展,可以提出以下对策:①提高研究区内的整体人口素质,科教兴农;②调整研究区内的产业结构,加快二、叁产业的发展;③加强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沙地植被种植;④树立区域共同发展观念,加强区域间合作及协作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田童,刘新平,赵俊,刘雨萌[8](2015)在《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模型评价了2004—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发展水平,并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系统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总体升势较为平稳,未出现较大波动。(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对口援疆项目的落地,使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牧经济系统指数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3)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发展水平上升趋势明显,但是协调度不太高,农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牧资源保护的难度持续增大,协调发展压力仍然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5年05期)

王静,韩增林,彭飞[9](2014)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与环境恶化形势不断加剧。基于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选取16项指标构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熵值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截取2001年、2006年、2011年叁个时间断面,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6个地级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略有增加,但整体水平较低;②大部分低度协调类地区逐步向中度协调类地区转变,高度协调类地区数量增幅小,区域差异逐步缩小。(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4年04期)

蒋力,徐霞,刘颖慧,徐粒,田玉强[10](2014)在《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是人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它的变化也会导致生态服务价值的改变。考虑初级生产、维持CO2和O2平衡、养分循环、涵养水源、土壤侵蚀等主要服务功能,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估算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2000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由1 434亿元降低到1 296亿元。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对生态服务价值也有较大影响,其中耕地和草地的贡献率最大,2000年分别达31%和44%;林地虽然所占面积小,但其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也不断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农牧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牧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丁继,于萨日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系统耦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许承琪,徐海鹏,金少红,舒朝成,郭正刚.藏南农牧交错带农牧互作模式下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分析[J].草业学报.2018

[3].李林玉,那顺达来.跨农牧交错区饮食习俗分异与地理环境的耦合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赵俊.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5].何永涛,张宪洲,余成群.西藏高原农牧系统耦合发展及其生态效应[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

[6].赵俊,刘新平,刘向晖,田童.塔里木河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

[7].王静.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

[8].田童,刘新平,赵俊,刘雨萌.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关系[J].中国沙漠.2015

[9].王静,韩增林,彭飞.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

[10].蒋力,徐霞,刘颖慧,徐粒,田玉强.基于土地利用—生态系统耦合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4

标签:;  ;  ;  ;  

农牧耦合论文-丁继,于萨日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