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作品需具备的要素分析尹书健

园林作品需具备的要素分析尹书健

尹书健

身份证:43042119790511XXXX海南兴源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殷、周时期是中国园林生成期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国园林还仅是天子、诸侯、卿士大夫等上层阶级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秦和西汉是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皇家园林”,并确立了园林中“宫”、“苑”2个类别,对后世中国宫廷园林的建造影响极为深远;寺庙园林出现于魏晋时期,文化和经济都繁荣昌盛的唐宋时期,出现了写意山水;在明清时期,这种写意山水造园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且趋于成熟阶段。后期发展成熟的中国园林,布局严谨巧妙,技艺精湛高超,风景山明水秀,境界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的意境,从中修身养性,其秉承了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改造的鬼斧神工,对自然独特深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本文主要对自然式古园林的构景要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林;山水关系;构景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自然式园林的美。的确,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与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空间上讲究“隔景”、“藏景”,要求循环往复,无穷无尽,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无限的意趣。园林的美是利用地形(包括山和水)、植物、园林建筑、广场与园路、园林小品等构景要素组成的,园林是以山、水为骨架,植被为装点的构景方法。

一、山、水地形

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传统园林中园林布局最注重的处理手法就是顺应自然。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陡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二、植物

植物是园林是园林设计中有生命的题材,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水生植物等。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习性等都是园林构景的题材。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山水等有机配植,形成优美、雅静的环境和艺术效果。美丽的景色让人触景生情,流连忘返,盈育和产生诗情画意的美好心情。而树木花草的色彩及沁人心脾的情香,则更让人享受到陶醉于自然怀抱的美感,在欣赏大自然中达到养目清心、精力充沛的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使用植物以求最佳环境和生态效果,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科学,熟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美学特征,了解人们的审美心理,合理地、科学地设计和配置。在植物种栽上,要适树适栽、适时适栽、适法适栽,在植物选择上,要因地制宜,注重当地的乡土植物和野趣植物。例如,杭州萧山湘湖风景区的植被景观中,倡导还原湘湖原有地域性植被,发掘湘湖历史上原有的植被特征,强调湘湖植被的乡土地域性,种植以香樟、浙江楠、垂柳、银杏、樱桃、杨梅、桂花、山茶等为主的树种。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气息。

园林中除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乐、听鸟鸣等将为园林增色不少。

三、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园林与建筑两者的有机融合,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人工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在园林中既可起到点景的效果,又为赏景提供了休息的场所。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需要,园林中建筑物的单体造型分厅、堂、房、亭、台、楼、阁、廊、桥等,其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根据园林设计的立意、功能要求、造景等需要,而且必须考虑适当的建筑与建筑的组合。功能不同形式各异,才会使景点更加具有个性。此外,还要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刻艺术、园林植物、水景等诸多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手法是建筑物与自然景物互为穿插、渗透,形成开敞与封闭、内聚与外向兼有的空间形式。园林设计时,应按不同的功能、地形、地貌条件和园林规模因地制宜、灵活采用。

四、广场、园路及园林小品设施

广场是现代园林空间的重要节点,是集聚人流的重要休闲场所。园路则是观赏园林景观的行走路线,根据园内的景点动态考虑设计,并要考虑到与园林景观有机结合,行走中景观变化丰富,以视觉的变化带动心理的变化,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来弥补游园过程中的乏味。

广场与园路、建筑的有机结合,对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场与园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广场与园路的系统将构成园林的脉络,起到园林中交通组织和联系的作用。在景观效果方面来讲,广场和园路本身也是一种景观,因而在广场和园路的形态设计,铺装材料的选用,要考虑到园林景观风格、各种环境因素及排水方便等问题,尽可能做到科学、经济和合理。

园林小品设施是园林构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园林景观更富于表现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林小品设施一般包括园林雕塑、花坛、花钵、休息设施、便利设施等。园林小品的形态及设置应与园林造景的主题思想相呼应,也是园区主题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段,因而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在形式美观和审美心理作考虑。无论是在造型、色彩上,还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应立足于“以人为本”,处理好功能与使用、艺术与技术等问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上,自然式园林占据着极其重要地位,而且在时代上影响至今,虽然在现在的商业地产中园林景观体量有所浓缩,但对园林景观效果方面要求的更为细致、精致,这也是溶入现代人居文化及时代气息一种体现。在不同的时代、自然环境,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中国式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当代的社会文化和人居文化的需求和追求,促进了有特色的中国式园林文化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标.试论园林景观施工图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5年48期

[2]胡惠云.试论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趋势[J].门窗2017年10期

[3]薛立子.我国园林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年17期

标签:;  ;  ;  

园林作品需具备的要素分析尹书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