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法则论文-陈美莲

补强法则论文-陈美莲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强法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补强法则,鼓励教育,策略方法

补强法则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莲[1](2019)在《例谈在品德活动课堂中运用补强法则进行鼓励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补强法则,进行多元化的体验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丰富多样的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会更多分享的方法,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30)

余双彪,周颖[2](2014)在《论口供补强法则的实务运用——以22起冤错案件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近30年来发生的22起冤错案件,口供制度不完善、口供补强法则的缺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必须对口供补强法则进行重新定位,只有单独可以定罪的口供才具有补强的必要。必须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补强证据的范围、补强证据证明对象的范围以及补强证据的证明标准。补强口供真实性的认定需要结合实践办案情况,通过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口供作出的动机、时间等进行合乎常理的判断。(本文来源于《西部法学评论》期刊2014年06期)

罗惠[3](2010)在《运用补强法则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文中研究指出补强法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曾被誉为是"行为控制理论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理论"。补强法则的含义是:能得到满意结果的行为将重复出现。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便想重复去做那件事。人们在具体行为实践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法则不但对塑造动物行为有用,而且用它来塑造人的行为收效则更大。(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0年05期)

邢淑兰[4](2009)在《妙用补强法则 提升作文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补强法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曾被誉为"行为控制理论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理论"。它的核心含义是能得到满意结果的行为将(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09年32期)

徐美君[5](2003)在《口供补强法则的基础与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口供补强法则是刑事诉讼中关于口供运用的一项重要规则 ,其设立具有哲学上和诉讼上的双重基础。口供补强规则应当包含被补强的口供范围、补强证据范围以及补强程度叁项构成要件。从比较的角度 ,文章继而对这叁项构成要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作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学》期刊2003年06期)

刘钊,谭平[6](1998)在《如何奖孩子——与家长们谈谈“补强法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奖励孩子,该不该奖励孩子,一直是一个值得研讨的热门话题。记得笔者曾到打通矿区去家访,当采煤队长的李师傅对笔者道:他父子俩都是足球迷,儿子一直想要一套名牌球衣和一个高档赛球,但儿子的成绩总是在60分到70分之间,李师傅便以每科成绩80分作为条件答应了儿子的要求。第一学期下来儿子要的东西虽然没得到手,但离李师傅的要求已很接近。第二学期,儿子奋力闯过80分大关,李师傅承诺兑现。后来儿子进入重点高中,又考上大学。可见,适当给予奖励对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职工教育》期刊1998年02期)

杨学良[7](1996)在《多伯森“补强法则”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多伯森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长期以来,他对美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十分关注,并能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其经验和教训,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补强法则”就是其中颇有影响的观点之一。什么是“补强法则”?多伯森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比如有个女孩子穿了一件漂亮的滑雪衫,受到周围伙伴的羡慕,她会再多穿几次这件滑雪衫。有个男孩用某种品牌的羽毛球拍参赛得了冠军,他就会更(本文来源于《幼儿教育》期刊1996年05期)

肖功厚[8](1995)在《运用补强法则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试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补强法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曾被誉为“是行为控制理论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理论。”补强法则的涵义是:能得到满意结果的行为将重复出现.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便想重复去做那件事。人们在具体行为实践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法则不但对塑造动物行为有用,而且用它来塑造人的行为收效则(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1995年09期)

杨学良[9](1995)在《神奇的教育工具——多伯森“补强法则”述要》一文中研究指出詹姆斯·多伯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长期以来,他对美国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十分关注,并能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其经验和教训,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补强法则”就是其中颇有影响的观点之一。关于“补强”原理,桑代克和斯金纳早就提出过,其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但如何把它应用于普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甚少论及。多伯森主要是在操作层面上做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为把这一原理应用于普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本文来源于《外国中小学教育》期刊1995年02期)

补强法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近30年来发生的22起冤错案件,口供制度不完善、口供补强法则的缺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必须对口供补强法则进行重新定位,只有单独可以定罪的口供才具有补强的必要。必须通过立法或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补强证据的范围、补强证据证明对象的范围以及补强证据的证明标准。补强口供真实性的认定需要结合实践办案情况,通过经验法则、逻辑规则和口供作出的动机、时间等进行合乎常理的判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强法则论文参考文献

[1].陈美莲.例谈在品德活动课堂中运用补强法则进行鼓励教育[C].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会议论文集.2019

[2].余双彪,周颖.论口供补强法则的实务运用——以22起冤错案件为视角[J].西部法学评论.2014

[3].罗惠.运用补强法则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

[4].邢淑兰.妙用补强法则提升作文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5].徐美君.口供补强法则的基础与构成[J].中国法学.2003

[6].刘钊,谭平.如何奖孩子——与家长们谈谈“补强法则”[J].中国职工教育.1998

[7].杨学良.多伯森“补强法则”的运用[J].幼儿教育.1996

[8].肖功厚.运用补强法则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试探[J].中学语文.1995

[9].杨学良.神奇的教育工具——多伯森“补强法则”述要[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

标签:;  ;  ;  ;  

补强法则论文-陈美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