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佛学论文-蓝希峰

传统佛学论文-蓝希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佛寺,佛教中国化,佛学研究,佛教学者,日本佛教,杨曾文,佛教界,方立天,六家七宗,中国佛教协会

传统佛学论文文献综述

蓝希峰[1](2019)在《延续传统 推进中日两国佛学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6日,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举办的第八届中日佛学会议上,中日佛学研究专家一同探讨佛学,进一步推动两国佛学学术交流。30多年前,日本学者中村元、镰田茂雄和中国学者任继愈、杨曾文等共同发起,创办了中日佛教学术会议。该会议自1985年至2003年(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11-05)

张云江[2](2019)在《中国传统佛学“哲学化”的途径及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前期,熊十力等人开始援哲入佛,引用西方哲学理念资源与名目来对佛学进行诠释与重建,开辟了一条佛学的哲学化叙事之路。这一途径的基本特征是:借用哲学体系、概念及现代学术规范,以佛教经论为材料,比附自己的解读、体悟心得,来诠释一种现代的佛教哲学知识。这一途径的来由、特征、得失及前景等都值得反思。(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3](2017)在《佛学对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诚会长接受《中国书法报》专访》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您作为佛教界领袖,能否谈谈您的理解和感受?学诚法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自近代以来所有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的深沉梦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则为这一梦想的顺利实现指引出一路前行的方向。中华民族复兴之"伟大",不仅在于中国将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7年05期)

李四龙[4](2016)在《传统与现代:关于佛学教育的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各地的寺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得到快速的修复或重建。现在,这股“建庙风”有所收敛,佛教界的重心开始转移到关注佛学教育。目前,全国已有60余所佛学院在国家宗教事务局或省级宗教局备案登记,并有一批尚未登记的地方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6-11-08)

陈沛超[5](2015)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佛学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学本是"异质"的外来户,历经时代的变迁而成为"本土"的璀璨瑰宝。作为一门宗教,其宗旨与传教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的发展;作为一门哲学,其思维逻辑与表现形式对翻译的表达与翻译标准的评定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佛经翻译中,传统译论逐渐孕育并发展成熟,它从形式、内容、思维逻辑等多方面吸收了佛学理念的滋养。(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楼宇烈,谢颖[6](2015)在《净化心灵 启迪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历代学者反复强调并按此道理践行,这既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是我们学习认识传统文化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学与儒、道文化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自有独立性,又相互(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5-05-18)

匡钊,莫斌[7](2014)在《佛学智慧是中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的客观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佛教文化品位,增加其理性成分,减少盲目性、极端性、狂热性,真正把握智慧、道德和利他精神。学者与信众互动也有助于整个佛教健康良性地发展,促进宗教学术的研究,增强学界研究的责任感、使命感,丰富宗教学的内涵,在相互理解中促进彼此和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4-21)

李宜静[8](2013)在《二十世纪思想界对中国传统佛学的批判与抉择——以太虚印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佛教思想界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调整传统思想以应时代要求。太虚以"法界圆觉"思想为根本,对中国佛学持维护立场,并试图将之综合纳入适应新时代的佛学体系;印顺从"性空唯名"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学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二者对中国传统佛学态度的差异有各自的时代考量,他们探讨的佛教理论与实践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3年07期)

雷虎[9](2012)在《传统文化之金陵刻经处 雕版印刷与佛学的化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地名,一个门牌号,就如X、Y坐标,构成了一个二维的世界,让我们在地平面移动时身体能够精确定位。但是世界上有些地方,却用某些看不见的符号做Z坐标。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立体——不仅身体归位,而且心灵皈依:贝克街221是灯塔,让侦探小说迷们对福尔摩斯的崇拜不再漂移;唐宁街10号是圣地,让全世界的皇室情绪五体投地……南京(本文来源于《绿色视野》期刊2012年09期)

喻高[10](2011)在《儒家思想与大乘佛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思想与大乘佛学的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处事法则。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大飞跃与大变革时期。那个时代,以仁爱、修身为主导的儒家思想没有占据思想领域的绝对优势,在兵戈铁马的战乱年代,法家和纵横家所倡导的理念可以乱中取胜、直接获利,颇受军事霸主们的青睐。推崇依法治国的秦因暴政很快灭亡,取(本文来源于《新美术》期刊2011年01期)

传统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前期,熊十力等人开始援哲入佛,引用西方哲学理念资源与名目来对佛学进行诠释与重建,开辟了一条佛学的哲学化叙事之路。这一途径的基本特征是:借用哲学体系、概念及现代学术规范,以佛教经论为材料,比附自己的解读、体悟心得,来诠释一种现代的佛教哲学知识。这一途径的来由、特征、得失及前景等都值得反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蓝希峰.延续传统推进中日两国佛学交流[N].中国民族报.2019

[2].张云江.中国传统佛学“哲学化”的途径及反思[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佛学对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诚会长接受《中国书法报》专访[J].法音.2017

[4].李四龙.传统与现代:关于佛学教育的设想[N].中国民族报.2016

[5].陈沛超.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佛学渊源[J].安顺学院学报.2015

[6].楼宇烈,谢颖.净化心灵启迪智慧[N].人民政协报.2015

[7].匡钊,莫斌.佛学智慧是中国文化传统不可分割的部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8].李宜静.二十世纪思想界对中国传统佛学的批判与抉择——以太虚印顺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2013

[9].雷虎.传统文化之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与佛学的化学反应[J].绿色视野.2012

[10].喻高.儒家思想与大乘佛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J].新美术.2011

标签:;  ;  ;  ;  ;  ;  ;  ;  ;  ;  

传统佛学论文-蓝希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