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仲毅,卢兴时,马金山

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仲毅,卢兴时,马金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胸壁结核,切口愈合,因素分析

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文献综述

仲毅,卢兴时,马金山[1](2019)在《胸壁结核术后切口非一期愈合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切口非一期愈合相关因素,对非一期愈合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017年起收治胸壁结核患者31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切口非一期愈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利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性别、BMI、窦道形成、合并糖尿病、结核中毒症状、负压引流、术后加压包扎、医师缝合人员、住院天数等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生切口非一期愈合作为因变量,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结核中毒症状、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医师缝合人员与患者切口非一期愈合有关。结论适当的干预及对策可影响切口的愈合。(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贾文波[2](2015)在《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系统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叁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年龄越大瘢痕增生程度越轻;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 2=32.495,P=0.000)、过敏史(x2=12.054,P'=-0.002)和辛辣饮食习惯(x2=6.673,P=0.036)与瘢痕增生程度的关系有显着意义。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其余相关因素中年龄、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与瘢痕增生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贾文波,王润秀,林源,张立明,农庆文[3](2014)在《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3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0.05)。在相关因素分析中,过敏史(r=0.145,P=0.028)和辛辣饮食习惯(r=0.154,P=0.012)与瘢痕增生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瘢痕增生程度与性别、婚否以及有无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习惯者有关。(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严婕,海健,毛杰,李燕,何雄斌[4](2012)在《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影响因素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有效性,寻求提高此期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术前联合抗炎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治疗组进行不同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治疗组Ⅰ期愈合率为62.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7)。治疗组中叁个使用不同抗生素亚组间无明显差异(P=0.965)。结论术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提高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33期)

屈良辉,熊刚[5](2011)在《细节管理在化脓性阑尾炎切口一期愈合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化脓性阑尾炎切口一期愈合的作用的效果观察。方法:手术方式,麦氏切口进腹,切开腹膜时吸除脓液,常规切除阑尾。残端无法包埋者,行"8"字缝合。川钳夹住半湿盐水纱条,拭干肝肾隐窝,回盲部,小肠间,盆腔。结果:全部114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5~2周,所有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一期愈合良好。注意术前、术中、术后细节,可防止切口感染,使切口一期愈合。结论:采用细节管理在化脓性阑尾炎切口一期愈合的应用,可有效防止切口感染,使切口一期愈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1年24期)

胡文全,李莉,韩璐,马涛[6](2007)在《感染性切口术中置引流管切口一期愈合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科手术后,因营养不良、多器官损伤、伤口积液引流不畅或存在继发感染等因素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裂开,长期不能愈合等并发症,是临床外科医师面临的较为棘手问题之一。我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切口术中置引流管的方法治疗10例切口严重感染裂开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07年12期)

韩海明,邵惠珍,刘国才,柳应旭[7](2002)在《深部脓肿切口一期愈合60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深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所做切口能否一期愈合 ,我院于 1991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12 0例病人进行观察 ,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0例 ,男 78例 ,女 4 2例 ;年龄 8~ 76岁。脓肿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基层医药》期刊2002年04期)

王东[8](2002)在《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清创一期愈合治疗体会(附273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最主要最常 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脓液及阑尾 直接污染切口,其次是由于切口内积血积液,异物存 留,引流不畅等原因引起。我院自1994年8月至 2001年7月共收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3例,手术治 疗。术中采用腹膜外翻,切口清创的方法处理切口, 切口均一期愈合,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02年02期)

张智平,丁福浩,陈浩[9](2000)在《阑尾切口一期愈合(附369例双环形缝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7年3月至1997年6月,我们对369例阑尾切口,采用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双环形一次缝合法,间断缝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慢性阑尾炎69例,急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204例,阑尾穿孔性腹膜炎96例。男173例(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00年01期)

李明章[10](1994)在《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一期愈合88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一期愈合88例分析李明章(包头市第二医院)1991-1993年,收治阑尾炎穿孔腹膜炎88例,术中对其采取有效措施,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88例,男70例,女1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9岁。平均年龄...(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1994年04期)

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广西壮、汉族换药愈合未经系统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以及一期愈合的手术缝合切口患者,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瘢痕增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西不同地区壮、.汉族伤后3,6,12个月叁个时相点439例换药愈合且未经抗瘢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缝合切口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创面愈合后不同时期两种类型损伤瘢痕增生情况以及多种因素与瘢痕增生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明显(P<0.05);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P>0.05),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3,6,12个月瘢痕平均增生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年龄越大瘢痕增生程度越轻;女性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男性明显(P<0.05),烧伤后瘢痕男性均比女性明显(P<0.05);未婚人群伤后瘢痕增生均比已婚人群明显(P<0.05);有过敏史和有辛辣饮食习惯者比无过敏史和无辛辣饮食习惯者瘢痕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 2=32.495,P=0.000)、过敏史(x2=12.054,P'=-0.002)和辛辣饮食习惯(x2=6.673,P=0.036)与瘢痕增生程度的关系有显着意义。结论广西壮、汉族烧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均比同期手术后瘢痕增生程度明显,两民族瘢痕同样损伤类型同期比较无差异,两民族同样损伤类型在创面愈合后12个月内瘢痕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其余相关因素中年龄、过敏史和辛辣饮食与瘢痕增生程度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参考文献

[1].仲毅,卢兴时,马金山.胸壁结核术后切口非一期愈合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贾文波.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

[3].贾文波,王润秀,林源,张立明,农庆文.广西壮、汉族深Ⅱ度烧伤及一期愈合手术切口缝合伤患者伤后瘢痕增生程度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

[4].严婕,海健,毛杰,李燕,何雄斌.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影响因素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

[5].屈良辉,熊刚.细节管理在化脓性阑尾炎切口一期愈合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1

[6].胡文全,李莉,韩璐,马涛.感染性切口术中置引流管切口一期愈合的临床研究[J].天津医药.2007

[7].韩海明,邵惠珍,刘国才,柳应旭.深部脓肿切口一期愈合6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2

[8].王东.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清创一期愈合治疗体会(附273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2

[9].张智平,丁福浩,陈浩.阑尾切口一期愈合(附369例双环形缝合)[J].上海医学.2000

[10].李明章.阑尾炎穿孔术后切口一期愈合88例分析[J].包头医学.1994

标签:;  ;  ;  

切口一期愈合率论文-仲毅,卢兴时,马金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