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木香论文-林长彬,白玛玉珍,强巴卓嘎,欧珠,旦宗

藏木香论文-林长彬,白玛玉珍,强巴卓嘎,欧珠,旦宗

导读:本文包含了藏木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藏木香,活性成分,产地

藏木香论文文献综述

林长彬,白玛玉珍,强巴卓嘎,欧珠,旦宗[1](2019)在《西藏藏木香中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3份西藏藏木香中黄酮、多酚、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份西藏藏木香中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最高含量分别为44. 22、45. 45mg/g,不同藏木香样品之间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且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的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 <0. 01); 13份西藏藏木香中多酚与黄酮含量均较高,最高含量分别为1 602. 24、60. 66mg/100g,且多酚含量均高于黄酮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9年08期)

卓么草,李静,李瑛萍,杨国辉,旦巴[2](2018)在《不同NaCl浓度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盐胁迫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处理藏木香种子,对其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发芽个数、发芽率、胚芽长度、相对盐害率和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浓度为30 mmol/L溶液对藏木香种子萌发最为有利,而高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得出结论,不同盐溶液浓度对不同植物种子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因此最适浓度需要通过多次的科学试验和反复实践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8年04期)

王利[3](2018)在《藏木香在西藏高寒山地气候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木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原料,在我国西藏高寒山地多有种植。传统藏木香的种植方式一般都以自然生成为主,当藏木香成熟后,再行采收,这种生产方式是比较原始的生产,对产量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能提供更为适合的生产环境和技术,可有效促进藏木香的生产,对提高产量,提升种植户的收入,都有非常直接有效的影响。本文基于实验对藏木香的种植进行了量化的谈论,分析提高藏木香在高海拔高寒山地的种植技术和适应性条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8年12期)

马玉玲,胡芳弟[4](2017)在《藏木香化学特征谱-抗肿瘤活性相关性及其药效组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体外抗肿瘤药效试验筛选藏木香抗肿瘤活性提取部分,研究藏木香抗肿瘤活性提取部分化学特征谱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相关性,制备与藏木香抗肿瘤活性提取部分药效相当的抗肿瘤药效组合物。方法首先,以MTT法检测藏木香样本S4(采自青海塔尔寺藏医院,由兰州大学药学院周印锁教授鉴定为总状土木香Inula racemosa Hook.f)的醇提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水部分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优选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其次,系统分析来自不同产地的24批藏木香药材(含15个(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童丽,袁冬平,热增才旦,杨芳,李文渊[5](2016)在《四味藏木香汤散理论与民族医药思维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寻根溯源的视域出发,以四味藏木香汤散为例,对其涉及生理、病因、病理、望、闻、问、切、诊治等多元多面多层次的理论思维、深蕴民族文化的方药思维,以及临床思维、研究思维等展开论述和评价,就民族文化基因、复杂医学效能探讨民族医药思维体系的建构,以冀推动民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疗效更加实用和完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马玉玲,胡芳弟[6](2016)在《藏木香不同极性部分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其谱效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体外抗肿瘤药效试验筛选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研究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指纹图谱与其抗肿瘤活性的谱效相关性。方法以溶剂回流提取法制备藏木香样本S4(土木香,采自青海塔尔寺藏医院)的不同极性部分,分别为醇提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水部分,以MTT法检测各极性部分对Hep G2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并计算IC50,筛选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检测24批藏木香药材(含18个土木香药材样本和6个总状土木香药材样本)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HPLCDAD建立24批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的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偏最小二乘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与抗肿瘤活性药效数据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采用UPLC-MS/MS结合标准品比对法对抗肿瘤活性正贡献较大的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抗肿瘤活性部分筛选结果表明,藏木香叁个不同极性部分对Hep 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按生药量计分别为98.42、135.15、274.80μg/ml,醇提部分对Hep G2细胞抑制作用最强。24个藏木香样本中以S4、S5、S6(土木香,采自青海塔尔寺藏医院)体外抗肿瘤活性最优,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显示24批藏木香药材主要分为两大类:S1,S2,S3,S22,S23,S24总状土木香样本为一类,剩余的土木香样本为一类。从藏木香醇提部分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23个共有峰,其中与抗肿瘤活性呈正相关较大的色谱峰主要为有机酚酸类、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4个色谱峰。结论本文通过体外抗肿瘤实验成功地筛选出藏木香抗肿瘤活性部分,初步明确了藏木香醇提物中部分抗肿瘤活性成分,可为藏木香及其他中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的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期刊2016-04-22)

杨雨婷,何贝轩,彭成,张雪,卢俊宇[7](2016)在《木香及藏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研究木香及藏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心脏发育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斑马鱼胚胎模型,将其暴露于含有不同浓度(50、25、12.5、6、3、1.5mg·L-1)的木香及藏木香挥发油中培养96h,于24,48,72,96hpf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畸形率,24hpf摆尾率,48hpf心率及各时间点的死亡率。结果:24hpf,藏木香挥发油和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LC50分别为12.71、44.88mg·L-1;96hpf藏木香挥发油和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LC50分别为7.11、17.18mg·L-1。在6mg·L-196hpf藏木香挥发油胚胎发育主要表现为脊柱侧弯、心脏水肿、卵黄囊水肿;而相同浓度、相同剂量的木香挥发油则未监测到该现象。12mg·L-1藏木香挥发油可致斑马鱼摆尾次数和心率明显下降(P<0.01),木香挥发油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藏木香和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毒性大小:藏木香挥发油>木香挥发油。(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童丽,袁冬平,热增才旦,索南邓登,杨芳[8](2015)在《四味藏木香汤散用药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味藏木香汤散为藏医药应用广泛的方剂,同时也是藏医药中许多方剂的基础方。本文以传统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对四味藏木香汤散的方药来源及药物功效的古代文献进行整理阐述,为四味藏木香汤散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现代医学思维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5年12期)

童丽,热增才旦,袁冬平,李文渊,索南邓登[9](2015)在《四味藏木香汤散临床应用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味藏木香汤散是藏医学最重要的方剂之一,是藏医治疗疾病的基础方、调理方,用于内科、妇科及多种杂症的初期以避免留邪闭寇,适用的疾病谱广,临床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异病同治是其立方之本,临床应用中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早中晚联合给药、协同综合治疗,是藏医在医学历史上的最具生命力的体现,现就其临床应用进行整理、阐述,以彰显其特色,推广其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5年17期)

李仙,陈微,郑琳,刘煜宇,赵英良[10](2015)在《响应面法优化藏木香超声波连续逆流提取工艺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连续逆流提取藏木香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藏木香提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试验法进行优选。同时以蒸馏提取装置收集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5 min、提取温度75℃、溶剂质量分数90%。GC-MS分析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异土木香内酯、桉叶烷-5,11(13)-二烯-8,12-交酯、香草乙酮、1,6-二甲基-1,5-环辛二烯、柏木烯、新植二烯和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等。(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15年04期)

藏木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盐胁迫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处理藏木香种子,对其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发芽个数、发芽率、胚芽长度、相对盐害率和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处理浓度为30 mmol/L溶液对藏木香种子萌发最为有利,而高浓度的盐溶液对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得出结论,不同盐溶液浓度对不同植物种子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因此最适浓度需要通过多次的科学试验和反复实践进行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藏木香论文参考文献

[1].林长彬,白玛玉珍,强巴卓嘎,欧珠,旦宗.西藏藏木香中主要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

[2].卓么草,李静,李瑛萍,杨国辉,旦巴.不同NaCl浓度对藏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J].高原农业.2018

[3].王利.藏木香在西藏高寒山地气候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J].江西农业.2018

[4].马玉玲,胡芳弟.藏木香化学特征谱-抗肿瘤活性相关性及其药效组合物研究[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5].童丽,袁冬平,热增才旦,杨芳,李文渊.四味藏木香汤散理论与民族医药思维体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6].马玉玲,胡芳弟.藏木香不同极性部分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其谱效关联研究[C].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论文集.2016

[7].杨雨婷,何贝轩,彭成,张雪,卢俊宇.木香及藏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

[8].童丽,袁冬平,热增才旦,索南邓登,杨芳.四味藏木香汤散用药规律探讨[J].四川中医.2015

[9].童丽,热增才旦,袁冬平,李文渊,索南邓登.四味藏木香汤散临床应用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

[10].李仙,陈微,郑琳,刘煜宇,赵英良.响应面法优化藏木香超声波连续逆流提取工艺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5

标签:;  ;  ;  ;  

藏木香论文-林长彬,白玛玉珍,强巴卓嘎,欧珠,旦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