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激振器论文-邢如义,杨勇

混沌激振器论文-邢如义,杨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沌激振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沌激振器,动力学特性,非线性,凸轮

混沌激振器论文文献综述

邢如义,杨勇[1](2014)在《一种新的混沌激振器及其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已有混沌发生机构的基础上,结合混沌中的倍周期分叉现象,设计了一种新的混沌激振器。该激振器由2个偏心轮构成,2个偏心轮之间的约束由传统的光滑铰链改为沿圆形轨道滑动,从而使系统产生倍周期现象的条件大幅度放宽。建立了该混沌激振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分析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较普遍应用的叁连杆混沌激振器,该混沌激振器具有更强的混沌特性和更为宽松的参数选择,因而具有更大的使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何康康,张洪,史富增[2](2012)在《基于混沌激振器的冲击压实轮机构的系统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以混沌激振器为激励设备的八边形冲击压路机压实轮的工作状态,建立"机架-压实轮-土壤"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压实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相轨图在一定区域内缠绕、重迭、不重复,poincare图分布在一定区域内,不重迭并具有一定结构,其最大Lyapounov指数λmax=0.0317.仿真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表明,八边形工作轮系统的运动是混沌的,混沌激振同样适用于冲击压实。仿真结果对混沌激振在冲击压路机中的应用及混沌冲击压路机的设计及研究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柳琳,刘晓星,周雷[3](2012)在《端面式混沌激振器的建模及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KAM定理,分析了一种新型的混沌激振器——端面式混沌激振器。建立了端面式混沌激振器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识别端面式激振器是否具有混沌性。结果表明端面式混沌激振器具有混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期刊2012年01期)

王聪玲,龙运佳[4](2000)在《CVE-2型混沌激振器运动的数值仿真和混沌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使用滑动轴承的 CVE- 2型混沌激振器所产生的运动的数学模型 ,并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和混沌识别。结果表明 ,激振器产生的运动中有混沌成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4期)

[5](1996)在《龙运佳教授研制成混沌激振器并获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沌振动即确定性激励引发的确定性系统的不确定振动。因利用简单的非线性机械系统即可得到这种具有宽频谱特性的振动,而且其振动作业的功效又往往高于简谐振动,故混饨振动的应用研究吸引了国际、国内,军方、民间的众多学者,其中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开始较早,但至今尚未(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龙运佳,张平,苏元升,汪倩华[6](1995)在《强非线性宽频带混沌激振器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特混沌研究转化为技术成果,通过数值仿真与实验测试,证实强非线性混沌振动发生器可以作为工程上宽频带振动的高效激振源。(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1995年04期)

混沌激振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以混沌激振器为激励设备的八边形冲击压路机压实轮的工作状态,建立"机架-压实轮-土壤"的四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对压实轮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相轨图在一定区域内缠绕、重迭、不重复,poincare图分布在一定区域内,不重迭并具有一定结构,其最大Lyapounov指数λmax=0.0317.仿真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表明,八边形工作轮系统的运动是混沌的,混沌激振同样适用于冲击压实。仿真结果对混沌激振在冲击压路机中的应用及混沌冲击压路机的设计及研究有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沌激振器论文参考文献

[1].邢如义,杨勇.一种新的混沌激振器及其动力学特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

[2].何康康,张洪,史富增.基于混沌激振器的冲击压实轮机构的系统识别[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2

[3].柳琳,刘晓星,周雷.端面式混沌激振器的建模及仿真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

[4].王聪玲,龙运佳.CVE-2型混沌激振器运动的数值仿真和混沌识别[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5]..龙运佳教授研制成混沌激振器并获专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

[6].龙运佳,张平,苏元升,汪倩华.强非线性宽频带混沌激振器及其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1995

标签:;  ;  ;  ;  

混沌激振器论文-邢如义,杨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