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论文-刘倩,杨平,沈剑,申海进

化学专业论文-刘倩,杨平,沈剑,申海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岗位群,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重构

化学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刘倩,杨平,沈剑,申海进[1](2019)在《基于岗位群的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重构——以常州卫生高职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化学》实验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升学影响深远。文章依据专业群对应的典型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验实训条件,调整优化了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项目;并分专业、分层次确定了差异化的实验方案。实验课程体系的重构有效适应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4期)

熊碧权,许卫凤[2](2019)在《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夯实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独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及独立操作专业实验能力是创新实践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大纲中的核心指标。为提高本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依据综合分析我校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反馈信息,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旨在提高独立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严亚,张烨,赵霞,杨志毅[3](2019)在《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为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兴趣,更好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当前《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年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特此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思路:(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物理化学知识在药学领域的应用;(2)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微课和雨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学习效率;(3)改革考核方式,实验部分单独设课,理论课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多元评价模式。(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田景芝,荆涛,郑永杰,王波,杜晓昕[4](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创"实验室是高校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新工科"背景下"双创"实验室建设与探索,对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别从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应用拓展、实验室的智能信息化建设、面向通识教育的实验体系改革。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和面向"一带一路"的工程专业认证等五个关键点对高校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进行了探索。(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高林晓,郭蒙,王玉林[5](2019)在《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课程教学研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分析课堂教学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立足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几点拙见,旨在为培养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做储备。(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胡冰,肖雯,边红霞,崔彦君,徐玉梅[6](2019)在《整合与优化:农林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肃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对农林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农林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专业特色建设,提出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彰显特色、提升素质的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艳美,王东,王飒,燕子红,陈红曼[7](2019)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包括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力度;加大"软""硬"兼施力度。(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翁孝卿,何东升,李洪强[8](2019)在《学科思维导图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对学科思维导图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表面物理化学"课程特点,最后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叁个方面阐述了学科思维导图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9年22期)

刘静,尚永辉,张萍,陈燕,张卫红[9](2019)在《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就地方师范院校非师范应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改革与更新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开放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验考核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旨在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从容[10](2019)在《微课在能源化工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碎片化呈现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通过对环境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授课现状的分析,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将能源化工专业物理化学实验中主要的单元操作录制成叁个微课,并将其应用于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该微课具有碎片化、随时化和可视化的教学特点,经试用,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9年11期)

化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夯实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地方独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及独立操作专业实验能力是创新实践型大学生人才培养大纲中的核心指标。为提高本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依据综合分析我校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习、就业的反馈信息,探讨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计,旨在提高独立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刘倩,杨平,沈剑,申海进.基于岗位群的药学专业群《生物化学》实验重构——以常州卫生高职校为例[J].高教学刊.2019

[2].熊碧权,许卫凤.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设计[J].广东化工.2019

[3].严亚,张烨,赵霞,杨志毅.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9

[4].田景芝,荆涛,郑永杰,王波,杜晓昕.“新工科”背景下化学专业“双创”实验室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5].高林晓,郭蒙,王玉林.应用化学专业“工业分析”课程教学研究探讨[J].云南化工.2019

[6].胡冰,肖雯,边红霞,崔彦君,徐玉梅.整合与优化:农林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孙艳美,王东,王飒,燕子红,陈红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环境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

[8].翁孝卿,何东升,李洪强.学科思维导图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表面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

[9].刘静,尚永辉,张萍,陈燕,张卫红.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刘从容.微课在能源化工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19

标签:;  ;  ;  ;  

化学专业论文-刘倩,杨平,沈剑,申海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