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纪业,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券商的调查与思考

发展经纪业,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券商的调查与思考

一、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梅雨晴[1](2018)在《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在2014年提出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改革是对我国在长期不协调发展情况下形成的制度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能够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温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三分三改”的产权改革模式建立起了一些经济强村群体,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研究在分析温州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选取乐清市、洞头区、苍南县、鹿城区、泰顺县、文成县等7个县(市、区),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组织成员调查,研究温州市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1)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经历了自发起步、引导探索、全面推进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改革模式的特点有:(1)量化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2)股权不再设置集体股;(3)以“一村一策”界定成员资格;(4)实施静态的股权管理模式等特质。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主要体现: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权,促进了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三会”治理结构加强了民主管理;股权管理和权能实现仍需完善。(2)在分析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其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以及样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总结分析温州市独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物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农业生产型和产业服务型,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参股经营、集体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基于改革先行地区(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和广州市等)的做法加以比较,提出经验借鉴。(3)采用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用7个县(市、区)104名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组织因素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自然资源因素。经营性资产数量与建设用地和房屋数量在1%水平上正向显着,公益性资产数量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着。(2)社会经济因素。人均GDP在5%水平下显着,农民人均收入变量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着,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3)组织因素。是否有股份合作社章程和组织负责人意愿行为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正向显着,说明组织治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集体经济发展的透明公正,组织负责人的意愿行为是否能够发展产业,带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4)在提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政支持,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实现组织治理高效运行;创新抵押担保权能、有偿退出权能和成员继承权,激发集体资源资产参与市场化配置。

罗干[2](2014)在《政党制度化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秩序》文中认为探寻乡村与国家之间的“双向互动”机制是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在比较政治学的视野中,一般来说,这种“双向互动”机制的有效构建需要具有强有力的社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然而,对于后发国家而言,一方面传统的社会主导力量在转型过程中不断碎片化,另一方面,国家权威也不断地耗散,使得构建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内生机制极为匮乏。因此,不论是“社会中心主义”,抑或是“国家中心主义”的模式均无法挽救后发国家政治衰朽的现实。事实上,在后发国家,政党往往成为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此为一种“政党中心主义”路径,中国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的中国试图通过政党来整合弥散的国家与社会权力,从而使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逐渐向“权力的组织网络”转变。但是,从民国初年“多元化”的多党政治到国共两党“以俄为师”、以“党国体制”对中国进行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政党制度化”水平下的执政党,对于乡村政权的现代化建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党制度化研究进行梳理,认为后发国家的政党制度化水平可从政党组织网络、政党自主性、政党内聚力三个指标来考察。并以这三个指标为支点,考察近代以来中国政党制度化水平的变迁,以此来窥测乡村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以及在中国独特的“党国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政党制度化的限度及出路。在1924-1949年间,由于国民党在组织网络、自主性及内聚力三个层面全面弱化,使其在党、政、军序列中处于绝对劣势,同时还被乡村劣绅、土匪恶霸势力裹挟、俘获,因此,不仅无法在乡村与国家之间发挥有效衔接作用,而且其自身也不断地内卷化。1949-1966年间的中国共产党在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改造上颇为成功,一方面实现了与国家制度体系的高度耦合,以政党组织建设推动了国家制度重建,使党政双轨体系得以有效运转;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的“再组织化”与控制体系得以形成,乡村社会与基层政权可以在政党的制度化平台基础上衔接起来,但党、政、社合一的高度集权的乡村权力架构,以及运动式治理的方式,使政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内卷化的恶性循环当中,这也是文革动乱的原因之一1978年至今的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建设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乡村社会的治理而言,政党制度化建设的问题导致了新形势下乡村政治的衰朽,因为,在基层政权逐步回撤并进行市场化放权之时,由于党政的同构性关系,政党自主性与组织网络还没有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进而造成了目前政党回应性不断弱化的严重问题,长此以往,这种没有回应性的制度化将深刻地影响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通过历史的比较可以发现,政党制度化与政党内卷化之间的变奏都是在“党国体制”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我们认为,“党国体制”背景下的政党制度化实际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限度:第一、政党回应性难题,党国体制下形成的自上而下的、依靠执政者主动倾听社会民意的“逆向回应性”,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第二、制度绩效难题,党国体制下的政党制度化作为一种“压力型体制”,它非常严重地压制了乡村社会横向组织网络的发展,阻碍乡村社会自生秩序的形成,进而影响政党制度化的绩效。鉴于此,为改变当今中国乡村政治秩序日渐衰朽的局面,促进乡村与国家间的有效互动,首先须通过政党组织网络的深度建设,使政党与其它乡村社会组织之间形成交叉局面,让政党成为乡村社会“保护性反向运动”的主角,从而为乡村社会组织与基层政权之间的“双向互动”提供组织化的制度通道,只有如此,政党回应性才会不断增强,也才能有效地填补国家正式权力逐渐回撤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同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权力合法性和治理的有效性也将逐步得以增强。其次,须通过政党自主性建设,对乡村社会组织的调控逐步从“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变,进一步释放乡村社会多元化成长的活力,并与其它乡村组织之间形成“自主、多元、交叉”局面,进而实现政党与乡村组织之间的相互赋权、相互增权,双方共同寻求治理村落公共事务之道,这样,不论是政党制度化的制度绩效还是乡村的治理绩效都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乡村政治也有了源头活水。

侯云生[3](2012)在《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非法集资犯罪是经济犯罪领域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犯罪类型。由于当前国家金融制度尚不尽全,防范非法集资犯罪的机制还不完善,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相对较弱,非法集资犯罪屡禁不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非法集资犯罪集中爆发,呈现出几何式增长,给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至2010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非法集资类案件5000余起,2011年1月至9月,全国共立非法集资类案件1300余起,涉案金额达133.8亿元。由此可见,加强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揭示非法集资犯罪现有状况和全面分析非法集资犯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理非法集资犯罪的实效性措施,希冀能够对非法集资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以“现象——成因——预防”犯罪学研究基本范式为线索,对非法集资犯罪展开讨论。除导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非法集资犯罪现状分析。揭示一种犯罪现象,首先要全面梳理分析这种犯罪现象的历史发展、现实特点,以及罪与非罪的界限、国内中外之间关于此类犯罪的同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这种犯罪现象的本质。因此,本文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合法集资与非法集资、今昔非法集资、国内非法集资、国外非法集资四个方面的对比和分析,全面展现非法集资的本质特征和现实状况。第二部分是非法集资犯罪原因分析。犯罪原因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章中笔者利用“官、民、匪三角演义”理论,分别从官匪冲突、官民冲突、匪民冲突三个视角来分析非法集资犯罪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犯罪控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控制体系,必须针对犯罪产生的原因,将各种力量和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编织成一张天罗地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犯罪问题的发生。本章笔者针对上述分析的三个方面原因,有针对性地从解决官匪冲突、官民冲突、匪民冲突三个方面提出实效性措施,以减少和铲除非法集资犯罪发生的各种机会。

王滨[4](2010)在《转变观念 健全机制 加强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关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粮食经纪人队伍的基本情况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南与吉林省、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辖1市8县7区,总人口569万(农业人口322.6万),幅员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501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750

席加兵[5](2009)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针对城乡差距大、农村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落后三大基本国情,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方针。为解决三农问题,各种的农业政策相继出台。农村合作社等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次显示了它的活力。合作社由来已久,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把分散的小农经营集中起来,形成产业规模。这一举措不但能够增强农业生产者的话语权,还能够实现规模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成本收益率的增加。本文以农业产业组织理论、农村经营体制变迁以及农民集体行为选择等理论为基础,充分阐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概念、理论及国际比较。在构建了理论框架的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江苏省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所产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之后以滨海县草柳编织业协会为例,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外部环境、扶持政策、内部机制和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王艳[6](2007)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充分阐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概念、理论及国际比较。并在详细分析了江苏省盐城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所产生的作用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对江苏省富安茧丝绸合作社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影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和发展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从而在外部环境、扶持政策、内部机制和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滕茂行,马士范,马国彦[7](2004)在《关于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文中指出近年来,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发展迅捷,成为政府与农民、科技与农民、市场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地把农村种植、养殖、加工业推向市场,指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带领农民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走向优质高教的农业致富之路,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顺应发展的需要,简化资格认定、登记注册手续,千方百计地鼓励和支持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展;采取一切措施引导经纪人由“地下”走到“地上”;建立自律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合作经济道路。目前,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确定资格,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以协会等合作形式出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滕茂行,马士范,马国彦[8](2002)在《关于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 近年来,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发展迅捷,成为政府与农民、科技与农民、市场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地把农村种植、养殖、加工业推向市场,指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带领农户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走向优质高效的农业致富之路,在衣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市场

陆红梅[9](2001)在《江苏省花卉产业化系统工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阐述课题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首先对国际和中国花卉业的发展现状作了概述,并对江苏花卉业在全国的地位作了评估。接着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江苏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气候、种质资源、基地设施、龙头企业、花卉市场及人才状况、信息、资金和相应的立法等进行了客观分析,从中找出产业的基础薄弱或不足之处,包括资源、市场、科研、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及花卉统计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产业化的角度出发,以实现江苏“森林式城郊、园林式城市、花园式小区”的城市绿化建设方向,提出了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江苏化卉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突出重在应用科技,提高花卉质量,并重点提出了发掘本土花卉资源,实现花卉目标的科技策略。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就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花卉业正迅速崛起为最具活力与前景的产业之一,并出现了全球性转移和产销分离的趋势。中国花卉面积稳步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并呈现区域化布局。在流通上,已导入拍卖方式,与国际初步接轨。尽管存在诸如基础薄弱、结构失衡、管理无序等问题,但由于中国具备气候、资源、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势,及全球性生产转移、加入WTO的良好外环境,而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江苏作为传统花木大省,以27%的产值年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就各花卉项目的实力综合而言,位居全国第六。但江苏的单产较低,在流通上尚无拍卖方式。 2、江苏花卉已呈六大区域化布局,各产区内均有各自的优势项目。鉴于苗木是江苏的拳头产品,相应地出现了经纪人这一特色销售途径,另有大型集散/综合性批发市场。花卉业投资呈多元化格局,然而各产区的投资回报率差异很大。花卉业人才结构合理,但注重产中、忽略产前和产后,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全,政府投入、产业信息、法制法规建设方面多有欠缺。 3、江苏花卉资源并不丰富,且利用率不高,使得花卉种类、品种单一,规格不全。尤其是种子、种苗(球),对外埠、外国依赖较大。科研忽略育种,研究或育成后转化率不高。引进温室效益差,高效设施和作物参数软件栽培技术应用不够。特别是鲜切花、盆花反季节生产应市程度不够,不能满足本省需求。市场建设规模偏小,交易设施和辅助手段简易,仍以对手交易为主。期货 中 文 拍 耍和拍卖等形式少,且结算不及时,信誉度低。花卉出口近年来处于低迷状态。 4、江苏花卉产业化发展包括九大措施:(一)花木区域化分布,建设商品基地;(二)花卉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三)科技策略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以“应用科技、提高质量”为核心,提出了相应的科技策略:l、新品种更新,包括引种、品种改良和育种:2、种子、种苗和种球的工厂化生产体系;3、智能温室及高效设施栽培。4、无土栽培和测土平衡配方施肥。5、标准化、多商品化花卉生产:6、采后保鲜、贮运问题;7、切花、盆花反季节促控栽培,提高周年应市能力;8、病虫害防治;9、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四)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市场硬/软件建设和流通方式(经纪人、直销、网络、拍卖)的改进;(五)花卉产业一体化的途径,包括产、供、销的一体化组织形式和花卉生产、科研、教育的一体化:(六)建立快捷、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七)多方位、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八)政府宏观调控及加强立法;(九)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王维中,盛雪林[10](2000)在《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 近年来,一个具有历史传统而当今大多数人并不关注的经纪人及其经纪行业在吴县市悄然兴起,并开始显示出这个行业的独特功能和灵活运作的方式,给社会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经纪人队伍必将进一步发展,并

二、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文献回顾
        1.2.1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1.2.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2 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状况分析
    2.1 改革历程
        2.1.1 自发起步阶段(1988-2002年)
        2.1.2 引导探索阶段(2003-2010年)
        2.1.3 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2年)
        2.1.4 深化完善阶段(2012年底至今)
    2.2 改革特点
        2.2.1 量化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
        2.2.2 股权设置:不再设集体股
        2.2.3 成员界定:以“一村一策”界定成员资格
        2.2.4 股权管理:实行静态的管理模式
    2.3 现状分析
        2.3.1 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权,增加了农民收入
        2.3.2 探索集体经济增值方式,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增长
        2.3.3 建立“三会”治理结构,民主管理得以强化
        2.3.4 股权管理需进一步完善,权能实现任重而道远
3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3.1.1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其结构状况
        3.1.2 不同区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比较
        3.1.3 样本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3.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基于先行地区比较
        3.2.1 物业发展型
        3.2.2 资源开发型
        3.2.3 农业生产型
        3.2.4 产业服务型
    3.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基于先行地区比较
        3.3.1 承包、租赁经营
        3.3.2 参股经营
        3.3.3 集体经营
    3.4 改革先行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3.4.1 异地发展
        3.4.2 联合发展
4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1.1 分析框架
        4.1.2 研究假设
    4.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统计描述
        4.2.1 自然资源因素及其影响
        4.2.2 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4.2.3 组织因素及其影响
    4.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3.1 数据选择
        4.3.2 模型设定
        4.3.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 促进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5.2 加强财政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5.3 强化人才培养,实现组织治理高效运行
    5.4 创新赋权活能,推动集体资产有效配置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政党制度化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秩序(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二、文献回顾:中国乡村政治问题的诸解释模型
    三、核心分析概念:政党制度化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论文逻辑结构与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政党制度化与政治秩序——基于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经验的理论考察
    第一节 政党组织网络与政治秩序
    第二节 政党自主性与政治秩序
    第三节 政党内聚力与政治秩序
第二章 政党内卷化:国民党时期乡村政治衰朽的逻辑
    第一节 碎片化的组织网络与乡村社会整合
        一、国民党乡村组织广度的拓展及其“形式化”
        二、国民党乡村组织深度的扩展及其“地方化”
    第二节 国民党自主性失衡与非均衡的乡村政治
        一、国民党乡村组织自主性的失衡
        二、缺乏耦合的附庸:非对称性党政关系
    第三节 国民党乡村组织内聚力的耗散
        一、弱意识形态下的党员吸纳机制
        二、政党派系化:乡村政治中的CC系与三青团
    小结 政党内卷化的乡村政治后果
第三章 政党制度化的形成与衰变:建国后乡村政治的逻辑
    第一节 政党制度化的形成:党国体制下乡村政治秩序重塑
        一、组织化调控与乡村社会的“再组织化”
        1、共产党乡村组织网络的广度
        2、共产党乡村组织网络的深度
        二、政党自主性:以农村党政关系为例
        三、政党内聚力:以党员吸纳机制为例
    第二节 乡村政治运作的日常逻辑
        一、政党制度化与运动式治理的互动
        二、案例1:土改运动
        三、案例2: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政党制度化的衰变:从“四清”到“文革”
        一、运动式治理与政党制度化的悖论
        二、乡村运动与政治权力的转移
    小结 党国体制下政党制度化及其限度
第四章 政党制度化的调适:社会转型时期乡村政治的逻辑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乡村秩序:政党制度化调适的背景
    第二节 缺乏回应性的政党组织网络
        一、共产党乡村组织网络的广度
        二、共产党乡村组织网络的深度
    第三节 非对称性自主:政党与乡村组织关系
        一、农村“两委”关系
        二、农村党支部与地方势力
    第四节 政党内聚力的变化情况
        一、入党动机
        二、党组织生活
        三、党内民主
    小结 社会转型下政党的内卷与调适
结语 政党制度化与乡村政治现代化
附表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非法集资犯罪现状分析
    第一节 合法集资与非法集资
        一、 非法集资的认定
        二、 民间集资与非法集资
    第二节 今昔非法集资犯罪情况比较
        一、 非法集资的发展简史
        二、 非法集资犯罪形式和特点的变化
    第三节 全国非法集资犯罪情况比较
        一、 全国总体概况
        二、 区域性特征
    第四节 国内外非法集资犯罪情况比较
        一、 国外非法集资犯罪概况
        二、 美国对非法集资行为的主要法律规制
第二章 非法集资犯罪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官民冲突
        一、 官防民——金融管理制度趋于严格
        二、 官扰民——政府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三、 官害民——政府监管不到位
    第二节 官匪冲突
        一、 “一网打尽”——殃及池鱼
        二、 “高压稳定”——集中爆发
    第三节 民匪冲突
        一、 匪的“嗜血成性”
        二、 民的“愚昧无知”
第三章 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
    第一节 注重策略的科学性
        一、 制定关于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体系
        二、 建立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三、 建立健全民间借贷登记制度
    第二节 注重整体的和谐性
        一、 切实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二、 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节 注重把握基本底线
        一、 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二、 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三、 加快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转变观念 健全机制 加强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关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粮食经纪人队伍的基本情况
二、粮食经纪人队伍的作用
三、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对粮食经纪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二) 粮食经纪人整体素质不高。
    (三) 组织化程度较低, 缺乏自律机制。
    (四) 粮食经纪人管理有待强化。
四、进一步加强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 纠正偏见, 转变观点。
    (二) 加强引导, 规范管理。
    (三) 加强行业自律, 建立互相监督机制。
    (四) 放宽《粮食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条件。

(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写作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及案例来源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内容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2.1.1 合作经济
        2.1.2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2.1.3 合作(社)经济的基本特征
        2.1.4 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界定
    2.2 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2.2.1 合作经济发展的历程
        2.2.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必要性分析
        2.2.3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2.3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章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
    3.1 滨海县农业及其自然条件
    3.2 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3.3 滨海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3.4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滨海草柳编织业及其协会的产生与发展
        4.1.1 滨海草柳编织的历史与现状
        4.1.2 滨海县草柳编织协会产生与发展
    4.2 滨海县草柳编织协会对发展柳编产业的推动
        4.2.1 构建合作组织载体,降低交易费用
        4.2.2 培育合作组织主体,发挥规模效率
        4.2.3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节省组织管理成本
        4.2.4 营造政策环境,发挥调控效能
    4.3 滨海县草柳编织产业的社会经济绩效
        4.3.1 直接的社会经济绩效
        4.3.2 产业的关联效应
        4.3.3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4.3.4 造就了一批农民经济大户
    4.4 滨海草柳编织产业的创新意义
        4.4.1 组织创新
        4.4.2 机制创新
        4.4.3 提供了新的扶贫模式
        4.4.4 把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4.5 滨海草柳编织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5.1 没有完全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合作
        4.5.2 跨区域联合不足
    4.6 滨海县草柳编织产业的理论归纳
第五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5.1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制度
    5.2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5.3 美、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比分析
    5.4 国际经验的借鉴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6.1.2 在政策和制度上存在障碍
        6.1.3 农户在自身发展上存在障碍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6.2.2 搞好统一规划,树立典型
        6.2.3 抓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理论贡献
第二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1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2.1.1 合作经济
        2.1.2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2.1.3 合作(社)经济的基本特征
        2.1.4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概念的界定
    2.2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2.2.1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生和存在的经济合理性
        2.2.2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程
    2.3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3.1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制度
    3.2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3.3 德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3.4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3.5 国外经验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启示
第四章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4.1 盐城市农业及其自然条件
    4.2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4.3 盐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4.4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趋势
    4.5 盐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盐城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案例研究:“富安模式”
    5.1 “富安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5.1.1 富安镇养蚕的历史与现状
        5.1.2 江苏省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5.1.3 富安蚕农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
    5.2 “富安模式”的发育机理
        5.2.1 构建合作组织载体,降低交易费用
        5.2.2 培育合作组织主体,发挥规模效率
        5.2.3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节省组织管理成本
        5.2.4 营造政策环境,发挥调控效能
        5.2.5 施展企业家才能,开拓创新空间
    5.3 “富安模式”的社会经济绩效
        5.3.1 直接的社会经济绩效
        5.3.2 产业的关联效应
        5.3.3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5.3.4 造就了一批农民经济大户
    5.4 “富安模式”的创新意义
        5.4.1 组织创新
        5.4.2 机制创新
        5.4.3 提供了新的扶贫模式
        5.4.4 产业拓展
    5.5 “富安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5.5.1 股份合作还欠全覆盖
        5.5.2 跨区域联合尚欠不足
第六章 进一步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6.2 加快立法进程,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6.3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6.4 进一步强化管理,实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详细摘要

(9)江苏省花卉产业化系统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国际花卉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中国花卉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江苏花卉业概况及其在全国的地位
第三章 江苏花卉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江苏省的自然概况
        一、 地理位置与面积
        二、 气候资源
    第二节 江苏省的花卉现状分析
        一、 生产基地布局、种植结构及设施状况
        二、 花卉栽培资源状况
        三、 花卉市场状况
        四、 龙头企业状况
        五、 花卉产业信息系统
        六、 花卉业人才结构状况
        七、 花卉产业资金投入情况
        八、 与花卉业相适应的法制法规类型与作用
第四章 江苏花卉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资源不够丰富,利用率低
    第二节 市场建设重硬轻软,批发—零售体系不完善
    第三节 科研投资力度小,成果转化率低
    第四节 温室和高效设施栽培技术落后
    第五节 花卉统计制度不完善
第五章 调整结构,实现花卉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第一节 花木区域化布局,建设商品化基地
        一、 因地制宜,花木区域化布局
        二、 围绕花木基地,选准主导花卉项目
        三、 基地规模及设施栽培选择
    第二节 花卉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
        一、 江苏的本土花卉资源
        二、 江苏城市绿化发展对植物资源的要求
        1、 空间绿化——大力发展观赏乔木和攀缘植物
        2、 居间香化——大力发展香花、观花树种
        3、 本底彩化——大力发展地被草花、草坪
    第三节 科技策略及科研成果转化、推广
        一、 科技策略
        1、 新品种更新
        2、 种子、种苗和种球工厂化生产体系
        3、 智能温室及高效设施栽培
        4、 无土栽培和测土平衡配方施肥
        5、 标准化、商品化花卉生产
        6、 采后保鲜、贮运问题
        7、 切花、盆花反季节促控栽培,提高周年应市能力
        8、 花卉病虫害防治
        9、 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
        二、 科技贮备、推广及培训体系
    第四节 以花农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
        一、 合理进行国内花卉市场建设
        1、 加强花卉市场硬件建设
        2、 改进花卉市场流通方式
        3、 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
        4、 加强引导和创造市场
        二、 扩大花卉国际市场
    第五节 花卉产业一体化的途径
        一、 花卉产业经营一体化
        1、 花卉公司+花农
        2、 花木经纪人+花农
        3、 产区花卉技术协会+花农
        4、 科研单位(或政府机构)+花农
        5、 合作经济组织+花农
        6、 花卉市场+花农
        二、 花卉产业产、科、教一体化
    第六节 建立花卉业信息管理体系
    第七节 多方位、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一、 成立花卉产区合作基金会
        二、 产业化政策性贷款
        三、 大型工商企业投入花卉业
        四、 吸引外资投资花卉业
    第八节 有关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相应法制法规的制订
        一、 政府职能的转变
        1、 服务
        2、 扶持和保护
        二、 花卉业有关的法制法规
    第九节 设施配套,完善花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 健全要素市场
        二、 加强科技咨询、指导服务,充分发挥花协的作用
        三、 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四、 成立省、市级花卉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五、 确立品种审定标准
        六、 设立花卉保险
        附: 花卉产业化网络模型图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10)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兴起经纪行业是必然趋势
二、活跃经纪业务的作用不可低估
三、加强经纪队伍建设乃当务之急

四、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 梅雨晴.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6)
  • [2]政党制度化与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政治秩序[D]. 罗干. 武汉大学, 2014(06)
  • [3]非法集资犯罪治理对策探析[D]. 侯云生. 华东政法大学, 2012(05)
  • [4]转变观念 健全机制 加强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关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王滨. 黑龙江粮食, 2010(05)
  • [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江苏省滨海县为例[D]. 席加兵.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5)
  • [6]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 王艳.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7]关于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A]. 滕茂行,马士范,马国彦. 全国十二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专刊, 2004
  • [8]关于尚志市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J]. 滕茂行,马士范,马国彦. 经纪人, 2002(11)
  • [9]江苏省花卉产业化系统工程研究[D]. 陆红梅. 南京农业大学, 2001(01)
  • [10]发展经纪行业 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经纪人的调查与思考[J]. 王维中,盛雪林. 上海农村经济, 2000(01)

标签:;  ;  ;  ;  ;  

发展经纪业,促进经济发展——吴县市券商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