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膨胀素基因论文-贾鑫磊,何贝轩,郭丹丹,郭美丽

类膨胀素基因论文-贾鑫磊,何贝轩,郭丹丹,郭美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膨胀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细胞壁,膨胀素,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生理功能

类膨胀素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贾鑫磊,何贝轩,郭丹丹,郭美丽[1](2018)在《膨胀素和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壁为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研究表明膨胀素(expansin)和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在植物细胞壁的松弛与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这两类基因在种子萌发、根系建成、茎叶的生长、花和果实的发育成熟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更好的理解它们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顾源[2](2018)在《来源于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的嗜热纤维素酶和类膨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彻底降解纤维素生成小分子糖并最终转化成各种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意义。纤维素结构复杂致密,现有纤维素酶的降解效率较低,导致其在工业中成本偏高,从而限制其应用。因此发掘新型高效的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降解辅助蛋白,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并促进纤维素高效利用。本文基于嗜热真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通过PCR方法获得一个GH5的内切纤维素酶基因Tlcel5A和一个GH6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Tlcel6A。Tlcel5A的DNA全长1464bp,含有四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7,56,57和54 bp),编码序列全长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与来源于Aspergillus udagawae(GAO86105.1)的内切葡聚糖酶显示出最高一致性(76%)。Tlcel6A的DNA全长1898 bp,含有七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9,75,78,69,71,70和71 bp),编码序列全长1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Tlcel6A与来源于T.leycettanus(CDF76448.1)显示出最高一致性(99%),与Tlcel6A相比仅在371–373多了叁个氨基酸。N-端18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两个纤维素酶的信号肽序列。编码成熟蛋白的两个纤维素酶基因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重组酶TlCel5A的最适温度为75°C,在70°C下稳定。TlCel6A以磷酸溶胀纤维素(PASC)和大麦葡聚糖为底物,最适温度分别为70°C和80°C,在60°C条件下稳定。TlCel5A和TlCel6A对地衣多糖、大麦葡聚糖和CMC-Na的比活分别为3905.6、3101.1、840.3 U/mg和109.0、92.9、0.1 U/mg。当使用微晶纤维素,PASC或气爆秸秆作为底物时,TlCel5A和TlCel6A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添加叁个氨基酸的突变体TlCel6A-3A的最适温度较野生型下降20°C,其比活力(15U/mg)也下降了5.2倍。从T.leycettanus JCM12802中还克隆了一个1196 bp的类膨胀素基因Tlexlx1。分析表明Tlexlx1含有1个内含子(8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TlEXLX1推导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22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序列,一个类似GH45结构域和一个类膨胀素结构域。与大多数真菌来源的类膨胀素相比,TlEXLX1缺少一个N-端的CBM结构域。在毕赤酵母中同时表达野生型TlEXLX1和融合同源蛋白TlSWO1的N端CBM区的CBM-TlEXLX1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分析。TlEXLX1和CBM-TlEXLX1具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比活分别为7.2 U/mg和17.2 U/mg,以大麦葡聚糖为底物时比活分别为4.4 U/mg和9.4 U/mg,对微晶纤维素也有微弱的水解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二者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一致,均为60°C和6.0。TlEXLX1可以破坏微晶纤维素整齐光滑的表面结构,与商业纤维素酶有一定的协同效果。本研究从嗜热真菌T.leycettanus JCM12802中获得两个纤维素酶基因和一个类膨胀素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两个纤维素酶均为嗜热酶,具有高活性,协同作用效果显着。两个纤维素酶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纤维素酶基因资源,为嗜热酶研究提供了素材,并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还首次报道了类膨胀素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初步研究了类膨胀素作用纤维素的机制,为膨胀素类蛋白辅助纤维素降解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顾源,寻子琦,郑菲,涂涛,姚斌[3](2018)在《来源于嗜热真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的类膨胀素基因鉴定及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挖掘新颖的类膨胀素基因,丰富类膨胀素基因资源,探究其功能,加深我们对类膨胀素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促进其工业应用。通过RT-PCR的方法从嗜热真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中克隆得到了一个1 196 bp的类膨胀素基因Tlexlx1,并与大多数真菌来源的膨胀素相比,Tl EXLX1缺少一个N端的CBM结构域。Tl EXLX1与来源于Penicilliopsis zonata的假定蛋白ASPZODRAFT_140583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性81%,与Penicillium digitatum Pd1来源的Expansin-like protein 1相似性为56%。同时构建野生型Tl EXLX1和含有Tl SWO1的N端CBM区的突变型CBM-Tl EXLX1重组质粒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纯化,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该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8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Tl EXLX1推导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22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序列,一个类GH45结构域和一个类膨胀素结构域。结果表明,重组蛋白Tl EXLX1和融合蛋白CBMTl EXLX1具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地衣多糖:7.2 U/mg和17.2 U/mg;大麦葡聚糖:4.4 U/mg和9.4 U/mg)和微弱的微晶纤维素水解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二者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一致(60℃和6.0)。Tl EXLX1可以破坏微晶纤维素整齐光滑的表面结构,与商业纤维素酶有一定的协同效果。获得新型的类膨胀素蛋白,有一定的水解活性,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等工业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10期)

顾源,郑菲,罗会颖,姚斌[4](2017)在《来源于嗜热真菌的膨胀素基因鉴定及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减少,地球上最为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资源如何高效地利用去生产生物燃料,己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焦点。然而,由于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高,而纤维素酶降解天然底物效率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这己成为生物质有效转化和高效利用的瓶颈。膨胀素是一类能通过破坏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并加强纤维素酶活性的蛋白,因此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有报道显示,经膨胀素处理后的纤维素,更有利于纤维素酶发挥功能。本研究从嗜热真菌Talaromycesleycettanus JCM12802基因组中克隆到了两个膨胀素基因TlSWO和TlEXP,并且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测定了TlSWO和TlEXP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pH4.0。用TlSWO和TlEXP处理微晶纤维素24h后,在扫描电镜下均可以观察到微晶纤维素整齐光滑的表面结构被破坏。比活测定结果显示,TlSWO对地衣多糖和大麦葡聚糖的比活力分别为9U/mg和3.5UJ/mg,而TlEXP对地衣多糖和大麦葡聚糖的比活力分别为5.1U/mg和3.1U/mg,明显低于TlSWO。通过序列比对,TlSWO和TlEXP的C端均包含两个结构域,一个是GH45同源区,另一个是expansin同源区。但是,二者N端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将TlSWO的N端CBM区融合到TlEXP的N端,构建了突变体CBM-TlEXP并成功进行表达。测定结果显示,CBM-TlEXP对地衣多糖和大麦葡聚糖的比活力分别为21.5U/mg和11.7U/mg,较两个野生型均有明显提高。用等量的CBM-TlEXP和TlEXP处理微晶纤维素,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CBM-TlEXP处理后,大块的微晶纤维素被降解成小块的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8)

MAROWA,PRINCE[5](2017)在《烟草膨胀素家族基因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细胞壁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人类的生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植物细胞壁的研究在农业及其下游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细胞壁为植株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力,同时,植物细胞壁界定了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和功能。因此,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细胞壁经历了持续的组装,重构以及解体过程。植物细胞壁的降解,合成和修饰收到一系列蛋白和酶的共同作用。膨胀素正是这样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这种普遍存在与所有植物和部分细菌中的蛋白介导了细胞壁的疏松过程。膨胀素首先在黄瓜中发现,迄今为止的研究发现,膨胀素在植物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膨胀素能够通过减少细胞壁组成多糖的相互粘附来促进细胞壁的延伸,同时,膨胀素也在胞质分裂后细胞壁的重构中起作用,因此,膨胀素在几乎所有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作用。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膨胀素是通过依赖于环境p H的非酶活的方式介导细胞壁结构的疏松。迄今为止,虽然有很多针对膨胀素的研究,对于烟草膨胀素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本论文针对烟草膨胀素家族基因主要阐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对烟草膨胀素相关基因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表达模式分析。我们共鉴定得到了52个烟草膨胀素基因,并将其分为四个亚家族,即36个Nt EXPA,6个Nt EXPB,3个Nt EXLA和7个Nt EXLB。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这52个基因又可以被划分成13个亚群。与其他植物中相同,α-膨胀素亚家族是膨胀素基因中最大的亚家族,而Nt EXLB亚家族其次,这与其他植物中不同。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同一个亚家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在本研究中,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一个或一组膨胀素基因可以受到细胞内部和环境的共同调控作用。基因芯片数据分析得到了其中35个膨胀素基因的表达模式。大多数Nt EXPA基因在幼嫩器官中大量表达,与此相反,Nt EXLA和Nt EXLB主要在成熟和衰老的组织中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在烟草的不同器官以及烟草发育的不同器官中起作用。另外,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分析揭示了膨胀素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显示烟草膨胀素基因在烟草的整个发育过程起作用,并在一些时期特异表达,说明膨胀素在某些特定的发育阶段对烟草发育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工作为对烟草膨胀素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第二部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于膨胀素相关基因过表达株系的筛选和鉴定。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通过以上对于膨胀素基因表达的时空模式分析,结合烟草生长的特点,将烟叶中表达的基因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目标,确定了以8个膨胀素基因为研究对象。我们构建了相关基因的过表达株系。其中,只有Nt EXPA11的过表达株系表现出表型改变。因此,我们集中研究了Nt EXPA11基因过表达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表达模式分析显示,该基因在烟草的茎,花和叶中大量表达,而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该基因的过量表达对烟草株系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过表达植株的叶子更大,根发育更长,节间伸长明显。过表达植株的叶和根分别增长了0.75和0.5倍。更有趣的是,过表达植株的根系明显比野生型发达。切片观察显示,过表达植株的细胞明显比野生型植株要大。另外,这些过表达株系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表现出超出野生型的抗性。但是,对于正常完成整个生活史的过表达植株,虽然其节间长度明显增长,过表达植株通常会比野生型植株的总叶数减少至少3片。总之,这些结果表明对膨胀素基因的遗传操作可以成为改良农作物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6-01)

[6](2016)在《聚焦降焦减害的烟草膨胀素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有关细胞壁多糖代谢膨胀素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分别发表于《植物细胞报告(Plant Cell Reports)》、《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学术期刊上。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细胞壁物质是烟叶组成的主要成分,细胞壁的结构与组成决定了烟叶的疏松程度,与烟叶的燃烧性、有害性及评吸性密切相关。如何改善烟(本文来源于《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期刊2016年08期)

王多佳,孙莉莉,黄莎莎,李凤兰,胡宝忠[7](2015)在《光质对矮化黄瓜膨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矮生黄瓜"D0462"和蔓生黄瓜"12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对其膨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对黄瓜下胚轴的伸长起到或抑制或促进的作用;通过Real-time PCR定量分析推测红光抑制膨胀素基因的表达;蓝光对膨胀素基因Cs-EXPA1,Cs-EXPA2的表达先抑制后促进;推断黄瓜"D0462"的矮化性状与膨胀素基因表达关系密切,其中Cs-EXPA1基因的影响尤为关键。(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5年02期)

王多佳,李凤兰,吴迪,孟婧,胡宝忠[8](2014)在《植物外源激素对矮化黄瓜膨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矮化黄瓜下胚轴膨胀素基因对植物激素调节的响应,通过外施不同浓度的IAA、GA3和BR,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膨胀素基因Cs-EXPA1和Cs-EXPA2对不同浓度激素处理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矮化黄瓜下胚轴中2个膨胀素基因表达对植物激素的响应总体一致,在前期(3d)IAA和BR对膨胀素基因的表达影响最大,在中期(6~9d)GA3和BR对膨胀素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大,而在后期(12d)IAA对膨胀素基因的表达影响最大。(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王多佳,李凤兰,徐永清,孙莉莉,胡宝忠[9](2014)在《两个膨胀素基因在矮化黄瓜D0462组织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膨胀素基因表达与矮化之间的关系,以膨胀素基因Cs-EXPA1和Cs-EXPA2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个膨胀素基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发现,2个基因的表达都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CsEXPA1与下胚轴伸长的关系更紧密,而Cs-EXPA2的表达很像对Cs-EXPA1的补充。(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姚杨[10](2014)在《里氏木霉膨胀素基因swo1在黑曲霉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丝状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中发现一种对植物细胞壁有膨松作用的蛋白,这种蛋白可以诱导失活细胞壁进行伸展,它与植物膨胀素相类似,具有能够膨胀棉花纤维和使滤纸强度降低的作用,所以被命名为swollenin (swol)。 Swollienin能够协同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提高纤维素酶的作用效率,使滤纸结晶纤维素并使其结构疏松,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实验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 QM9414菌株作为基因供体,黑曲霉CICC2462为受体菌,对膨胀素基因(swol)进行克隆,构建pSZHGS-swol黑曲霉表达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黑曲霉的遗传转化,以实现swollenin基因在黑曲霉中的高效表达,作用纤维素材料与纤维素酶协同降解,从而为swollenin基因在工业化的生产上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以下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1. pSZHGS-swol表达载体的构建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菌株作为基因供体,采用PCR扩增方法,克隆获得膨胀素基因swol,将连接T载体的swol基因质粒与表达载体pSZHGS分别用Nhe Ⅰ、HindⅢ双酶切并连接,构建黑曲霉表达载体pSZHGS-swol。2.swo1基因的黑曲霉转化子及同源重组转化子的筛选将黑曲霉表达载体pSZHGS-swol通过冻融法转化到农杆菌AGL1中,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黑曲霉CICC2462进行遗传转化。共对16株抗性菌落进行PCR检测,有4株菌落可扩增出约3742bp的目的条带,为阳性转化子,swol基因转化的阳性率为25%。利用同源重组引物对筛选出的4株阳性菌株做PCR鉴定,结果有3株可以扩增出大约1701bp的目的条带,表明这3株菌株为同源重组转化子,pSZHGS-swol转化同源重组率为75%。3.膨胀素蛋白对滤纸的崩解实验将筛选出的同源重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取处理过的发酵液上清协同纤维素酶对滤纸进行崩解实验。结果表明,重组pSZHGS-swol菌株的发酵液上清能够协同纤维素酶降解滤纸纤维,使其更加膨松并且有明显的崩解效果,即该蛋白具有明显的膨松滤纸纤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类膨胀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彻底降解纤维素生成小分子糖并最终转化成各种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意义。纤维素结构复杂致密,现有纤维素酶的降解效率较低,导致其在工业中成本偏高,从而限制其应用。因此发掘新型高效的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降解辅助蛋白,有助于提高生物质转化效率并促进纤维素高效利用。本文基于嗜热真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通过PCR方法获得一个GH5的内切纤维素酶基因Tlcel5A和一个GH6的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Tlcel6A。Tlcel5A的DNA全长1464bp,含有四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7,56,57和54 bp),编码序列全长1230bp,编码409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与来源于Aspergillus udagawae(GAO86105.1)的内切葡聚糖酶显示出最高一致性(76%)。Tlcel6A的DNA全长1898 bp,含有七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69,75,78,69,71,70和71 bp),编码序列全长1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Tlcel6A与来源于T.leycettanus(CDF76448.1)显示出最高一致性(99%),与Tlcel6A相比仅在371–373多了叁个氨基酸。N-端18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两个纤维素酶的信号肽序列。编码成熟蛋白的两个纤维素酶基因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重组酶TlCel5A的最适温度为75°C,在70°C下稳定。TlCel6A以磷酸溶胀纤维素(PASC)和大麦葡聚糖为底物,最适温度分别为70°C和80°C,在60°C条件下稳定。TlCel5A和TlCel6A对地衣多糖、大麦葡聚糖和CMC-Na的比活分别为3905.6、3101.1、840.3 U/mg和109.0、92.9、0.1 U/mg。当使用微晶纤维素,PASC或气爆秸秆作为底物时,TlCel5A和TlCel6A具有显着的协同作用。添加叁个氨基酸的突变体TlCel6A-3A的最适温度较野生型下降20°C,其比活力(15U/mg)也下降了5.2倍。从T.leycettanus JCM12802中还克隆了一个1196 bp的类膨胀素基因Tlexlx1。分析表明Tlexlx1含有1个内含子(8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TlEXLX1推导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22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序列,一个类似GH45结构域和一个类膨胀素结构域。与大多数真菌来源的类膨胀素相比,TlEXLX1缺少一个N-端的CBM结构域。在毕赤酵母中同时表达野生型TlEXLX1和融合同源蛋白TlSWO1的N端CBM区的CBM-TlEXLX1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分析。TlEXLX1和CBM-TlEXLX1具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比活分别为7.2 U/mg和17.2 U/mg,以大麦葡聚糖为底物时比活分别为4.4 U/mg和9.4 U/mg,对微晶纤维素也有微弱的水解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二者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一致,均为60°C和6.0。TlEXLX1可以破坏微晶纤维素整齐光滑的表面结构,与商业纤维素酶有一定的协同效果。本研究从嗜热真菌T.leycettanus JCM12802中获得两个纤维素酶基因和一个类膨胀素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两个纤维素酶均为嗜热酶,具有高活性,协同作用效果显着。两个纤维素酶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纤维素酶基因资源,为嗜热酶研究提供了素材,并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还首次报道了类膨胀素具有纤维素降解活性,初步研究了类膨胀素作用纤维素的机制,为膨胀素类蛋白辅助纤维素降解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膨胀素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贾鑫磊,何贝轩,郭丹丹,郭美丽.膨胀素和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基因的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8

[2].顾源.来源于TalaromycesleycettanusJCM12802的嗜热纤维素酶和类膨胀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探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3].顾源,寻子琦,郑菲,涂涛,姚斌.来源于嗜热真菌TalaromycesleycettanusJCM12802的类膨胀素基因鉴定及功能探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8

[4].顾源,郑菲,罗会颖,姚斌.来源于嗜热真菌的膨胀素基因鉴定及功能探究[C].第十一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5].MAROWA,PRINCE.烟草膨胀素家族基因的分子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6]..聚焦降焦减害的烟草膨胀素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

[7].王多佳,孙莉莉,黄莎莎,李凤兰,胡宝忠.光质对矮化黄瓜膨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5

[8].王多佳,李凤兰,吴迪,孟婧,胡宝忠.植物外源激素对矮化黄瓜膨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4

[9].王多佳,李凤兰,徐永清,孙莉莉,胡宝忠.两个膨胀素基因在矮化黄瓜D0462组织中的表达[J].贵州农业科学.2014

[10].姚杨.里氏木霉膨胀素基因swo1在黑曲霉中的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14

标签:;  ;  ;  ;  ;  

类膨胀素基因论文-贾鑫磊,何贝轩,郭丹丹,郭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