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一体化论文-陈进武

泛一体化论文-陈进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泛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世纪文学,文学批评,人性话语,开放与封闭

泛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进武[1](2018)在《断裂语境中的碎片化与泛一体化——新世纪文学与批评的人性话语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话语在新世纪文学和批评中出现碎片化与泛一体化的嬗变。在文化内涵上,从"私人的文学"到"人民的文学",言说方式从"人性"转向"人民性"。创作与批评中的人性话语在断裂语境中呈现分化与弥合的特征。从哲学本质来看,人性话语的感觉化与自我化的思维出现分离,转变为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和吊诡。从价值取向来看,人性话语阐释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受到质疑,在被否定和自我否定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构建了新的人性价值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2](2010)在《中国区域经济“泛一体化”的多维整合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财经博客博主、经济学博士程艳在2010年第5期的《改革》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框架及其多维取向》的文章,认为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期刊2010年06期)

程艳[3](2010)在《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框架及其多维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一个是包括了港澳台在内的不同经济制度、不同关税区和不同货币体系之间的"大中国"经济区层面,另一个是同一经济制度、同一关税区以及同一货币金融系统之下中国大陆内部各大行政区层面。一体化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对上述现象的分析范式,需对其适用性做出界定后才适合于对中国区域问题的研究。在此尝试从理论上梳理出一个解释大国内部独特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分析框架,将国际经济学、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等理论融合运用到这一体系中。(本文来源于《改革》期刊2010年05期)

程艳[4](2008)在《中国区域经济整合:泛一体化视野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经济转型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重构与整合推进的,这种重构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一是包涵了港澳及台湾在内的所谓“大中国”经济区,整合属于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整合,不仅涉及到商品市场的整合,而且涉及到货币一体化问题,区域经济整合的侧重点在于市场整合;另一是大陆内部以省域经济为代表的行政区,整合属于同一关税区、同一货币体系下不同行政区之间的经济整合,超出了狭义的市场整合的内涵,属于广义的经济整合与区域重构。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独特的两种内涵不同的区域经济整合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并就一些关键性命题进行经验性实证检验。经济理论迄今为止关于区域经济整合有两个分析框架:一个是国际经济学之“一体化经济学”,另一个空间经济学之“新经济地理学”。本文的研究将指出,上述两种分析范式需对其适用性做出界定后才适合于对中国区域问题的研究。鉴于理论界将主权国家内部两类区域经济整合纳入统一视野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本文尝试性的从“泛一体化”视野将中国独特的两种类型的区域经济整合融入一个整体分析框架,通过“大中国”经济区域和大陆省际区域的融合分析,论证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中的“泛一体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在理论研究上,本文对“大中国”区域经济整合是从国际经济学之一体化理论的贸易效应分析切入,运用相关理论解释一国两制背景下“大中国”区域经济整合机制。研究表明:启动与推进“大中国”经济区单一关税或单一市场的进程,需对四个经济体之间市场整合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产业内贸易和货币一体化的实施方式、以及区域经济整合的外部效应审视等做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论证,这一论证可考虑以一体化经济学和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框架并做出适当修正后来实现。本文对大陆省域经济整合是从经济地理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切入,运用其理论范式解释大陆省域经济整合机制。研究表明:大陆省域间工业集聚水平的差距是反映区域经济整合程度的重要维度,而由地理位置和历史优势所表征的区位差异是工业集聚的初始条件,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导致集聚的自我强化,优势地区的领先发展产生了省域层面区域整合的现状,而政府政策的差异又导致这一整合趋势的路径依赖。概括而论,本文将“大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从贸易效应、产业内贸易、货币一体化等角度,做了一体化经济学范式下的适用性解说,将大陆省域经济整合从工业集聚、区位差异和政策差异等角度,做了经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范式下的适用性解说。作为“泛一体化”视野下对中国区域市场整合的审视,本文对这两种类型的区域经济整合机理做了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在实证研究上,本文运用了Balassa模型、GL指数、真实利息平价条件分解测度了“大中国”经济区内贸易往来的福利效应、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经济体间的货币一体化。而对大陆省际区域经济整合,本文运用了“产业集中度-地区专业化”指标(Krugman Indices)、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检验了省际产业平均集中率、省际产业中心值、省际工业集聚的区位和政策因素。实证检验揭示:在“大中国”经济区内,市场整合的贸易影响呈现出经济体间的差异性,就港澳台而言,它们与大陆间的贸易往来,不但存在着总贸易创造效应,而且获得净贸易创造,但却没有形成净贸易转移;同时,大陆与港澳台的贸易往来不存在总贸易转移及净贸易转移效应,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中国”经济区的产业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汇率制度的选择对“大中国”经济区的货币一体化结果有重要含义。在大陆省际层面,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整合(或一体化)水平正在提高,但制造业集聚的省际差异显着,从理论来说,可以认为政府基于“新古典增长经济学”收敛假说的良好愿望至今没有完全实现;从地区专业化所体现的区域经济整合的结果而论,大陆各大地区的相对专业化差距有所趋缓,省际区域经济整合呈现“俱乐部”收敛趋势;在影响省际工业集聚的区位因素中,沿海和内地的地理位置差异对工业集聚的影响程度显着,政策因素中,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工业集聚的推动作用明显,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越高,越是不利于地区工业的集聚。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政策建议,以期能够推动中国区域经济整合在“大中国”经济区和省域层面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8-01)

泛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着名财经博客博主、经济学博士程艳在2010年第5期的《改革》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框架及其多维取向》的文章,认为中国最近3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整合发生在两个大的"区域"层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进武.断裂语境中的碎片化与泛一体化——新世纪文学与批评的人性话语考察[J].中国文学研究.2018

[2]..中国区域经济“泛一体化”的多维整合框架[J].上海城市管理.2010

[3].程艳.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泛一体化”框架及其多维取向[J].改革.2010

[4].程艳.中国区域经济整合:泛一体化视野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泛一体化论文-陈进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