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缺损论文-谢敏凯,郑大超,姚海军,李文吉,蒋跃庆

口腔粘膜缺损论文-谢敏凯,郑大超,姚海军,李文吉,蒋跃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腔粘膜缺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丝素蛋白,口腔粘膜,支架材料,尿道粘膜

口腔粘膜缺损论文文献综述

谢敏凯,郑大超,姚海军,李文吉,蒋跃庆[1](2016)在《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制备组织工程口腔粘膜修复重建犬尿道粘膜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丝素蛋白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在尿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分离、培养、鉴定自体口腔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然后将种子细胞种植在丝素蛋白支架材料上,然后使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测。建立10只5cm尿道粘膜缺损动物模型,实验组5只使用组织工程口腔粘膜,对(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09)

李涛,雷荣昌,黎钢[2](2015)在《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使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皮瓣的成活率、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其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在这21例患者中,皮瓣成活的患者有20例,其成活率为95.24%。这21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及吞咽障碍。这21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2.31±3.34分。结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效果好,其皮瓣的成活率高,其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02期)

青松,杨晶,刘震,谭智[3](2012)在《口腔修复膜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粘膜病及口腔良恶性肿瘤切除后往往遗留粘膜缺损,常用的传统修复方法有游离皮片、邻近及游离皮瓣修复。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和患者的痛苦,并且皮肤组织瓣在色泽、纹理、柔韧度、腺体分泌和毛发生长等方面与口腔粘膜有很大的不同[1]。我科从2010年3月—2010年9月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15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例口腔粘膜缺损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3~78岁,平均(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14期)

张健,李锐,卞春梅[4](2011)在《口腔修复膜在口腔粘膜缺损24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临床效果。方法:口腔粘膜缺损应用口腔修复膜修复2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评价外形、弹性等功能。结果:口腔粘膜缺损24例应用口腔修复膜术后均成活,区域包括颊、舌、口底、腭、上唇粘膜、上下颌牙龈。均顺利愈合无脱落,口底区修复膜因收缩发生轻度舌粘连2例,腭部小面积洞穿2例。结论:口腔修复膜是修复口腔内不同部位粘膜缺损的好材料。用于口腔粘膜缺损修复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明显减少瘢痕形成。(本文来源于《交通医学》期刊2011年05期)

王涛[5](2011)在《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2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选择20例口腔软组织浅层缺损患者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修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生物膜成活情况,颜色、质地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等。结果:完全成活17例,大部成活3例,无失败病例。受植床表面颜色多为粉红,质地柔软,瘢痕轻微;患者进食不受影响,未出现明显局部或全身反(本文来源于《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6-17)

徐加杰[6](2010)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分子切缘研究及术区大面积缺损修复方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口腔黏膜鳞癌(OSCC)原发灶线性梯度外科切缘中p53、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寻找肿瘤手术安全切缘的分子标志物。对不同术后缺损范围选择有针对性的重建方式。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对18例首次外科治疗的口腔黏膜鳞癌患者的20组线性梯度标本(肿瘤组织、Ocm、0.5cm、1.Ocm、1.5cm以及2.0cm切缘组织)中p53、CerbB-2、EGFR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析OSCC典型病例肿瘤切除后一期重建修复大范围缺损的方式。结果:在p53 mRNA表达水平上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cm切缘组与O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erbB-2 mRNA表达水平上肿瘤组织、Ocm、0.5cm、1.Ocm、1.5cm切缘组分别与2.0cm切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mRNA表达水平上各组切缘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各种皮瓣的适应症,分别用腓骨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一期修复OSCC手术后大范围缺损。结论:荧光定量RT-PCR技术在p53、CerbB-2、EGFR的表达水平上,对于鉴定肿瘤组织与安全切缘组织的差异具有敏感性。联合p53、CerbB-2、EGFR在梯度组织基因表达差异上分析提示2.0cm的手术切缘已达到安全边界。选择皮瓣修复OSCC术后大范围缺损具有灵活性,应该根据不同的适应症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4-01)

刘清莲,李岚,刘怀勤,徐扬[7](2009)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粘膜病损手术治疗后,往往产生较大的口腔粘膜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问题,常用的修复方法是采用游离自体皮片移植或邻近粘膜瓣转移修复,这些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各部位的缺损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为修复口腔粘膜缺损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09年11期)

陈勇军,王翔[8](2009)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口腔粘膜缺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口腔粘膜缺损中的应用效果,为口腔粘膜缺损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12例口腔手术后粘膜组织缺损创面,其中软组织创面10例,骨创面2例,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1例骨创面大部分成活,其余11例完全成活,均修复理想,未发生排斥反应,修复区外观平整,触之柔软,弹性良好,与正常口腔粘膜颜色相近,软组织修复成功率100%。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是一种理想的口腔粘膜及粘膜下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生物材料,对骨创面修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交通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李海峰[9](2009)在《口腔组织补片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及评价口腔组织补片(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粘膜组织缺损患者29例,在缺损创面上采用口腔组织补片进行同期修复,并对修复后并发症及远期效果进行追踪,以及修复区域的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口腔粘膜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创面完全上皮化,未出现排斥、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组织补片有一定的收缩性,类似于游离皮片的移植,基本满足患者的口腔功能,不影响生存质量。结论:运用脱细胞的口腔组织补片行口腔粘膜缺损修复是一种并发症少、简单易行的、值得推广的理想修复方法。口腔组织补片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口腔粘膜缺损的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9-04-01)

王战鑫,徐洋,孙宏晨[10](2006)在《口腔粘膜缺损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自体中厚皮片和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粘膜补片两种方法治疗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口腔粘膜缺损的病例共3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6例,缺损部位为舌、口底及腭部,A组用自体中厚皮片修复,B组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口腔粘膜补片修复,用反包扎法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两组均无失败病例,A组有2例大部分成活,B组均完全成活。A、B两组3个月后收缩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修复口腔粘膜缺损,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口腔粘膜缺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使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皮瓣的成活率、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其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在这21例患者中,皮瓣成活的患者有20例,其成活率为95.24%。这21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及吞咽障碍。这21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2.31±3.34分。结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效果好,其皮瓣的成活率高,其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腔粘膜缺损论文参考文献

[1].谢敏凯,郑大超,姚海军,李文吉,蒋跃庆.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制备组织工程口腔粘膜修复重建犬尿道粘膜缺损[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2].李涛,雷荣昌,黎钢.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

[3].青松,杨晶,刘震,谭智.口腔修复膜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

[4].张健,李锐,卞春梅.口腔修复膜在口腔粘膜缺损24例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1

[5].王涛.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20例临床分析[C].第六次中国国际暨第九次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6].徐加杰.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分子切缘研究及术区大面积缺损修复方式选择[D].浙江大学.2010

[7].刘清莲,李岚,刘怀勤,徐扬.口腔修复膜修复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

[8].陈勇军,王翔.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修复口腔粘膜缺损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09

[9].李海峰.口腔组织补片在口腔粘膜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

[10].王战鑫,徐洋,孙宏晨.口腔粘膜缺损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

标签:;  ;  ;  ;  

口腔粘膜缺损论文-谢敏凯,郑大超,姚海军,李文吉,蒋跃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