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水体论文-杨斌,骆荣

富营养水体论文-杨斌,骆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富营养水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载体,附着生物,营养盐

富营养水体论文文献综述

杨斌,骆荣[1](2019)在《人工载体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以沉水植被恢复为核心的富营养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被认为是生态修复的核心技术,但沉水植被的恢复需要一定的基础环境,如光照、营养盐等。因此,在水生态修复中,如何有效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是沉水植被重建的先决条件之一。附着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营养盐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工载体可以促进附着生物群落的建立,利用人工载体提高水体附着生物生产力和营养盐滞留能力,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为后续的沉水植被恢复提供基础环境。(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敏,吴铁明,刘菡,喻梦杰,肖沙沙[2](2019)在《3种水生植物的不同组合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选择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A)、狐尾藻(Myriophylium spicatum,B)和黑叁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C) 3种水生植物,对其单一、2种和3种不同组合进行水培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对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 3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呈递增趋势;至36 d试验结束时,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ABC组显着大于AB、AC和BC各组,AB、AC和BC各组显着大于A、B和C各组,ABC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64%、98.36%和95.49%。AB和BC与AC组之间TN单位去除能力和COD单位去除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3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效果高于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而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比1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更优。结果为水生植物净化营养化水体中富营养成分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7期)

郑亚丽[3](2019)在《富营养水体对浮游植物影响的数学建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生长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后,容易引起某种单一物种疯长,暴发水华,甚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一现象发生,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例如,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等.本文考虑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后,过量的营养物质与浮游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又由于人为实施的控制方式具有脉冲的性质和切换的性质,文章用了常微分方程、脉冲微分方程和状态切换方程来研究相关的解决水华问题.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水环境的一些现状背景和治理水华的一些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预备知识.第二章,建立了营养物质、生产者(浮游植物等)和消费者(浮游动物等)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及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的mini模型,对模型的正性、有界性、平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及鞍结点分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地数值模拟,系统分别具有0、1、2个平衡态,同时还存在鞍结点分支.这些结果说明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性质,这些结果分别对应着浮游植物灭绝,稳定及多平衡状态,两个平衡状态的存在说明浮游植物生长的结果与初值有关,不同的初始值会使系统趋近于不同的平衡态.第叁章,在第二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营养物质-浮游植物mini模型的半连续动力系统模型.研究了脉冲模型阶1周期解的存在性和轨道渐近稳定性,并给出相应地数值模拟.数学结果说明采用状态脉冲式的控制方式,可以将浮游植物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或者使其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水华的发生.第四章,建立了富营养水体中藻类生长的Filippov系统模型,对状态切换模型子系统做了定性分析,并对滑模区域和滑模动力学和Filippov系统的滑动分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状态切换模型的数值模拟.数学结果说明不同的控制阈值h,决定了系统不同状态的稳定性,即对浮游植物设定不同的密度阈值时,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将趋于不同的平衡状态。(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4-01)

蓝于倩,朱文君,麦颖仪,骆梦,刘帅磊[4](2018)在《轻度富营养水体水深对四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深对沉水植物种植初期生长的影响,以4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水深实验装置模拟轻度富营养水体5个水深梯度(0.5,1,1.5,2,2.5 m)的生长环境,测定植物的形态指标、不同深度的水质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苦草、金鱼藻生长对水深适应范围最广,适应水深达2.5 m以上;其次是黑藻,适应水深在2 m以内;马来眼子菜适应水深范围最窄,1.5 m以内。2)为适应水深梯度的增加,苦草、金鱼藻会增加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黑藻和马来眼子菜则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3)水深梯度主要通过温度、光照、浮游植物、酸碱性和溶解氧5个方面来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但不同植物对水质指标的响应形式不同。以上研究表明,苦草和金鱼藻是轻度富营养水体适应水深范围最广的种类,有针对性地改善关键影响因子有助于植株提高存活率和生物量。(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税永红[5](2018)在《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富营养水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浮床作为水体原位修复的一种有效技术,在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比较分析了目前常用原位治理技术基础之上,追述了生态浮床的发展历程,并对不同类别浮床结构及特点作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组合式生态浮床是提高浮床净化效果的有效途径。综述了浮床植物筛选及近年来获发明专利授权的组合式浮床结构、发展及在受损水环境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从截留和植物吸收、生化作用和协同作用分析了生态浮床净化机理,展望了该技术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8年05期)

毛红梅,税永红,余鹏,周添[6](2018)在《叁种植物对富营养水体原位净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成都市叁种优势水生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和美人蕉(Canna indica L.)制作生态浮床,于2017年4月18日至2017年5月10日在户外采用静态试验,研究了叁种植物对富营养水体氮、磷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叁种植物对总磷的去除效率范围为56.14%-77.78%,对总氮的去除效率都在90%以上,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效率范围为51.00%-58.17%。其中狐尾藻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7.80%、77.78%,美人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58.17%。狐尾藻和美人蕉可作为优选的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可组合应用于富营养水体原位水质净化之中。(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8-08-03)

蔡泽宇,张建锋,陈光才,张涵丹,孙士咏[7](2018)在《柳树新无性系(A42)对富营养水体不同浓度磷的吸收和净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因子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研究速生木本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柳新无性系A42为对象,于2017年7—9月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浮床水培试验,研究了旱柳对不同磷营养水平水体(低磷0.1、0.2mg·L~(-1);中磷1.0、2.0 mg·L~(-1);高磷10.0 mg·L~(-1))的吸收和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旱柳能有效净化水体中的磷营养(21 d达到79%以上),去除量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但去除率随水体磷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旱柳可于7 d内将磷浓度为0.1~1 mg·L~(-1)的富营养水体中磷浓度降低至富营养阈值(0.016~0.032 mg·L~(-1)).旱柳富集同化的磷含量占水体磷总输入量的29.0%~66.9%,富集同化量与富集同化率分别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旱柳在不同磷浓度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根冠比随水体磷浓度下降而显着增加.氮、磷在旱柳体内积累均表现为茎>叶>根,旱柳的氮、磷转运系数均大于3,在高磷浓度水体中,氮磷营养在旱柳的茎部大量积累,氮、磷转运系数分别显着增加至4.53±0.24和4.92±0.62.表明旱柳在不同磷浓度富营养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有良好的净化能力,能够通过富集转运磷营养至地上部来减少二次污染.实际应用中,对于低磷浓度水体,适合做短期净化;对于高磷浓度水体,适合做长期净化.(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徐恒戬,权召,周永顺[8](2018)在《富营养水体修复植物种质筛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营养水体的修复是当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利用水体自身变化作对照,以沉水植物金鱼藻、菹草、黑藻和铁皇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植物对水体中的总磷、磷酸盐、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植物对水的修复能力,筛选可利用的植物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金鱼藻、黑藻和铁皇冠对总磷和磷酸盐都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对总磷去除率最高的是金鱼藻;降低水体中氨氮元素以黑藻和混合植物组效果最好;对高锰酸钾指数的修复能力,各种水草都不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结果为富营养水体修复和治理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植物资源。(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8年05期)

江君,李欣,徐飞,徐君,姜红卫[9](2018)在《3个荷花品种对富营养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去除能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态水培的方法,研究种植3个荷花品种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的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品种间的生物性状和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3个荷花品种的株高和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太空莲36号>荷塘情深>秦淮花灯。秦淮花灯、荷塘情深、太空莲36号对底泥中的总氮去除率分别为30.24%、31.76%、37.9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35.37%、36.07%、44.71%;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8.88%、61.67%、70.50%,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4.39%、76.20%、80.16%。3个荷花品种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太空莲36号对水体和底泥的净化效果较另外2个品种更好。(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蔡泽宇[10](2018)在《柳树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及生理响应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污染的机制是径流水体中氮磷营养过高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氮、磷既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且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作用,又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以往研究中对氮的关注较多,但是仅降低水体中的氮素营养水平不能有效的治理富营养化。可见,开展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投入低,效果持久以及二次污染较少,运用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木本植物相对水生草本植物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强,便于人工管理等优点,因此选用木本植物对富营养水体进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木本植物修复水体的研究较少,因其生长周期较长难以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磷素水平,采用速生旱柳(Salix matsudana)新品种湿地柳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五个不同磷浓度处理模拟富营养水体(0.1 mg·L~(-1),0.2 mg·L~(-1),1 mg·L~(-1),2 mg·L~(-1),10 mg·L~(-1))培养旱柳,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磷在水体-柳树间的迁移机制和其在柳树中的转运分配规律,分析其对磷的净化机制以及对磷浓度的生理响应,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磷被根系吸收后先在根系中转运分配,约24h后开始转运到地上部分;磷在地上部分初期集中于叶片中,首先被转运到靠近根系的叶片,但总体趋势是向生长顶端幼嫩叶片中转运;靠近顶端的叶片受到顶端效应影响,磷的分配受到抑制;在吸收后期各叶位叶片中磷含量无显着差异,磷向茎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但仍低于叶片。(2)柳树各部位磷含量均随吸收时间延长而增加,旱柳对磷的吸收率在14d达到21.43%,转运系数为2.389,说明旱柳通过同化吸收能去除一部分水体中的磷并且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这为柳树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磷提供了理论依据。(3)柳树在各处理水体中均正常生长,低磷水体中旱柳未出现明显的缺磷症状,高磷浓度水体中柳树生长也未被抑制,叁个月处理后株高增加70%,生物量增加101%,且组间无显着差异;总生物量、地上部分形态和叶片可溶性糖浓度组间无显着差异。随磷浓度降低,旱柳生物量向地下分配但无显着改变,根冠比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着增加。在低磷环境中,柳树修复表现出快速且去除率高的特点,但叶片氮磷浓度、叶绿素浓度、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蛋白浓度均降低,因此适合进行短期修复;高磷环境中,旱柳表现出吸收缓慢但富集量大的特点,因此适合开展长期修复。(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4-01)

富营养水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选择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A)、狐尾藻(Myriophylium spicatum,B)和黑叁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C) 3种水生植物,对其单一、2种和3种不同组合进行水培试验,通过实验室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对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 3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呈递增趋势;至36 d试验结束时,各组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ABC组显着大于AB、AC和BC各组,AB、AC和BC各组显着大于A、B和C各组,ABC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64%、98.36%和95.49%。AB和BC与AC组之间TN单位去除能力和COD单位去除能力存在显着差异。说明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3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效果高于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而2种不同水生植物组合比1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更优。结果为水生植物净化营养化水体中富营养成分提供理论参考和应用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营养水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斌,骆荣.人工载体改善富营养水体水质的研究进展[J].环境生态学.2019

[2].刘敏,吴铁明,刘菡,喻梦杰,肖沙沙.3种水生植物的不同组合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3].郑亚丽.富营养水体对浮游植物影响的数学建模与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4].蓝于倩,朱文君,麦颖仪,骆梦,刘帅磊.轻度富营养水体水深对四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J].环境工程.2018

[5].税永红.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富营养水体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18

[6].毛红梅,税永红,余鹏,周添.叁种植物对富营养水体原位净化试验研究[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8

[7].蔡泽宇,张建锋,陈光才,张涵丹,孙士咏.柳树新无性系(A42)对富营养水体不同浓度磷的吸收和净化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18

[8].徐恒戬,权召,周永顺.富营养水体修复植物种质筛选的研究[J].种子.2018

[9].江君,李欣,徐飞,徐君,姜红卫.3个荷花品种对富营养水体和底泥中氮、磷去除能力比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蔡泽宇.柳树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及生理响应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

标签:;  ;  ;  

富营养水体论文-杨斌,骆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