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滤波器论文-马帅旗

生物滤波器论文-马帅旗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abor滤波,参数设计,Gabor核函数,特征提取

生物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马帅旗[1](2018)在《生物特征提取的Gabor滤波器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Gabor滤波器能够在时域和频域内同时取得局部最优,提出了一种Gabor滤波器的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Gabor滤波器方向、尺度参数变化对生物提取特征的影响,然后探讨了滤波器窗口参数变化对提取特征的影响,最后对Gabor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将其应用于ORL人脸库的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Gabor滤波器在时域和频域均获得最佳滤波性能,有效获得生物特征信息。(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春龙,徐卫林,韦保林,乔帅领,段吉海[2](2018)在《一种适用于生物电信号处理的全集成五阶Gm-C低通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Gm-C滤波器OTA输入晶体管大多工作在饱和区,存在输入动态范围较小和跨导值较大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医学电信号处理滤波器所要求的超低截止频率、低功耗与大输入动态范围等要求,采用将输入晶体管钳位到线性工作区的方法,设计了跨导线性可调的OTA以提高滤波器能够处理的信号幅度。并应用该OTA综合了一种五阶Gm-C超低频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1.8 V电源,800 m Vpp输入条件下实现了283 Hz的超低低通角频率,-6.4 d B的带内增益,51 d B的叁次谐波失真,功耗仅为22μW,适用于可穿戴式生物医学电信号读取电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孙春霞[3](2016)在《噪声干扰下的生物基因调控网络滤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设计Kalman滤波器和H∞滤波器对受到内部噪声和外部噪声干扰的线性基因调控网络进行滤波处理,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这两种滤波器对生物基因调控网络的滤波能力。在实际问题中,很多情况下需要考虑有色噪声干扰,本文针对在有色噪声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滤波仿真比较。(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4期)

徐旸[4](2008)在《基于滤波器和时频分析的生物序列位点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产生了遗传信号处理这样一个全新的学科。为分析海量的基因组,蛋白质组和RNA数据提供了新的途径。提高了生物学实验的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本文用滤波器和时频分析的方法,识别了基因序列的外显子和蛋白质序列的热点区这两个生物序列的基本结构。介绍了滤波器原理,论述了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为设计用于基因序列的外显子区域预测的滤波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还介绍了短时傅立叶变换和伪Wigner-Ville分布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解释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为运用时频分析识别蛋白质序列热点区提供了计算理论。对于基因序列的外显子区域,我们可以用滤波器来进行识别。利用外显子区域的“周期3bp”特性频谱,用窗函数法设计了一个用于外显子区域识别的FIR数字滤波器。对基因序列进行编码,将基因序列通过滤波器滤波,通过观察平方函数图象就可看出在一段基因序列中外显子的位置。同时对于序列较短、“周期3bp”特性较弱的外显子区域,在平方函数上尖峰较小,不利于观察,这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对于蛋白质序列的热点区域,可以利用时频分析来进行识别。利用ResonantRecognition Model模型,将蛋白质字母序列转换成数值序列,对其进行时频变换并求出序列的特征频率。将特征频率与变换矩阵相乘,减少了很多干扰项,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频谱。通过频谱上的尖峰可以观察出蛋白质热点区的位置。而由于蛋白质序列的高度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运用伪Wigner-Ville分布分析存在很多交叉项且无法消除。这也是将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是对于利用信号处理方法进行生物序列位点分析的初探,其中存在着很多函待解决的问题。但本文为生物序列位点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于生物学实验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8-05-01)

刘冰[5](2008)在《生物信号噪声消除的数字滤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弱生物电信号通常混迭有不同种类的伪迹成分(如:眼电、脑电、心电、肌电、工频干扰等),具有幅值小、噪声强的特点,因此能否有效去除微弱生物电信号中的噪声,并提取有用信息对生物电信号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作为一种非平稳性比较突出的随机电生理信号,一般只有从大量的数据中得出的统计结果才具有诊断价值,传统的生物电检测仪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得不到确切的诊断结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深入研究以脑电和心电为代表的微弱生物电信号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详细研究了简单数字滤波器的算法和信号采集放大实现电路。推导出数字梳状滤波器的算法,并且首次把这种算法运用到振幅整合脑电仪(CFM)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对具体的电路设计原理图和实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滤波算法——带锁相环的自适应梳状滤波器。这种方法滤波利用锁相环对工频信号及其倍频进行采样,不但节约成本,容易实现,而且可以跟踪电源频率,完全滤除工频干扰及其高次谐波。这些算法和电路虽然以脑电和心电为例研究,但在研究其他生物信号的时候同样可以举一反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8-01-01)

王一[6](2007)在《改进的生物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是人们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对优化策略及算法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研究目标之一。受到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如蚁群、蜂群、鸟群、鱼群等的自组织行为的启发,不少学者对这种行为进行数学建模并用计算机对其进行仿真,随之产生了“群智能”(Swarm Intelligence,SI),或称“群集智能”,主要包括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等。本文在对现有的群智能理论领域主要算法的基本理论、系统模型、参数设置和实验仿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与蚁群及遗传和模拟退火算法相混合的算法,并将其应用于IIR数字滤波器、陷波器的设计应用上,从实验分析上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在通带和阻带内具有较好的特性,较好地防止了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且计算简单、计算量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进而验证了该混合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7-04-01)

翦振芳[7](1995)在《生物医学有源低通滤波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医学有源低通滤波器的研制翦振芳(常德农校常德415000)有源低通滤波器的特点是:可以让信号源中的低频信号(45Hz以下)顺利通过,而把信号源中的高频信号(45Hz以下)全部衰减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人体中的各种频率的信号(如脑电、心电、肌电等...(本文来源于《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3期)

朱贻盛,李宏志,戴辉[8](1995)在《环移S&G自适应滤波器及其在交迭的周期性生物电信号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交迭周期信号的周期检测和信号分离的环移Stop&Go(S&G,停止-进行)自适应数字滤波器。该滤波器对周期信号在频域的交迭程度没有任何要求。除假设已知要分离的周期信号的周期的大致范围外,不需其他先验知识。因而它提供了一种分离时域和频域都互相交迭的周期信号的有效可行的方法。文章从理论上讨论了该滤波器的收敛条件和各参数的选取要求,并提出了一种较实用的粗精度周期搜索和通道自动关闭算法,减少了计算量。实验证明该滤波器对各种不同初始相位、不同相对幅度的周期信号交迭而成的信号均能有效地分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学学刊》期刊1995年01期)

唐渝,赵干青[9](1989)在《简单整系数递归数字滤波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叁)》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讲简单整系数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带通滤波器可通过在梳状滤波器的零极点图上设置可相消极点(除Z=±1两点)直接得到,称之为直接法;也可以通过低通和高通滤波器串联的方法来得到,称之为串联法。下面分别进行介绍。一、直接法设单位圆上有一对共轭极点Z=e~(jθ)和Z(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1989年06期)

唐渝,赵干清[10](1989)在《简单整系数递归数字滤波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二)》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讲简单整系数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一、零、极点对消法若一个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为y(n)=x(n)-X(n-k)(3)将(3)式作Z变换,得y(Z)=X(Z)-X(Z)Z~(-k)(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1989年04期)

生物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的Gm-C滤波器OTA输入晶体管大多工作在饱和区,存在输入动态范围较小和跨导值较大等不足,难以满足生物医学电信号处理滤波器所要求的超低截止频率、低功耗与大输入动态范围等要求,采用将输入晶体管钳位到线性工作区的方法,设计了跨导线性可调的OTA以提高滤波器能够处理的信号幅度。并应用该OTA综合了一种五阶Gm-C超低频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1.8 V电源,800 m Vpp输入条件下实现了283 Hz的超低低通角频率,-6.4 d B的带内增益,51 d B的叁次谐波失真,功耗仅为22μW,适用于可穿戴式生物医学电信号读取电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马帅旗.生物特征提取的Gabor滤波器参数设计[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李春龙,徐卫林,韦保林,乔帅领,段吉海.一种适用于生物电信号处理的全集成五阶Gm-C低通滤波器[J].现代电子技术.2018

[3].孙春霞.噪声干扰下的生物基因调控网络滤波器的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6

[4].徐旸.基于滤波器和时频分析的生物序列位点识别[D].大连海事大学.2008

[5].刘冰.生物信号噪声消除的数字滤波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6].王一.改进的生物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在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7

[7].翦振芳.生物医学有源低通滤波器的研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8].朱贻盛,李宏志,戴辉.环移S&G自适应滤波器及其在交迭的周期性生物电信号分离中的应用[J].电子科学学刊.1995

[9].唐渝,赵干青.简单整系数递归数字滤波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叁)[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9

[10].唐渝,赵干清.简单整系数递归数字滤波器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二)[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9

标签:;  ;  ;  ;  

生物滤波器论文-马帅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