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碳材料论文-宋晓俊,李新勇,肇启东

磁性碳材料论文-宋晓俊,李新勇,肇启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性碳纳米吸附剂,Cr(Ⅵ),吸附,动力学

磁性碳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俊,李新勇,肇启东[1](2019)在《磁性碳材料制备及其对六价铬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步碳化法合成磁性碳纳米吸附剂(MCNs),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纳米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MCNs制备温度、Cr(Ⅵ)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获得吸附动力学规律,进一步对材料进行了循环吸附-解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5℃、pH=2、Cr(Ⅵ)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用量0.05 g下,接触时间为2 h时,MCN700对Cr(Ⅵ)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可达96.90%和56.28 mg/g.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更贴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MCN700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MCN700经过6次吸附-解吸实验后吸附率下降11.61%,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因此,MCN700适用于酸性六价铬废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雅梦,王敏,张凌怡,鲁誉浩,张维冰[2](2019)在《基于MIL-100(Fe)的磁性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内源性肽富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Fe_3O_4为核,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合成核壳型Fe_3O_4@MIL-100(Fe)磁性纳米材料,经高温煅烧得到具有较大孔径(17.78 nm)、高含碳量(6.79%)的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MC。将该材料用于多肽的富集,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鉴定。Fe_3O_4@MC材料从牛血清白蛋白(BSA)酶解液中富集得到33条肽段,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BSA酶解液与BSA的质量比为1∶400),用于人血清中内源性肽段的分离富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9年08期)

李志[3](2019)在《磁性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对水中盐酸四环素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由放线菌产生的一类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一些半合衍生物等。其中由于四环素具有广谱性,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抗生素之一,广泛应用于人类、畜禽以及水产养殖中各种病原体的防治。随着四环素类抗生素用量的急剧增加,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环境,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目前,含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和物理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由于具有高效、无副产物产生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水中四环素的去除。近年来,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但是用于吸附去除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尚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以壳聚糖、叁氯化铁为原材料,通过一步水热碳化法制备磁性碳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磁滞回线(VSM)、拉曼光谱(Raman Spectru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表征手段对磁性碳材料的结构性质特征进行分析,考察了初始浓度、p H、共存盐离子(k+、Ca2+、Na+)、盐离子和p H复合、温度等对吸附去除的影响;研究了磁性碳材料对盐酸四环素(TC)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初步探讨了其吸附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磁性碳材料呈微米级球状,表面凹凸不平;磁性碳材料饱和比磁化强度在57.7~12.7 emu/g之间;磁性碳材料表面包裹的碳化层为无定形碳;磁性碳材料表面富含-C=O、-COOH、-NH2等活性基团;XPS宽扫描结果表明,磁性碳材料吸附剂含C、N、O和Fe四种元素。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磁性碳材料含有五个衍射峰,与四氧化叁铁标准卡片一致,说明磁性碳材料的内核为四氧化叁铁。(2)磁性碳材料对盐酸四环素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小于250mg/L,吸附量逐渐增加;当浓度≥250 mg/L,吸附基本维持平衡,此时吸附量为19.31 mg/g。磁性碳材料对TC吸附量随着p H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p H=6时,TC去除率最大,为51.8%,吸附量为46.5 mg/g。磁性碳材料对TC吸附量随Na Cl、Na2SO4和K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Ca Cl2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固定Na Cl浓度0.5 mol/L条件下,吸附量随p H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和未添加Na Cl相比,在同一p H条件下,添加Na Cl后吸附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添加Na Cl后使吸附最佳p H发生酸移。添加KCl和Na Cl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添加Ca Cl2后吸附趋势正好相反。(3)在温度为30℃条件下,磁性碳材料对TC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TC在磁性碳材料上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物理性吸附在氢键的作用下在相互吸引;材料表面的电子受体相互作用或阳离子-π键合即可在TC分子的环中形成共轭。(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6)

周远涛[4](2019)在《磁性生物质纳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杀虫剂是一类具有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功能的农药,因其具有高效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升产量。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乱用、滥用等现象导致杀虫剂残留过多,从而对人类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迟发神经毒等危害以及环境污染。所以,建立快速、简便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用于杀虫剂残留检测颇为重要。生物质纳米多孔碳(BNPC),其源材料可以为各种可再生,相对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天然生物质。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以及石墨化结构等优点,为很好的吸附剂。而化学活化是获得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的生物质碳的一种有效方法。柑橘皮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组成,其中无机物含量低,碳含量高,易于活化。另外,柑橘皮本身的孔隙结构也使其成为制备纳米多孔碳的良好碳前体。将磁性纳米材料和BNPC结合后可制备得磁性BNPC吸附剂材料,该材料能快速分散于样品溶液中并与被吸附物充分的接触。在外磁场条件下,吸附剂可快速从溶液中分离,从而实现快速、简便的分离过程。本文以柑橘皮为源材料成功制备了磁性BNPC材料,并将其作为吸附剂,建立了蔬菜中多种杀虫剂残留的快速有效检测方法。第一部分基于复合磁性生物质纳米多孔碳材料磁性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蔬菜中7种杀虫剂目的:以柑橘皮为原料制备复合磁性BNPC碳材料C/SiO_2@Fe_3O_4,将其作为吸附剂,建立磁性固相萃取(MSPE)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用于检测蔬菜中7种杀虫剂。方法:柑橘皮经化学活化,高温碳化后得BNPC,再将其与SiO_2-NH_2@Fe_3O_4经化学共沉淀制得C/SiO_2@Fe_3O_4。乙腈为溶剂提取蔬菜,C/SiO_2@Fe_3O_4为吸附剂,优化吸附剂用量,萃取溶剂体积、pH,萃取时间及解吸附过程,以GC-MS外标法定量检测蔬菜中7种杀虫剂。结果:最佳条件下,7种杀虫剂在2~2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2~0.9997。检测限在0.03~0.39μg/kg范围内,定量限为0.12~1.29μg/kg,回收率在84.9%~113.5%之间,日内和日间RSD分别在1.1%~9.8%和2.3%~10.4%范围内。结论:基于C/SiO_2@Fe_3O_4建立的MSPE前处理技术,结合GC-MS法可同时检测蔬菜中7种杀虫剂。第二部分孔径可控的磁性石墨化纳米多孔碳材料快速净化检测蔬菜中16种杀虫剂目的:制备孔径可控的磁性石墨化纳米多孔碳Fe_3O_4/C(MNPC),将其作为蔬菜基质净化吸附剂,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同时检测蔬菜中16种杀虫剂。方法:以柑橘皮为碳源,通过控制碳化温度,制备了不同孔径和比表面积的石墨化纳米多孔碳(GNPC),然后将Fe_3O_4颗粒共沉淀到GNPC上制备了孔径可控的磁性石墨化纳米多孔碳(MNPC)。以蔬菜为基质,乙腈提取,MNPC作为净化吸附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BBD)和响应面法(RSM)对影响净化效率的实验参数进行优化,GC-MS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最佳净化条件下,16种杀虫剂在1~1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在0.9963~0.9999之间。检测限在0.03~0.33μg/kg范围内,定量限为0.10~1.10μg/kg。回收率在81.9%~112.3%之间,日内和日间RSD范围分别为2.4%~10.9%和3.2%~11.6%。结论:制备的MNPC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用于净化蔬菜样品并实现对其中的16种杀虫剂的快速准确检测。(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赵庆山,贺晓莹[5](2018)在《磁性介孔碳材料及其改性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介孔材料是将磁性纳米粒子与介孔材料复合制备的新型材料,它兼具介孔材料和磁性材料的双重优势,如均匀的空隙大小和高的比表面积、高吸附性、可磁分离性。因磁性粒子的介入还可提高介孔材料的水热稳定性、吸附活性,同时改善介孔材料从液相体系中分离困难的缺点。近年来,在水净化领域、催化反应、药物可控释放等领域得到研究者的青睐。对磁性介孔材料进一步进行修饰和功能化,可提高材料的特殊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马芳,陈小敏,田泽福,贺晓莹[6](2018)在《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介孔碳材料,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正硅酸乙酯作为偶联剂将磁性粒子和介孔碳结合,制备出磁性介孔碳材料复合材料。将制备出的材料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别表征其结构,表征结果符合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基本特征和性状。(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赵小霜[7](2018)在《均苯叁甲酸基MOF衍生的磁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成的晶体材料。近些年来,以MOFs作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高温热解方法来合成磁性多孔碳复合材料,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均苯叁甲酸是一种价廉易得的有机配体。本论文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均苯叁甲酸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高温煅烧后获得了几种磁性多孔碳材料,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吸附染料和催化4-NP还原的性能。1.在室温下采用简单的直接沉淀法得到[Ni_3(BTC)_2·12H_2O]前驱体,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直接热解[Ni_3(BTC)_2·12H_2O]前驱体合成磁性镍/碳亚微米棒。所得的镍/碳亚微米棒对4-硝基苯酚还原成4-氨基苯酚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特别是在800℃合成的Ni/C催化剂的活性因子κ(κ=k/m,s~-11 g~(-1))为17.41 s~-11 g~(-1),高于许多以前报道的基于Ni和贵金属的催化剂。另外,Ni/C-800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可回收性能。重复使用5个周期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仍未明显降低。2.在温和条件下通过直接沉淀法快速制备Ni/Zn-MOF前驱体,对其进行高温锻烧即可制备得到镍/纳米多孔碳(Ni/NPC)复合材料。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后,将Ni/NPC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应用于水溶液中孔雀石绿(MG),刚果红(CR),罗丹明B(RB),亚甲基蓝(MB)和甲基橙(MO)的吸附。结果表明,Ni/NPC复合材料对这五种染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容量分别约为898,818,395,312和271 mg/g,远高于先前报道的大多数吸附剂。3.以[Co_3(BTC)_2(H_2O)_(12)]为前驱体,在N_2气氛下对其进行高温煅烧即可制备得到Co/C复合物。通过Co/C复合物从水溶液中吸附MG的实验,发现Co/C复合物对MG的最大吸附容量约为4893 mg/g,且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谢迪,韦红余,何敏,安锐,梁晋华[8](2017)在《用于吸波材料的铁磁性/碳材料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磁导特性、较大的磁损耗角正切以及多样的耗散电磁波能量形式,通常是雷达吸波剂的优先选择或重要组成部分;比重大、力学特性及耐候性差等不足大大限制了铁磁性材料作为吸波剂材料的应用。碳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介电、简单的复合、特殊的微观结构、较低的比重及稳定的化学特性,通常也是吸波剂的常用选择;但低频吸收差、有效频带窄是碳类吸波材料的短板。铁磁性材料与碳类材料进行复合,制备铁磁性碳基复合物不仅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介电损耗与磁损耗性能,又可以兼顾材料的机械特性与耐环境特性,解决易团聚、易脱落、易老化等问题,还可以显着降低合成材料的比重,在吸波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收集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铁磁性碳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材料电磁损耗机理、合成工艺等方面梳理了铁氧体碳基复合材料、羰基铁碳基复合材料和铝硅铁碳基复合材料的吸波应用进展,指出"组合化、结构化、微细化、功能智能化"是未来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S2期)

薛珊[9](2017)在《以包覆聚合物为碳源的磁性碳材料制备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样品的分离富集过程是复杂样品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相对于其它的分离富集方法,磁性固相萃取(MSPE)简化了吸附过程,增加了吸附剂与待测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传质速率。因此,研究新的磁性吸附剂以提高对目标分析物的分离富集效果是分析化学领域的热点。由于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好等优点,使其在吸附、药物运输、制备电极、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磁性碳材料结合了碳材料和磁性材料优点,近年来在痕量有机物的分离富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磁性碳材料是分离材料研究领域一大热点。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碳前躯体,然后进行碳化得到磁性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两类环境污染物的分离富集。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仿贻贝黏附作用,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包覆聚多巴胺,然后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分别将聚苯乙烯和聚丙烯腈接枝到Fe3O4粒子表面,并以此聚合物为碳前躯体,碳化后得到磁性介孔碳材料和N掺杂的磁性碳材料。此外,对于所制备的碳材料的化学组成、形貌、磁性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氯酚的分离富集。通过对比两种吸附剂对氯酚的吸附效果,发现以聚苯乙烯接枝的聚合物为碳源所制备的磁性碳材料(MagC-PSt)对氯酚的吸附效果更好。所以,在后续实验中将其用于实际水样中氯酚的分离富集。在最优吸附条件下,对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4.2-120%之间,其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0%。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回收率高,萃取过程快速、简便等优点。(2)以Fe3+和单宁酸(TA)所形成的金属-有机聚合物为碳前躯体,制备磁性多孔碳材料(MagC-TA)。相对于采用聚多巴胺作为碳源制备磁性碳材料的方法,该合成方法快速、简便、成本较低,并且所制备吸附剂比表面积大。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解吸附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吸附剂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此外,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萃取条件:pH值、吸附和洗脱时间、洗脱液类型、吸附剂用量等进行了优化。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该分析方法具有萃取过程快速、操作过程简便等优点。(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3-01)

刘晓[10](2017)在《基于MOFs的新型磁性介孔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碳纳米材料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高、体内滞留时间长、生物惰性好、细胞摄取效率高、释药特性优良等特点,在药物传递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基于碳纳米材料的药物传递载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通过π-π堆积作用负载药物的稳定性差,且碳纳米材料仅具有被动靶向性,而磁性粒子等主动靶向功能团的修饰又受到碳原子惰性的阻碍。因此,开发新型的碳纳米材料是药物靶向递送载体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无机多孔材料之一,不仅具有多级孔道结构,而且具有羧基氧和金属离子配位的结构。如果以MOFs为模板制备碳纳米材料,就有可能得到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及超高的比表面积的碳纳米材料。MIL-100是以均苯叁甲酸为有机配体,和Fe3+经过配位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MOFs。以MIL-100为模板制备的碳纳米材料,不仅能够继承其超高的比表面积,而且有可能得到由羧基氧和Fe3+衍生的氧化铁磁性粒子。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制备的碳纳米材料可能具备多种性能,比如高载药量、缓释作用、磁靶向、磁热转换、药物可控释放等等。本研究以MIL-100为模板,通过高温灼烧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基于MOF的磁性纳米介孔碳(magnetic MOF-derived porous carbons,MMPCs)作为药物转运载体。通过负载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构建得到“磁靶向-磁控释-热疗-化疗”一体化纳米给药系统,并对其胞内转运机制、体内分布、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深入研究,为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传递载体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对MMPCs的载药、释药和磁性的考察,验证其高载药率、缓释作用和稳定的磁性。制备的MMPCs呈黑色细粉状,粒径约为74.2±4.8 nm,表面电位为-15.7±1.3 mV。载药实验结果显示,在投料比为1:3时MMPCs对PTX的载药量可达114.17±32.26%,而MIL-100的载药率仅为52.95±7.02%,这表明,碳化后MMPCs的载药率得到了提升。释药实验结果表明,MMPCs在体内外均能缓慢释放药物,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磁性测量的结果显示,MMPCs具有超顺磁性。磁靶向性实验和磁热转换实验证明,MMPCs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磁靶向性和磁热转换效果。体外磁控释实验显示,经交变磁场作用后,在给药24 h后细胞摄取率增加了19.80%,这表明交变磁场的刺激能促进药物的释放;体内磁控释实验显示,在磁刺激后,MMPC-PTX血药浓度增加了8.17 mg/L,这表明,交变磁场的刺激可促进MMPC-PTX的释药。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猜想。随后,研究对MMPCs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MMPCs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对细胞周期也无明显影响,对细胞凋亡无明显的诱导作用。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MMPCs细胞摄取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MMPCs具有低毒性、细胞摄取率较高等优点。一系列实验的结果表明,MMPCs具备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因此,研究以PTX为模型药物,构建了MMPC-PTX给药系统,并考察了该给药系统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MMPC-PTX具有较高的细胞抑制率,并能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优于PTX单独给药,并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在经交变磁场处理后,其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均得到了增强;MMPC-PTX对小鼠肿瘤的抑瘤率高于PTX,可达到79.51%;经过磁靶向和交变磁场刺激后,MMPC-PTX的抗肿瘤活性得到了增强,体内抑瘤率可达到88.55%。理想的给药体系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还应具有较低的生物毒性,因此,研究对MMPC-PTX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MMPC-PTX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TX的骨髓抑制、呼吸系统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这证明,MMPC-PTX给药系统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TX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以MOFs为模板成功制备了可用于药物传递载体的碳纳米材料,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通过改变MOFs中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的种类,控制MOFs的形貌和孔径,以结构各异的MOFs为模板,有目的地制备具有不同孔径和功能的碳纳米材料,并应用于药物传递载体领域。本研究为肿瘤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载体的制备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3-01)

磁性碳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Fe_3O_4为核,采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合成核壳型Fe_3O_4@MIL-100(Fe)磁性纳米材料,经高温煅烧得到具有较大孔径(17.78 nm)、高含碳量(6.79%)的磁性纳米材料Fe_3O_4@MC。将该材料用于多肽的富集,并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鉴定。Fe_3O_4@MC材料从牛血清白蛋白(BSA)酶解液中富集得到33条肽段,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BSA酶解液与BSA的质量比为1∶400),用于人血清中内源性肽段的分离富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碳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晓俊,李新勇,肇启东.磁性碳材料制备及其对六价铬吸附性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2].赵雅梦,王敏,张凌怡,鲁誉浩,张维冰.基于MIL-100(Fe)的磁性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内源性肽富集中的应用[J].色谱.2019

[3].李志.磁性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对水中盐酸四环素吸附性能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4].周远涛.磁性生物质纳米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9

[5].赵庆山,贺晓莹.磁性介孔碳材料及其改性修饰[J].石油化工应用.2018

[6].马芳,陈小敏,田泽福,贺晓莹.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石油化工应用.2018

[7].赵小霜.均苯叁甲酸基MOF衍生的磁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8

[8].谢迪,韦红余,何敏,安锐,梁晋华.用于吸波材料的铁磁性/碳材料复合物[J].材料导报.2017

[9].薛珊.以包覆聚合物为碳源的磁性碳材料制备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性能[D].西北大学.2017

[10].刘晓.基于MOFs的新型磁性介孔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7

标签:;  ;  ;  ;  

磁性碳材料论文-宋晓俊,李新勇,肇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