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白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白洁

(巴彦淖尔电业局信息通信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015000)

摘要:电力系统在当下社会中发挥重大作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工作压力较大,面对当下电力系统的这一发展形势,为了促进电力系统的长远发展,增加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电力系统开始和自动化技术结合发展运作,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性,对电力系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

引言:所谓电力系统自动化,就是将现代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各个系统的工作运营中来,如发电站系统、变电站等,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为目标,加强对相关电力设备的监督与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技术,具有规模大、供电距离长等优点。自动化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各个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电力事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让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

1、自动化技术的根本特征

从本质来讲,自动化技术体现为显著的综合性特征,在这其中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电子学、信息论以及控制论、液压气压技术等。因此可见,自动化技术建立于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的前提下。目前的状态下,自动化技术最为突出的就在于工业自动化,其中应当包含CAM以及CAD等核心性的技术,除此以外还会涉及到人工智能、过程控制及其他类型的仪表技术。近些年以来,自动化技术涉及到现阶段的轻工业、化工冶金以及石油等多样化的行业,借助集中控制的手段与措施来辅助自动化仪表。因此可以得知,自动化运用于现今的工业生产,此项举措有助于保障连续生产,对于实时性的生产率给予了全方位的提升。近些年以来,电力系统更多运用了机电一体化及其相关技术,在此前提下突显了自动化技术本身具备的独特优势。机电一体化通常涉及到与之有关的各项具体技术,其中关键就在于传动部件、传感器、执行部件以及动力源等。因此可见,机电一体化有助于简化整体上的装置构架,上述技术密切结合了传感器、微电子以及机械技术,进而全面转化了电力行业在现阶段的演进趋势。受到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带来的影响,电力系统也呈现了弹性化、多元化以及精致化的整体趋势。借助标准化的手段与措施,电力系统就能够紧密结合负载控制的手段,确保电力企业本身拥有更高水准的电力控制能力。因此可见,PLC体现为显著的弹性特征,其中涉及到多样化的系统性能。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式

2.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从整体上来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然会带动各种新兴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程,第一个历程是传递函数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该阶段因为受到当时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常规计算来完成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进入到最优化线性控制工作阶段,利用多种机械设备进行协调控制,是一种实现非线性控制的重要阶段。最后发展到智能化控制阶段,该阶段的本质是一种动态的系统,满足当前国内社会发展情况,所以被广泛应用。

2.2电力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功能

电力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需求,无论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基于通用技术平台还是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平台,作为跨区域的科学决策,多层次、高效率的作战需求都需要规范的信息共享和全面、多维、动态的分析应用程序。因此,打破传统信息的壁垒,进行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将各种多源的相关信息进行无缝连接,使空间计算逐渐变成主流计算。多角度、多方面显示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电力系统自动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来应对电力企业现有和未来的混合各种各样应用程序的挑战。

2.2.1统一管理功能

电力企业最典型的特点是空间分布,这是电力系统平台提供分布式应用服务的客观要求。如果每个地方的管辖区域不同,那么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方法是不同的,每个地方都可以保护自己管辖区中的数据和信息,不同级别的数据库可以形成分布式数据库,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其他部分的数据,且在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内对分散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实施性和安全性。

2.2.2数据库管理功能

用各种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所有类型的数据,其安全机制是其他文件的数据管理方法无可比拟的。目前许多新开发的系统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主,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多层次索引检索方式,它能有效地降低网络负载,快速定位查询目标,当多用户并发访问时大大提高访问效率。但标准的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也存在某些问题,如在电力系统中,空间数据是可变长度,其之间复杂的空间拓扑关系必须添加相应的软件功能,否则很难实现空间数据的相关性。近年来,面向对象数据管理系统或对象关系数据管理系统已经商业化,因为他们是可扩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定义之间的空数据类型和操作。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处理方法是相同的,它为设置空间数据库系统创造条件。

2.2.3自动化、信息化功能

由于用户面对的大多是直接操作的对象,因此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增强数据互操作性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对于给予图表的用户界面,就应该大力支持,同时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与电力系统的客观目标对应起来,支持地理图形和非地理图形的统一管理功能。电力系统自动操纵的过程是一个实施性要求很高的过程,在后阶段绑定技术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对象,对象的类别可以在运行时指定,而不是编译成目标代码来确定。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在现有的抽象数据类型和操作空间内定义其所需要的任何数据类型和操作方法,从而增强系统的开放和可伸缩性,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信息系统。这种融合多种信息和技术的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都需要实现一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计划。利用工业标准开放统一的对象组件作为公共技术基础,可以保证数据和应用功能程序平稳进行。这样可以充分保护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前期投资工作,以确保系统不会由于提升平台和功能需求的扩展而陷入困境。

2.3实现全方位的统一管理

与其他类型的系统相比来看,电力系统体现为空间分布的典型特性。这主要是因为,电力系统本身包含了分布式的多层次电力服务。从划分管辖区的视角来看,电力系统包含了多层次的数据库,各个数据库都应当能够保留实时性的电力信息或者运行数据。企业如果要创建分布式的电力数据库,那么有必要致力于分享实时性的电力网络信息。在特定范围内,系统还可以用来管理分散性的数据,对此调用与之相应的存储模式。为了保障实时性的操作,电力系统还需要设置多样化的功能服务,针对实时性的空间数据应当予以全面发布。

2.4自动化技术的安全保障性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自身的信息和数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进而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以出现信息和数据崩溃的现象。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这一安全性要求。对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安全保障性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一日工作的安全性,对建立系统的运作和生产环节具有调节和管理能力,可以保障电力运作内的安全性,保障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风险。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可以保证数据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性,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和数据的恢复能力,练好的信息存储了恢复能力,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预算的准确性,降低电力系统的财务支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目标,保证系统的及时更新,保证安全指标的构建科学性,保证电力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可以被及时的记录。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知,电力系统如果要实现自身的顺利运行,那么不能欠缺自动化技术为其提供根本保障。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之间正在实现多层次的相互结合,此项举措有助于优化综合性的系统效果,确保稳定性更强的系统供电。截至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于综合化以及数字化的电力技术予以全方位的推广。未来在实践中,自动化技术还将继续运用于电力系统,进而推动了电力系统整体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锋.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科技,2016,(08):58-59.

[2]苏永峰.CAN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应用[J].电气技术,2016,(09):37-38.

[3]吴俊勇.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05):93-94.

[4]李大伟.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职业技术,2017,(07):88-89.

[5]张扬.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浙江电力,2016,(12):109-110.

标签:;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力白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