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通胀政策论文-佘笑荷,王晓芳

反通胀政策论文-佘笑荷,王晓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通胀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通货膨胀目标制,财政政策影响,通胀目标,反通胀速度

反通胀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佘笑荷,王晓芳[1](2015)在《通胀目标、反通胀速度与财政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序列博弈模型,探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下,财政政策对通胀目标水平和反通胀速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实际汇率(RER)的降低会减少通货膨胀的净边际成本,推高均衡通胀目标、降低反通胀减速度。本文以通货膨胀目标制国家的反通胀经验对以上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5年28期)

朱函葳[2](2014)在《中国反通胀货币政策中的“棘轮效应”分析——基于利率、外汇占款和通胀率叁者关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人民银行所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利率(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效果相同),会使我国的反通胀问题陷入利率提高、外汇占款增加、通胀提高,这叁者互相推助的具有恶性循环性质的"棘轮效应"怪圈。选取2000年以来我国的相关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也验证了叁者的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跳出该怪圈,应避免因误读蒙代尔的"不相容叁位一体"理论,简单地得出应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的结论,因为该理论并不适用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应该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走出"棘轮效应"的困境。(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4年11期)

柳立[3](2011)在《宏观经济失衡与货币政策传导》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重的,在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于反通胀。日前,着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实现其有效反通胀目标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约束,其政策的有效性被来自多方面的困难不断侵蚀,从而(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1-09-26)

郭红兵,杜金岷[4](2011)在《中国MCI指数构建及其反通胀货币政策含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多研究表明,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兼顾前瞻性和后顾性的新凯恩斯混合型菲利普斯曲线。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构建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基于1994Q1-2010Q3数据估计了我国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MCI指数。实证检验表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比不含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现出更好的计量经济学特征。本文得到的标准化MCI指数显示,利率变化和汇率变化对通胀的影响力基本相当,但汇率变化对通胀的影响更迅速。本文认为,在利率工具受到制约的通胀背景下,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当利用人民币升值来降低通胀压力,应该是我国反通胀货币政策的一种可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期刊2011年09期)

刘伟[5](2011)在《我国现阶段反通胀的货币政策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自2010年下半年起至今,宏观经济失衡的基本特点是,既面临经济增长衰退的压力,又面临通货膨胀的威胁,这使得货币政策反通胀目标的选择和政策力度的控制遇到了特殊困扰,因此,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反通胀的效果短期内难以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只能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逐渐治理通货膨胀,现阶段我国的通胀压力主要反映在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共同作用;外部输入性;明显的需求拉上的滞后性等特性。这种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加之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约束条件的特殊性,使得以反通胀为主要目标的从紧性货币政策遇到了严重阻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反通胀政策面临的困难,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多方面经济政策的协调性,以更有效地克服和缓解经济失衡。(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1年09期)

韦军亮[6](2011)在《反通胀,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4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突然加快,短短5个交易日,连续突破5个关口,收于6.40以下,累计升值0.67%,创今年1月10日以来的新纪录。   从此前一段时间的一年期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NDF)和远期市场来看,人民币升值预期稳定,并无投机冲(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1-08-18)

郑晓波[7](2011)在《辜胜阻:反通胀要防货币政策超调》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通胀的重要特点是成本推动且具有长期性。治通理胀必须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打好政策“组合拳”,防止货币政策超调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过度伤害。    辜胜阻认为,当(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1-08-11)

[8](2011)在《中、欧货币政策共筑反通胀屏障》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7日,就在中国央行年内第叁次加息的同一天,欧洲央行利率决策会议也决定,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5%,这是欧洲央行自今年4月7日以来的第二次加息,旨在反通胀。这些迹象均表明,当前,反通胀已成中、欧央行货币政策的共同目标。  中国央行应对通胀毫(本文来源于《上海金融报》期刊2011-07-22)

陈伟[9](2011)在《反通胀欲奏效需加强政策执行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预计今年6月CPI回落后,短期周期性的通胀压力虽然会减轻,但是结构性的通胀压力依然会很大。除了从需求端抑制经济周期性通胀压力外,政府更需要做的是如何从经济供给端化解结构性通胀所带来的压力。我们担心政府的调控政策难以做到位。我们预计,2013年左右是周(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1-05-30)

何冬妮[10](2011)在《治理通胀不可“因噎废食”》一文中研究指出治理通胀要切记四个“不宜”:不宜为治理成本型通胀抑制工资上涨;不宜为反输入性通胀阻挡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市场开放;不宜为反结构性通胀全面收紧各行各业和所有企业贷款;不宜为防止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长期实施“限购令”。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通(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1-05-04)

反通胀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人民银行所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利率(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效果相同),会使我国的反通胀问题陷入利率提高、外汇占款增加、通胀提高,这叁者互相推助的具有恶性循环性质的"棘轮效应"怪圈。选取2000年以来我国的相关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也验证了叁者的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跳出该怪圈,应避免因误读蒙代尔的"不相容叁位一体"理论,简单地得出应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的结论,因为该理论并不适用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应该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走出"棘轮效应"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通胀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佘笑荷,王晓芳.通胀目标、反通胀速度与财政政策[J].中国商论.2015

[2].朱函葳.中国反通胀货币政策中的“棘轮效应”分析——基于利率、外汇占款和通胀率叁者关系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

[3].柳立.宏观经济失衡与货币政策传导[N].金融时报.2011

[4].郭红兵,杜金岷.中国MCI指数构建及其反通胀货币政策含义[J].上海金融.2011

[5].刘伟.我国现阶段反通胀的货币政策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J].经济学动态.2011

[6].韦军亮.反通胀,还是要回到利率政策上来[N].上海证券报.2011

[7].郑晓波.辜胜阻:反通胀要防货币政策超调[N].证券时报.2011

[8]..中、欧货币政策共筑反通胀屏障[N].上海金融报.2011

[9].陈伟.反通胀欲奏效需加强政策执行力[N].证券时报.2011

[10].何冬妮.治理通胀不可“因噎废食”[N].中国经济时报.2011

标签:;  ;  ;  ;  

反通胀政策论文-佘笑荷,王晓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