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在线监测论文-陈力,唐方雄,丁克勤

疲劳在线监测论文-陈力,唐方雄,丁克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在线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温管道,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工程应用

疲劳在线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力,唐方雄,丁克勤[1](2019)在《石化企业高温管道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化企业高温管道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恶劣工作环境,管道的失效直接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经济运行。疲劳损伤是造成石化企业高温管道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实现石化企业高温管道的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和分析是提高其安全运行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提出了高风险应力区的判别方法,并基于高温应变片构建了高温管道疲劳损伤在线监测系统。同时,提出了随机应力谱快速处理方法,以及累积损伤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已在石化企业进行现场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企业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富倩妮[2](2018)在《基于应变分析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机械产品和设备中,其关键零部件经常受到热、力等交变载荷的作用,容易发生磨损、断裂和疲劳破坏,导致产品在有效寿命期内过早的报废。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铝合金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反数据算法对裂纹长度的模式识别,以及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裂纹结构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首先,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ABAQUS软件对铝板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了模型应力分布云图,优化传感器布置;在ABAQUS平台下利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建模分析,实现裂纹连续扩展过程。通过仿真发现裂纹两侧位置由于受拉应力作用,应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循环次数的增长应变不断增大,而裂纹尖端则由于受压应力的作用,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大不断减小;得到裂纹扩展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以及传感器位置处的应变数据;通过Paris公式得到扩展过程中裂纹长度与循环次数、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函数关系。其次,搭建了疲劳裂纹扩展在线监测实验平台,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应变传感器采集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变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各个试件裂纹长度与循环次数曲线,以及各传感器应变与循环次数曲线。最后,将仿真和实验所得的曲线进行拟合,分别得到仿真和实验的应变与裂纹长度的拟合曲线;利用基于模型的反数据算法对对仿真和实验数据进行了融合,得出了应变数据对应的每种模式,实现了对裂纹长度的模式识别;通过粒子滤波算法对结构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度比较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李斌,史良宵,陈丰,李彦军[3](2015)在《增压锅炉汽包疲劳损伤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增压锅炉汽包外壁局部受热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导热正反问题耦合求解的汽包瞬态温度场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疲劳破坏在线监测系统。根据汽包外壁是否受热将汽包截面划分为外壁受热和不受热两个区域,分别采用导热正、反问题求解两区域温度场,对于耦合边界区域,将反问题解法求得的交界温度值赋值给正问题解法作为已知边界条件,从而实现正反问题耦合,得到整个汽包的温度场。然后运用有限元方法,按照平面应变问题对上述汽包截面的瞬态应力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汽包疲劳破坏在线监测系统,达到对锅炉汽包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并指导运行的目的。利用ANSYS(材料应力分析)对某锅炉冷态启动过程汽包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对本研究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温度场和应力场的结果吻合很好,各误差均在5%以内,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对汽包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数值较大的应力循环。(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强宝民,袁仁武,鹿飞,刘涛[4](2015)在《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寿命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库房32 t×16.5 m桥式起重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监测系统获取全程应力谱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的P-S-N曲线,考虑疲劳极限的模糊性,利用模糊累积损伤理论对主梁进行了疲劳寿命估算。结果表明:该桥式起重机主梁的剩余疲劳寿命为38.8年,为起重机的长期安全使用和后期维修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5年15期)

李强,董春,朱琳[5](2015)在《基于在线监测汽车荷载谱对桥梁疲劳影响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役桥梁经长时间使用、超载、环境变化以及其性能退化等因素的作用,既有桥梁在服役期间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如何对在役桥梁的安全性能及其承载能力进行合理有效评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以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长期健康监测系统为背景,基于桥梁荷载的实测资料,结合现有理论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可以反映在役桥梁交通状况的荷载谱。采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对一座超载运营期长达12年的钢筋混凝土特大桥梁进行疲劳损伤分析,分析了超载运营对在役桥梁使用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刊2015年08期)

孙珲[6](2013)在《基于脑电信号的在线疲劳监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年来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疲劳监测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过往的疲劳监测研究中,常常使用驾驶员脸部视频信号、血压、体温等生理信号。相比于这些信号,脑电信号能更加直接、客观地反映大脑的活动情况,有着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且无法人为控制和伪造,因此本文中我们采用脑电信号来进行疲劳监测的研究。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中我们主要介绍常用的脑电处理流程与方法,并在后半部分中介绍我们提出的数据处理流程及使用到的方法。我们首先通过实验,在被试完成指定任务的过程中,诱发出被试的疲劳状态,并同时记录被试的脑电信号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然后我们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原始脑电信号在各个频带上的功率谱密度特征。为了去除特征中与疲劳无关的噪音,我们使用线性动力系统中的相关算法对特征进行平滑降噪,并将所有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主要成分,从中去除与疲劳标记值相关性较差的特征。最后我们扩展剩余特征为动态特征组,使用并联隐马尔科夫模型进行分类,并通过模糊积分进行分类器融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在叁类问题中获得88.85%的分类精度,在四类问题中获得83.09%的分类精度。(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07)

王建淼,高红俐,陈蓓[7](2012)在《基于VI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摄像头自动聚焦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疲劳裂纹在线检测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识别(VI)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摄像头自动聚焦的方法。该系统主要包括CCD摄像机、镜头、摄像头云台、NI-PCI运动控制卡、光源照明系统、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以及安装在计算机内的图像处理软件和上位机运动控制软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根据摄像头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的动作要求,设计了一套运动控制方案,进行了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自动聚焦技术的研究,并着重研究了清晰图评价函数的选择和寻优算法的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功能需求和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2年12期)

于合龙,汪岩,苏恒强,冯雪[8](2012)在《基于图像处理的变形测量方法在疲劳测试在线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疲劳测试中一般选择接触式的测量方法来获取材料应变或疲劳裂纹扩展长度,但是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无法进行全场、实时的测量,并缺乏对疲劳裂纹长度的动态监测。本文提出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变形测量方法,用于疲劳测试结构件全场及关键点的变形测量;同时通过高分辨率CCD捕获(本文来源于《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期刊2012-11-02)

徐光炜[9](2012)在《多轴变幅加载下疲劳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应用多轴变幅疲劳寿命预测理论,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多轴变幅载荷情况下的疲劳寿命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基于现代化结构健康监测思想,采用数据采集系统、PC机以及软件体系组合的形式实现,具有应变数据采集、网络信号传输、疲劳寿命预测以及疲劳寿命预警等功能。利用该系统可对运行中的设备关键零部件进行远距离的疲劳寿命监测,有助于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指导合理的维修管理以及延长老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该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首先,本文对现阶段变幅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理论进行了回顾。在多轴变幅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中,一般包括多轴循环计数、多轴疲劳损伤计算和多轴疲劳损伤累积叁个步骤。本文主要基于多轴变幅低周疲劳理论,设计并实现疲劳寿命在线监测系统。该在线监测系统分别采用Wang-Brown方法、Bao方法以及Chen方法进行多轴循环计数,采用Shang模型计算多轴疲劳损伤,采用Miner定理进行多轴疲劳损伤累积。并用科学计算能力较强的Fortran语言将相应方法实现为可被其他计算机语言调用的动态链接库。其次,本文应用应变信号采集的硬件设备,搭建了应变信号的在线监测硬件系统。应用多线程技术和混合编程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语言C#,开发完成了多轴变幅疲劳寿命在线监测软件系统。系统能实现用户管理、数据管理、波形显示、疲劳寿命监测以及疲劳寿命预警等多种功能。最后,利用MTS858台式拉扭复合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搭建了在线监测系统的测试环境,对多轴变幅疲劳寿命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相应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2-05-01)

钟建飞[10](2011)在《疲劳裂纹在线监测系统摄像头自动调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频疲劳实验在线检测系统中,传统的检测系统使用定焦摄像头进行疲劳裂纹的图像采集,带来了整休和细节裂纹图像不能兼顾的问题。因此,本文引入电动变焦摄像头,满足了既能观察裂纹整体又能观察裂纹尖端的要求,使疲劳裂纹在线检测系统功能更加完善。电动变焦摄像头的引入虽带来了实时改变焦距以放大和缩小图像的功能,但也带来了变焦后聚焦面与成像面偏离导致图像模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设计并开发出了适用于本系统的摄像头控制器,查阅了国内外对于摄像头控制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直流电机的性能指标并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选定了控制方案,进行了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自动聚焦技术的研究,并着重研究了清晰图评价函数的选择和寻优算法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最后进行系统的模块化调试和整体性测试。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通过分析摄像头控制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并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系统功能需求,并按照系统需求制定了系统实现方案。2、对系统方案中所需要的两个关键技术(直流电机运动控制技术和基于LabVIEW图像处理的自动聚焦技术)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并设计出本系统所适用的运动控制方案和自动聚焦方案。3、以ARM7TDMI为核心芯片设计和实现系统下位机的硬件部分,并得到摄像头控制器。4、以C语言和LabVIEW作为软件编程语言完成下位机与上位机的软件编写。5、对系统进行软硬件的调试,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效果图,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达到了系统预期的功能需求和精度要求。能比较理想的实现摄像头叁电机的运动控制,自动聚焦的效果也十分显着。(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1-10-01)

疲劳在线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机械工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的机械产品和设备中,其关键零部件经常受到热、力等交变载荷的作用,容易发生磨损、断裂和疲劳破坏,导致产品在有效寿命期内过早的报废。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铝合金材料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反数据算法对裂纹长度的模式识别,以及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裂纹结构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首先,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结构疲劳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利用ABAQUS软件对铝板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得到了模型应力分布云图,优化传感器布置;在ABAQUS平台下利用PYTHON脚本语言进行建模分析,实现裂纹连续扩展过程。通过仿真发现裂纹两侧位置由于受拉应力作用,应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循环次数的增长应变不断增大,而裂纹尖端则由于受压应力的作用,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大不断减小;得到裂纹扩展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以及传感器位置处的应变数据;通过Paris公式得到扩展过程中裂纹长度与循环次数、应变与循环次数的函数关系。其次,搭建了疲劳裂纹扩展在线监测实验平台,对疲劳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应变传感器采集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变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得到各个试件裂纹长度与循环次数曲线,以及各传感器应变与循环次数曲线。最后,将仿真和实验所得的曲线进行拟合,分别得到仿真和实验的应变与裂纹长度的拟合曲线;利用基于模型的反数据算法对对仿真和实验数据进行了融合,得出了应变数据对应的每种模式,实现了对裂纹长度的模式识别;通过粒子滤波算法对结构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度比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在线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力,唐方雄,丁克勤.石化企业高温管道疲劳损伤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研发[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

[2].富倩妮.基于应变分析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3].李斌,史良宵,陈丰,李彦军.增压锅炉汽包疲劳损伤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15

[4].强宝民,袁仁武,鹿飞,刘涛.基于在线监测系统的桥式起重机主梁疲劳寿命估算[J].机床与液压.2015

[5].李强,董春,朱琳.基于在线监测汽车荷载谱对桥梁疲劳影响的评估[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

[6].孙珲.基于脑电信号的在线疲劳监测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7].王建淼,高红俐,陈蓓.基于VI的疲劳裂纹在线监测摄像头自动聚焦系统[J].机电工程.2012

[8].于合龙,汪岩,苏恒强,冯雪.基于图像处理的变形测量方法在疲劳测试在线监测中的应用[C].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2012

[9].徐光炜.多轴变幅加载下疲劳寿命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2

[10].钟建飞.疲劳裂纹在线监测系统摄像头自动调节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标签:;  ;  ;  ;  

疲劳在线监测论文-陈力,唐方雄,丁克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