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架空论文-徐晓燕,沈雅雅

底层架空论文-徐晓燕,沈雅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架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架空空间,可达性,空间句法,行为观测

底层架空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燕,沈雅雅[1](2019)在《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布局与实际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住区底层架空对于增加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有一定贡献。通过对叁个较有代表性高层住区的实证研究,发现底层架空的空间布局对于引导居民可达性,提高使用效率,引导不同行为特征的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并据此提出架空空间面积比例、位置选择、功能设置等方面的规划策略。(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查晓鸣[2](2018)在《高校生态建筑底层架空设计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校校园生态建筑开放空间的一种形式,生态建筑架空底层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建筑设计当中,并且被看作是解决校园交通组织、环境设计、气候调节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以学生作为校园主体,分析其行为心理特点及空间需求,体现了人性化的思维。高校校园生态建筑从校园入口、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四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高校校园生态建筑底层架空的内涵、应用、分析,对高校建筑的生态化发展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建材》期刊2018年05期)

叶晨辉[3](2018)在《厦门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地域适用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厦门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大规模新建各种风格的高密度高层住区,这些高层住区普遍都采用底层架空形式。底层架空本是一种能够很好适应南方湿热地区气候与生活习惯的空间处理方式,但是厦门地区新建的高层住宅底层架空区域却出现部分住区人气甚好而部分住区人气低迷的明显反差。为探究上述反差背后的原因,文章选取厦门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为研究对象,对架空层主要活动人群的行为模式采取调研、观察、访谈、问卷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摸索出厦门高层住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出行特征、架空层使用时段规律、使用模式和喜好等,筛选出优秀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归纳,对应提出适用于厦门地域特征并契合不同年龄居民活动需求、心理需求的架空层适用性设计策略,希望对相似地域环境的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适用性设计起到积极参考作用,改善底层架空空间使用情况。全文由六个章节组成,可以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课题的认识,包含第一、第二章节。从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总结出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分析中国传统民居底层架空空间、国内住宅架空层发展以及各地区关于架空层的相关规范与政策。第二部分是对课题的分析,包括第叁、第四章。对厦门地区高层住宅底层架空层使用现状进行调研,选择人气较高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架空层中使用人群特点、功能需求、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结合一系列典型实例分析,最终提出底层架空空间设计与居民使用的问题。第叁部分是设计策略的提出及应用,包括第五、第六章。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架空层结构空间设计、规模与连续性设计、空间易达性设计、空间精致性设计、相关机制这五个方面的地域适用性设计策略,并对一个底层架空空间居民使用情况较差的住区应用策略进行优化方案设计。(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30)

席天宇,丁建华,雷永生[4](2017)在《居住区底层架空设计对风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底层架空设计不但能有效改善室外风环境,还可创建避免太阳直射的室外活动空间,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采用,系统研究架空设计的风环境影响对基于环境优化的居住区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采用结合非稳态放射计算的CFD耦合模拟方法,对不同架空率下居住组团的风速平均值和累积度数展开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非架空区域,随着底层架空率的增加,低风速累积分布比例逐渐缩减,当底层架空率超过60%时,平均风速增长率出现拐点,增速加快;在架空区,随着架空率的提升风环境有明显改善,当架空率达到80%时,平均风速增长率出现拐点,增速放缓。值得注意的是,架空率较低时,其改善架空区风环境的能力有限,当架空率为40%时,架空区风速均低于0.3m/s。(本文来源于《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期刊2017年02期)

沈雅雅[5](2017)在《基于实际使用效果的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对合肥市的叁个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的实地调研,从底层架空空间的可达性、居民对架空空间的使用频率及功能配置、空间物理环境叁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现状架空空间的实际使用现状,以及综合对比分析叁个住区架空空间在设计时所存在的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最终总结出具有时效性的架空空间的优化策略设计方法。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从环境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出发,将居民的架空行为可以分为“途经行为”和“逗留行为”,然后再进行分类讨论。首先用空间句法分析架空空间的“理论可达性”,结合居民的架空行为规律,利用SPSS分析“理论可达性”与实际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出架空空间的可达性与“途经行为”和“逗留行为”的相关性,为架空空间的整体布局提供设计依据;接着,计算架空空间的“逗留—途经”比来分析空间功能关联性,以及通过对居民的行为观察问卷调研来了解居民的架空空间的功能需求,为今后的架空空间功能设施配置提供指导;最后,结合居民对架空空间的环境感知,研究架空空间的物理环境,包括架空空间的平面布局、风环境、空间尺度感等,在具体空间营造手法上探寻更具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4-01)

董彬彬[6](2016)在《青岛地区底层架空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风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青岛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出现激增,秋冬季节多次出现雾霾现象,建筑室外空气质量逐年降低,人们室外生活环境逐渐恶化。建筑室外不良的风环境已经成为了除建筑光污染、噪声污染、废气废水污染等之外的又一影响建筑室外环境的重要因素。建筑室外风环境不但对室外人体舒适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室外空气的新鲜程度也有重要作用。此外,建筑室外风环境还对建筑室内风环境有影响,间接影响室内夏季空调使用以及冬季采暖,室外风环境从而对建筑能耗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取青岛地区的底层架空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风环境这一特殊类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青岛地区底层架空建筑室外风环境调研。在第二章中,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首先调研了青岛地区的气候与风资源现状,然后调研了青岛地区底层架空建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为研究该地区的建筑室外风环境提供了基础依据。该章节还调研了青岛地区关于底层架空建筑设计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建筑室外风环境评价的具体指标,重点解释了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的最大风速、风速放大系数、平均风速、建筑前后风压差、空气涡流区、空气龄等概念。最后,本章对底层架空这一特殊形式在青岛地区的优势逐条进行了分析,主要包含增强建筑室外通风、促进建筑室内防潮、增加建筑遮阳、丰富建筑室外空间以及优化建筑环境品质五个方面。(2)青岛地区单体底层架空建筑室外风环境研究。在第叁章中,首先将单体底层架空建筑分为完全式架空、洞口式架空、悬挑式架空以及其它式架空四类,然后采用CFD模拟技术对底层无架空的建筑以及前叁种类型的底层架空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每一种底层架空建筑的室外风环境特点,得到了各类底层架空形式对风环境的影响程度。然后文中从架空高度、架空宽度、架空进深、建筑高度以及建筑长度这5个方面出发,同样采用CFD模拟的方法对各类底层架空建筑的室外风环境影响因素展开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得到了各类底层架空建筑的室外风环境影响因素。(3)青岛地区群体底层架空建筑室外风环境研究。在第四章中,首先对建筑群体场地设计进行研究,得到了建筑选址、场地景观设计、建筑间距设计的设计策略。然后采用CFD技术模拟分析了四种不同形体的建筑组合在底层架空后的风环境变化,发现底层架空的设计对改善复杂形体组合的建筑室外风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研究了布局设计的问题,包含了建筑的整体布局设计和架空位置的布局设计两方面,得到了底层架空建筑的布局策略并发现底层架空错列式布置优于相对式布置。(4)基于底层架空的青岛鲁信长春花园小区风环境优化设计。在第五章中,将前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实例中。以青岛市崂山区鲁信长春花园居住小区为例,基于原方案中夏季建筑室外通风不畅的现状,对部分建筑采取底层架空的优化改良,从而达到明显改善建筑室外风环境品质的目的。本文采用CFD模拟分析技术,对青岛地区底层架空的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宜青岛地区底层架空建筑设计的相应策略,以期为今后青岛地区底层架空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0-01)

崔雪[7](2016)在《对建筑底层架空的初步探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城市高速发展,城市用地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于是现代建筑广泛采用的底层架空空间在设计中流行开来。架空空间不仅丰富了建筑立面,而且对于城市空间的开放有积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架空空间的特点分析,从而总结出了架空空间的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15期)

翁熙[8](2016)在《浅析填充墙对底层架空结构刚度的影响——由台湾维冠大楼坍塌想到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际震害介绍了填充墙竖向不均匀布置对结构刚度的不利影响。根据力学概念,对各类竖向构件的抗侧力刚度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结合算例,阐述了通过在底层布置适当的抗震墙以平衡层间刚度差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相关的配筋方法与构造措施。(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6年05期)

乐陶群[9](2015)在《珠叁角紧凑住区底层架空休憩空间功能指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住区发展正经历着从注重效率到关注舒适性,从注重数量到关注空间品质的转变。珠叁角地区因人口密集度高、用地指标紧缺,发展以高层住宅为主,具有较高容积率、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实现多功能混合的紧凑住区是今后珠叁角大中城市住区的现实选择。住区休憩行为及住区休憩空间的研究是住区研究的重要视角。底层架空空间作为珠叁角住区休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价值,但也面临着休憩空间及休憩功能不完善的现实问题,对住区底层架空层的休憩空间及其休憩功能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除了对住区底层架空空间形态和尺度的传统研究方式,本文还通过分析休憩行为与架空层休憩空间的密切联系,运用文献研究、PSPL调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构建了住区底层架空层休憩功能指数的评价模型,希望对以后住区底层架空层休憩空间环境现状的评价以及空间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解读题目和相关概念,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第二部分:对珠叁角紧凑住区底层架空层的空间环境现在进行了文献调研及实地调研,对架空空间环境的特点进行了梳理总结。第叁部分:通过调研的方法对珠叁角紧凑住区底层架空层的居民休憩行为进行了调研及研究,同时探讨了底层架空空间环境与居民休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构建底层架空层休憩功能指数评价模型构建了基础。第四部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底层架空层休憩功能指数的评价结构框架,并且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住区底层架空层休憩功能指数的评价模型。第五部分:选取广州时代玫瑰园叁期、日出观山小区两个具体案例进行了具体的评价,介绍了评价的具体过程及步骤,通过比较两个小区底层架空层休憩功能指数的评价结果分析了两个小区底层架空层之间存在的不足,并且介绍了一些关键指标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0)

魏明汉[10](2015)在《居住区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速,城市人口密度逐步增大,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基础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考验。高层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城市大量人口对于居住需求的形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大中型城市的主要居住模式,也将成为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国内各城市不断涌现出大量高层住宅,随之而来的是高层住宅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高效、合理地解决高层住宅带来的不便,是我们急需攻克的重要难题。目前,各个高层住区中逐步出现底层架空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结构进入公众的视野。底层架空带来的公共空间为城市高层住宅居民扩宽了相互交往的活动区域,它让高层住宅景观绿化延伸,营造出更高雅的生活环境。底层架空形式作为居住区环境的一部分,已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北方城市对底层架空结构的应用也逐渐推广开来。本研究所要阐述的是,在考虑人不同层次需求的同时打造出功能多样化、设施多元化、景观丰富新颖、形态生动活泼及具有适宜尺度的生态化底层架空空间,增加架空区域的使用率、利用价值最大化。(1)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第一、二章节,叙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同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进行概述和界定,并阐述相关研究方法。此外,对国内传统架空的应用以及关于底层架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并对论文的研究步骤进行框架式的描述。(2)第二部分为第叁、四章节,主要包括阐述现代城市中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公共空间的特点,分析底层架空形式与结构选型之间的密切关系,举例说明底层架空结构与其功能多样性间的关系;同时,对城市住区进行现场调研,对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结构主要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等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本研究的出发点,为提出高层住宅底层架空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3)第叁部分为第五章,结合前面研究对底层架空形式的调研分析,从国家政策层面、城市地域性、应用功能、使用设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本研究所涉及问题的对应措施,给高层住宅居民提供便于交往的空间、利于活动的平台以及优质的生活环境,从而逐步适应未来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形式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5-05-01)

底层架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高校校园生态建筑开放空间的一种形式,生态建筑架空底层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建筑设计当中,并且被看作是解决校园交通组织、环境设计、气候调节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以学生作为校园主体,分析其行为心理特点及空间需求,体现了人性化的思维。高校校园生态建筑从校园入口、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四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高校校园生态建筑底层架空的内涵、应用、分析,对高校建筑的生态化发展有所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架空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燕,沈雅雅.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布局与实际使用效果的实证研究[J].华中建筑.2019

[2].查晓鸣.高校生态建筑底层架空设计应用[J].上海建材.2018

[3].叶晨辉.厦门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地域适用性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8

[4].席天宇,丁建华,雷永生.居住区底层架空设计对风环境影响研究[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7

[5].沈雅雅.基于实际使用效果的高层住区底层架空空间的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6].董彬彬.青岛地区底层架空建筑室外人行高度处风环境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7].崔雪.对建筑底层架空的初步探索分析[J].江西建材.2016

[8].翁熙.浅析填充墙对底层架空结构刚度的影响——由台湾维冠大楼坍塌想到的[J].福建建筑.2016

[9].乐陶群.珠叁角紧凑住区底层架空休憩空间功能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魏明汉.居住区高层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5

标签:;  ;  ;  ;  

底层架空论文-徐晓燕,沈雅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