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和谐论文-周思雨

交往和谐论文-周思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往和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告状行为,引导,策略,和谐交往

交往和谐论文文献综述

周思雨[1](2019)在《“四”缘而起 和谐交往——幼儿告状行为的引导策略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弱,当幼儿遇到问题,自己又不能解决时,孩子便要寻求他们心目中的权威——老师的帮助,这就是幼儿的告状行为。正确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对于幼儿的成长、社会化进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读写算》期刊2019年27期)

曾雪彬[2](2019)在《从交往空间和庭院空间来探讨婺源民居的和谐居住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再次造访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对其又有了一种不同的情感,这个地方有了很多变化,建设越来越多,小溪里的水没有过去那样清澈,细细地想要拥护这个地方,但依旧很享受在这个地方的所有时光,想要慢慢发现它的美。对婺源有了更深入的感受,我感受到了江西婺源建筑一种强大的文化精神内涵——和谐。(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5期)

成杰,任新民[3](2019)在《交往梯次递进下新时代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交往是民族关系的动态表征,民族关系是民族交往的静态积淀。民族交往并非总是琴瑟和鸣,而是常伴着矛盾、冲突和调适,民族关系便在互动中趋于紧张或和谐。民族交往以生计交往为根基,逐渐衍生出民族文化交流交锋,最终形成民族交融。这种民族交往的梯次递进能否顺利实现有赖于所交往的民族之间利益的满足程度、心理距离的大小以及民族认同的状况。民族生计交往、民族文化交流交锋、族性交融分别是和谐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文化纽带和精神保障。构建新时代和谐民族关系必须使民族地区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发展得到协调平衡,从而增进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杨超群[4](2019)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贝马斯作为当代着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其哲学思想及理论体系深受世人关注。面对社会生活中暴露出来的技术盲目崇拜、交往物质利益泛化等现象,他认为唯有通过限制系统过度膨胀、重视对话协商、改善道德规范等措施,才能使社会再次实现合理化。所以,在批判地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以交往行为为核心、以交往合理性为目标的交往行为理论,期望用交往理性取代工具理性指导人们的行为,以此达到社会生活的合理化。哈氏交往行为理论是在汲取西方哲学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分析和把握社会实践提供了新视角,为解决社会结构转型、避免人的异化提供了新方案,为加强资本主义社会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和科学发展的机遇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急速发展、利益的日渐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虽然社区内的相关矛盾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但和谐社区的构建始终以主体与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为基础。所以,构建和谐社区进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从根本上还是因为社区交往主体间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异化。所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解析和运用社区交往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论文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和谐社区中的交往行为为对象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谐社区构建进程中出现的有关交往行为的问题,来探讨实现社区交往行为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目标。论文解读了交往行为、交往合理化、生活世界、普遍语用学、商谈伦理学等基本概念,逐次分析了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交往行为体现和社区生活世界殖民化、主体间性日益衰弱等社区交往问题,并结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与社区交往行为的实际发生情况,探讨了如何实现和谐社区的构建,为和谐社区构建进程中出现的交往问题找寻了破解方法与途径。(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付燕红[5](2019)在《农村高中学生如何和谐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中生由于同伴关系恶劣造成的消极事件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于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教育上教师应该针对如何调节情绪开展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缓解同伴关系,避免造成高中生消极的心理影响。很多位处农村的高中学校,在对高中生和谐交往的引导上缺乏相应研究。不和谐的同伴交往容易造成高中生适应学校困难、对未来生活工作产生抵触心理、人际关系难以的良性发展等情况。因此,本文针对农村高中生如何和谐交往的教育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实现自我情绪的调节,这样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14期)

王艺术[6](2019)在《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着课堂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带领学生有效进入课堂的关键和重要人物。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当前课堂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的教师要注重方法和策略,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孩子们做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伙伴。本文就从当前的教学课堂出发,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方法和师生交往的原则做几点探究。(本文来源于《当代家庭教育》期刊2019年13期)

刘海阳[7](2019)在《多民族地区族际和谐研究——以黄洛瑶寨与龙脊十叁寨的交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黄洛瑶寨与龙脊十叁寨壮族和谐相处的现状,介绍了居住格局的形成,叙述了族际差异,探析了壮、瑶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缘起,着重论述了族际和谐的当代根由: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守护族际和谐,红瑶的交往方式巩固族际和谐,壮族的包容性加强族际和谐,发生矛盾时及时化解加深族际和谐。文章结合调研,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12期)

彭宝春[8](2019)在《师生关系结构、课堂交往与教学生成研究——鄂教版叁年级上册第叁单元第叁课《玩小车》健康和谐的课堂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交往对课堂教学活动效益影响极大。笔者在鄂教版叁年级上册第叁单元第叁课《玩小车》这一课的教学中注重健康、和谐的教学交往方式,改善师生关系,赋予课堂鲜活的生命力,使学生成为主人,教师是伙伴,使课堂教(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综合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乐昌,蒋玉冰[9](2019)在《和谐交往 健康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大多程度不深,仅限于一般友谊,"交往过密"和早恋现象并不多见。周围同学舆论影响,家长或老师关于早恋问题的告诫,使大多数中学生不愿意异性之间的深交。部分中学生性格方面的缺陷也给异性交往带来了障碍。本文主要从异性交往现状入手,探讨异性交往的对策,以促进中学生异性正常交往。(本文来源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期刊2019年05期)

雷丽[10](2019)在《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人际交往的嬗变与和谐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传统人际交往模式,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人际交往的嬗变的表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人际交往的嬗变的社会学原因,并提出了建构和谐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人际交往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交往和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再次造访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对其又有了一种不同的情感,这个地方有了很多变化,建设越来越多,小溪里的水没有过去那样清澈,细细地想要拥护这个地方,但依旧很享受在这个地方的所有时光,想要慢慢发现它的美。对婺源有了更深入的感受,我感受到了江西婺源建筑一种强大的文化精神内涵——和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往和谐论文参考文献

[1].周思雨.“四”缘而起和谐交往——幼儿告状行为的引导策略实践研究[J].读写算.2019

[2].曾雪彬.从交往空间和庭院空间来探讨婺源民居的和谐居住环境[J].西部皮革.2019

[3].成杰,任新民.交往梯次递进下新时代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9

[4].杨超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及其对构建和谐社区的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付燕红.农村高中学生如何和谐交往[J].高考.2019

[6].王艺术.和谐师生关系的交往原则与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19

[7].刘海阳.多民族地区族际和谐研究——以黄洛瑶寨与龙脊十叁寨的交往为例[J].新西部.2019

[8].彭宝春.师生关系结构、课堂交往与教学生成研究——鄂教版叁年级上册第叁单元第叁课《玩小车》健康和谐的课堂交往[J].新课程(综合版).2019

[9].王乐昌,蒋玉冰.和谐交往健康成长[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

[10].雷丽.城市化背景下传统人际交往的嬗变与和谐建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

标签:;  ;  ;  ;  

交往和谐论文-周思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