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来源论文-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

地理来源论文-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来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西,育成大豆,祖先亲本,地理来源

地理来源论文文献综述

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1](2019)在《广西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追溯广西大豆育成品种系谱,揭示其演变特点,总结亲本组配规律,为今后亲本选配、制订育种计划和拓宽大豆新品种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广西育成的39个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计算每个育成品种祖先亲本核(质)遗传贡献值。【结果】育成的28个春大豆和11个夏大豆品种分别来源于29(12)个和16(7)个细胞核(质)祖先亲本;来源于广西本地、外省和国外祖先亲本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38.39%(57.14%)、52.57%(39.29%)、9.04%(3.57%)和42.05%(63.64%)、28.40%(36.36%)和29.55%(0%);核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我国南方其他地区、巴西和美国;质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广西、湖北、北京和上海;归纳出8(5)个春大豆和5(4)个夏大豆核心核(质)祖先亲本,其核(质)贡献率分别为65.62%(75.00%)和61.36%(72.73%);广西大豆育种未来主要以育成品种和国外引种作为直接亲本。【结论】广西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新全[2](2018)在《《金关简》中田戍卒的姓氏与地理来源关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肩水金关汉简》(壹—伍)近年已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完成。目前,与屯戍名籍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屯戍人员姓氏的关注相对较少。对《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戍卒姓氏与来源进行研究,发现汉代姓氏与地理之间有如下关系:姓氏分布和地理关系十分密切;人口流动对姓氏的影响还不太显着;人口自然流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昆明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燕贺,丰俊,尹建海,陈田木,周水森[3](2018)在《不同地理来源恶性疟原虫微卫星标记位点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的差异。方法收集缅甸(92份)和加纳(126份)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血液样本共218份,对所收集样本的Polyα、TAA87微卫星位点进行片段扩增,毛细管电泳检测扩增产物长度,应用Excel 2010和GenALEx 6.0软件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期望杂合度。结果共获得146例单一感染样本的有效数据。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分别检测到16个和12个等位基因型,2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6±0.02。缅甸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个和8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6和0.81;加纳输入样本在Polyα及TAA87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个和11个,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91和0.86。此外,长度为174 bp(Polyα)和113 bp(TAA87)的等位基因仅在东南亚缅甸样本中测出,其等位基因频率占17%以上。结论东南亚与非洲输入性恶性疟原虫在Polyα、TAA87两个微卫星位点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类型和数量,建议将这两个位点作为区分不同地理来源疟原虫的候选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博昊[4](2018)在《论蜀之地理形势与《花间集》的词调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间集》所录词调多源自唐宫教坊,此与蜀之地理形势关系甚密。蜀是唐王朝西南地区的屏障,唐帝王入蜀避难,令京都教坊词调大量流入蜀中。然蜀人对教坊调乃选择性的接受。蜀作为唐时西南诸国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西南夷乐常经蜀而入长安,是以在众多教坊词调中,蜀人偏爱由西南夷乐演化的词调。五代时期,前后蜀政权依仗蜀险峻的地势闭关自守,与他国的文化交往迟滞,中原及其他国家的词调难入蜀中,此使得蜀中流行之调仍为唐教坊曲,展示出蜀的地理形势对蜀地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媛媛,马进泽,卜兆君,王升忠,张雪冰[5](2018)在《地理来源与生物化学属性对泥炭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地理来源的泥炭地植物残体在同一环境中的分解速率一直缺乏比较研究。该研究沿纬度梯度,选择大九湖、哈泥和满归3处泥炭地,以叁地的10种植物为分解材料,使用分解袋包装,埋藏于长白山哈泥泥炭地,开展为期1年的分解实验,研究地理来源及生物化学属性对泥炭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如不考虑物种差异,从总体上看,随着纬度增加,3处泥炭地植物残体的初始氮(N)含量下降,初始木质素含量、碳氮比(C/N)和木质素/N上升。经一年分解后残体分解速率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桦木属(Betula)和薹草属(Carex)植物残体的干质量损失率均接近50%,远大于泥炭藓属(Sphagnum)植物(约为10%)。3处来源地植物残体干质量损失率总体上无差异,但比较同种植物残体发现,来自中纬度泥炭地哈泥的中位泥炭藓(S.magellanicum)的干质量损失率(19%)远高于来自高纬度泥炭地满归的(9%)。制约残体分解的因素因植物类群不同而不同,残体初始总酚/N是决定属间残体干质量损失率差异的重要指标。薹草属植物初始N含量和C/N与残体分解速率、泥炭藓属植物初始Klason木质素含量和总酚/N与残体分解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一定程度上表明,若以纬度降低指代气候变暖,当前持续的气候变暖可能通过改变高纬度泥炭地的植物组成和植物的生物化学属性,来改变植物残体分解速率,进而影响泥炭地的碳汇功能。(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江红,孙石,宋雯雯,吴存祥,武婷婷[6](2018)在《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分析及E基因型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2015年对60份不同地理来源、生育期组为MGⅢ的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结构分析和E基因型鉴定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MGⅢ大豆品种生育期相近,但生育期结构差异较大。来自中国北方和美国的MGⅢ组春大豆品种营养生长期(V期)较短(开花较早),生殖生长期(R期)较长,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高;黄淮海品种和南方MGⅢ组品种V期较长(开花较晚), R期较短, R期与V期的比值(R/V)较低。北方春大豆MGⅢ组品种的开花期受播期影响较其他地区同生育期组品种更为明显。中国MGⅢ组大豆品种存在6种E基因型,其中E1e2E3E4和e1-asE2E3E4分布区域广,覆盖播季类型多,而在8个美国MGⅢ组品种中只鉴定出1种E基因型(e1-asE2E3E4),表明中国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性状上存在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通过比较不同播期下MGⅢ大豆品种E基因在生育期性状上的平均效应值发现,含显性位点越多的材料,其V期越长,R期越短,R/V值越小。反之亦然。不同E基因对开花、成熟期的增强效果不尽相同,且春播时各显性基因的效应值均比夏播时大。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且与生育期结构存在显着相关性。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与R/V值负相关,但单株荚数与R/V值正相关;黄淮海大豆品种的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与R/V间无显着相关性;南方大豆品种分枝数与V期呈显着负相关。试验结果可为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改良及适应不同环境的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邓齐玉[7](2018)在《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西土壤镉来源识别及高风险靶区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国内外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热点之一。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土壤重金属镉研究只是传统的选定研究区后进行野外采样定点分析,费时费力,且样点检测结果只具有单点属性而缺乏空间大区域特征。尤其在对土壤镉的来源分析方面,缺乏对大区域尺度的土壤镉主要影响因子识别以及土壤镉高风险区域研究。广西属于土壤镉污染高风险区,基于大尺度的广西土壤重金属镉污染来源问题研究亟待展开。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从空间上明确土壤镉高风险区的界定和发现主要因子及其主要影响类型(范围)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并结合野外采样分析等手段,可进一步推进土壤重金属镉来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以野外采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及文献收集的土壤重金属镉含量作为指标变量,拟定地貌类型、矿产资源开采区、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土壤全磷含量、土地利用类型、岩层类型、地质年代以及土壤质地等数据作为因子数据,选用崇左龙州县和刁江流域(河池南丹县、金城江区以及都安县)分别作为无矿产研究区和矿产研究区,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因子与土壤镉含量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形成无矿产区和矿产区土壤重金属镉异常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影响类型或范围,并借助GIS技术界定了广西土壤镉高风险靶区,最后结合野外采样及文献资料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分析广西土壤镉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土壤镉高值区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分布在广西的河池、百色、崇左、南宁北部、来宾大部、柳州南部以及桂林东北部等地区,沿西北走向。(2)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无矿产区土壤镉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影响类型或范围选用崇左市龙州县作为无矿产研究区,以野外采样镉含量数据作为指标变量,拟定的11个因子中不考虑矿产资源开采区,分析无矿产区土壤镉分布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土壤类型、地质年代、岩层类型以及地貌类型显着影响土壤镉含量的分布,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石灰(岩)土、石炭系、碳酸盐岩和喀斯特地区为主要影响土壤镉分布的类型。(3)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矿产区土壤镉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影响类型或范围选用刁江流域(河池南丹县、金城江区以及都安县)作为矿产研究区,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镉含量数据作为指标变量,分析矿产区土壤镉分布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矿产资源开采区和岩层类型显着影响土壤镉含量的分布,作为主要影响因子;铅锌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是影响矿区土壤镉含量分布的主要环境特征,其中花岗岩和花岗斑岩是形成铅锌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与铅锌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4)广西土壤镉高风险靶区的界定根据分析出的形成无矿产区和矿产区的土壤镉含量分布的主要影响类型或范围,利用Arc GIS10.1绘制广西土壤镉高风险靶区分布图。高风险靶区主要集中广西的河池、百色、崇左、南宁北部、柳州南部、来宾以及桂林东北部等地区。(5)土壤镉高风险靶区验证以南宁市马山县和河池市环江县分别作为无矿产区和矿产区验证区,验证地理探测器分析的形成广西土壤镉分布的主要影响类型(范围),即划定的土壤镉高风险靶区,验证结果证明界定的土壤镉高风险靶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8-06-01)

李威蓉[8](2018)在《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及其在数据关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地观测、表层系统、空间环境探测系统、物联网、web2.0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自发地理信息、公共参与地理信息等新的地理信息生产和传播共享理念的出现,全面地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在数据的采集获取与分发共享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地理空间数据的存量与日俱增且呈爆炸式的上升趋势。如何从海量的数据资源中高效、准确地获取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且可靠的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两大问题成为实现数据共享的主要瓶颈。(1)现有地理空间数据来源信息普遍以不规范、不清晰的描述方式存在于元数据或数据说明文档中,难以进行数据的可靠性评估,进而影响数据使用。(2)传统基于关键字匹配的全文检索技术,忽略了数据中隐藏的丰富含义及数据间关系,无法解决在检索过程中由于语义异构所造成的查全率和查准率低的问题。本体能通过形式化的方法和规范化的语言对领域中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明确的表达,并拥有强大的推理机制,能建立数据间的智能关联。因此,将来源这一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研究对象与本体理论技术相结合,构建出来源本体,是解决地理空间数据的精确发现以及来源信息描述不规范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叁个方面进行研究。(1)在系统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以地理空间数据全生命周期主客体为核心,结合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出来源本体模型并对其内涵进行定义。并以来源模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责任者、数据活动、数据源等要素为基础,以数据发现与共享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出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的知识框架。(2)提出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的五元组模型,并对来源本体中概念间关系及其属性进行形式化表达。研究本体的构建方法,系统说明来源本体的构建内容和过程,并最终构建形成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库。(3)实现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在数据关联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来源本体的数据关联方法、流程及关联规则。详细论述了本体的解析及查询推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来源本体的地理空间数据关联检索系统,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本文所开展的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在数据关联中的应用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自然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理空间数据的来源信息描述不规范、智能精准的数据发现等问题,对促进数据共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丰富了来源本体及数据关联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孙一平,徐阳,徐小聪[9](2017)在《地理距离、离岸出口价格与运输成本:新的福利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其影响的异质性、理论机制及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结果发现:(1)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具有显着正影响,距离每增加一倍,出口企业收取的离岸价格会增加8.74%;(2)对于产品差异化程度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地理距离对离岸出口价格的影响具有异质性;(3)影响的理论机制可能是企业收取了更高的成本加成率、出售质量更高的产品,或者由于更远的运输使用了更贵的包装材料和方式;(4)进口价格对距离的弹性的一个简单分解表明在运输成本下降之后,消费者享受到的进口价格95%的下降是因为企业收取了更低的离岸出口价格,这说明运输成本的改变可能是影响消费者所享受到的福利的一个新来源。(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7年12期)

郭鹏燕,王彩萍,任杰成,赵吉平,许瑛[10](2017)在《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绿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有效地进行绿豆种质创新,为今后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近年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从各地征集及自主选育的主推70份绿豆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产量,为35.69%,最小的是单荚粒数,为9.67%;开花至收获期的变异系数为8.29%;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主茎分枝、株高、单荚粒数、主茎节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7、0.61、0.56、0.47、0.41;经主成分分析和各指标载荷量大小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单株荚数、荚宽可以成为综合评价绿豆品种的代表性指标。(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地理来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肩水金关汉简》(壹—伍)近年已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完成。目前,与屯戍名籍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屯戍人员姓氏的关注相对较少。对《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戍卒姓氏与来源进行研究,发现汉代姓氏与地理之间有如下关系:姓氏分布和地理关系十分密切;人口流动对姓氏的影响还不太显着;人口自然流动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来源论文参考文献

[1].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广西大豆育成品种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J].西南农业学报.2019

[2].刘新全.《金关简》中田戍卒的姓氏与地理来源关系探微[J].昆明学院学报.2018

[3].燕贺,丰俊,尹建海,陈田木,周水森.不同地理来源恶性疟原虫微卫星标记位点多态性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4].李博昊.论蜀之地理形势与《花间集》的词调来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8

[5].刘媛媛,马进泽,卜兆君,王升忠,张雪冰.地理来源与生物化学属性对泥炭地植物残体分解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8

[6].江红,孙石,宋雯雯,吴存祥,武婷婷.不同地理来源MGⅢ组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分析及E基因型鉴定[J].作物学报.2018

[7].邓齐玉.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广西土壤镉来源识别及高风险靶区界定[D].广西师范学院.2018

[8].李威蓉.地理空间数据来源本体及其在数据关联中的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8

[9].孙一平,徐阳,徐小聪.地理距离、离岸出口价格与运输成本:新的福利来源[J].当代财经.2017

[10].郭鹏燕,王彩萍,任杰成,赵吉平,许瑛.不同地理来源绿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作物杂志.2017

标签:;  ;  ;  ;  

地理来源论文-汤复跃,陈渊,陈文杰,韦清源,郭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