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转换层中运用

试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转换层中运用

贵州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建筑结构转换层越来越多的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但是由于建筑结构转换层对于混凝土的用量较大,导致较多的配筋出现在其结构断面内,这对于建筑转换层施工的整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转换层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索,继而对控制温缩裂缝有效途径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转换层

通常建筑转换层有较大的截面尺寸,其板式转换层的厚度可达150cm,甚至更多,具有100cm以上的梁式转换层最小截面尺寸,这也是建筑转换层施工要应用大体积混凝土要求进行施工的根本原因。现阶段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经验进行总结得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相关资料。而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的每个截面都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引起混凝土温缩裂缝的局面发生。

一、钢筋密集部位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捣方法介绍

1.浇捣高密度钢筋混凝土

具有钢筋分布较密集的建筑转换层的柱和梁均为大体积混凝土,这对混凝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使混凝土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使浇捣高密度钢筋混凝土更加便捷,要采取对混凝土水泥的用量进行控制的办法,同时使水化热降低,并掺杂17%左右的粉煤灰在混凝土的材料配比中。此外,还应该选用细石含泥量小于1%的细石混凝土,中砂的细度规模要大于2.5,最后对搅拌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使浇捣的难度减少,每槽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要高于90s,这样才能保证混凝玉的施工质量。

2.浇捣混凝土柱

因为大截面梁是建筑转换层的结构,其面筋通常锚入柱内直至低于梁底,因此,不能只对低于梁低的柱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浇捣,通常情况下是分两次进行浇捣。第一次梁钢筋在没有进行安装前要对低于梁底部分的梁面筋锚入深度位置进行浇捣;第二次在之前浇捣的混凝土强度大于预计强度的70%,同时梁钢筋验收完毕时对高度至梁底平的位置进行浇捣。钢筋分布较密集的梁底在柱头的中心位置会使钢筋网形成,而此钢筋网较为密集。由此可见,浇捣混凝土柱过程中,第二次浇捣的难度相对更大一些,一定要在柱头模板和两侧模板安装前才实施浇捣。

3.浇捣大截面梁

浇捣大截面量时,应该对柱头、梁位置的密集钢筋元素进行考虑,由于浇捣混凝土会难度系数较高,影响了浇捣的速度。如果梁板一起浇捣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初凝时间小于混凝土施工接口时间,这就使混凝土梁下部的浇捣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浇捣同样分两次进行,首次浇捣可以采取至梁高中部的施工办法,而这个位置是由结构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测定的,浇捣完毕后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晒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具有7天以上的湿润时间,同时在混凝土强度设计强度的75%左右方能实施第二次浇捣施工,而此过程中楼板混凝土应与梁的第二次浇捣同时施工。

4.大截面梁下部混凝土的浇捣

在对大截面梁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浇捣时,浇捣要呈阶梯式封层进行,保证0.3m左右的分层厚度。同时还要对分层间隔的时间进行控制,使其时间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为了保证对大截面梁下部混凝进行浇灌时施工更方便,分两次安装梁的侧模。首次将侧模在至梁中部进行安装并对其锯平,为混凝土的养护和振捣提供有利条件。

5.浇捣楼板与大截面梁上部

在对楼板与大截面梁上部同时进行浇捣过程中,应注意施工人员踩踏板面环节,避免发生弯筋情况,还需将弯钩和提筋朝向板的下面。此外,一定要重视处理水平施工缝的环节,使下层混凝土与上层混凝土能够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针对于处理施工缝有效方案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捣前应将钢筋表面与接缝的混凝土进行清洗,确保清洗干净后应有两个小时的提前量,将接缝用水充分湿润,同时在接缝处应先铺上一层与浇筑的混凝土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浆层,其厚度大约为10mmm到15mm。因为梁面筋比较密集,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捣时一定要将人工插捣与机械振捣相互结合,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提高。

6.浇捣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

在对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进行浇捣时,同样的由于梁柱节点处的钢筋结构比较密集,一定要插入较小直径的振动棒,使施工顺利进行。振捣过程中应采取快插慢拨的方法,保证振点能够有序的排列,避免发生漏振的情况。此外,因为振动棒若采用较小直径的必将减少振动力度,所以,要在模板外测振捣采用附着式的振动器,使混凝土的迷密实程度得到保证,进一步提高浇捣施工的质量。

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主要途径

由建筑转换层横截面尺寸对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进行计算,以现场施工过程中天气的温度作为计算标准。当各方面温度差小于25℃时,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如下:用麻袋覆盖的方法对梁侧面和梁表面进行覆盖,然后再进行洒水步骤,养护的次数是不固定的,以麻袋处于温润状态为标准,同时养护期最低期限是7个昼夜。当各方面温度差高于25℃时,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如下:首先要立即采取保温隔热的相应措施。例如,利用保温隔热层进行养护,其中包括麻袋等轻质材料覆盖等。覆盖层厚度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根据对其厚度的要求在梁侧与梁面以互相骑缝式的方法对其进行搭接覆盖,同时覆盖编织布在保温层上,覆盖织布一般在一层到两层范围。

为了减小产生混凝土温度裂缝情况几率的发生,一定将工作重心落在对混凝土养护期间的监测温差上,避免发生意外情况。如果是气候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导致的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这时候温差处于增大状态,那么为了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进行有效的观察,要采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测温管预埋的办法,采取用钢板烧焊封底的办法,并将钢管在梁深度的三分之二处埋入,约漏出50mm的梁面。在测温过程中温度计要从测温管中插入,这样才能对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进行测量。如果测温过程中出现温差比25℃高的情况,应该使保温施工力度加大,例如对保温覆盖层加厚等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转换层结构所承受的荷载较大,所以在对转换层的强度和刚度进行设计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建筑转换层应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转换层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密集大较大,造成混凝土承受的竖向荷载和跨度都增加,因此,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一定要重视混凝土的浇捣施工等。

参考文献:

[1]王河.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转换层中运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5):195-195,196.

[2]熊出华,杨长辉.新东方大厦二期工程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建筑技术,2010,36(1):60-60.

[3]徐立平.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5):189-190.

[4]冯明.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高层建筑转换层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2012,(28).

[5]王国良.关于高层建筑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的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2,(15):106-107.

标签:;  ;  ;  

试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转换层中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