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污染论文-曾键尧,李娜,王妍,杨琳

分子污染论文-曾键尧,李娜,王妍,杨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污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镉污染,植物修复,分子机制

分子污染论文文献综述

曾键尧,李娜,王妍,杨琳[1](2019)在《植物修复治理镉污染及其镉富集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镉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金属,目前镉污染形式严峻,物理和化学方法治理镉污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生物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安全、低成本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镉污染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积累镉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相关问题与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周厚德,刘洋,游兴勇,刘道峰,彭思露[2](2019)在《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分子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集全省选定的24个市县的超市、百货商场等市场流通环节销售的12类食品(包括肉类、豆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样品,采用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和鉴定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叁年来收集的阳性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叁年共采集4816份样品,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3%,2015年污染率较高为2.21%。12类食品中肉与肉制品的检出率较高,2015年为3.58%,2016年为1.57%,2017年2.12%。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 P=0.004),各大类食品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 P<0.001),而不同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4, P=0.55)。部分菌株PFGE结果显示型别较多,仅有叁株菌PFGE型别为100%一致。结论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稳中向好,但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实验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厚德,彭思露,刘成伟,游兴勇,刘道峰[3](2019)在《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及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分子分型及耐药特征,为市售婴幼儿食品致病菌的溯源积累数据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共采集市售婴幼儿食品337份,按照GB 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法对分离株进行验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试验。结果 168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未检出克罗诺杆菌;169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有24份检出克罗诺杆菌(24株),阳性率为14.2%。药敏试验显示,24株分离株共对8种抗生素耐药,头孢唑啉(62.5%,15/24)和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29.2%,7/24)耐药率较高,全部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敏感,其中1株分离株最高耐7种抗生素。PFGE结果显示分离株共有22种分子型别,相似度为46.6%~100.0%。结论 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与国内部分地区相似,克罗诺杆菌在婴幼儿谷类辅食中普遍存在,分离菌株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呈现不敏感趋势,PFGE型别高度多样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毅,章乐怡,洪程基,谢爱蓉,吴跃进[4](2019)在《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污染调查及分子分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温州市市售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污染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分析不同菌株间亲缘相关性。方法参照GB 4789.4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方法在食品中分离鉴定克罗诺杆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克罗诺杆菌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2013—2017年共采集737份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克罗诺杆菌总检出率为6.1%(45/737)。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检出率最高(23.4%,37/158)。45株克罗诺杆菌属于阪崎克罗诺杆菌(C.sakazakii)、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C.malonaticus)和莫金斯克罗诺杆菌(C.muytjensii)。其中阪崎克罗诺杆菌最多(73.3%,33/45),其次为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24.4%,11/45)。MLST共分为25个ST型,其中ST64、ST1、ST40、ST4和ST7为优势型别。45株克罗诺杆菌PFGE分型得到38个带型,未发现有明显的优势分型和聚集现象。PFGE型和MLST型结果分析表明,绝大数具有相同PFGE型的菌株也有相同的MLST型,而相同MLST型却不一定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结论温州市市售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较轻,其中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检出率最高。食品来源的克罗诺杆菌图谱具有高多态性和离散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金金,梁静,莫浩联,杨梅,李玲玲[5](2019)在《2012-2017年福田区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分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2-2017年深圳福田区食品中沙门菌的流行传播规律和分子特征,为今后沙门菌感染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GB4789.4-2010的方法检测13类630份食品,并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型及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630份食品中检出阳性沙门菌8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13.17%。有7类食品检出沙门菌,其中生畜肉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37.98%,生禽肉为19.38%,污染率较高的其次为淡水鱼(13.33%)、凉拌菜(9.09%)及饮料类(5.26%)。检出的18种血清型中,排在前叁位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19/83(22.89%)、德尔卑13/83(15.66%)和伦敦沙门菌12/83(14.46%)。83株沙门菌经Xba I酶切和PFGE分析,共得到66种带型,相似度在50%~100%之间,每个型别包括1~6株菌。其中PFGE优势带型主要存在于伦敦沙门菌、里森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结论深圳福田地区沙门氏菌污染率较高,畜肉带菌多于禽肉,其血清型及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曾凡银,雷雯[6](2019)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责任鉴定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执法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查处更严格,对环境污染受害者的权益保障更重视。虽然法律明确了企业在污染问题上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法定经济责任,但是污染受害者在健康损伤举证上遇到不少问题,特别是对于潜在发生的身体损伤无法得到合理鉴定。通常情况下潜在发生的一些损伤属于疾病发生的前体状态,很难在临床医学中得到确诊,无法纳入法律规定的惩罚范围内,这些问题给环境污染追责造成很大困扰。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中,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表观遗传学基因甲基化的研究可为污染物暴露引起的相关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有力证据。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能为相关的环境污染责任认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肖霄,于多,郭海娟,马放,纳云[7](2019)在《AHLs信号分子对MBR膜生物污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变化情况,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MS/MS)技术检测不同运行时期污泥和膜上滤层中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类信号分子的含量和种类变化,并结合胞外聚合物(EPS)与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中各组分的含量变化,对污染的阶段性变化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在MBR系统运行中,导致膜生物污染的污染物有EPS和SMP,而主要有3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能促进混合液与生物滤层中污染物的分泌。其中,C8-HSL能促进混合液SMP及EPS中多糖的产生,3-oxo-C8-HSL对混合液SMP中的蛋白质和DNA有很强的促进作用,3-oxo-C6-HSL能促进膜上EPS中蛋白质的产生,表明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通过影响污染物的产生来导致膜生物污染。(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9期)

代巍,邱家稳,沈自才[8](2019)在《紫外辐照影响硅橡胶分子污染过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STM E1559标准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针对紫外辐照污染源和紫外辐照污染沉积面两种情况下的硅橡胶分子污染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利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测试污染沉积量,利用质谱测试分析出气成分,利用表面测试分析污染沉积物的特征。研究发现,紫外辐照对污染出气和污染沉积过程均存在显着的增强作用:对污染出气过程,紫外辐照增加了材料出气量,并改变了出气产物成分组成;对污染沉积过程,紫外辐照下污染物分子在沉积表面发生固化,增加了总污染沉积量,并导致沉积物脱附难度增加。(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9年02期)

何泽,宁卓,黄冠星,刘丹丹,张千千[9](2019)在《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地下水污染研究的前沿技术,常用于场地尺度,区域尺度罕见。以太行山前平原滹沱河流域的典型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沿河布点采样67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样品16S rDNA基因序列,以化学需氧量、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为环境因子,分析与污染相关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响应及功能性指示菌属。结果显示:采用累积概率分布法将样品分为背景(B)、硝酸盐污染(N)、有机污染(Y)3组,该分类阈值与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水阈值可较好对应;微生物群落丰富度为B组>N组>Y组,有机污染使微生物种群趋于单一,且与背景差异更大。有机污染功能性指示菌属为Acinetobacter,硝酸盐污染为Nitrospira。以上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研究方法可为区域调查及修复提供技术方法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10](2018)在《澳门大学成功研发“超分子纳米囊”大减农药污染》一文中研究指出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团队助理教授王瑞兵课题组、教授李铭源课题组通力合作发明的"超分子纳米囊",能取代内地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百草枯",大大减低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污染。研究成果以"Auser-friendly herbicide derived from photo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vesicles"为题于2018年9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刊登,并申请了中国专利。(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8年10期)

分子污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集全省选定的24个市县的超市、百货商场等市场流通环节销售的12类食品(包括肉类、豆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等)样品,采用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检测和鉴定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叁年来收集的阳性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叁年共采集4816份样品,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3%,2015年污染率较高为2.21%。12类食品中肉与肉制品的检出率较高,2015年为3.58%,2016年为1.57%,2017年2.12%。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 P=0.004),各大类食品间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 P<0.001),而不同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84, P=0.55)。部分菌株PFGE结果显示型别较多,仅有叁株菌PFGE型别为100%一致。结论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稳中向好,但仍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污染论文参考文献

[1].曾键尧,李娜,王妍,杨琳.植物修复治理镉污染及其镉富集分子机制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2].周厚德,刘洋,游兴勇,刘道峰,彭思露.2015-2017年江西省市售食品中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及分子分型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

[3].周厚德,彭思露,刘成伟,游兴勇,刘道峰.2018年江西省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及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4].李毅,章乐怡,洪程基,谢爱蓉,吴跃进.婴幼儿食品和配方奶粉中克罗诺杆菌污染调查及分子分型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9

[5].张金金,梁静,莫浩联,杨梅,李玲玲.2012-2017年福田区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监测及分子特征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9

[6].曾凡银,雷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污染责任鉴定中的潜在应用价值[J].广州环境科学.2019

[7].肖霄,于多,郭海娟,马放,纳云.AHLs信号分子对MBR膜生物污染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

[8].代巍,邱家稳,沈自才.紫外辐照影响硅橡胶分子污染过程的实验研究[J].真空与低温.2019

[9].何泽,宁卓,黄冠星,刘丹丹,张千千.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分子生物学响应特征——以滹沱河流域为例[J].中国地质.2019

[10]..澳门大学成功研发“超分子纳米囊”大减农药污染[J].蔬菜.2018

标签:;  ;  ;  

分子污染论文-曾键尧,李娜,王妍,杨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