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感知,量化信息偏好,控制感寻求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1](2019)在《安全风险感知、量化信息偏好与消费参与意愿:食品消费者决策逻辑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会显着增进消费者对风险控制感的寻求和对定制化信息的需求,控制感寻求与定制化需求同等程度地促升了消费者对量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而量化信息偏好的增强则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消费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铁山[2](2018)在《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社会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出发,以CLDS2014数据为基础,考察社会分层变量与社会因素是否会影响到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与其他风险感知相比,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高;其次教育、收入对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具有正效应;一线城市的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更高;社会信任、社区安全性对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具有负效应。评估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有助于构建药品食品监测预警机制,论文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禹彤,崔鑫妍,周德[3](2018)在《消费者对禽类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禽类生产消费过程中面临的生产风险及食品安全是禽肉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探究禽类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200位禽类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禽类消费者的特征及消费行为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和禽类养殖方式是影响消费者对禽类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程度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在对禽肉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应加强普及禽肉食品安全知识、做好禽类养殖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4](2018)在《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负性影响:知识的缓冲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增加了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感知,影响着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态度及行为。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生产来说必不可少,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改善食品品质上担当重要的角色。虽然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安全且有益的,但公众普遍对食品添加剂本身持有不理性的负性态度。知识缺乏是导致公众误解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关注两个问题:第一,知识在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影响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知识可以帮助个体更多地将态度建立在对食品添加剂特征的认知解释上,较少地受到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情绪体验的影响,从而降低对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第二,如何有效地向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知识。本研究认为与传统的专家视角科普方式相比,符合公众认知规律和关注点的焦点式科普是更有效的方法。研究1测量了被试的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食品添加剂态度,食品添加剂知识及食品安全知识。结果发现,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正向预测了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知识的调节作用显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弱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影响。研究2中被试观看知识构成方式不同的视频材料并回答问题。本研究采用3(组别:焦点组/传统组/控制组)×3(时间点:时间点0/时间点1/时间点2)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分别在观看视频前(时间点0),观看视频后(时间点1)及一周后(时间点2)等叁个时间点上回答有关食品添加剂知识,态度和信任水平的条目。结果发现,焦点组显着提升了被试的食品添加剂知识水平和信任水平,降低了对食品添加剂的负性态度,而传统组和控制组对上述叁方面的改变没有显着影响。本研究的证据表明知识可以缓和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影响。从实际应用的方面来看,本研究有助于提高食品添加剂知识的科普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任建超,韩青[5](2018)在《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形成原因探析——基于信息供求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实践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食品安全负面信息导致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与食品安全真实状况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通过把食品安全信息特征纳入媒体和消费者的决策函数,基于信息供求理论的分析表明,造成风险感知偏差的原因包括理性无知和负面信息过量需求。受限于个体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成本以及媒体立场定位与个人立场不一致等因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主动表现为理性无知。基于信息的边际效用递减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规避分析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负面信息的需求量大于对正面信息的需求。传统纸质媒体和现代社交媒体进行的实践验证表明,基于不同的立场定位,各类媒体的食品安全信息供给存在很大差异,社交媒体的出现放大了食品安全负面信息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思成[6](2017)在《不同风险情景中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与风险感知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食品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一系列新兴技术生产的食品争议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风险事件带来了对新兴技术食品的不同意见。部分观点提出新兴食品具有低耗高产、营养丰富、毒害作用小等优点,对针对性营养供给、应对特殊灾害、解决部分地区食品短缺问题意义重大。同时食品高科技的充分利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食品科技的革新。也存在部分反对者认为新兴食品带来的潜在风险,如食品安全、环境破坏潜在危害,可能影响人类的长远身心健康。在新兴食品行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研究消费者对新兴食品感知风险水平,通过新兴食品领域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信任水平对风险感知的影响,进一步探究传统食品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信任对新兴领域感知关系的影响。对明晰新兴食品领域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信任与风险感知关系以及通过不同领域调节感知关系,进而降低新兴食品风险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备受争议的新兴食品为研究对象,参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以marye信任模型为研究基础,选择吉林省长春市作为调研区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长春市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对新兴食品食品的风险感知水平、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任水平等。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探究新兴食品领域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信任水平与消费者新兴食品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关系,进一步探究传统食品领域消费者公共监管部门信任对新兴领域感知关系的影响。有针对性提出了我国新兴食品消费者风险感知水平降低建策建议,为公共监管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新兴食品领域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关注信任与新兴食品风险感知是负向影响;(2)新兴食品领域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开放信任与新兴食品风险感知是负向影响;(3)传统食品领域中的公共监管部门关注信任会调节新兴食品领域中消费者对公共监管部门关注信任与风险感知关系。本文从公共监管部门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公共监管部门应该在新兴食品领域有针对性的增加政策透明度,加强对新兴食品的监管,提高公共监管部门公信力,增强消费者信心。同时利用现有在传统食品领域消费者公共监管部门开放信任,调节新兴领域信任与感知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孙会会[7](2017)在《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社会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更会引起社会性的心理恐慌,同时也会使得人们对国产的食品消费失去信心,对国民经济会造成一定的创伤。导致社会性的心理恐慌往往不是真实的风险水平,而是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水平,那么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下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心理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指导实践中如何降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感知风险水平,安抚民心,重塑食品消费的信心。本研究首先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在阅读整理大量的文献后总结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背景下,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水平与对食品市场中不同主体的信任程度有关。依据研究问题的特定情境以及参考前人研究,本文将信任分为两种不同层次的类型:行业层次信任和企业层次信任,其中行业层次的信任划分为政府信任和媒体信任两个维度,企业层次的信任划分为农户信任和零售商信任两个维度。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测量主要从健康风险、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四个维度展开。然后运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实证调查来探析不同类型的信任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两种类型的信任和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的160位被试的数据,采用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层次信任与企业层次信任均对食品安全风险有着显着的影响,即消费者对政府、媒体、农户、零售商的信任越高,消费者感知到食品安全的健康风险、功能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越低。因此为了降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提高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信心,从行业和企业层次的角度提出了四点管理启示:一、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打造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平台;二、媒体公正披露可靠食品安全信息,不夸大其词;叁、农户做到生态绿色生产,提供健康的原材料;四、经销商合理选择分销安全健康的食品。(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7-06-01)

马颖,吴陈,胡晶晶,罗健初,刘嘉[8](2017)在《基于SD-SEM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信息搜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和消费者信息搜寻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总结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和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搜寻行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确定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而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信息搜寻行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以提出降低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7年04期)

张玉梅,张超,董晓霞,李哲敏[9](2016)在《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对福建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的感知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猪肉、鱼肉和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收入、价格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外,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也会影响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的选择,并且这种影响较为复杂,一是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存在差异,二是对不同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也不相同。当面临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时,居民不应简单地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而是更加理性地调整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6年09期)

王二朋,高志峰[10](2016)在《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消费者抢购名牌商品行为不断增加,在食品市场中也有类似的表现。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了解食品安全认证,购买具有安全认证标签的食品。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的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消费者的品牌与安全认证食品的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GSEM模型分析了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的机制并不一样。品牌是企业质量担保,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是影响消费者品牌食品购买次数的重要因素;而安全认证是政府质量担保,政府公共管理信任是影响消费者安全认证食品次数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与政府公共管理信任具有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出发,以CLDS2014数据为基础,考察社会分层变量与社会因素是否会影响到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与其他风险感知相比,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高;其次教育、收入对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具有正效应;一线城市的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更高;社会信任、社区安全性对于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具有负效应。评估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有助于构建药品食品监测预警机制,论文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对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安全风险感知、量化信息偏好与消费参与意愿:食品消费者决策逻辑解码[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

[2].于铁山.药品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社会影响因素——基于CLDS2014数据的实证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刘禹彤,崔鑫妍,周德.消费者对禽类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

[4].苗芃,陈思,李晶,谢晓非.食品安全事件风险感知对食品添加剂态度的负性影响:知识的缓冲效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任建超,韩青.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偏差形成原因探析——基于信息供求视角的理论解释与实践验证[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刘思成.不同风险情景中的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与风险感知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7

[7].孙会会.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7

[8].马颖,吴陈,胡晶晶,罗健初,刘嘉.基于SD-SEM模型的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信息搜寻行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

[9].张玉梅,张超,董晓霞,李哲敏.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

[10].王二朋,高志峰.风险感知、政府公共管理信任与食品购买行为——对中国消费者品牌食品与安全认证食品购买行为的解释[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标签:;  ;  ;  ;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论文-张宇东,李东进,金慧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