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浅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朱锡杨身份证号:452328198312080017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搞好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持续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已经深入到发展的各个领域,触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本文就生态林业建设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又是生态安全的保障,担负着改善生态和林产品供给双重使命,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我国林地面积30590万hm2,其中森林面积19545万hm2,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m3,森林蓄积137.21亿m3。我国天然林面积11969.25万hm2,天然林蓄积114.02亿m3;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hm2,人工林蓄积19.61亿m3,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1.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不高近年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在水土保持、林业生态工程、防治荒漠化、草原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除重点治理区外,一般较差,标准不高。

1.3林业火灾发生的频率比较高近年我国连续遭遇极端天气,南方部分省区春季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东北、华北林区夏季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防火形势极为严峻。

1.4缺乏独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理队伍和监理机制过去的造林工程实际上往往是由林业设计部门制定工程建设规划,由林业行政部门组织工程然后由工程的实施或设计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因而缺乏独立的工程监测队伍和监测机制及标准。

二、当前我国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深远影响及历史性变化回顾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森林资源经受破坏、恢复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林业地位、作用、性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总体实现小康,并开始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也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即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止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首要需求;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存和生产方式,对森林资源作为生话和生产原料的单一经济需求,逐步发展为提供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并呈现为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双重要求。

三、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3.1进一步加强林业资源依法管护工作力度要强化依法治林、综合执法力度,促进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3.2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木材安全、解决木材供需矛盾,都要求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都需要林业作出新的贡献。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利用好农业开发、世行贷款及林业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各种民间资本大胆投入林业建设,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以林木资源培育为基础,加大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培植发展林业龙头企业,重点突出造林绿化工作,维护我国林业生态安全,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3.3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上的科技含量林业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林业生态建设的成败。一是实现林业人知识化,尤其是林业科研人员知识高新化。二是积极引用行业外科研成果,提高林业科研研究起点。三是合理布局林业科研课题,避免重复劳动。四是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加强林业基础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五是开放林业科研资源,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从而不断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恶劣地区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农复合经营、林火管理与控制等关键性技术,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林业生态大发展。

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1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坚持用生态文明思维谋划林业建设与发展,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提高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把关系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重大项目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置于生态合理性平台上进行研究和思考,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置于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围之内,避免出现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增加经济总量、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4.2丰富森林服务内容林业除了能够提供木材这样有形的价值外,还有能够提供服务的无形价值。对于森林无形价值方面,还没有真正地进行开发。因此,需要对森林服务内容进行丰富、完备,以使林业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价值。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繁荣创意度高的森林文化体系;加强森林开发理念的灌输;加强森林服务的宣传。

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3壮大林业产业实力生态建设是根本,产业发展是根基,立足于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走“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森工企业实力,富裕广大林业职工,从根本上减轻森林的承载压力,实现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互补共赢。

4.4培育生态文明观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和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良好生活习惯。构建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自觉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4.5传播生态文化知识生态传播是人类与生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生态传播既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发挥林业主阵地作用,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和生态理念,全方位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突出生态文化宣传,引领绿色文明健康,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舆论与宣传氛围。

4.6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制保障,注意从源头上解决对生态的危害问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科技、法律等手段,切实调动各地、各行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并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物质生产与人的文化素养及精神需求的平衡关系,“四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语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林业也要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李世梅.加快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J].甘肃林业,2005.[2]李湘林.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J].新疆林业,2005.

标签:;  ;  ;  

浅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