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本比较分析论文-陈秀春

译本比较分析论文-陈秀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译本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题,主题倾向,《山行》

译本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秀春[1](2019)在《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下的《山行》英译本之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组以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山行》及其叁种英译文作为语料,试图从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视角出发,探讨该诗翻译过程中在词义选择、意象创构及情感融合上是如何实现主题与次级主题之间的互为关联与制约的。(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赵辉[2](2019)在《从功能对等角度比较分析《人间天堂》的两个中文译本》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笔者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着作《人间天堂》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所选例子分别出自吴建国和姚乃强的译本。笔者从所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体叁个方面,对译文中的若干例子进行分析,论证了译者应使译文在意义和文体上忠实于原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从意义和文体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6期)

李梦颖[3](2019)在《《虬髯客传》两种译本中人物形象再现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虬髯客传》由杜光庭创作,刻画了极富艺术魅力的"风尘叁侠"形象。人物刻画是作品创作的关键环节,《虬髯客传》用凝练的笔墨充分描绘出了反映主角特征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出色的英文译本如同对原作的再创作,既能从细节处凸显人物形象,更能从整体上为文章添彩。本文作者选取了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周劲松译本,从杨素、红拂女和李靖、虬髯客叁个角度对比译本,分析英文翻译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影响,并探索中国古代小说英译的技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期刊2019-06-01)

刘宇[4](2019)在《基于叁层次诗歌翻译标准论的《蜀相》英译本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叁层次诗歌翻译标准论分析,对《蜀相》九个英译本做了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分析,并基于文献梳理和理论应用,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叁层次诗歌翻译标准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总结分析评述前人译本,提出本文作者译本。所得结论如下:诗歌叁层次翻译标准应用于诗歌翻译批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应用性。(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3期)

侯晶[5](2018)在《《月亮和六便士》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新译本日渐增多,然而译文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选取代表译着傅惟慈版本和新近出版的詹森版本,围绕第一章内容,比较两个译本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分析译本中的漏译和误译,以期为今后新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琼华[6](2018)在《《临江仙》四种英译本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杨慎的《临江仙》四个英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四种英译本译者分别为英国翻译家C.H. Brew itt. T aylor(邓罗)、中国翻译家许渊冲、黄新渠、美国翻译家John Balcom (陶忘机)。对比中外翻译家的作品,对于学习翻译可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佳敏[7](2018)在《《皮格马利翁》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英文戏剧《皮格马利翁》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从归化与异化、功能对等与形式对等及粗俗语的翻译叁方面进行实例分析,从不同翻译技巧在这一剧本翻译中所达到的效果归纳其使用情境和方法,并总结这两个译本的风格和特征。(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23期)

刘虹菓[8](2018)在《比较分析《边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城》是着名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描写中国乡土文化的文学作品。自1934年出版以来,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及独特的写作技巧而备受读者关注。尽管国内外学者都对该小说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其英译本的研究并不是很丰富。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归化与异化的视角,对《边城》两个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边城》英译本中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之后,作者得到启发:归化异化无需分出高下,译者应根据翻译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读者接受程度而做出相应选择。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虽看上去截然不同,但并非完全对立,实则互为补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本着文化交流的目的帮助译入语读者了解和接受源语言文化。总体而言,杨译本多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策略,而金译本则多采用异化策略。(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8-06-06)

朱佳明[9](2018)在《译介学视阈下《聊斋志异》两个德译本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关于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与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播与推广出去的话题日益激烈,这是我们作为外语学习者需要密切关注的课题。《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1640-1715)的代表作,全书大约包含近500个故事,故事长短不一,内容从奇人异事到具有艺术性的小说等都有涉猎,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学史上“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本文的分析与比较基于此两位不同译者的德译本,一个是在中国很有影响力的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一个是中国中山大学日耳曼文学教授章鹏高。两位译者在文学翻译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也是中德文学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谢天振提出的译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翻译研究中文学研究的一种,它更多关注的是原文与译本之间的多种关联。译介学的研究不再是一种仅对诸如句法、词汇或者翻译方法等方面的语言研究,而是从更广泛的视角去分析原文内涵、文化、社会背景的一种文学和文化研究。通过译介学研究不仅可以让两国的文学更充分的交流,也可以让作品更好地传播以及被受众国接受。全文共分为六部分。首先明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和论文结构。第二部分介绍《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以及两位译者卫礼贤和章鹏高。接下来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解释译介学以及“创造性叛逆”等概念,以及对文学翻译进行概述。第四部分重点描述两个德译本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简单的说明。第五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具体实例从译介学角度对译本中出现的文化意向以及语言表征进行分析与比较。文中笔者并不是去评判译本的翻译质量或翻译结果,更多的是关注原文在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对译本背后的文化层面展开深入挖掘与分析。最后第六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文的在创新点在于,虽然已经有许多关于《聊斋志异》及其英译本的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德译本上。这也就是笔者希望通过对卫礼贤和章鹏高译本的分析与比较,总结出如何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学译介入德语国家,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19)

程永涛[10](2018)在《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唐诗英译的风格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本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图形—背景理论指导下,评析唐诗英译风格再现,对比分析不同译本对原诗的风格保留情况,以期评价中国经典诗歌英译质量,为翻译批评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品位经典》期刊2018年05期)

译本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笔者对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着作《人间天堂》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所选例子分别出自吴建国和姚乃强的译本。笔者从所指意义、联想意义和文体叁个方面,对译文中的若干例子进行分析,论证了译者应使译文在意义和文体上忠实于原作。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则从意义和文体的角度对文学翻译起到了指导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本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陈秀春.主题与主题倾向关联下的《山行》英译本之比较分析[J].大学教育.2019

[2].赵辉.从功能对等角度比较分析《人间天堂》的两个中文译本[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3].李梦颖.《虬髯客传》两种译本中人物形象再现比较分析[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2019

[4].刘宇.基于叁层次诗歌翻译标准论的《蜀相》英译本比较分析[J].海外英语.2019

[5].侯晶.《月亮和六便士》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

[6].王琼华.《临江仙》四种英译本比较分析[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

[7].周佳敏.《皮格马利翁》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J].文教资料.2018

[8].刘虹菓.比较分析《边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外交学院.2018

[9].朱佳明.译介学视阈下《聊斋志异》两个德译本的比较分析[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10].程永涛.图形—背景理论框架下唐诗英译的风格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本比较分析[J].品位经典.2018

标签:;  ;  ;  

译本比较分析论文-陈秀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