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制动性能

系统性能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1](2019)在《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配置系统各主要参数,是影响混合动力车辆制动性能及节能效果的关键问题。以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为原型,分析了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原型车的1/4为基础,对辅助动力元件(蓄能器)、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的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能量回收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搭建了试验台架,开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制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增大蓄能器容积以及降低蓄能器最小工作压力有利于回收制动能量;二次元件的排量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对制动能量的回收率影响很小;蓄能器工作压力越低,能量密度越大。(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沈洋,王鑫,路远,胡立明[2](2019)在《一种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性能定量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向目标微推力器发送最优点火指令进行组合点火,实现输出目标输出冲量和冲量矩。微推力器阵列加工工艺以及结构正日臻成熟,但其寻址驱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还不够完善。针对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一种涵盖系统响应速度(表现为延时)和接口匹配两方面内容的性能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10×10微推力器阵列(阵列中单个点火电桥点火延时为375μs)进行测试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寻址驱动系统延时小于阵列点火延时,接口匹配可靠。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周鹏,金忠庆,张皓[3](2019)在《装载机负载敏感驱动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履带式装载机在单边转向时常常出现熄火现象,使整机的工作性能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对其负载敏感驱动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发现,液压波动以及液压泵和发动机之间的功率匹配是产生故障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在不影响发动机效率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案:在驱动系统的两个负载反馈回路中间串联一个适当大小的阻尼孔,以解决发动机与液压泵之间的功率匹配问题,降低系统的液压波动。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装载机转向过程中的熄火问题,大幅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优化方案简单可行。(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6期)

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4](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叁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惠惠,葛天舒,章学来,赵耀[5](2019)在《太阳能驱动的自冷式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搭建了太阳能驱动的自冷式除湿空调系统,实验研究了在上海夏季工况下,除湿阶段和再生阶段的切换时间、入口空气含湿量和再生热水入口温度对该系统除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除湿阶段和再生阶段的最佳切换时间为6 min,当再生热水温度为70℃时,系统的除湿性能最佳,此时系统的热力性能系数为0.53,除湿量为9.23 g/(kg干空气)。该系统可与太阳能等低品位热源结合应用于中、高湿地区。(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屈嫱,卢秀和[6](2019)在《电动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的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驱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搭建完善的系统平台对电动车驱动系统进行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设计了电动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主要基于整体方案,对主控系统中的硬软件进行了设计,以及对测试平台中上位机界面进行设计,本设计基本上完成了平台监控系统开发,使得网络化测试平台在驱动系统性能测试的通用性方面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13期)

CHAMPAMANY,Souksakhone,李明,王良,韩友华[7](2019)在《不同功率驱动系数下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系统性能及老挝地区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系统压缩机在不同驱动功率配比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驱动功率系数为1.17时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功率系数为1.02时适用于晴天工况,系数为0.88时长期欠功率运行会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根据老挝气象数据对比分析可得,所设计系统在老挝不同地区均具有较好适用性,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用冷需求,为太阳能光伏空调在老挝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学镭,陈笑,王博恒,焦松[8](2019)在《基于光伏光热耦合驱动的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可以节约能源、缓解水资源的短缺,设计了一种光伏光热耦合驱动的海水淡化系统,利用海水冷却光伏系统以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通过光热系统提高海水温度以增加淡水产量。研究了光伏光热耦合驱动的海水淡化系统的性能,分析了扩容蒸发压力和太阳辐照强度等关键因素对淡水产量及发电量的影响,得到了海水淡化系统的运行特性及主要热经济性指标。结果表明:设计工况时,系统电功率为510. 33 W/m2,比相同参数的纯光伏系统提高了408. 87 W/m2;淡水产量为7. 3 kg/h,相比于常规多级闪蒸系统(Multiplestage Flashing System,FSF)系统有一定的提升。变工况时,随着辐照强度从200 W/m2增大到1 200 W/m2,电功率从118. 49 W/m2升高到588. 12 W/m2;淡水产量则从9. 17 kg/h降低到6. 81 kg/h。随着海水入口温度从10℃升高到30℃,电功率从484. 57 W/m2降低到436. 72 W/m2,淡水产量则从7. 3 kg/h降低到6. 5 kg/h。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任何辐照条件下均有较高的综合收益。(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成洁,殷勇高,张凡[9](2019)在《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基于混合溶液传质关联式,对混合溶液除湿、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比较了不同浓度溶液除湿器和再生器出口空气含湿量的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其误差均在10%之内,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分析了混合溶液浓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使用48%混合溶液的系统送风参数为19℃,9. 7 g/kg,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的除湿能力与氯化锂溶液相当,而混合溶液成本则大大降低,成本最高可降低65. 7%;随着混合溶液浓度的增加,系统热力性能提高且输配能耗降低,但也会导致送风温度及含湿量偏高,因此为了满足送风及节能需求,需要合理地选择氯化钙和氯化锂的混合溶液浓度.(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牛杭,张小栋,邸发贵,孙文磊,王宏伟[10](2018)在《模型驱动的光纤光栅波长解调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波长扫描方法中影响光纤光栅波长解调性能的因素,并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开展了波长解调系统建模、仿真与实验研究工作。首先,根据信号的传输路径,建立了波长解调系统模型,并对波长解调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通过仿真计算详细研究了系统中光滤波器带宽、扫描范围与扫描范围内的有效采样点数、压电位移器的迟滞性与非线性对波长分辨率、误差等的影响;最后,搭建了光纤光栅波长解调系统,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中,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得到了与仿真分析中相同的结论,当解调频率为10 Hz时,光纤光栅波长分辨率达到0.25 pm,当解调频率为100 Hz时,光纤光栅波长分辨率达到2.5 pm,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向目标微推力器发送最优点火指令进行组合点火,实现输出目标输出冲量和冲量矩。微推力器阵列加工工艺以及结构正日臻成熟,但其寻址驱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还不够完善。针对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研究不完善的现状,提出一种涵盖系统响应速度(表现为延时)和接口匹配两方面内容的性能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10×10微推力器阵列(阵列中单个点火电桥点火延时为375μs)进行测试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寻址驱动系统延时小于阵列点火延时,接口匹配可靠。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轮边驱动液压混合动力车辆能量回收系统性能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2].沈洋,王鑫,路远,胡立明.一种微推力器阵列寻址驱动系统性能定量评价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周鹏,金忠庆,张皓.装载机负载敏感驱动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方案[J].机床与液压.2019

[4].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5].王惠惠,葛天舒,章学来,赵耀.太阳能驱动的自冷式除湿空调系统性能实验研究[J].制冷技术.2019

[6].屈嫱,卢秀和.电动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的研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7].CHAMPAMANY,Souksakhone,李明,王良,韩友华.不同功率驱动系数下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系统性能及老挝地区适用性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学镭,陈笑,王博恒,焦松.基于光伏光热耦合驱动的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分析[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9

[9].成洁,殷勇高,张凡.低品位热驱动混合溶液除湿降温系统性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牛杭,张小栋,邸发贵,孙文磊,王宏伟.模型驱动的光纤光栅波长解调系统性能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18

标签:;  ;  ;  ;  

系统性能驱动论文-张涛,何晓晖,王强,李思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