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监测论文-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

土壤侵蚀监测论文-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侵蚀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空间分辨率,土壤侵蚀,绿色植被覆盖度,CSLE

土壤侵蚀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1](2019)在《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生态问题,准确监测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质量和生态保护成效的基础。准确获取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信息并与降水动态匹配是土壤侵蚀准确监测的关键。然而,受卫星传感器限制,大区域高时间分辨率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无法同时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植被动态遥感监测面临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套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的高时空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半月尺度,空间分辨率2 m)获取方法,并与半月尺度的降水因子匹配应用于CSLE开展了天津市蓟州区的土壤侵蚀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和植被覆盖度因子在一年之内变异较大,半月降雨量的平均值为43.32 mm,变异系数可达150%,绿色植被半月植被覆盖度的平均值为54.74%,变异系数为18%。考虑土地覆盖类型的高时空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融合方法,可以获取合理的高空间分辨率绿色植被覆盖度动态,为高空间分辨率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2)土壤侵蚀发生范围与强度与降水及植被因子在年内的动态匹配高度相关,土壤侵蚀发生范围最大为10月上半月,发生面积为137.55 km~2,土壤侵蚀发生强度最为严重为7月下半月,25 t/hm~2以上土壤侵蚀发生面积为12.70 km~2;3)高时空分辨率植被与降水因子耦合下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与地面一致性较好(判定系数可达0.88),明显好于仅用一期高空间分辨率植被因子的土壤侵蚀监测结果(判定系数仅为0.097),采用高时空分辨率植被与降水因子耦合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其他区域准确开展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杨佳佳,白磊,吴嵩[2](2019)在《黑龙江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黑龙江省绥化市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2003~2015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2015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壤侵蚀状况有向好的趋势.从统计结果看出,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相对的轻度和微度的侵蚀面积增加. 2015年,强度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522.75 km~2,轻度侵蚀增长近1000 km~2.(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2期)

罗志东,刘二佳,齐实,赵院[3](2019)在《基于系统工程学的土壤侵蚀高分遥感监测与评价工程化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遥感技术是开展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应用的整体效能和水平不高。本研究基于系统工程学原理和方法,主要从工程化知识库构建、工程化遥感信息提取算法、工程化综合集成3个关键要素方面,提出了一种土壤侵蚀高分遥感监测与评价工程化模式,并选取陕西省横山县进行了示范应用实践。结果表明:高分遥感工程化自动总体分类精度87. 58%,经过工程化修正模式修正,分类精度达到95%,基于工程化应用系统平台与基础集成数据,整体监测与评价工作效率提升了2~3倍。该模式实现了土壤侵蚀高分遥感监测与评价过程环节的系统化和协同化,有效提升了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全覆盖、多频次推进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模式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施政[4](2018)在《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监测技术两个层面对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动态监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在监测方法方面,主要以野外径流监测试验小区观测法、室内外人工模拟降雨以及水冲试验观测法为主;在监测技术方面,主要包括钢钎法、侵蚀针法和元素示踪法等在内的接触式监测技术和包括叁维激光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模型模拟预测法在内的非接触式监测技术,其中,野外径流监测试验小区观测法可获取坡面天然土壤侵蚀情况,人工模拟降雨以及水冲试验可实现人为可控的坡面土壤侵蚀监测试验,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可获性和可控性;在监测技术方面,叁维激光与近景摄影测量重建技术在坡面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方面优势突出,为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监测手段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8年35期)

徐淑鹏,梁瑜晗,徐晶[5](2018)在《沂蒙山区土壤侵蚀监测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应用3S技术和USLE土壤侵蚀模型,方便、快捷地获取了沂蒙山区的土壤侵蚀数据,分析计算出了各县(市)的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比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期刊2018年10期)

刘平,翟汝伟[6](2018)在《不同防护措施下临时堆土区土壤侵蚀情况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生产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堆土,对临时堆土区在不同防护措施下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研究了不同堆放方式和不同防护措施下临时堆土区的土壤侵蚀情况。结果表明:临时堆土摊平堆放的土壤侵蚀系数较自然堆放平均减少3.39%~31.76%;临时堆土洒水处理后,土壤侵蚀系数要明显低于拍实处理和无处理;建议对开挖土方顶部进行适当平整,同时对开挖土方进行人工洒水,使其表面均匀湿润后堆放,可有效降低风蚀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9期)

骆时秀[7](2018)在《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法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以汕(头)湛(江)高速公路云浮至湛江段及支线工程为例,针对不具备布设简易径流小区的建设类项目,利用工程本身具有的特性去测算工程的水土流失情况,该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侵蚀类型,适用范围广,测算的结果相对可靠,值得同类型工程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7期)

李骜,魏欣,李子轩[8](2018)在《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土地利用解译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土地利用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形式、空间分布和强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是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主要信息源,是准确掌握土壤侵蚀动态的基础和前提。为进一步提高高分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的判读正确率,全面支撑县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基于高分影像解译和野外抽样调查获取的土地利用信息,将野外抽样调查所得的土地利用结果作为真值,从整个县域和抽样调查单元2个层面,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对比分析了遥感普查所得土地利用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等。结果表明:1)除园地和灌木林地比例相差较大之外,其他土地利用比例相当,因此遥感普查与野外抽样调查2种方法所得的土地利用结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遥感普查土地利用的耕地、园地和草地精度较高,分别为85.3%、91%和89%,林地次之,为78.6%,灌木林地和其他土地再次之,分别为68.2%和64.2%;3)遥感普查灌木林地的解译正确率偏低,只有68.2%,是由于灌木林地和草地容易混淆导致误判,灌木林地误判为草地的比例高达30.5%。2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可靠手段,而且高分遥感影像在大比例尺水土流失调查与制图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灌木林地和草地二者之间的误判还需在解译时多加注意,可从纹理与明暗的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的增加和影像处理技术等方面提高其判读正确率。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结果,为提高土地利用高分遥感影像解译精度提供了定量的依据,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对县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和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士宗,徐建辉,刘庆芳[9](2018)在《皖江流域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把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LSE)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定量地评价皖江流域2005-2015年土壤侵蚀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皖江流域主要侵蚀强度等级为微度和轻度侵蚀,2005年和2015年皖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分别为62 741.94km~2和62 267.1km~2。主要侵蚀地区分布在皖江流域南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皖南山区、江淮分水岭为土壤侵蚀的主要地貌类型。2005-2015年土壤侵蚀变化分析表明,造成土壤侵蚀的原因除了与降雨量分布不均匀、地貌类型的变化及土地利用类型有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另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卢洁[10](2018)在《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排土场边坡植被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土场作为矿区的典型扰动斑块在受到风力、水力等作用下会产生土壤侵蚀甚至滑坡等灾害。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下土壤侵蚀程度会有所不同,研究其复垦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对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在胜利矿区南排土场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区,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的DSM和DOM,精确提取了研究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量,并按照植被配置对排土场边坡进行了斑块划分,研究了边坡上植被和土壤侵蚀的关系,最终得到如下主要成果与结论:(1)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排土场植被精细提取中。通过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成功提取了植被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植被高度及植被覆盖度等参数,并将以上获取的植被参数与多光谱影像结合,采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精度为88.71%。(2)将无人机遥感技术成功应用于细沟侵蚀的定量提取中。根据DEM计算曲率,通过划定曲率阈值确定侵蚀沟的形态和分布。根据距离沟道边缘的远近及沟的深浅,对侵蚀沟中的点进行分级,并通过焦点统计分析统计各级侵蚀平均深度,进而实现侵蚀沟的高精度定量提取。(3)将研究区划分为13个区域,从植被配置、植被覆盖度、植被所处位置等角度研究其与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侵蚀模量越小;2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一个植被覆盖度下限,低于此值,无论何种配置,土壤侵蚀均严重;45%覆盖度可被定义为植被覆盖度上限,增加植被覆盖度对于抗侵蚀虽有所改善但作用相对变小。此外,多年生草本和灌木所占比例越高,抗侵蚀能力越强,但存在上限,就现有的研究区来说1-4(披碱草44%,柠条41%,沙打旺8%,油蒿3%,紫花苜蓿3%)为最优植被配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土壤侵蚀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黑龙江省绥化市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绥化市2003、2015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2003~2015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2015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土壤侵蚀状况有向好的趋势.从统计结果看出,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比例减少,相对的轻度和微度的侵蚀面积增加. 2015年,强度侵蚀等级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03年减少522.75 km~2,轻度侵蚀增长近1000 km~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侵蚀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高时空分辨率植被覆盖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9

[2].杨佳佳,白磊,吴嵩.黑龙江典型黑土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9

[3].罗志东,刘二佳,齐实,赵院.基于系统工程学的土壤侵蚀高分遥感监测与评价工程化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4].施政.坡耕地坡面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8

[5].徐淑鹏,梁瑜晗,徐晶.沂蒙山区土壤侵蚀监测与建议[J].山东水利.2018

[6].刘平,翟汝伟.不同防护措施下临时堆土区土壤侵蚀情况监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8

[7].骆时秀.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法在实际监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8].李骜,魏欣,李子轩.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中的高分辨率影像土地利用解译精度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9].张士宗,徐建辉,刘庆芳.皖江流域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

[10].卢洁.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排土场边坡植被与土壤侵蚀监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标签:;  ;  ;  ;  

土壤侵蚀监测论文-方天纵,秦朋遥,王黎明,李晓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